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研究
世界古代史总结

世界古代史总结引言世界古代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它涵盖了人类最早的追溯时期到中世纪的各个文明发展阶段。
本文将对世界古代史做一个概括性的总结,重点涵盖早期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国文明等内容。
早期文明早期文明是指人类社会最早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组织形式。
这些早期文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初级文明社会的过渡。
早期文明发展的区域多集中在亚洲河流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早期文明的代表性文明有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流域文明和印度河流域文明等。
两河文明两河文明发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即今天的伊拉克地带。
其代表性城市有乌尔、巴比伦和亚述等。
两河文明的最大特点是发展了著名的楔形文字,并且初步形成了农业社会和城市社会。
两河文明的统治者往往是君主制,也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君主制度的地区之一。
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两河文明取得了重大进步。
与此同时,两河文明也发展了较完备的宗教体系,如苏美尔人信奉的“伊南娜女神”。
尼罗河文明尼罗河流域文明位于非洲古埃及地区,涵盖了今天的埃及和苏丹等地。
尼罗河文明以其庞大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建筑和神话故事而闻名。
尼罗河文明的兴起主要得益于尼罗河的周期性洪水,使得农业生产得以发展。
古埃及社会实行法老制度,法老被视为神圣的国王。
在宗教方面,古埃及主要崇拜太阳神“拉”和死后生活的转世信仰。
印度河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位于印度亚洲次大陆,横跨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地。
印度河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文明之一,拥有发达的贸易系统和复杂的城市规划。
印度河文明的书写系统是非常复杂的象形文字。
印度河文明还发展了早期的宗教体系,如印度教和佛教。
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是世界古代史中最重要的文明之一。
希腊早期城邦如雅典和斯巴达是斯巴达军事官僚制的代表。
希腊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为世界哲学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腊原始奥林匹克运动会也奠定了现代奥运会的基础。
希腊北部的亚历山大大帝统一了希腊城邦,并融合了东方文化,形成了希腊化文明。
历史学:世界古代史重难点权威解析(一)

第⼀章史前⼈类 第⼀节、⼈类的进化 ⼀、从猿到⼈的漫长演进 1、⼈与动物的区别 2、⼈类关于⾃⾝起源的认识过程:从神话宗教到科学探讨 3、⼈类起源的三个阶段(恩格斯的分法) 4、早期⼈类的四个发展阶段:早期猿⼈、晚期猿⼈、早期智⼈、晚期智⼈ ⼆、劳动在从猿到⼈转变过程中的作⽤ 1、旧⽯器时代 2、⽒族制度的形成 特征 ⾎缘家族:从⾎族群婚到族外婚 第⼆节、农业⾰命与新⽯器时代 ⼀、新⽯器时代(距今约⼀万年) ⼆、农业⾰命的含义与开始 三、母系⽒族公社 1、特征 2、婚姻形式:从族外群婚到对偶婚 三、阶级和国家的起源 1、⾦⽯并⽤时代和社会⼤分⼯ ⾦⽯并⽤时代 第⼀次社会⼤分⼯ 第⼆次社会⼤分⼯ 第三次社会⼤分⼯ 2、从母权制到⽗权制的转变 婚姻形式的转变:从对偶婚到⼀夫⼀妻制 ⽗系⽒族公社 3、私有制的出现和奴⾪制的萌芽 4、⽒族制度的解体 个体劳动和个家庭 农村公社的出现 5、军事民主制和国家的产⽣。
第三节、史前⽂化 ⼀、⽂字的产⽣ 1、⼿势语⾔或个⼈记号语⾔ 2、图画⽂字或表意符号 3、象形⽂字或符号 4、表⾳性质的象形⽂字或按⼀定公式来表达的符号(表意⽂字) 5、⾳符字母(拼⾳⽂字) ⼆、原始艺术与科学知识的萌芽 1、艺术:绘画、雕刻、装饰、⾳乐、舞蹈 2、科学知识:天⽂知识;计算;医学 三、原始宗教观念与神灵崇拜 1、来源于对⾃然现象的不理解 2、图腾崇拜 3、⾃然神灵的崇拜 4、⽣殖器崇拜 5、祖先崇拜 6、灵物崇拜 7、巫术 习题: 思考题: 1、⼈类关于⾃⾝的起源经历了怎样的认识过程? 2、如何理解⼈类区别于动物界的⾃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3、⼈类的起源经历了哪些阶段? 4、⼈种是如何划分的? 5、何谓⾎缘群婚?族外婚和对偶婚? 9、⾎缘群婚、族外婚、对偶婚的更替与原始社会组织形式的演进两者之间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10、原始社会是如何解体的? 名词解释:1、新⽯器时代2、⽒族3、旧⽯器时代4、农村公社5、三次社会⼤分⼯ 第⼆章古代西亚诸⽂明 第⼀节苏美尔-阿卡德⽂明 ⼀、苏美尔⼈城市国家(约公元前3000年--前2371年) 1、古代西亚的地理环境 2、苏美尔城市国家的产⽣与特征 城邦政治制度 苏美尔城邦争霸 ⼆、两河流域南部的统⼀ 1、阿卡德王国(公元前2371年--前2230年) 2、乌尔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113年--前2006年) 《乌尔纳⽊法典》 社会经济状况 第⼆节古巴⽐伦王国 ⼀、古巴⽐伦王国的兴衰(约公元前1894年—前689年) 1、古巴⽐伦王国的建⽴ 2、古巴⽐伦第⼆、第三、第四王朝 ⼆、《汉莫拉⽐法典》 1、汉谟拉⽐的专制统治 2、《汉谟拉⽐法典》 等级制度 奴⾪制度 ⼟地制度 租赁和雇⽤制度 第三节亚述帝国 ⼀、亚述国家的兴起(约公元前3000年) 亚述历史的三个阶段:早期亚述、中期亚述、亚述帝国 ⼆、亚述帝国(公元前7世纪中期—前605年) 1、亚述帝国的建⽴ 2、奴⾪制经济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新巴⽐伦王国 ⼀、新巴⽐伦王国的建⽴(公元前1000年) ⼆、新巴⽐伦王国的强盛——尼布甲尼撒⼆世时代 三、奴⾪制社会及新巴⽐伦王国的灭亡(公元前538年) 奴⾪制的特点: 社会⽭盾: 第五节赫梯、腓尼基和以⾊列历史 ⼀、赫梯 1、赫梯国家的产⽣ 赫梯的地理位置 赫梯城邦的形成(约公元前18世纪) 2、赫梯国家的强盛与衰亡(公元前15世纪—前8世纪) 扩张: 《赫梯法典》: ⼆、腓尼基 1、腓尼基的含义:“紫红之国” 2、腓尼基城市国家(约公元前21世纪—前8世纪) 主要城市国家:西顿、推罗、毕布勒、乌加⾥特等 腓尼基奴⾪制国家的特点:经商、航海与殖民 三、以⾊列 1、巴勒斯坦 ⼟著居民迦南⼈(公元前3000年代) 犹太部落与以⾊列部落(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 2、以⾊列王国和犹太王国的产⽣(公元前2000年代后期) 与腓⼒斯丁⼈的⽃争 以⾊列—犹太国(公元前10世纪) 3、以⾊列和犹太王国的灭亡 以⾊列亡国(公元前721年) 犹太亡国(公元前586年) 犹太教 第六节波斯帝国 ⼀、波斯国家的兴起与对外扩张 1、古波斯的地理位置及波斯国家前的状况 埃兰王国和⽶底 2、波斯国家的建⽴(公元前550年) 居鲁⼠ 冈⽐西斯 ⾼⿊塔运动(公元前522年) ⼆、⼤流⼠⼀世的改⾰ 1、贝希斯顿铭⽂ 2、波斯帝国(公元前513年) 3、⼤流⼠⼀世的改⾰内容 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琐罗亚斯德教 三、波斯帝国的灭亡(公元前330年) 1、帝国经济 2、社会⽭盾的激化 习题: 思考题: 1、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范围与历史内容。
世界古代史的内容及其主要特点

前言一、世界古代史的内容及其主要特点世界古代史包括上古和中古两部分,实际上包括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初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
从时间上来说,迄今人类历史不过300—400万年,而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的历史不过300多年,可见人类社会历史99.9%以上的时间属于古代历史的范围之内。
1、原始社会的主要特点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各阶段最漫长的阶段,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同自然界作斗争,才能生存,因此财产是公有的,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生活。
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劳动分工的出现,个体劳动的生产率提高了,劳动成果开始为个人占有,进而发展到生产资料也为个体占有。
私有制和阶级的逐渐产生,最终导致原始的氏族部落公社过度到奴隶制国家,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
2、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阶段及主要特点奴隶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它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约BC4000年代,终于BC2000年代末,这是奴隶社会和奴隶制国家产生与发展的时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爱琴海的克里特岛产生了第一批奴隶制国家。
进入BC2000年代后,随着青铜器的广泛使用,古老的奴隶制国家趋于繁荣,新的奴隶制国家相继出现。
第二阶段:约始于BC1000年代初,终于BC2世纪,这是奴隶社会繁荣、专制帝国建立与强盛的时期,随着铁器的普遍使用,南亚、中亚、伊朗、地中海区域等地兴起了一些新的奴隶制国家,这些国家经过剧烈的分化组合,终于形成了一些地域广袤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帝国,如亚述、新巴比伦、波斯、亚历山大帝国、孔雀帝国、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等,奴隶社会在这一时期臻于繁荣,但同时各种矛盾也日趋激化。
第二阶段:从公元3世纪开始到5世纪结束,这是奴隶社会危机和奴隶制帝国衰亡的时期,自公元3世纪起,西亚的安息帝国灭亡,横跨中亚和南亚的贵霜帝国日趋衰亡,罗马帝国也陷于奴隶制危机。
对世界古代史的认识

对世界古代史的认识世界古代史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人类从史前文明起步,然后进而实现大量发展的脉络。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是古埃及、古罗马、古印度和中国。
它们具有智慧,处理能力和创造性,发展出覆盖地理、社会、经济、政治、宗教和文化方面的最古老的文明。
古埃及是西奈半岛上古老文明的鼻祖,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200年,建立开罗的大野象运河也是其最主要的贡献。
古埃及人有自己独特的丰富文化和文化,并尊崇重岩石雕刻而出的神祇巫师和要求每个家庭主人和朋友每年要把自己的死者放在大型象像里面。
古罗马是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创立于公元前753年,一直沿西方发展至今。
古罗马建有令人叹为观止的伟大建筑和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还设立政府制度、社会秩序和权力。
古罗马法律具有重大意义,它的影响可追溯到今天的欧洲法律,它的拥有者可以保护他们的权利和自由,在制定政策时给予对方公平的机会,建立和平友好的关系。
古印度是古代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大型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创立于公元前2000年。
在古印度,社会有自己独特的秩序,采用宗教,崇拜神祇,使用仪式,并且许多历史及文学作品被保留下来,形成了古印度文明的基石。
古印度汲取了其他文明的成果,有利于全球文明的发展,传统文化也促进了当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最后是中国,中国是一个独特的古代文明,自公元前2000年有记载以来,一直沿西方发展至今。
与古埃及、古罗马和古印度的最显著不同在于,中国通过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不断调节其发展。
其宗旨是以友好和平的方式进行沟通,而不是侵略,这也使得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文明发展的引领者。
总而言之,古代世界有许多伟大的文明,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丰富了当代世界,其重要性和影响力不容忽视。
因此,人类应借鉴古代文明的精神,努力构建新的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校世界古代史教学和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
个 千纪 的时 间 , 量变 达到一定 程度 会产 生质变 , 时 间即是 一个普 遍 的尺度 , 冰冻三 尺非一 日之 寒 , 在 这一 千
期发生的“ 国人暴动” 事件 , 是国都地区的平 民, 他们是 占有一块土地能 自己自足的 , 与奴隶不是一个 阶层。 这是 中国社会的情况 , 不能笼统 的概之为所谓的奴隶社会 , 其中充斥着多种变量与动因。
产资料的占有 , 可在雅典 , 奴隶大部分是雅典以外 的外邦人 , 在雅典没有任何财产 , 根本谈不上对奴隶生产资
料的 占有 。在 中国 , 在这 个标 准下 , 西周社 会亦属 于奴 隶社会 , 但实 不尽 然 , 如“ 工 商官 营 ” , 是 国家 购置 一 切 生产用 度之需 , 而 招人 生产 , 也 不存 在所谓 的生产 资料 的 占有 , 因为这些 人压 根就一 无所有 。再 有 , 周 厉 王时
控 制力 与影 响力急 剧下 降 , 以孔 子 《 春秋 》 而 划分 的时 代 里 , 出现了“ 周郑交质” “ 楚 王 问鼎 ” 的 恶 劣政 治事 件, 周 王统治 下 的各 诸侯 国逐渐 脱离其 控制 , 进入 战 国时代 , 各诸 侯 国僭 越称 王 , 周 天 子名 存 实亡 , 千 里 王畿 之地 变 为只有 洛 邑周 遭 的方 圆之地 。土地 国有 的井 田制遭 到废 弃 , 代之 而起 的是土 地私 有 制 , 如 鲁 国的“ 初 税亩” 、 齐 国的“ 相 地 而衰 征 ” 等 。这是 中西进 人所 谓 的封建社 会 的基本情 形 。 从 语 言人 手我 们去进 行本 质 的探 求 , “ f e u d a l i s m” 是 英语 中“ 封建” 的翻译 , 基本 释 义为 一种 分 封 的 政治 制度 、 采 邑等 ; 在 中国 , “ 封建 ” 为封邦 建 国之 意 , 是 西周 时 期 出现 的 , 周天 子分 封 诸侯 、 拱 卫 王 室 。在 时 问 的
世界上古史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徐建新、刘健、郭方、胡玉娟、冯鸿志、郭子林、陈志坚第一节绪言:30年来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的发展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从原始社会到公元17世纪的历史。
在中国的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中,目前研究力量和成果比较集中的研究领域主要有“古代西亚北非史”、“古代希腊罗马史”、“欧洲中世纪史”、“古代南亚史”、“古代东亚史”。
此外,还包括中西交通史和中西古代社会的比较研究等跨地区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中国历史学家创立了新中国的世界史学科,这时期的主要研究者有雷海宗、吴于廑、林志纯、童书业、胡鈡达等,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做了许多奠基性的研究。
大体说来,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在“文化大革命”前处于建立队伍、积累学科资料和展开初步研究阶段。
这期间学者们在引进国外的古典著作、史料集和研究成果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如翻译出版了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希罗多德的《历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阿庇安的《罗马史》;还引进并翻译了一些当时苏联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如阿甫基耶夫的《古代东方史》和科瓦略夫的《古罗马史》等。
1959至1960年,翻译了苏联科学院主编的《世界通史》的世界上古史部分(第1、2卷)。
限于2O世纪5O 一6O年代的历史条件,当时中国的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者主要是以苏联史学为研究的典范,这一点充分体现在研究者的历史事实陈述和学术观点中。
“文化大革命” 运动打断了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的正常发展进程。
10年的空白和封闭给中国的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领域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由于外文书籍和期刊停止进口,中国研究人员对国外专业领域的学术动向几近一无所知。
有人说70年代后期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的认知水平只相当于原苏联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水平。
这种状况远不能适应改革开放、面向世界、了解世界的发展形势。
1977年,大学分科复课并重新开始招生,从事世界史教学的老师们恢复了编写世界史教材的工作。
世界古代史 综述

世界古代史综述
世界古代史是指从人类出现到公元15世纪这段历史,其发展趋势为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以下是世界古代史综述的一些要点:- 政治: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等大河文明先后步入奴隶制社会;5世纪中后期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法兰克王国的改革促进了封建制度在西欧的确立;古希腊、古罗马开创了民主政治和法制的先河,成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法制制度的源头。
- 经济:大河文明孕育出发达的农耕经济,海洋文明孕育出发达的商品经济;9世纪西欧庄园经济兴起,促进了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 文明交流: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等加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先后诞生并向外传播;阿拉伯人在文明交流中扮演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
我国世界上古史研究近况述评_郭小凌

·研究综述·我国世界上古史研究近况述评郭小凌 祝宏俊 2l世纪初的5年,我国世界上古史研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到2004年8月,我国共出版各类世界上古史图书100余册,发表论文近400篇。
如果考虑到世界上古史只是我国世界史的一个小分支学科,从业人员不足200人,而国内刊发世界上古史成果的期刊又非常有限,这样的成果数量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它超过了建国初17年世界上古史研究成果计量的总和,也超过了改革开放以来任何一个5年成果之和。
在整个非西方国家当中,只有很少国家(如日本)能达到这样高的数量水平。
这表明,我国世界上古史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基本适应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现实需求。
一个学科的发展或发展的快慢与否,不能仅从数量的增多或减少来判断,还要看现有成果的内在质量。
近5年成果的类型可以作为质量检查的参数之一。
就出版的书籍而言,包括具有自主研究、史料详实、论证精审的学术专著以及反映世界最新研究成果的译著,还有知识普及性的大众读物。
这些著作、译著、编著大大充实了世界上古史研究的中文参考书库,为我国世界上古史本科、研究生教育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读物。
就发表的论文而论,既有以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为指导的力作,也有借鉴其他学科理论与方法的成果,一些论文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和创新精神,其立论的基础不再是近现代国外学者的专著论文,而是古代铭文、泥板文书、典籍等一二手史料,这就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学者充当二传手的模仿状态,进入了独立研究并平等地与国外学者对话的阶段。
此外,我国世界上古史研究的领域得到进一步扩展,无论是学术专著还是学术论文,都继续出现方向性的突破,面世了一批古文字学、年代学、钱币学、军事史、社会史、官制史、音乐史、体育史、伦理史、民族史、交通史等成果;学科队伍的新老交替也在顺利进行,队伍规模有所扩大,受过较系统的世界上古史专业基本功训练(古代死语言、现代外语、古代文献、史学理论思维)的博士生进入高校和研究机构,使专门从事世界上古史教学与研究的史学工作者的总量有所增多,一些新人崭露头角,预示着我国世界上古史学科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