2.估算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数的估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数的估算》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估算的概念,能够简单估算数的大小;2. 掌握估算的方法,能够进行近似计算;3. 通过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估算的概念和方法;2.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2. 教具:教案、黑板、粉笔、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估算其中的数量,并与实际数目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了解估算的概念和目的。
2. 研究估算方法(1) 相同间距法使用相同间距法,教给学生如何对数进行估算。
例如,让学生估算下面的数并核对答案:413,782,648。
(2) 简约法使用简约法,教给学生如何对数进行近似计算。
例如,让学生估算下面的数并核对答案:346+528,215-143。
3. 练巩固通过数的估算题目练,让学生应用所学方法进行估算,并核对答案。
4. 总结反思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课所学的数的估算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研究了数的估算的概念和方法。
通过相同间距法和简约法的研究,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六、作业完成课堂上的练题,并预下一节课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 数的估算- 相同间距法- 简约法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
学生对数的估算有了初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相同间距法和简约法进行估算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个人的LGM优势,采用简单直接的教学方法,避免了复杂的法律概念,使学生轻松理解和掌握了估算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单元:2估算-冀教版

第4课时估算【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例题,试一试及第21页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乘法估算方法的过程,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2.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简单的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简单的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问题情景,导入课题1.师生谈话,交流参观动物园时了解到的数学问题,要给学生积极的评价,然后引出教材中参观动物园的问题。
(学生会说到动物园的门票、动物园里动物的种类、动物园具体的方向等等)2.(PPT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情景图)让学生读文字并观察情景图,鼓励学生说出他们发现的信息,重点理解“大约”是什么意思。
(学生会说到人数、票价或者“大约”)师:大约就是大概。
二、自主探索1.探索算法。
师:同学们,根据图片,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找生回答)引出算式92×9,提出估算的要求,鼓励学生尝试估算,小组交流汇报。
生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大约需要900元,算式是:92×9≈900(元)生2:把92看作90,大约需要810元,算式是:92×9≈810(元)生3:把9看作10,大约需要920元,算式是:92×9≈920(元)2.评价学习。
师:算一算,估算的结果和实际需要的钱数相差多少元?学生算完后进行交流。
老师启发性谈话,提出“小组讨论为什么第2种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差比较少,第1种、第3种相差比较多”的要求。
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要给各组充分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培养学生合理估算的意识。
师:同学们太棒了,可见估算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你会估算的方法了吗?生小结: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再进行计算。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1.完成教材第20页试一试。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5篇)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5篇)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精选5篇)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它是教学的蓝图和指南,能够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学生在以前就已经接触过估算,初步了解了估算的必要性。
并且能进行简单的估算,把一个数估算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
这节内容是引导学生理解“大约”的意思,学会用除法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更深入理解估算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分析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让学生学会自己分析题目,找关键字,列出正确的算式。
2、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并能根据关键字进行估算,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用除法估算的方法简便快速的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准确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
规范学生的书写,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除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能准确的进行估算。
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故事引入:最近天气真热呀!小红和爸爸妈妈决定出去旅游。
(出示情景图)2、提出问题旅游结束宾馆的服务员告诉他们住了3天一共消费了267元,小红想知道他们每天的住宿费大约多少钱?你能帮帮她吗?3、解决问题(1)阅读理解题目知道了一共住了3天,也就是住的天数。
还知道3天花了267元,也就是总的住宿费。
要求每天(一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找到关键字“大约”有“大概、差不多的意思”不需要求出准确值。
(2)解决问题求每天(一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就是把总的住宿费平均分成3份。
不用算出准确的钱数。
也就是要进行估算。
(估算要写约等号)列除法算式:每天的住宿费=总钱数÷住的天数。
267÷3≈(3)学生尝试计算(4)判断分析两种结果都合理吗?因为不需要算出准确的钱数,两种方法都用估算的方法,很快求出了结果,而且算法很简单;虽然他们的结果不一样,但与准确值差距都不大。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2)初步学会简单的估算,并能检验多位数相乘的积的最高位是否正确。
(3)培养学生主动估算的意识。
(4)提高学生自主选择估算与精确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5)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估算。
【教学重难点】(1)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的方法。
(2)确定两个因数的近似数。
【教学实录】一、引导自主提问,直面估算疑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估算。
估算,我们过去已经学过,但是我不知道同学们在学习估算的过程中碰到了哪些困难、问题、困惑?或者说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这节课吴老师来和大家一起研究研究估算的问题。
凡是关于估算的问题都可以提,好不好?生:估算有什么用?(板书:什么用处?)生:为什么要学估算呢?(板书:为什么学习?)生:75是记做70还是80(板书:怎么样?)生:为什么估算的符号要弯弯曲曲的?(板书:≈?)生:什么是估算呢?(板书:什么是?)生:估算是什么人发明创造的?(板书:发明?)师:好了同学们。
短短的几分钟你们给吴老师的印象太好了。
说明你们特别愿意思考,而且会提问题。
你们今天呢,我们就带着你们提的这些问题,一起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我们一起来研究估算,好不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二、唤醒生活经历,增强估算意识(屏幕出示青青和妈妈一起到超市购物的情景)师:同学们,你们一定也有过和爸爸妈妈一起购物的经历吧?我们看看在这里青青遇到了什么问题。
他们选了五种商品(屏幕出示五种商品的价格:48元、16元、23元、69元、31元)妈妈的问题是:带200元钱够不够?(屏幕出示收银员正将商品价格输入计算机的画面)收银员的问题是:我怎么把这些数据输入到收音机中?我想让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意义?(屏幕出示题目)请大家独立思考,做出判断。
①当青青想确认200元钱是不是够用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估算除法-人教新课标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估算除法-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除法估算的意义,掌握除法估算的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除法估算的概念和意义2. 除法估算的方法和步骤3. 除法估算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法估算的意义、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估算的意义和作用。
2. 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探究除法估算的方法和步骤。
3. 讲解:教师对除法估算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讲解,并进行示范。
4. 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估算进行解决。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一些与除法估算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除法估算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除法估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除法估算的意义,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估算》参考教案2

估算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估算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能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并能通过估算比较两个数的大小.2.掌握估算的方法,形成估算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二)过程与方法1.能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2.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训练他们的估算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估算的认识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处世不惊、沉着应战,用学到的知识去顺利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2.掌握估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三、教学难点掌握估算的方法,并能通过估算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大家说出咱们班男生和女生的平均身高.你又是怎样得出结果的呢(我猜的.)“猜”字的意思就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而估计得出的结果,它并不是准确值,但也不是无中生有,是有一定的理论根据的,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估算的方法.(二)讲授新课问题:某地开辟了一块长方形的荒地,新建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公园,已知这块荒地的长是宽的2倍,它的面积为400000m2.(1)公园的宽大约是多少它有1000m吗(2)如果要求结果精确到10m,它的宽大约是多少(3)该公园中心有一个圆形花圃,它的面积是800m2,你能估计它的半径吗(结果精确到1米)提示:要想知道公园的宽大约是多少,首先应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式,那么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因为已知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且它的面积为40000m2,根据面积公式就能找到它们的关系式.可设公园的宽为xm,则公园的长为2x m,由面积公式得:22x=4000002x=200000所以公园的宽x就是面积200000的算术平方根.下面我们可以进行估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而后回答.(1)公园的宽没有1000m,因为1000的平方是1000000,而200000小于1000000,所以它没有1000m宽.大家能不能具体确定一下公园的宽是几位数呢因为100的平方是10000,1000的平方是1000000,而200000大于10000小于1000000,所以公园的宽比100大而比1000小,是三位数.大家在估算时就可用这样的方法大致估算一下是几位数,这样使范围缩小,为下一步的估算作准备.由此看来公园的宽大约是几百米。
小学数学教案估算

小学数学教案估算
教学目标:
1. 掌握估算的基本原理。
2. 能够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了解估算的概念。
2.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加深对估算概念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估算方法猜测答案,引出估算的概念。
二、学习新知(15分钟)
1. 介绍估算的定义和作用。
2. 介绍估算的方法:舍位取整法、同值估算法等。
3. 给出几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理解估算的过程。
三、展示示范(10分钟)
教师通过几个实际问题的演示,展示如何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四、练习巩固(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估算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拓展应用(10分钟)
给学生提供一些挑战性问题,让他们通过估算方法解决,并分享解答思路。
六、小结反馈(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简要总结估算的方法和应用。
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思考如何应用估算方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概念讲解、示范演示、练习巩固等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估算这一数学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估算(第二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估算(第二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如四舍五入法、直接估算法等。
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估算的能力,能够快速判断问题的答案范围。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四舍五入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四舍五入法。
2. 直接估算法: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直接估算法,并能够快速估算结果。
3. 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白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估算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讲解四舍五入法和直接估算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交流。
4. 应用: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白估算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板书设计1. 估算(第二课时)2. 内容:四舍五入法、直接估算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估算实例,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估算的基本方法,是否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否提升了问题解决的能力,这些都是我需要反思的地方。
同时,我也要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活动的安排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学习和掌握估算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估算
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一节
主题:估算
课时:2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堂标准相关要求
会估算,会判断所给无理数范围。
2.教材分析
估算是重要基础知识,对学生理解无理数的概念、判断无理数的范围乃至后期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方根知识,知道了一些无理数。
本节课主要学习无理数相邻的两个整数。
对学生而言,正确地找出相邻整数是难点,应该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予以解决。
目标
1.通过反复练习,学会估算;
2.会说出无理数的整数部分;
3.会表示出小数部分;
4.会估算。
评价任务
1.学生会正确理解的无理数概念;
2.学生会正确地找出相邻整数;
3.能估算。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