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第一册泛读第2单元1跨越百年的美丽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
王乐妈妈抛家舍业,陪读接近六年了。一年中摘苹果、收麦子等农忙时,回去帮衬丈夫,其他时间都照顾女儿。女孩子在外租住,安全第一,她几乎片刻不离女儿。但是,娘俩在这里走一步路都要 钱,她于是在路对面的服装加工厂做活,一月一千多块钱,工资少,图的是能给孩子做一日三餐。
中午吃饭俩小时,坐了片刻我们起身,王乐需要午休。临走时,我瞥见临窗桌上,放着半碗剥好的核桃仁,核桃仁补脑,中国家长均知晓。
炉子上坐着锅,下过面的锅里冒着热气,浓浓的面汤味,炒洋芋菜的味,凉调扯莲的酸味,温馨的家庭气息弥漫着。叮嘱了冬季取暖的安全,来回路上注意事项,自然而然又说到了王乐的学习。王 乐属于班里的“五朵金花”之一,成绩良好,温柔敦厚,也和留在县城高中的许多学生一样,她有明显的薄弱学科。她尽心尽力,物理分数原地不动,我不忍心多说她一句。只能鼓励她:别放弃,多得 一分是一分,物理折磨你也就这六七个月了;明年填报志愿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避开短板,没学好物理,你依然优秀。应试教育的弊端是木桶效应制约着许多高中孩子,殊不知立足社会,人只需一技之长,便可活得游 刃有余。学生们还小,薄弱学科是压在他们头顶的一爿乌云,遮盖了他们原本明媚的青春天空。老师的任务是拨云见日,让他们快乐前行。ag体育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及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及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居里夫人的美丽品质。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居里夫人的坚定信念和伟大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居里夫人的美丽品质。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居里夫人的精神品质,体会其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居里夫人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其外貌特征。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居里夫人的美丽体现在哪里?(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阅字典了解其意思。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四)课堂小结2.强调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居里夫人的美丽体现在哪里?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深入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课堂实践1.教师出示一段关于居里夫人的材料,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四)情感升华1.教师讲述居里夫人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其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激发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2.强调居里夫人的伟大品质和其对我们的启示。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居里夫人的美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课堂实践1.教师出示一道关于居里夫人的问题,学生进行解答。

2.学生展示自己的解答过程,教师进行点评。

小学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小学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小学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感受不期的文学作品所体现的独特魅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内容:1. 近现代文学的发展简介:让学生了解近现代文学的历史背景,以及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

2. 作品选读:选取代表性的近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的《呐喊》、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等,进行阅读和分析。

3. 作品欣赏: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2. 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阅读作品,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文学作品,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预习。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作品选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选定的文学作品,边读边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3. 作品欣赏:让学生谈谈对作品的欣赏感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开展文学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根据所学作品的风格,尝试自己创作短篇文学作品。

2. 组织文学沙龙:邀请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分享学习心得和创作经验。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在文学创作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创新和个性化的表达。

八、教学反思:九、课后作业:1. 阅读指定文学作品,了解作品背景,分析作品主题和表现手法。

六年级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1

六年级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1
老两口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姑父说,香娃姑姑听着,偶尔回应几句,对于八十岁的他们来说,说什么都可,他就喜欢看姑姑被打趣后羞涩又恼怒的样子。一转眼,他们两个人过了六十年了,每次他一说,姑姑都会脸红一下。
姑父又从包里掏出三双薄袜子递给姑姑,看,五块钱三双,天热了,换着穿。姑姑接过来一看说,太薄了吧,穿个浅口鞋,脚都能看见,咋出门?姑父笑,你放心,人满大路的年轻小媳妇都看不过 来,谁看你一个八十岁老太太的脚,放心地穿。姑姑的脸又红了一下,起身去放袜子。
365开户 香娃姑姑把包递给姑父,姑父从里面掏出一个塑料袋递给姑姑,我看见人家一个铺子卖点心呢,我给你买了一斤。姑姑接过去打开一看,几个白白、圆圆、酥酥的点心挤在一起,就近一闻,一股香
甜的气息飘进了鼻腔,姑姑忍不住咧嘴笑了。当年姑父上门提亲的时候,拎的不就是这样的点心吗?那会儿,这些东西可金贵着呢,一般人是吃不上的。姑父笑着问,你看这白白的点心像不像你年轻时 候的脸?姑姑的脸红了一下,嗔怪地白了姑父一眼,都老了还没个正经,花这个钱干啥,没有牙了,吃不动。说是这样说,姑姑的内心还是很欢喜的,把几个点心郑重地放在柜子里。

跨越百年的美丽1

跨越百年的美丽1

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居里夫人的美丽,感悟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从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中,“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目标,感悟人生意义。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居里夫人的“美丽”为主线,从对科学的执著追求、为此献身,以及淡泊名利三方面赞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

因为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先描写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 将居里夫人的美丽形象和伟大成就展现在读者面前。

接下去的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镭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 这是课文重点部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结尾。

一、谈话引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五组的课文。

请大家先来默读前面的导语,想一想,本组导语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2、根据回答出示课件(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还要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3、现在我们来打开科学的大门,走进科学家,感受科学家们在每次成功中不可或缺的科学精神。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

请大家一齐读课题。

(读好“百年”,强调时间的长)二、围绕题目质疑初读课文1、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问题预设: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2、很好!大家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去寻求答案吧。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你能解决哪些问题?3、认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或难字难词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

1)这一课的生字词比较多,也有点难,大家都会读了吗?老师抽查一下。

(出示生字、词课件,指名多位同学读一读。

小学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说课稿

小学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说课稿

小学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说课稿小学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解析本文是梁衡的同名散文(颁发于《英才》1994年第4期)的节选。

这篇文章重要赞美了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力,以及她得到巨大荣誉之后的淡泊名利,表达出外表的优美每每只是临时,但外表原来就优美的居里夫人通过对科学孜孜以求的不倦探索,逾越时空,在人们的心中永久优美。

2、教学目标(1)会写“埃、伦、藤”等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肃然无声、卓有成效”等词语。

(2)了解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3)在品味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和深刻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4)真正理解“美丽”的内涵,思考人生的意义,提高人文素养。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全文主要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艰苦工作,提炼出镭;拒绝追慕,静心苦读;青春换镭,意义重大;成就显赫,精修细研。

四个方面围绕一个中心写,即居里夫人的人格美。

②通过认识和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培养自己良好的情操。

难点:类比、引用、叙议结合的写法,使文章较长,思维的跳跃性大。

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点拨,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二.说教法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实行“自主一合作一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

力求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究,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课标要求语文课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教师要尽量讲得少些。

同时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正是通过教师的点拨和教材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

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极的注视,而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

从这一点出发,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

《跨越百年的美丽》语文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语文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基本内容。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文章中涉及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并讨论文章中的主题、情节、人物等要素。

探索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的作者和背景。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和情节。

问题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文章中的主题和人物。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来评估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和写作练习来评估学生的运用能力。

3.2 教学反馈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和纠正他们的理解错误。

在课后通过作业批改和个别辅导,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文本。

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视频材料。

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4.2 教学材料学生教材和阅读材料。

笔记本和writing materials for students.投影仪和白板等展示设备。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表5.1 教学计划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5.2 教学时间表第一课时:介绍课文和背景,阅读理解。

第二课时:问题讨论和小组合作。

第六章:教学扩展活动6.1 教学扩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文章中的人物角色。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编写续篇或创作与文章相关的诗歌。

小学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小学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小学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事件和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观点的能力。

(3)学会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主人公百折不挠、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事件和背景。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次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感受主人公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课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妙。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跟读、拼写。

(3)运用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巩固学习效果。

3.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内容。

(2)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事件和背景。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学生发表观点,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3)教师总结,强调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退出
关于居里夫人
背景资料
玛丽·居里,原籍波兰,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1895 年她与皮埃尔·居里结婚,他们共同就放射性现象进行研 究,先后发现了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1906年居 里去世后,她继续研究放射性,并著有《放射性通论》、 《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等,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由于她 对放射现象研究工作的巨大贡献,和丈夫共获1903年诺 贝尔物理学奖,后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退出
学习建议
一、掌握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了解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 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三、联系上下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局里夫人的崇 高精神和人格魅力。 四、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
退出
跨 越 百 年 的 美 丽梁

背景资料 阅读赏析 学习建议
退出
关于作者
背Hale Waihona Puke 资料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 、科普作家和政论家。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 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 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他 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 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 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与秋思》、《只求新去处》、《 红色经典》、《名山大川感恩录》。季羡林老人称其为“政 治散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