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止血
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

列问题:
(1)切口需要接近病变部位,最好能直接到达手术区; (2)切口在体侧、颈侧以垂直地面或斜行切口为好,体 背、颈背和腹下以靠近正中线的矢状切口比较合理; (3)切口应避免损伤大血管、神经和腺体的输出管,以
免影响术部组织或器官机能;
一、组织切开分离
6.注意事项 (4)切口的大小必须适当;
(5)手术刀应与皮肤、肌肉垂直,防止斜切或多次在
一、组织切开分离
2.皮下组织和筋膜的分离 ( 3 )组织分离根据操作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锐性分离(切开)和钝性分离。
①锐性分离(切开)是用手术刀或剪在直视下将组织切 开或剪开。分离时,动作要准确,精细,一次切剪组织不应 过多,不要损伤邻近器官和组织。其用于分离重要神经血管 ,切除肿瘤或用于较致密的组织,如腱鞘、粘连组织和疤痕 等的分离,对组织损伤较小。
留下线尾,在一侧打结。常用于具有弹性、无太大张力的较
长创口。用于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血管、胃肠道的缝合。
简单连续缝合
三、组织缝合
2.连续缝合法 ( 2 )表皮下缝合法 缝合在切口一端开始,缝针
刺入真皮下,再翻转缝针刺入另一侧真皮,在组织深处打
结。应用连续水平褥式缝合,切口。最后缝针翻转刺向对 侧真皮下打结,埋置在深部组织内。一般选择可吸收性缝
第二针平行第一针从一侧到另一 侧穿过切口,缝线的两端在切口
上交叉形成“×”字型,拉紧打
结。用于张力较大的皮肤缝合。 十字缝合法
三、组织缝合
1.结节缝合法 (5)压挤缝合法 缝针刺入浆膜、肌层、黏膜下层
和黏膜层进入肠腔。在越过切口前,从肠腔再刺入黏膜到黏
膜下层。越过切口,转向对侧,从黏膜下层刺入黏膜层进入 肠腔。在同侧从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到浆膜刺出肠表面。
手术基本技术-打结、切开、止血、分离、缝合

三、止血
1.压迫止血
三、止血
2.结扎止血
单纯结扎止血
三、止血
2.结扎止血
缝合结扎止血
三、止血
3.电凝止血
三、止血
4.局部药物或生物制品止血法
三、止血
5.止血带止血
四、分离
分离方法有锐性分离合钝性分离两种 1. 锐性分离:用手术刀或者组织剪分离,组织损伤小,适用于
精细解剖或致密组织的分离; 2. 钝性分离:用刀柄、止血钳、手指或其他钝性器械进行;对
2.内翻缝合法
(2).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
又称何尔斯得(Halsted)缝合法,多用于胃肠道浆肌层缝 合。
2.内翻缝合法
(3).荷包缝合法:
在组织表面以环形连续缝合一周,结扎时将中心内翻包埋。常用于 胃肠道小切口或针眼的关闭、阑尾残端的包埋、造瘘管在器官的固定 等。
3.外翻缝合法:缝合后切口外翻,内面光滑常用于血管、腹膜、 松弛皮肤等的缝合。
手术基本技术-打结、切开、止血、 分离、缝合
一、外科打结
图:结的种类
一、外科打结
一、外科打结
一、外科打结
图:器械打结
二、切开
切口选择原则
➢距离病变较近; ➢组织损伤小; ➢愈合后不影响生理功能; ➢操作简便 ➢美观
二、切开
皮肤切开的方法
切皮时术者右手持刀,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固定切口 上下端(或由助手固定切开上端),使切口两侧的皮肤绷紧, 执刀与皮肤呈垂直切开,适当用力一刀切开皮肤全层,避 免多次切割,不可使皮肤随刀移动。
(1).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法(Horizontal Mattress Suture):
常用于皮肤的缝合。
3.外翻缝合法 (2).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Vertical Mattress Suture):常用于皮肤 的缝合。
急救止血操作方法

急救止血操作方法
步骤一压迫止血
我们可以使用干净的毛巾或者纱布,压迫伤口5-10分钟。
步骤二体位止血
我们可以抬高伤肢,使伤处高于伤者心脏位置,以帮助减缓出血。
步骤三指压动脉止血
在上臂内侧,肘窝附近可触及动脉搏动,该动脉就是肱动脉,找到后用一手虎口张开,拇指和其余四指对捏,按压住肱动脉。
步骤四加压包扎止血
用干净的布条或者绷带,环形加压包扎伤口,松紧度以可以插入一根手指为宜;包扎完成后,每隔10分钟检查手指远端血运是否正常。
步骤五止血带止血
可以先将厚布条、毛巾或者衣物等衬垫缠绕在患者上臂上1/3处;然后捆扎止血带,最后一定要标记捆扎时间,并且每间隔半小时到1小时,松开止血带1-2分钟。
如果现场没有止血带,可使用宽约10厘米的布条、领带或者丝巾等条带,捆扎在衬垫上,打一个活结;然后用一根木棒或者筷子,或者笔等小棒插入条带下,旋转小棒将条带旋紧;调整好松紧度后,将小棒一端插入条带的活结中,并拉紧活结,整理好条带尾端;同样也需要标记捆扎的时间,并定时放松条带。
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

二、手术止血
在手术过程中,因组织被切开、分离、切除等操作,手 术创口必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手术术野积存的血液不 仅妨碍术野的清晰,使组织分辨不清,延长手术时间,增加 手术困难,而且容易发生二次损伤。大量出血未及时制止, 可导致患病动物失血量增加,引起血压下降,导致休克,严 重者可引起死亡。因此,术中应迅速而彻底的止血。
二、手术止血
1.物理止血法 (1)压迫止血法 适用于毛细血管渗血和小血管出 血;用纱布压迫出血的部位,如机体凝血机能正常,压迫片 刻,出血即可自行停止。为了提高压迫止血的效果,可选用 温生理盐水、1%~2%麻黄素、0.1%肾上腺素、2%氯化溶液 浸湿后扭干的纱布块做压迫止血。
二、手术止血
1.物理止血法 (2)钳夹止血法 用止血钳最前端夹住血管的断端, 钳夹方向应尽量与血管垂直,如机体凝血机能正常,压迫片 刻,出血即可自行停止。如果效果不理想,还可以将止血钳 扭转1~2圈,轻轻去钳即可。
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
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
一、组织切开分离 二、手术止血 三、组织缝合 四、打结 五、剪线 六、拆线
外科手术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打开手术通路、 进行主手术和闭合创口。打开手术通路,充分暴露术野, 是保证后续主手术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对于一些深部手 术尤为重要。
一、组织切开分离
1.皮肤的切开 (1)紧张切开法 由术者与助手用手在切口两旁或 上、下将皮肤展开固定,或者用拇指及食指在切口两旁将皮 肤撑紧并固定,刀刃与皮肤垂直,用力均匀地一刀切开所需 长度和深度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口,必要时也可补充运刀, 但要避免多次切割,重复刀痕,以免切口边缘参差不齐,出 现锯齿状的切口,影响创缘对合和愈合。
一、组织切开分离
2.皮下组织和筋膜的分离 (1)皮下结缔组织分离时先将组织刺破,再用手术刀 柄、止血钳或手指进行剥离。 (2)筋膜和腱膜的分离时,用刀在其中央做一小切口 ,然后用弯止血钳在此切口上、下将筋膜下组织与筋膜分开 ,沿分开线剪开筋膜。筋膜的切口应与皮肤切口等长。若筋 膜下有神经、血管,则用手术镊将筋膜提起,用反挑式执刀 法做一小孔,插入有沟探针,沿针沟外向切开。
外科见习技能培训切开缝合止血打结

外科见习技能培训切开缝合止血打结外科见习技能培训:切开缝合、止血与打结外科手术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医疗技术,需要外科医生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外科专业培训中,切开缝合、止血和打结是最基本且重要的技能,直接关系到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科见习技能培训的切开缝合、止血和打结三个方面。
一、切开缝合技术培训1.准备工作在切开缝合操作前,应首先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材料,如手术刀、剪刀、缝合针和缝线等。
同时,需要对手术刀进行正确的消毒和保养,确保手术刀的刃口锋利。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麻醉药物、消毒液和手套等。
2.操作步骤切开缝合的操作一般分为切开和缝合两个步骤。
切开时,外科医生应根据病情和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和大小,并用手术刀进行切开。
缝合时,使用缝合针和缝线将伤口两端缝合起来,并根据需要进行各种缝合技术的操作,如简易缝合、连续缝合和间断缝合等。
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手法的准确性和缝合线的牢固性,以确保创口的愈合和伤口的稳定。
二、止血技术培训1.止血原理止血是手术中必不可少的步骤,主要是通过控制出血血管或利用生理、物理等方式使出血停止。
常用的止血原理包括机械止血、电凝止血和止血药物等。
2.操作方法机械止血主要是通过夹压血管、打结包扎等手法实现。
外科医生需要熟练掌握不同器械的使用方法,如血管钳、血管夹等。
电凝止血则是通过高频电流或激光等方式使血管断裂,并促使血液凝结。
止血药物可以用于血管局部或全身注射,以促使血液凝结和出血的停止。
三、打结技术培训1.打结原理打结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一种技术,用于将血管或组织结构牢固地结扎起来,以实现止血、缝合或切除等目的。
打结的原理是通过将缝线或结扎线绕过被结扎物,形成结扎环,并通过拉紧与松弛控制出血或固定组织。
2.操作技巧打结技术需要外科医生熟练掌握正确的打结手法。
常见的打结方法包括单手打结、双手打结等。
在打结过程中,需要注意打结的紧密度和均匀度,避免打结过紧或过松。
外科的基本操作

外科的基本操作外科的基本操作包括“切开”、“缝合”、“打结”和“止血”四项手术中常用的技术,是每一位一线医师必须具备的工作技能。
下面将为大家逐一进行介绍。
第一部分——切开常考点包括手术刀的安装与拆卸、手术刀握持方法以及切开方法三个部分;1.刀片的安装与拆卸安装手术刀片:用止血钳(或持针器)夹取刀片的前端背侧,以刀片的缺口对准刀柄凹槽处,顺势向下使刀片的缺口插入刀柄凹槽中。
拆卸手术刀片:先用止血钳(或持针器)夹取刀片尾端背侧,轻轻向上抬起,使刀片与刀柄凹槽分离,然后再稍用力向前,将刀片推离刀柄即可。
2.手术刀握持方法手术刀的握持方法一共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持弓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持刀方式,动作范围广而灵活,用力涉及整个上肢,但主要集中在腕部,主要用于胸腹部较大的切口。
第二种是:执笔法这种握持法,用力轻柔,操作灵活准确,便于控制刀的活动度,其动作和力量主要在手指。
用于短小切口及精细手术,如解剖血管、神经及切开腹膜等。
第三种是:抓持法全手握持刀柄,拇指与示指紧捏刀柄刻痕处。
此法控刀比较稳定。
操作的主要动点在于肩关节。
用于切割范围广、切口部位深、需用力较大的手术,如截肢、肌腱切开等。
第四种是:反挑法是执笔法的一种转换形式,刀刃向上用于挑开浅表皮肤,可以避免损伤深部组织。
操作时动点在于手指,常用于浅表脓肿切开。
3.操作演示——切开方法(以局部皮肤切开为例)切开前,右手持刀,左手固定切口皮肤;切开时要垂直进刀,水平走刀、垂直出刀。
要求:用力均匀,避免多次切割,以免造成切口不平整,不利于后期愈合。
第二部分——缝合与器械打结缝合方法种类较多,历年医师技能考试中均以单纯间断缝合法来作为考点,因此这里以单纯间断缝合为例向大家介绍缝合方法。
在缝合前,要注意:持针器夹取缝合针的部位是在中后1/3交界处;穿线的方法是由针的外侧向内侧穿入;上述准备工作在考试中容易被忽视,需要格外注意。
在缝合时,要求掌握:“垂直进针、弧形挽出”的原则;即:针头垂直进入一侧切口皮肤,然后沿针形的弧度挽出到对侧切口,最后使用器械打结法系紧缝线即可。
外科手术基本操作

止血
• 压迫止血:毛细血管渗血。 • 止血带止血:四肢手术侧,减少术中出血。 • 电凝止血:较多较小的出血。 • 止血剂止血 • 结扎止血
结扎
• 纱布压迫出Biblioteka 点血管钳尖端夹住出血 点助手把血管钳竖 起以便竖着将线 绕过
将血管钳尖 端翘起
待第一个结打好后, 在助手松开移去血 管钳的同时将结继 续扎紧
外翻缝合
• 常用于血管的吻合和较松弛皮肤的吻合。 • 连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 • 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 • 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
器械吻合法
手术基本操作 (切开、分离、止血、结扎、缝和)
分离
• 将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分开 • 锐性分离(刀、剪):对致密组织如鞘膜、
腱膜、瘢痕组织,较大的肿瘤组织和粘连 较牢固的组织。
• 钝性分离(刀柄、血管钳、分离子、手指 等):分离疏松组织,正常解剖间隙疏松 的粘连、良性肿瘤等。(手指分离用于非 直视下深部组织的分离)
打第二个结
缝合
• 单纯对和缝合 • 内翻缝合 • 外翻缝合
单纯对和缝合
• 单纯间断缝合:用于皮肤、皮下组织、肌 腱的缝合。
• 单纯连续缝合:多用于腹膜的关闭。 • “8”字缝合:用于肌腱缝合及较大血管的止
血。 • 皮内缝合 • 减张缝合
内翻缝合
• 常用于胃肠道的吻合及胃肠道小穿孔的修 补
• 单纯间断内翻缝合 • 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 • 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 • 连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 • 荷包缝合
实训课教案4---外科基本操作---止血、缝合.

3.持续时间:原则上应尽量缩短使用上止血带的时间,通常可允许1小时左右,最长不宜超过3小时。
批注
1)橡皮管止血带;常用弹性较大的橡皮管,便于急救时使用。
2)弹性橡皮带(驱血带);用宽约5cra的弹性橡皮带,抬高患肢,在肢体上重迭加压.包绕几圈,以达到止血目的。
3)充气止血带:压迫面宽而软,压力均匀,还有压力表测定压力,比较安全,常用于四肢活动性大出血或四肢手术时采用。
(五)、注意事项
1.止血带绕扎部位:扎止血带的标准位置在上肢为上臂上1/3,下肢为股中、下1/3交界处.目前有人主张把止血带扎在紧靠伤口近侧的健康部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上臂中、下1/3部扎止血带容易损伤桡神经,应视为禁区。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第周
教学时数
2
章节
名称
外科基本操作---止血、缝合、结扎
教
学
目
的
及
要
求
1、掌握手术基本操作技术(切开、止血、结扎、缝合)
2、掌握无菌原则的操作规程
教
学
重
点
及
难
点
1、基本操作技术(切开、止血、结扎、缝合)
2、无菌原则的操作规程
实训用品
止血缝合实训用品
教学方法
教师示教、学生实训、教师辅导
3.减少手术区域内的出血。
(三)、准备工作
1.急救包、纱布垫、纱布,三角巾、四头带或绷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止血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止血
止血是处理出血的手段和过程,是手术过程中自始至终经常碰到并需立即处理的基本操作,止血是否及时是否恰当至关重要。
手术医师应熟悉各种止血的方法。
1.压迫止血法:是手术中最常用的止血方法。
其原理是以一定的压力使血管破口缩小或闭合,继之由于血流减慢,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细胞可迅速形成血栓,使出血停止。
压迫止血可用一般纱布压迫或采用40℃-50℃的温热盐水纱布压迫止血,加压需有足够的时间,一般需5分钟左右再轻轻取出纱布,必要时重复2-3次。
压迫止血还可用纱布填塞压迫法,因其可能酿成再出血及引起感染,不作为理想的止血手段,但是对于广泛渗血及汹涌的渗血,如果现有办法用尽仍未奏效,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采用填塞压迫止血以保生命安全。
方法是采用无菌干纱布或绷带填塞压迫,填塞处勿留死腔,要保持适当的压力,填塞时纱布数及连接一定要绝对准确可靠,填塞时要做到有序的折叠。
填塞物一般于手术后3-5天逐步松动取出,并且做好处理再次出血的一切准备。
2.结扎止血法:有单纯结扎和缝合结扎两种方法。
单纯结扎法经常使用,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对可能出血的部位或已见的出血点,首先进行钳夹,钳夹出血点时要求准确,最好一次成功,结扎线的粗细要根据钳夹的组织多少以及血管粗细进行选择,血管粗时应单独游离结扎。
结扎时上血管钳的钳尖一定要旋转提出,扎线要将所需结扎组织完全套住,在收紧第一结时将提的血管钳放下逐渐慢慢松开,第一结完全扎紧时再松钳移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止血钳不能松开过快,这样会导致结扎部位的脱落或结扎不完全而酿成出血,更危险的是因结扎不准确导致术后出血。
有时对于粗大的血管要双重结扎,重复结扎,同一血管两道线不能结扎在同一部位,须间隔一些距离,结扎时收线不宜过紧或过松,过紧易拉断线或切割血管导致出血,过松可引起结扎线松脱出血。
结扎止血法
缝合结扎法即贯穿缝扎,主要是为了避免结扎线脱落,或因为单纯结扎有困难时使用,对于重要的血管一般应进行缝扎止血,方法见下图:
缝扎法(1)操作步骤
缝扎法(2)-两种缝扎法
3.电凝止血法:
电凝止血即用电灼器止血,现常用的电灼器有高频电刀,氩气电刀,就其止血的方式有单极电凝及双极电凝。
在止血时,电灼器可直接电灼出血点,也可先用止血钳夹住出血点,再用电灼器接触止血钳,止血钳应准确地夹住出血点或血管处,夹住的组织越少越好,不可接触其他组织以防烧伤,通电1-2秒即可止血;也可用小的镊子或Adison镊(血管外科用的尖头镊子)直接夹住出血点电凝。
电凝止血适用于表浅的小的出血点止血,使用时要注意:⑴使用前要检查电灼器有无故障,连接是否正确,检查室内有无易燃化学物质;⑵电灼前用干纱布或吸引器将手术野沾干净,电灼后残面不能用纱布擦拭,只能用纱布蘸吸,以防止血的焦痂脱落造成止血失败;⑶电灼器或导电的血管钳、镊不可接触其他组织,以防损伤;⑷应随时用刀片刮净导电物前端的血痂,以免影响止血效果。
电凝止血法
4 . 局部药物或生物制品止血法
在手术创面进行充分止血后仍有渗血时,可用局部止血法,常用的药物或生物制品有:立止血、肾上腺素、凝血酶、明胶海绵、淀粉海绵、止血粉、解尔分思片(gelfex)、施必止等,可采用局部填塞、喷撒、局部注射等方法,如在手术部位注射加肾上腺素的盐水或用蘸有肾上腺素盐水的纱布压迫局部均可
减少创面出血和止血,但应注意监测心脏情况,另外目前使用的一些医用生物胶作局部喷撒亦有较好的止血作用。
5.止血带止血法
用于肢体的手术(如矫形、截肢、烧伤的切痂等手术)和外伤。
其作用是暂时阻断血流,创造"无血"的手术野,可减少手术中失血量并有利于精细的解剖,有时作为外伤病人的紧急止血。
有三种方法,一般常使用充气式气压止血带止血法。
①棉布类止血带止血法在伤口近端,用绷带、带状布条或三角巾叠成带状,勒紧止血。
一般常作为外伤时现场紧急止血。
②橡皮止血带止血法(1)指根部橡皮止血带止血法:用废手术乳胶手套袖口处皮筋,剪取后清洗,置于75%酒精内备用;指根部衬垫两层窄纱布,然后用橡皮筋环状交叉于纱布上,同时用止血钳适度夹紧交叉处,但不得过紧以免影响动脉血流。
指根部橡皮止血带止血法
2)上、下肢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将橡皮止血带适当拉紧、拉长绕肢体2~3周。
橡皮带末端紧压在橡皮带的另一端上。
上肢橡皮止血带止血法
③充气式气压止血袋止血法:充气式气压止血袋止血法所需器械包括:(1)气压止血袋:气压止血袋类似血压计袖袋,可分成人气压止血袋及儿童气压止血袋、上肢气压止血袋及下肢气压止血袋。
气压止血袋还可分成手动充气与电动充气止血袋。
(2)驱血带:驱血带由乳胶制成,厚1mm、宽10-12cm、长150cm。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先绑扎气压止血袋,为防止松动,可外加绷带绑紧一周固定;(2)气压止血袋绑扎妥当后抬高肢体;(3)用驱血带由远端向近端拉紧、加压缠绕;(4)缠绕驱血带后向气压止血袋充气并保持所需压力;(5)松开驱血带。
充气所需压力如下表
表气压止血法所需充气压力
使用止血带注意事项: (1)上止血带部位要准确,缠在伤口的近端。
上肢在上臂上1/3、下肢在大腿中上段、手指在指根部。
与皮肤之间应加衬垫' , (2)止血带松紧要合适,以远端出血停止、不能摸到动脉搏动为宜。
过松动脉供血未压住,静脉回流受阻,反使出血加重;过紧容易发生组织坏死。
(3)用止血带时间不能过久,要记录开始时间,一般不超过1~1.5小时放松一次,使血液流通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