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规范答题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文学类小说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考情特点备考方向1.近年高考全国卷一改小说一统天下的局面,2021两套全国卷是小说、散文各一篇。
2020年全国卷Ⅲ考查了散文《记忆里的光》,2020年新高考Ⅰ卷考查了散文《建水记》。
考查文体的变化体现新课标重视多方面培养审美鉴赏能力的教育思想和新高考全面综合考查学科素养的命题理念。
2.文本选材突出人性美与时代性主题。
2021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突显个人命运和时代命运的结合;2021全国乙卷《秦琼卖马》则突显人性之美;2020年全国卷Ⅱ《书匠(节选)》是弘扬工匠精神的主题;2020年新高考Ⅰ卷《建水记》是传承历史文化的主题;2019年全国卷Ⅱ《小步舞》是映射工业化进程中精神家园丧失的主题。
选材的主题,契合时代精神,体现新课标和新高考重视“立德树人”的理念。
3.设题既注重常规性又兼顾灵活性。
2021全国乙卷的小说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情节的设计意图,一道考查人物心理,都是常规题型,难度也适中。
2021全国甲卷的散文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信息的筛选,一道考查中心句的作用,都是常规题型,但“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的说法简明而生动,体现了命题的灵活性。
灵活性另一方面是不拘常规,因文设题,个性化命题。
如2020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第9题根据文本特点考查海明威创作的“冰山理论”。
1.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要以小说、散文为主,兼顾戏剧、诗歌。
这既是为了应对国家命题中心“反套路”的命题理念,也是为了培养考生真正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
2.因文学类文本考查点侧重文体特征,故本专题分小说、散文来备考。
3.读懂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因此,应以读懂文本为切入点,以必备文体知识为突破口,以教材为关联点,以高考真题为能力训练点来进行层进式备考。
如何读懂小说一、掌握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了小说的基本面貌。
1.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常考考点归纳:解读标题、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理清线索、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概括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手法、赏析精美语言、设题方式及解题技巧如下:一、在标题上设题1、标题有什么含义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主旨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蕴含的情感、主旨等几个角度考虑。
2、题目有什么作用(1)是否概括了文章内容,是否为主要情节,(2)是否蕴含(点明)文章的主旨,蕴含或表达了情感,(3)是否新颖、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等。
《智取生辰纲》——主要情节,《羚羊木雕》——贯穿全文的线索,3、如何拟写标题可抓住文章的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用简练的语言去表述。
二、在情节上设题1、如何概括全文内容、情节或场面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三要素缺一不可。
答题模式为: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2、简述故事情节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在环境描写上设题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渲染XX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XX情感、预示人物的XX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有什么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XX时代背景,渲染XX环境气氛。
※关于社会环境描写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如《孔乙己》中对咸亨酒店的描写)※注意场面描写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多个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常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
四、在人物形象上设题1、辨识、分析刻画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本文运用了xx手法,塑造了xx形象,表现了主人公xx性格特征。
(1)正面刻画也叫直接描写,方法简称为肖(外)、语、动、心肖像描写交代了人物的XX身份、XX地位、XX处境、经历以及XX心理状态、XX思想性格等情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模式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模式分析语言特色重要指数:(★★★★)1设题方式:分析语言特色,并说明作用或效果。
2方法思路:分析语言特色,可从几下几方面入手:(1).表达方式的运用。
一般地可从综合运用的角度分析。
(2).词语的锤炼。
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3).句式的选择。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常式句和变式句的运用。
(4).手法的运用修辞格的运用。
比喻、比拟、借代、引用、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
(5).整体的语言风格。
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
附:不同文体的语言风格诗歌:A著名诗人风格:①唐代:王勃劲健婉畅韩愈古朴奇险陈子昂古朴雄浑柳宗元明净幽峭高适苍凉高壮白居易流丽坦畅岑参雄奇瑰丽元稹精警浅切王昌龄自然雄浑、刘禹锡清新豪丽王之涣晴朗雄健李贺奇诡璀灿孟浩然闲静淡远杜牧俊爽明丽王维幽静谐和李商隐幽婉典丽李白飘逸豪放温庭筠精巧艳丽杜甫沉郁顿挫李煜凄婉柔丽②宋金:梅尧臣朴素平淡陈师道雄劲幽邃苏舜卿轩昂奔放欧阳修清新疏畅王安石遒劲峭拔晏殊闲雅婉丽柳永伤感缠绵苏轼豪放旷达秦观清丽典雅黄庭坚瘦硬新奇范成大清新妩媚杨万里浏亮晓畅周邦彦富丽精工陆游雄放流畅李清照凄婉清丽姜夔峭拔雅丽辛弃疾沉郁豪放文天祥沉郁悲壮③元明清:萨都剌清丽俊爽王冕纯朴自然马致远清隽流畅关汉卿泼辣清新张养浩警辟深远睢景臣新奇辛辣于谦朴直浅近顾炎武苍劲沉郁王士祯含蓄清远袁枚空灵浮坦朱彝尊清新疏淡纳兰性德抑郁婉约龚自珍清奇瑰丽郑燮刚劲清新黄遵宪浅俗新颖B不同类型的不同诗风: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小说:①舒缓、平实、朴素、清新,一般适用的小说叙述美好、纯朴的生活故事,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或故事性不强。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常考考点归纳:解读标题、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理清线索、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概括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手法、赏析精致语言、设题方式及解题技巧如下:一、在标题上设题1、标题有什么含义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主旨的引申义、比方义、象征义、蕴含的情感、主旨等几个角度考虑。
2、题目有什么作用(1)是否概括了文章内容,是否为主要情节,(2)是否蕴含(点明)文章的……主旨,蕴含或表达了……情感,(3)是否新奇、好玩味性和吸引力等。
《智取生辰纲》一一主要情节,《羚羊木雕》一一贯穿全文的线索,3、如何拟写标题可抓住文章的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大事、作者情感,用简练的语言去表述。
二、在情节上设题1、如何概括全文内容、情节或场面人物、大事的经过和结果三要素缺一不行。
答题模式为: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2、简述故事情节大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渲染XX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XX情感、预示人物的XX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进展。
社会环境有什么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XX时代背景,渲染XX环境气氛。
※关于社会环境描写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如《孔乙己》中对咸亨酒店的描写)※留意场面描写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多个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常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谈论等表达手段,以及衬托、象征等多种手法,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
四、在人物形象上设题1、辨识、分析刻画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本文运用了XX手法,塑造了XX形象,表现了仆人公XX性格特征。
(1)正面刻画也叫直接描写,方法简称为肖(外)、语、动、心肖像描写交代了人物的义›<身份、XX地位、XX境况、经受以及XX心理状态、XX思想性格等状况。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方法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方法
1. 细读原文:阅读前先看题目,了解问题要求。
然后读原文,注重理解并注意细节。
2. 理清逻辑:补充自己整个阅读过程中的逻辑,在脑海中理顺一些细节之间的联系,这对于后面的回答问题很有帮助。
3. 注意文化背景: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当时的特定背景,如果了解背景则更容易理解作品的深层次内涵。
4. 注重言外之意: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一些隐晦的情感,注意在阅读过程中捕捉这些隐晦的情感。
5. 根据上下文推断: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单词、句子,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其意思,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
6. 统筹所学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阅读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作品。
7. 精准答题:根据问题要求精准回答,注意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的答案并回答所提问的问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方法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方法
1. 仔细阅读题目:不同类型的题目会有不同的考察重点,需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时间、人物等重要信息。
2. 全面理解文章:在阅读文章时,要尽可能理解文章的主旨、结构、内容和意义,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
3. 注意语言特点:文学类文本中常常会有一些比较独特的语言特点,包括修辞手法、比喻、隐喻、象征等,需要认真辨析和理解。
4. 留意文本细节:有时候答案会隐藏在文本的细节之中,包括描述、对话、背景等,需要认真留意并归纳总结。
5. 了解背景知识:阅读文学类文本时,如果了解作者、作品、历史背景等相关知识,会更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6. 多思考多联想:在阅读和理解文学类文本时,可以多思考、多联想,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意图,以便更好地回答问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规范化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规范化答题一:主旨1、常见的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或作品的主旨。
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的社会意义。
⑤试概括本文的主旨,并具体分析文章是怎样逐层表现主旨的。
总之,考查两个方面的内容:(1)主旨是什么?(2)如何表达主旨的?例一:(2006年全国卷)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
(《阳光的香味》)参考答案:①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地都市里退化;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例二:(2006年江西卷)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5分)因此,对树充满敬意吧——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
(《秋光里的黄金树》)参考答案:本文首先从秋天的表情,写到落叶及孩子和老人对落叶的态度,接着写树的成熟完美和作者对树的赞美,然后写树木被人类摧残的命运及作者的忧虑、谴责,最后写到作者的呼吁,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例三:(2007年辽宁卷)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不是“怀旧”?为什么?参考答案:不是。
文章有怀旧情绪,但不是全文主旨。
文章主旨是通过艺术地揭示了“炉、火”给人带来的温暖与活力、希望与勇气,表明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答题点拨(1)标题法。
要读懂文题。
文题是眼睛,往往起到核心作用和线索作用。
(2)开篇法。
文章的首段中心句,常常是文章的中心。
(3)结尾法。
注意文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卒章显志。
文章结尾画龙点睛的表达主旨的语句,用来概括中心常常有效。
(4)拎出关键句法。
利用作者在文中的议论、抒情的关键文字,来概括全文中心思想。
(5)留心情感变化。
有时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有时感情出现波澜。
有时就是以感情为线索。
3.主旨的表述方法: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什么,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揭示了什么主题。
文学类文本答题技巧

文学类文本答题技巧(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语言修辞『释义类』1.分析句子提问方式:某句话在文中有何含义?答题模式:(1)这句话的表层含义是(根据字面意思解释)(2)它的深层含义是(联系上下文,文章的主旨及该句在文中的位置作答)注意事项: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解释,不需要延展得太开。
回答其指代内容,化含蓄为直白2.理解单个字词(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3)理解词语在文中的修辞义。
(修辞型)词语品味:(1)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2)分析修辞手法,体会词语的含蓄意思3.标题的含义提问方式:(1)为什么以此为题(2)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3)试分析题目的作用。
(4)给文章加(换)题目。
答题技巧:(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2)再思考深层含义:A.结构(线索、悬念)B.主旨: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C.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D.写法: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E.表现手法:象征(3)最后分析其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
『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叙述内容+结合句子语境+结构上的作用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文本阅读规范答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规范答题
文学作品阅读,首先整体阅读文章,明了文章要点,可以说就是明了三个问题——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然后再立足全文,知人论世,上下文,从标题、内容本身以及对上下文段内容、人物、环境、感情主题、对读者作用、思路结构、语言特点、表达技巧及效果等角度思考,利用文章关键词句整合作答。
整合语言时,一定要改描写为陈述,改具体为抽象,改铺陈为概括,改含蓄为浅显,词句力求准确、简洁,陈述对象正确。
作答时要尽可能用书面语言,要尽可能简洁、概括、完整,坚持用序号标明答案,也根据分值来判断答案是几个要点。
卷面要力求整洁,争取消灭错别字、病句。
为了适应高考阅卷老师的阅卷要求,使得你尽可能得高分,具体作答的要求是:
一.问什么答什么——就是说,题干问了什么啥问题,我就回答什么问题。
二.分点作答——就是要用序号,如:(1)(2)(3)或,标明答案要点。
三.观点前置——就是把每个要点最核心的信息或者作答角度写在序号后面,使得阅卷者明白你的答题角度或思路。
四.分析具体——一定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尽量用文本的关键词句整合语言形成你的答案。
如:环境分析题——景物的作用主要考虑景物对情节的作用,对人物的心理作用,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对小说主题的作用,对小说环境特点的表现等方面。
——阿城《峡谷》(2013年高考题):(4)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
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我们可以把参考答案改成思考维度前置的样子:
答:从在小说中的地位看——峡谷是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从形象塑造上看——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所以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从艺术表现上看——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从思想内涵上看——峡谷的描写,蕴含着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如:形象分析题,人物形象,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概括:1、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爱好、技能等。
2、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所揭示的人物性格、心理特征。
3、人物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
4、或文中其他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再如:阿城《峡谷》——(3)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答案可以这样子——把分析角度前置,再结合文本分析:
外形:相貌不凡,身体强壮,肌肉结实,有着质朴自然的力与美;举止:一人一骑,独行于峡谷中,虽山路崎岖,但因骑术高超而从容沉稳;性情: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拘生活小节,粗犷而有野性。
阿城《峡谷》——(3)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也可以这样子——把特点的核心信息前置,再节录文本信息,具体分析:
强壮结实:他相貌不凡,结结实实一脸黑肉身体强壮,肌肉结实,有着质朴自然的力与美;骑术高超:一人一骑,独行于峡谷中,虽山路崎岖,但从容沉稳,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
那马腿移得极密-----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骑术高超。
粗犷野性: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
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拘生活小节。
又如:2018年全国卷一,《赵一曼女士》第6题:6.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
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采用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的好处,可以从情节安排、形象塑造、主题表现等角度思考,结合内容,具体分析,分点作答,答案可以这样写:6.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
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为了让评卷者快速理解你的切入点,这样更好:6.深化主题——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
丰富形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凸显真实——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