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二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_新文化运动》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上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人教版八上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人教版八上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历史意义;理解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

能力方面: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德育方面: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通过学习本课,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学生应重点掌握。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思想,分析儒家的“纲常伦理”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的本质,从而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1.联系讲解法。

这一节课的内容是近代化探索的最高阶段。

因此,必须联系前三节课的内容讲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2.讲述法。

对于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可以采用此法。

3.举例分析法。

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必须通过对典型例子的分析,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4.整合教材。

指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

5.切入评价法。

可以找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作出评价。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时候,勤劳勇敢的人面临的仍然是破败的山河、颓败的经济、失败的革命、衰败的文化……西学东渐过程,由器物而及于制度。

然而,桔逾淮为枳,在西方卓有成效的东西,到了却是全然不成模样。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新文化运动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新文化运动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新文化运动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新文化运动优秀教案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鉴别理解: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白话文的资料,理解原作者的主张,从而形成“新文学”的正确概念。

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矛头→发展情况→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

讨论探索: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

思想意识: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人民仍然处于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之下。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

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文化运动。

(布置学生阅读38——41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新青年》的创办。

1、根据38页“动脑筋”: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吗?(不是)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为什么会指向孔教?(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新文化运动必然兴起。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导入新课】:回顾旧知,思考问题——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维新派鼓吹变法图强,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以上活动的结果如何?中国的前途在哪里?(学生回答略)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于是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找学生朗读《学案》中“教学目标”明确本课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学习任务,学生边阅读,边填空,师巡视一、阅读课文第一个子目——“《新青年》的创办”,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并完成填空。

(学生介绍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再回答填空)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

3、新文化运动的四位代表人物及其论著:陈独秀《警告青年》,鲁迅《狂人日记》,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李大钊《孔子与宪法》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四个提倡和四个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看教材“引言”部分及“小字”内容,使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青年》杂志的创办和四位代表人物加深印象;学到“鲁迅”这一代表人物时,联系学生学过的鲁迅作品,同时简介《狂人日记》,加深学生对重点人物及作品的记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四个提倡和四个反对”强调记忆,并指导背诵,当堂抽测,强化课中训练。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新人教版1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新人教版1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把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活动阵地;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和要紧内容;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的文章.进程与方式: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前,后期性质转变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熟悉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期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要紧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大体内容及其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何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学方式】;启发念书,问题式,讨论探讨式和讲述相结合.【教学进程】(一)情境导入1:(提问)辛亥革命后中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愿望是什么?为实现这一愿望,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又进行了哪些斗争,结果如何?(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追求民主共和的同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则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场以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学为要紧内容的新文化运动.(二)自主学习一、阅读讲义绿题目及正文,快速写出本课要紧讲述的两个要紧问题是什么?问题:(1)(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二、认真阅读课文正文部份,能在讲义上标注把握下列知识要点,试探完成下列问题:新文化运动(1 )时刻______;代表____、 _____、 _____ 、_____;阵地《_____》杂志;(2)内容:提倡_______,反对________;提倡_______,反对________;提倡_______,反对________; 提倡_______,反对________;进展:宣传____主义,前驱是________(3)评判:新文化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展现汇报各小组派代表展现,互评教师点评(四)合作探讨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几个?你能说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要紧标志吗?3、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要紧阵地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大体内容有哪些?4、阅读4讲义四幅图片,想一想你最喜爱谁?为什么?他的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五、什么事件的发生,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六、你明白昔时引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刊物和文章吗?7、你如何熟悉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提示:要一分为二的分析)(五)检测点评一、学生总结谈收成,感想2选择1.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震动了二十世纪初的中华大地,它的全然目的是()A.提倡民主B.提倡文学革命C.提倡科学D.反对爱惜封建制度的孔教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刻和地址是()年,上海年,北京年,北京年,上海3、新文化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出的口号是()①民主②自由③平等④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震动了二十世纪初的中华大地,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科学”的大旗,其直接目的是()A.反对专制专制B.反对迷信盲从C.反对旧道德D.反对旧文学5.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增加的新内容是()A.将思想运动与群众运动相结合B.主张以新文学代替旧文学C.否定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D.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六、新文化运动中,率先写文章颂扬十月革命胜利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7.新文化运动的作用有()①启发了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讨救国救民的真理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制造了条件③新文化运动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确信的偏向,这一直阻碍到后来④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切人心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④D.③④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孔子与宪法,渺不相涉者也。

八年级历史《第9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第9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

“新世纪的曙光”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NEWS1919年 中国
政治新闻
五四运动北京学生的愤怒
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 子的觉醒,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为 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历史地位(性质) 历史意义
局限性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 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 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 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器物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制度
科学与民主 马克思主义
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背景
袁世凯复辟期间到天坛祭拜
烈新
西方传入的 民主、自由、 平等、博爱 等思想观念 深受知识阶 层欢迎
冲旧 突思
潮 发 生 激
袁世凯实现 独裁专制, 规定“ 国 民教育,以 孔子之道为 修身大本”
小结
新文化运动
兴起
前期
后期
1915年陈独秀 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十月革命以后)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宣传马克思主义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地阶主 级派洋维务派通师过夷改革长,技实行 新 君主立宪制,发
展资本主义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学习西 方技术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898年,一个18岁的中国青年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考场里有个考生聚精会神地念着自己的八股文,每到得意处便大喝一声:“今科必中!”这个青年在一旁看得发呆,心想若是此等迂腐之人考中举人得了势,不知会把国家搞成什么样子。

从此之后,他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踏上了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1915年9月,这位曾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志士在上海创办了一本名为《青年杂志》的月刊,不久改名为《新青年》。

正是这本杂志高举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拉开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序幕,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新文化运动。

出示课题。

出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为什么称为新文化运动呢?新文化是与旧文化相对而言,是对千百年来的历史沉积而成的封建文化的无情批判。

那么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产生这样一场新文化运动呢?首先我们来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二、新课讲授: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学生们回忆一下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师: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九课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九课新文化运动ppt课件(人教版)

2019/7/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李大钊 1889.10.29~1927.4.28
河北乐亭人 中国共产党主要创立人之一
《每周评论》
小结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 创办 《青年杂志》
前期
(十月革命以后)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提倡
反对
科学
专制独裁
“新世纪的曙光”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后期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 了“新世纪的曙光”。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
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 等一系列文章,热情赞颂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专号。 上面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系统地 思主义。
——陈独秀《新青年》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狂人日记》插图
鲁迅
《狂人日记》书影
1881.9.25~1936.10.19 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
பைடு நூலகம்左翼文化运动的旗手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内 容:前期(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最新人教版初二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八上历史第9课新文化运动

最新人教版初二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八上历史第9课新文化运动


历史上某些批孔先锋人物后来也承认 ,批孔搞 “过了头”。其结果,除了造成人们思想混乱, 无所适从外,既不可能做到全盘否定,更不可能 做到彻底埋葬。应该看到,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中有过时的、陈腐或有害的成分,也有许多有 益的、有恒久价值、迄今仍与中国文化、人们思 想行为无法割裂的成分。 回过头来看,对孔子和 儒家学说的批判,不应该作为敌对思想加以全盘 否定和抛弃,而应作为一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清 理运动。通过评析和清理,分清儒家学说中的良 莠,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 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 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 仁、义、礼、智、信)。历代统治者以此 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新世纪的曙光
1、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李大钊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
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存在绝对肯 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 后来。

学史感悟:今天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现象一:新文化运动中,吴虞在《新青年》杂志上连续 发表《吃人与礼教》等文章,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猛烈抨击了封建礼教和旧文化,掀起了一股否定孔子、批判 儒学的潮流。 现象二:孔子诞辰2556周年之际,2005年9月28日上午8 时,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 2005全球祭孔曲阜孔庙祭孔大典 隆重举行。上海、浙江衢州 、云南建水、甘肃武威、香港、 台北和韩国汉城、日本足利、新加坡韮菜芭、美国旧金山、 德国科隆等地这一天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祭孔活动。 ①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目的何在? ②我们今天为什么又要祭孔呢?自古以来把他尊为圣人,他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大. ③联系专题一中儒学的发展史,结合上述两种现象,谈谈我 们今天应如何看待孔子和儒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 极 作 用:
科学(近代思想启蒙,当今仍在努力追求)
★ 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精神
感召力:敢于斗争、勇于探索、坚定执着的担当 精神和爱国情怀)
★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创造条件(开启中国革命
新的方向)
“打倒孔家店!”
消极作用:对待东、西方文化
存在偏激情绪和绝对化偏向。
板块三
历史感悟—— 传统文化的继承… 思想解放的力量…

新内容—
西方的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
自然科学和看待客 观事物பைடு நூலகம்科学观点。
民主
(德先生)
科学
(赛先生)
陈独秀(1880-1942) 安徽怀宁人
李大钊(1889-1927) 直隶乐亭人
胡适(1891-1952) 安徽绩溪人
鲁迅(1881-1936) 浙江绍兴人
新文化运动集会模拟现场
北京大学红楼
陈 独 秀
李 大 钊
胡 适
鲁迅
新 文 化 运 动 的 地 位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 思想大解放运动。
1898年戊戌变法——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
济状况 1911年辛亥革命——提出三民主义,使民主共 和观念深入人心 1915年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封建传统思想 文化,宣扬民主科学及马克思主义思想
★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
板块一
穿越时空—— 反对封建传统文化 探寻救国救民良方
袁世凯尊孔复古, 以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
《中华民国约法》规定
“国民教育,以孔 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新旧思潮的激烈冲突
民主、自由、 平等、博爱等 思想观念
“孔子之道”

先觉者的新探索:
反思辛亥革命的失败, 认识到中国贫弱的根源在 封建传统;
当代人们尊孔读经复兴国学
感 悟 大 家 谈
如何认识今天“尊孔复古”的
文化现象?
当今社会人们还需要解放思
想吗?
上联:
批判
下联:
探索
封建文化病灶,
直指“孔家店” 呼号奔走 请进“
良方,
” 摇旗呐喊
要驱散专制阴霾
为迎接民主曙光
横批:思想大解放
谢谢,再见!
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刷新国民观念。
板块二
运动风潮—— 猛烈抨击中国旧文化 大力宣扬西方新思想

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 杂志》
知 识 归 纳

领袖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民主、科学

号—

“四提倡” 、“四反对”

运动内容—

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办《 每周评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