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南省河大附中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
河南省2013届高三试题(语文)

河南省2013届高三试题语 文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百舸.(kě) 倔.强(juè) 慰藉.(jí) 商榷.(què) B .遏.止(é) 给.予(jí) 青荇.(xìng ) 须臾.(yú) C .墓冢.(zhǒng ) 瓦菲.(fēi ) 劲.敌(jìng ) 颓圮.(pǐ)D .犄.角(jī) 偌.大(nuò) 火钵.(bō) 狭隘.(ài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苍茫 凄惋 彳亍 万户侯B .愁怅 冷漠 浮藻 激浊扬清C .笙萧 典押 凌侮 鱼翔浅底D .榆阴 青苔 辗转 风华正茂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________的诗歌作品的。
②艾青把这个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他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演讲时一定要摈弃________的心理。
A .品位 灌注 忸怩B .品位 贯注 扭捏C .品味 灌注 忸怩D .品味 贯注 扭捏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A .“天宫” 一号的顺利升空,正是这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军人无私奉献的结果。
B .他虽然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C .所谓领军人物,不仅需要“逆水行舟”的冒险精神,也要有挥斥方遒....的王者霸气,更应是一个团队的战略家和指挥者。
D .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意气风发....,我们将紧紧抓住“十二五”这一战略机遇,同心同德加快推进我国的改革发展。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诗人毛泽东》一书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毛泽东诗词的巨大成就,使读者全面了解毛泽东思想艺术。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河南大学附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卷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二是“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标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
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
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
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
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
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
河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

河南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期末语文试卷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真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
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们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
《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讯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作“文化影响衰减”现象。
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
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
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之处,也有与今人不同之处。
世代相去越远,古今人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
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
也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
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
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
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
思想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独尊的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
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
为了壮大自己,儒教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从而丰富了儒家经学。
【推荐下载】河南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期末语文试卷

[键入文字]河南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期末语文试卷 阅读题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真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
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们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
《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讯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作文化影响衰减现象。
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
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
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之处,也有与今人不同之处。
世代相去越远,古今人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
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
也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
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
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
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
思想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1。
2013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3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36分)(一)语言文字应用(2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信笺(jiān)崭新(zǎn)澎湃(pài)心广体胖(pán)B.熨帖(yù)殷红(yān)粗犷(guǎng)力能扛鼎(gāng)C.胡诌(zhōu)玷污(diàn)果脯(pǔ)未雨绸缪(mòu)D.秀颀(qí)箴言(zhēn)禅让(shàn)叱咤风云(chà)1.B【A.崭(zhǎn);C.脯(fǔ);D.咤(zhà)】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装帧名信片任劳任怨冒天下之大不韪B.青睐入场券随声附和不敢跃雷池一步C.编纂水龙头人情世故有志者事竟成D.弦律大拇指文过饰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2.C【A.名—明;B.跃—越;D.弦—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 针对钓鱼岛撞船事件,我外交部发言人再度声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B.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周璐璐以333公斤的成绩问鼎冠军宝座,并打破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
C. 那些日子,我经常会看见母亲把手置于腰际,暗暗地使劲揉,她每揉一下,我就好像芒刺在背。
D. 最近,西班牙、英国及美国等国就全球最大沉船宝藏的归属权不可开交地闹起来。
西班牙认为沉船所在直布罗陀海峡为本国海域,宝藏应为本国所有。
3. A【声明:声明就是指公开表态或说明,庄严声明,另指声明的文告。
B. 问鼎:比喻在比赛或竞争中夺取第一名。
C. “芒刺在背”本身含有好像的意思,与“好像”重复。
D. “不可开交”只能用作“得”的宾语】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B.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河南省河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河南大学附属中学2012 — 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运用:(共9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3分) A攒射cuán 船舷xuán 叱咤chà 莅临lì B销行háng 作揖yī 翌年yì 浸渍jì C绯红fěi 弄堂nòng 揩油kāi 游说shuì D忸怩ní 缜密zhěn 解剖pōu 菲薄fěi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3分) A编缉 雏菊 绪幕 催化剂 B惺忪 洗涤 契约 新记元 C缘由 喋血 屠戳 殒身不恤 D寥落 横亘 婆娑 绿草如茵 3.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是:(3分) A《小狗包弟》——老舍——现代——散文 B《荆轲刺秦王》——刘向——汉代——散文 C《包身工》——夏衍——现代——报告文学 D《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英国——小说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河南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期末语文试卷

河南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期末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真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
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们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
《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讯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作“文化影响衰减”现象。
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
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
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之处,也有与今人不同之处。
世代相去越远,古今人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
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
也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
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
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
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
思想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独尊的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
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
为了壮大自己,儒教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从而丰富了儒家经学。
河南省河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

河南省河南大学附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
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
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
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
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
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
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
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
“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
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
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诗文名句默写。
(8分)【小题1】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小题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小题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小题4】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小题5】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小题6】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小题7】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提示自己和征夫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心理矛盾的句子是__________,。
【小题8】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语句是__________,。
2.默写(每空1分,共10分)【小题1】,望峰息心;,窥谷忘反。
【小题2】五岳归来不看山,。
【小题3】__________,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小题4】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小题5】竹外桃花三两枝,。
【小题6】那柔曼如提琴者,;那清脆如弹拨者,;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
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0分)善读可医愚关于读书的话题,前人已讲过许多。
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一套为什么要读书的道理。
近来又出现一种的“读书无用论”,说什么“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看什么书?”诚然,互联网可以给人很多信息和知识,也可以达到实用的目的。
但我认为不能全代替读书。
为什么要读书?我想起了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的一句话。
他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我认为,这话切中要害,颇有深意。
刘向是位大学者,也是位大编辑家。
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的四世孙。
他一辈子的主要工作是当编辑,读书。
应该说,刘向读了很多书,对读书的意义和作用有深刻领悟,他关于读书的警语是有很深刻意的。
刘向说的“善读之可以医愚。
”我认为包含两层意思:“医愚”讲的是作用,“善读”讲的是方法。
“善读”这点很重要。
从古至今,书籍之多,用“如山”、“如海”形容并不过分。
人生有限,就是超世天才,也很难把天下的书读尽读完。
因此,每个人特别是对主要职业不是与书打交道的人来说,读书还应该有自己的选择。
各人应该根据各自需要从不同的典籍中吸收不同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营养。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每一类书籍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
因此,每个想读书的人都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自己借书、购书、读书的目标。
这些书就像“药”一样,“对症下药”,就可以治疗自己缺乏知识的“愚”的毛病,使自己变得聪明和充实起来。
过去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一般来说这话不错,但对于一些涉世不深,头脑还很单纯的青少年来说,“善读”还是读书中的重要一环。
图书就像朋友一样,会给人以善与恶的不同影响。
英国一位作家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坑害。
”在我们目前的社会生活中,被坏书、坏影视作品和有害网站坑害,从一个单纯无知的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着实还不少。
许多人都是因为缺乏知识,特别是缺乏法制方面的知识造成的恶果。
因此,我们的社会各界,老师、家长,在教育青少年勤于读书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善于择书,选择有益的书,充实他们,引导他们,正像选择好药一样,医治他们的缺乏知识的“愚言”之症。
此所谓“善读之可以医愚”也!《人民日报》( 2006-04-22 第07版)【小题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分)【小题2】作者将“善读”与“医愚”结合起来论述,从论述的重点来看,作者主要论述的是__________,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2分)【小题3】本文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善读”的必要性?还指出该怎样有选择地读书?(4分)【小题4】依照下面的例句,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出你对书的认识(2分)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就像是交了一个益友。
”书是钥匙——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撕开智慧之门的钥匙。
”书是——我说:“。
”2.阅读下面短文。
(共11分)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与括号内的词语换用?为什么?(2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度)过了一个严冬。
【小题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2分)【小题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这句话里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为什么?(3分)【小题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2分)【小题5】这篇短文反映了一家人之间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谈谈你的感悟?(2分)3.阅读下列语段(11分)我长大了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
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了。
后来,搬了家。
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A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
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
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
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
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
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
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
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
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小题1】文中画线句子A是描写,作用是(2分)【小题2】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
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2分)【小题3】家里“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而“我”想像中会有怎样的气氛?(2分)【小题4】“我”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怀和教育,请从文中举出例子加以说明。
(2分)【小题5】“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1.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文后题目。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援疑质理援:(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略无慕艳意【小题3】作者“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2.阅读下面的课外古文,完成1-3题。
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
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③诸官。
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注释】①媒:介绍,夸耀。
②屣(xǐ):鞋子。
这里用作动词,践踏。
③鸣:申诉,控告。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正确停顿(限标2处)。
(2分)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