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有哪些
膝骨关节炎的国际诊断标准

膝骨关节炎的国际诊断标准有以下几点:近一个月大多数时间有膝关节疼痛。
有骨摩擦音。
晨僵小于30分钟。
年龄大于38岁。
有骨性膨大。
如果满足上述一、二、三、四条或一、二、五条,或者一、四、五条者可诊断膝关节炎。
另外,美国风湿病学会及欧洲抗风湿联盟的诊断建议包括:近一个月大多数时间有膝关节疼痛。
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提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
中老年患者(年龄≥40岁)。
晨僵小于30分钟。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其中满足上述一、二条或一、三、五、六条,或者一、四、五、六条者可诊断膝骨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诊断治疗指南

骨性关节炎诊断治疗指南[概述]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
本病在中年以后多发。
国内的初步调查显示,骨性关节炎的总患病率约为15%,4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0%-17%,60岁以上则达50%。
而在75岁以上人群中,80%患有骨性关节炎。
该病的最终致残率为53%。
临床上以关节肿痛、骨质增生及活动受限最为常见。
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无地域及种族差异。
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1、症状和体征骨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受累关节的疼痛、肿胀、晨僵、关节积液及骨性肥大,可伴有活动时的骨擦音、功能障碍或畸形。
(1)关节疼痛及压痛,本病最常见的表现是关节局部的疼痛和压痛。
负重关节及双手最易受累。
一般早期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时好转,活动后加重,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导致活动受限。
关节局部可有压痛,在伴有关节肿胀时尤为明显。
(2)关节肿胀,早期为关节周围的局限性肿胀,但随病情进展可有关节弥漫性肿胀、滑囊增厚或伴关节积液。
后期可在关节周围触及骨赘。
(3)晨僵,患者可出现晨起时关节僵硬及黏着感,经活动后可缓解。
本病的晨僵时间较短、一般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很少超过半小时。
(4)关节摩擦音主要见于膝关节的骨关节炎。
由于软骨破坏,关节表面粗糙,出现关节活动时骨摩擦音(感)、捻发感,或伴有关节局部疼痛。
2、不同部位的骨性关节炎(1)手,以远端指间关节受累最为常见,表现为关节伸侧面的两侧骨性膨大,称赫伯登(Heberden)结节。
而近端指间关节伸侧出现者则称为布夏尔(Bouchard)结节。
可伴有结节局部的轻度红肿、疼痛和压痛。
第一腕掌关节受累后,其基底部的骨质增生可出现方形手畸形,而手指关节增生及侧向半脱位可致蛇样畸形。
(2)膝关节,膝关节受累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危险因素有肥胖、膝外伤和半月板切除。
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评价标准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评价一、具体诊断标准(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1(4)中老年患者(≥40岁)(5)晨僵≤3分钟(6)活动时有骨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评价标准1.临床治愈:膝痛、肿胀完全消失,行走及上下楼梯无不适感。
2.显效:静息无膝痛,无肿胀,偶有活动时疼痛,行走时无疼痛,不影响工作及生活。
3.有效:膝痛时发时止,行走时仍有轻度疼痛,上下楼稍感不便,关节活动稍受限。
4.无效:膝痛、肿胀及活动时疼痛无明显改善。
三、评价方法(1)采用国际膝骨关节炎WOMAc量表进行关节指数评分判定法。
①VAS:该方法采用一条10cm长的直线或尺,两端标明0和10的字样,让患者在直线或尺上标出自己疼痛或功能受限程度的相应位置(如下图)目测模拟尺度(VAS)②WOMAC骨关节炎指数注:采用VAS评价每一个问卷问题,总指数积分用24个组成项目的积分总数来表示,WOMAC指数越高表示OA越严重,根据总积分,按下列标准评估OA的轻重程度:轻度<80,中度80-120,重度>120.(2)关节压痛:0=无压痛,重压或做最大被动活动时无疼痛。
1=轻度压痛,以关节边缘或触及韧带时重压,病人称有压痛,被动活动不受限。
2=中度压痛,重压病人称有压痛,且皱眉头表示不适,被动活动轻度受限。
3=重度压痛,重压病人称有压痛,且退缩逃脱,被动活动严重受限。
注:“0、1、2、3”代表积分,下同(3)关节肿胀0=无肿胀1=膝部皮肤纹理尚存在,浮髌试验可疑阳性。
2=膝部皮肤纹理消失,浮髌试验阳性。
3=膝部肿胀明显,浮髌试验明显可见。
(4)关节活动度0=正常,伸直可达0°,活动自如,屈伸范围可达150°。
骨性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

骨性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上,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逐步进展的慢性疾病类型,其临床发病率较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故需加以重视。
为此,本文便针对骨性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科普,现报道如下。
1.什么是骨性关节炎1.1 骨性关节炎的概念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会对患者整个关节组织造成累及的关节疾病类型,最终会导致患者出现关节软骨退变、纤维化、断裂和缺损等症状,威胁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1.2 骨性关节炎的流行情况在我国,骨性关节炎有着广泛的流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骨科疾病类型。
相关统计学研究指出,我国有症状的膝骨性关节炎患病率约为8.10%,且该疾病的常见于女性,女性发生骨性关节炎的概率要远高于男性。
并且,我国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即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发生骨性关节炎的概率更高,华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发生骨性关节炎的概率则较低。
并且,骨性关节炎还存在明显的年龄趋势,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也会随之提升,在老龄化问题不断加重的今天,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正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
1.3 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表现在临床上,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肥大和活动受限等,且该疾病常见于患者的膝关节、髋关节、颈椎和腰椎等负重关节和远端指间关节、近端指间关节等部位,骨性关节炎也是导致老年人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2.骨性关节炎的诊断在临床上,对于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方式繁多,临床针对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诊断时多根据其既往病史、症状表现、体格检查结果、X线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其中X线是临床诊断骨性关节炎的重要依据。
2.1 类风湿关节炎在临床上,类风湿性关节患者的受累关节往往疼痛剧烈,且晨僵症状明显,并多见于四肢小关节中。
在诊断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活动期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多为阳性,X线片常可见骨质疏松及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骨性关节炎腕关节极少有炎症反应及掌指关节极少累及是鉴别类风湿性关节炎和Bouchard\"s 结节间的要点。
骨关节炎临床诊断的金标准

骨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1. 患者病史:患者通常需要提供其疼痛的症状,特别是膝关节的疼痛,并说明疼痛的持续时间、频率和程度。
此外,医生还会询问患者是否有晨僵现象,以及是否有骨摩擦声、骨性压痛、骨性膨大等情况。
2. 症状和体征:骨关节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及压痛,活动后疼痛增加,休息后缓解。
骨关节炎患者多无晨僵,如果因手部出现晨僵也一般小于半小时。
骨关节炎患者晚期可伴有肿胀但无明显热感,伴有骨性膨大等。
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表现为持续疼痛,为炎症性疼痛,通常是夜间疼痛更加明显。
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晨僵现象,晨僵可达1小时以上。
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在症状上虽然都有疼痛、晨僵、肿胀等症状,但在具体表现上是有所差距的。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标准也是骨关节炎诊断的重要依据。
例如,膝关节站立位X光片或者磁共振检查,显示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周围骨质增生以及骨赘的形成。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骨关节炎。
同时需要注意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鉴别诊断。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注:本诊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结合我科特色制定。
中医病名:膝痹病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骨关节软骨损伤和骨质增生为特点的慢性关节疾病,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炎。
可出现膝关节疼痛,活动不灵活,疼痛明显时可有关节的肿胀发热,晚期可出现膝关节畸形,多见于老年人。
一、诊断标准:本病种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2023年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1;4、中老年患者(≥40岁);5、晨僵≤3分钟;6、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注: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进行分期: 0期:正常;1期: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2期: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3期: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4期: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二、中医诊疗方法:采用我科膝痹病3+X综合疗法,即以中药辨证治疗、针刀松解、手法松动治疗作为我科膝痹病核心治疗方案,其余治疗为辅助治疗方案。
现分述如下:1、中药辨证内服本病种证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主要证型分为四型:(1)瘀血凝滞证特点: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如针刺,得寒温均不缓解,舌质暗,脉沉涩。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组方:当归、牛膝各15g,川芎、桃仁、红花、五灵脂、没药、黄芪、地龙、甘草各9g,羌活、秦艽、香附各6g。
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骨质增生。
临床上,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下面将详细介绍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一、病史。
1. 关节疼痛,患者主诉关节疼痛是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症状,通常为进行性加重,休息后缓解。
2. 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常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活动时关节摩擦、疼痛明显。
3. 早晨僵硬,患者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需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才能缓解。
二、临床表现。
1. 关节肿胀,患者关节周围可出现轻度至中度肿胀,常伴有局部温度升高。
2. 关节畸形,骨性关节炎晚期患者可出现关节畸形,如骨赘形成、关节变形等。
3. 关节稳定性下降,患者关节稳定性下降,易出现扭伤、摔倒等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1. X线检查,骨性关节炎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囊肿形成等。
2. MRI检查,MRI可显示软骨、韧带、滑膜等软组织的变化,对于早期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四、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部分患者可出现轻度贫血、白细胞计数升高等。
2. C反应蛋白和血沉,骨性关节炎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常常升高。
3. 关节液检查,关节积液时可抽取关节液进行检查,可见关节液浑浊,白细胞计数升高。
五、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具有典型的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早晨僵硬等症状。
2. 影像学检查显示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等特征。
3. 实验室检查显示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关节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
综上所述,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可明确诊断。
对于早期骨性关节炎,临床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概述膝关节炎是膝关节的常见疾病,骨关节炎的主要特征包括有软骨退行性病变和关节边缘骨赘的形成。
是最常见的关节炎,一般认为是慢性进行性退化性疾病。
以软骨的慢性磨损为特点。
常在中老年发病,在疾病的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或症状轻微。
早期常表现为关节的僵硬不适感,活动后好转。
遇剧烈活动可出现急性炎症表现,休息及对症治疗后缓解。
二、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制定。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针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D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二)西医诊断标准1、近一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站位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中老年患者(≥40岁)。
4、活动时有骨擦音。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放射检查,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的分级:根据kellgren和Lawl.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0级:正常。
Ⅰ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Ⅱ级:有明显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Ⅲ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Ⅳ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明显畸形。
6、疾病分期根据临床及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早期:症状及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五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X线表现(0——Ⅰ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有哪些
骨性关节炎又名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骨关节炎,不同名称来源于关节病病理表现即有软骨退行性变的同时伴有新骨的形成。
它不是普通的关节炎,若是发现该病不及时治疗的话,带来的后果可是非常严重的。
因此察觉此病的存在了,需早日去诊治。
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一、髋骨关节炎分类标准
临床:(1)前月大多数日有髋痛;(2)内旋<15;(3)血沉<45mm/h;(4)屈曲<1155=""15;(6)晨僵时间<60min7=""50岁;(8)内旋时疼痛;
佛山三水地质增康专科专家指出满足1+2+3条或1+2+4条,或1+5+6+7+8条者可诊断髋骨关节炎。
临床+实验室+放射学:(1)前月大多数日有髋痛;(2)血沉<20mm/h;(3)X线片有骨赘形成;(4)X线片髋关节间隙狭窄;
满足1+2+3条或1+2+4条,或1+3+4条者可诊断髋骨关节炎。
二、手骨关节炎的分类标准(临床标准)(1)前月大多数时间有手痛,发酸,发僵;(2)10个指定的指间关节中有硬性膨大的2个;(3)掌指关节肿胀<24=""2个;(5)10个指定的关节中有畸形的1个。
满足1+2+3+4条或1+2+3+5条可诊断手骨关节炎。
三、膝关节骨关节炎分类标准
临床:(1)前月大多数时间有膝痛;(2)有骨摩擦音;(3)晨僵时间<30min4=""38岁;(5)有骨性膨大。
满足1+2+3+4条,或1+2+5条,或1+4+5条者作出膝骨关节节病诊断。
临床+实验室+放射学:(1)前月大多数时间有膝痛;(2)骨赘形成;(3)关节液检查符合骨关节炎;(4)年龄<40岁;(5)晨僵时间<30min;(6)有骨摩擦音。
满足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者作为膝骨关节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