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统治 精品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4. 元朝实行了哪些民族政策?
5. 元朝的经济状况如何?
6. 元朝的文化有哪些成就?
7. 请简述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学生通过当堂检测,可以检验自己对元朝历史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检测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 学生可以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直观感受元朝的历史文化。
- 学生可以进行历史人物角色扮演,深入体验元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
-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研究元朝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特点,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刚刚结束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的教学中,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元朝的历史。现在,我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我的教学感受,进行教学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
3. 信息化资源:
- 历史教育网站和在线历史学习平台。
- 与元朝历史相关的视频资料,如纪录片、讲座等。
- 电子书籍和学术论文,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4. 教学手段:
- 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研究元朝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特点。
- 问题引导,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元朝历史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针对以上难点和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强调,例如通过地图展示元朝的疆域范围、使用案例分析法讲解忽必烈的统治策略、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民族政策的影响、引入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展示元朝的经济和文化成就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7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介绍了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时期的历史。
但他们对元朝的了解可能仅限于知道元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对于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和各项政策,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情况。
2.教学难点:元朝政治制度的特点、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文化成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视频等。
3.教学道具:元朝时期的相关文物复制品。
4.作业材料:相关历史论文、文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元朝的版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让学生了解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元朝的统治》,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1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元朝的统治背景、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的统治特点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其统治特点,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朝代,如秦朝、汉朝等,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
但对于元朝的统治特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元朝的统治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统治背景、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的统治特点等内容,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朝的统治背景、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的统治特点。
2.教学难点:元朝的统治特点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对比分析法:通过与其他朝代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朝的统治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视频、图片等教学素材。
3.课堂活动所需道具。
4.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介绍元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本课内容,包括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的统治特点等。
在呈现过程中,穿插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元朝统治特点的理解。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介绍了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掌握元朝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时期的历史。
但他们对元朝的了解可能仅限于一些表面知识,如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历史人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元朝的历史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情况。
2.教学难点:元朝政治制度的特点、行省制的实施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元朝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典型历史事件为例,深入剖析元朝的统治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
3.资料:收集与元朝相关的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等。
4.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元朝的版图、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画像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情况。
元朝的统治优秀教案

元朝的统治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元朝的统治背景和历史意义;2.了解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3.理解元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元朝的统治背景;2.元朝的政治制度;3.元朝的文化特点;4.元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问答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元朝吗?它是哪个时期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它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2.让学生看一段视频,了解元朝建立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二、讲授(30分钟)1.元朝的统治背景:(1)蒙古帝国扩张至全亚洲,成为当时最大的帝国之一;(2)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后,他的孙子忽必烈在经过多年战争后,于1279年建立了元朝。
2.元朝的政治制度:(1)行省制度:全国分为13个行省,由行省长官管理;(2)中央集权: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官员由皇帝任命,严格控制地方官员的权力;(3)科举制度: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3.元朝的文化特点:(1)蒙元文化与汉文化相互融合;(2)《元史》等文献的编纂,为后来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3)元曲、元杂剧等戏曲形式的出现和发展。
4.元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统一了中国境内和周边地区,为后来明清两代奠定了基础;(2)推行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进步和人才选拔;(3)对文化艺术有积极贡献。
三、练习(15分钟)1.请学生就元朝政治制度进行讨论,并列出优点和缺点;2.请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评价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四、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元朝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2.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
五、拓展1.请学生阅读《元曲选》等相关文献,了解元曲的特点和发展;2.请学生分组进行“元朝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比较”研究。
六、教学评价1.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检验学生对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的理解;2.通过阅读和研究任务,考察学生对元朝历史意义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内容有:元朝的统一与统治、元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元朝的边疆政策、元朝的经济与文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掌握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积累。
但元朝的历史距离现在较远,学生对于元朝的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了解元朝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统一与统治、中央集权制度、边疆政策、经济与文化,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元朝的统一与统治2.元朝的中央集权制度3.元朝的边疆政策4.元朝的经济与文化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元朝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史料分析法:教师提供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理解元朝的历史。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3.史料:与元朝相关的历史史料4.课件:精美的教学课件5.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元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理解元朝的历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元朝历史的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对元朝历史的印象。
5.拓展(5分钟)教师提供与元朝相关的拓展史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元朝的历史。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元朝的统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元朝的建立、疆域、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以及元朝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朝代,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元朝这一时期,由于历史资料相对较少,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积极主动地学习元朝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建立、疆域、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以及元朝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元朝的建立、疆域、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关系。
2.难点:元朝的政治制度和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元朝的历史。
4.图片展示:运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对元朝历史的感知。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教具:投影仪、电脑、图片、地图等。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元朝的疆域图,引导学生关注元朝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
提问:“你们知道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元朝的建立、疆域、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等内容。
通过PPT展示相关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元朝的历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元朝的政治制度和对后世的影响。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3)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讲述了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认识元朝时期我国各民族的融合和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元朝的统治措施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元朝的初步认识,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掌握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措施,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措施。
2.难点:元朝时期我国各民族的融合和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素材:与元朝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4.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元朝的初步认识,然后简要介绍元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素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元朝的统治措施。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元朝的统治措施,如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山
流沙辽东
海表
展示:《汉、唐、元三朝的疆域》图。教师提问P52“问题思考”元朝的疆域与汉朝唐朝比有哪些拓展?
教师点拨: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承袭了大蒙古国主要的领土,名义上应包括大汗之国”和西北各“宗藩之国”——伊利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的统治区。经过多次扩展后,于1311年元武宗时期达到最大,西到吐鲁番,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及缅甸北部,北至都播南部与北海、鄂毕河东部,东到日本海,史书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
展示课标要求和学习目标,以此导人新课。
观看视频和展示元朝疆域图,引出新课,引导小组合作研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探究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史·地理志》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2页,提出问题:
慧眼识错:在学习元朝的行省制度时。小明做了两张卡片。请你判断哪则卡片是错误的。并简要说明理由。
卡片一:元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
卡片二:元朝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在西藏地区设立西藏行省管辖西藏地区的事务。
图示行省制度:宣政院为哪个地区而设的?
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加深学生对中央机构的理解。
趣味活动:设想如果你穿越回元朝,那么你认为自己有能力能够担当重任进入中央机构做官?你会选择在哪一个中央机构做官呢?在这个机构中你会处理国家的何种事务呢?
2.在地方:
史料研读: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
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维吾尔)之外,设置了10个行省。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
利用地图学生直观感受元朝的地地方机构。
知道行政制度对各朝的影响,
加深学生学习,导入下个学习内容,
治国有道之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教师过渡: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在东南,西南是怎么加强统治的?展示西藏、台湾地图。
学法分析
注重多种学习手段和方法的运用。在本节课中,主要采用自学归纳法、阅读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
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视频《元朝》,复习元朝的建立,了解发展。展示元朝疆域图,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并回答:元朝的疆域十分辽阔,元朝统治者是如何对它进行治理的呢?元朝在行政制度方面又有什么新的建树和发展?
展示行省地图,教师总结归纳。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元朝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本52页,找出元朝是怎么管理国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在中央:
史料研读:“世祖即位……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权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元史·百官志》
思考:元朝中央机构有哪些?各自分管什么事务?
学生讨论,小组合作,代表回答。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建立,元朝对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的管辖等基本史实。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播元朝影像资料及相关史料,思考、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展示回族服饰图,学生阅读元朝民族交融:少数民族与汉交融,回族形成,讨论民族交融影响。
展示元朝疆域示意图,拋出问题,忽必烈的烦恼:面对这么大国土,如何管理它的呢?
学会从材料、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生根据问题回答,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二、治国有道之行省制度
教师引导思考:秦、唐、宋三朝是如何管理国家的?展示图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行省制度对明、清后来的政治制度有深远的影响。认识元朝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地位。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元朝对西藏的管辖。
教学难点
“行省制度”
教法分析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历史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三国时称夷洲,当时台湾高山族就与东南沿海汉族有着密切往来,公元24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隋朝时,台湾称琉球,大陆商人常到琉球贸易,移居台湾的人日益增多,大陆和台湾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了。
学生小组合作,推选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行省制度是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是有效管辖空前辽阔的疆域。
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这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
展示行省示意图。
1.元朝疆域与以往朝代相比有什么拓展?
2.元朝疆域有什么突出特点?
学生阅读地图册讨论并派代表回答。教师归纳:
1.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2.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