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盾构区间下穿铁路影响分析及加固方案设计

盾构区间下穿铁路影响分析及加固方案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广泛,而地下铁路系统也因此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盾构技术作为地下工程建设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地铁隧道、水利管道等建设中。
在盾构施工过程中,遇到铁路下穿的情况并非罕见,而盾构区间下穿铁路需要进行严格的影响分析和加固方案设计。
本文将从影响分析和加固方案设计两个方面探讨盾构区间下穿铁路的问题。
一、影响分析1. 环境影响盾构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下穿铁路的情况下。
盾构施工所需要的巨大施工场地和施工设备会对铁路周围的交通、环境和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做好相关的交通疏导和环境保护措施。
盾构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和噪音也会对铁路附近的建筑物、设施和铁路本身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引起裂缝、松动等问题。
2. 结构影响盾构施工对铁路结构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施工期间的振动和变形可能给铁路结构造成影响,尤其是对于高速铁路来说,任何微小的振动和变形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在施工前需要对铁路结构进行详细的检测和分析,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确保铁路结构的安全。
3. 运营影响盾构施工对铁路运营的影响也需要充分考虑。
施工期间铁路可能需要进行临时封闭或限制车速等措施,这可能会对铁路线的运营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需要与铁路管理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施工不会对铁路运营造成过大的影响。
二、加固方案设计1. 盾构施工技术在盾构区间下穿铁路的施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盾构施工技术非常重要。
通常可以选择液压盾构和土压平衡盾构等高度自动化的施工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参数和工艺,减小对铁路的影响。
2. 振动监测与控制在盾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铁路结构周围的振动进行实时监测。
可以利用加速度计、振动传感器等设备对振动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实时调整和控制,确保振动不会超出安全范围。
3. 预处理与后处理在盾构施工前后,需要进行一些预处理和后处理措施来保证铁路结构的安全。
盾构始发风险分析控制方案及应急预案

盾构始发风险分析控制方案及应急预案盾构是一种用于地下隧道建设的机械设备,因其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高效、安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铁路、地铁等建设项目中。
而盾构始发阶段是整个盾构施工过程中最为危险的一个阶段,如果不合理地进行风险分析和控制,将会对施工进程及周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盾构始发风险分析控制方案及应急预案。
一、盾构始发风险分析1.环境影响盾构始发阶段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土方开挖和地下水的引流处理工作,这些工作将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首先,土方开挖会造成土壤松散,进而导致地面沉降和建筑物的损坏。
其次,地下水的引流可能会导致地面下降和地基沉降等问题。
因此,在盾构始发阶段需要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并采取合理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设备故障盾构始发阶段需要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如掘进机、泥水分离机、泥浆循环系统等。
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故障或机械損壞,导致施工进程受阻或安全事故发生。
为了尽可能的降低设备故障的风险,盾构始发阶段需要对设备进行质量检验和认真的维护保养工作。
3.安全事故盾构始发阶段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阶段。
常见的安全隐患包括土石坍塌、瓦斯爆炸、火灾等。
为了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盾构始发阶段需要对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进行认真的安全评估,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二、盾构始发风险控制方案1.环境保护措施为了减少盾构始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在盾构始发阶段前,应进行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确定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2)加强土方开挖处置对于土方开挖而产生的土方和石方应进行分类处理和妥善处置,避免对土质的破坏。
(3)加强地下水管理盾构始发阶段需要对地下水进行大量的引流处理工作,需要严格遵守环保规定,防止对水源产生污染。
2.设备质量保证盾构始发阶段设备故障率较高,因此需要保证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具体措施包括:(1)严格质量控制在设备选型和采购阶段,需要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选择和审核,确保设备的质量符合要求。
盾构隧道施工噪声影响及控制研究

盾构隧道施工噪声影响及控制研究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地下交通工程的建设也日益增多。
盾构隧道作为一种常见的地下交通隧道建设方法,其施工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噪声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就盾构隧道施工噪声影响及其控制进行研究,提出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噪音对周边环境和人民生活的不利影响。
首先,了解盾构隧道施工噪声的特点是研究的基础。
盾构机施工噪声主要源于盾构机的运转以及爆破、拆除等相关施工活动。
盾构机工作时,其主要的噪声发出部位是排土管道和刀盘上方的空气进出口。
而爆破、拆除等工作产生的噪声,则主要来自爆炸和振动。
在了解噪声特点的基础上,探究盾构隧道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是研究的重点。
盾构隧道施工噪声对居民生活和工作环境产生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首先,噪声会引起人们的睡眠障碍,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以及健康问题的出现。
其次,噪声对周边居民的日常活动和学习产生干扰,在工作地点附近居住的人们很难集中注意力。
此外,长期接触高噪声环境还会对人们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控制盾构隧道施工噪声,减少对周边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在设备方面,可以通过优化盾构机设备的设计,减少噪音的产生。
例如,在设计排土管道和刀盘上方的空气进出口时,可以采用吸音材料进行包裹。
其次,在施工方面,可以减少爆破、拆除等噪音较大的工程环节,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夜间或居民活动频繁的时间段进行施工。
此外,还应加强施工现场的噪音监测和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噪音达标。
除了上述措施,还可以通过隔离和隔音措施进一步降低盾构隧道施工噪声。
隔离主要指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隔离带或采取遮挡措施,以减少噪声向周边环境传播。
隔离带可以采用围挡、挡墙等形式进行设置,以减少噪声的传播。
而隔音则是在工地周围设置隔音墙等设施,以吸收或反射噪音,阻止其向周围环境传播。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减少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最后,应加强对盾构隧道施工噪声的监测和管理。
国内盾构隧道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国内TBM、盾构隧道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在盾体支护下进行地下工程暗挖施工,不受地面交通、河道、航运、潮汐、季节、气候等条件的影响,能较经济合理地保证隧道安全施工。
盾构的推进、出土、衬砌拼装等可实行自动化、智能化和施工远程控制信息化,掘进速度较快,施工劳动强度较低。
但在施工过程中人机交错的特征十分明显,特别是在衬砌、运输、拼装、机械安装等环节工艺复杂,较易出现起重伤害、电瓶车伤人、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等多种事故,且在饱和含水的松软地层中施工,地表沉陷风险极大。
一、盾构进出洞阶段发生的安全事故盾构进出洞都存在相当大的危险性。
整个施工作业环境处于一个整体的动态之中,蕴藏着土体坍塌、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多种事故发生的可能。
南京地铁盾构进洞事故1、工程概况南京某区问隧道为单圆盾构施工,采用I 台土压平衡式盾构从区间右线始发,到站后吊出转运至始发站,从该站左线二次始发,到站后吊出、解体,完成区间盾构施工。
该区间属长江低漫滩地貌,地势较为平坦,场地地层呈二元结构,上部主要以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下部以粉土和粉细砂为主,赋存于粘性土中的地下水类型为空隙潜水,赋存于砂性土中的地下水具一定的承压性,深部承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与长江及外秦淮河有一定的水力联系。
到达端盾构穿越地层主要为中密、局部稍密粉土,上部局部为流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端头井6m采用高压旋喷桩配合三轴搅拌桩加固土体。
2、事故经过在盾构进洞即将到站时,盾构刀盘顶上地连墙外侧,人工开始破除钢筋,操作人员转动刀盘,方便割除钢筋,下部保护层破碎,刀盘下部突然出现较大的漏水漏砂点,并且迅速发展、扩大,瞬时涌水涌砂量约为260m3/h,十分钟后盾尾急剧沉降,隧道内同部管片角部及螺栓部位产生裂缝,洞内作业人员迅速调集方木及木楔,对车架与管片紧邻部位进行加固,控制管片进一步变形。
仅不到一小时,到达段地表产生陷坑,随之继续沉陷。
所幸无人员伤亡,抢险小组决定采取封堵洞门方案。
隧道盾构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数值分析

第J 增量步新增 自重等的等效结点力;{ } 为第 施:步第 J增量步的结点位移增量;{ } 为第 , △ , J [ f
施 工步第 , 增量 步增量 荷 载 的等效 结点力 。
3 工程 实例计算分析
3 1工程概 况 .
广 州市轨 道交 通 四号线 黄洲 站 ~黄 阁站 段北 起黄 洲 , 向南 延伸 穿过珠 江 ,至 琶洲塔 站北 端 ;再 由高架
工程地质计算机应 用
21 第 1 0 0年 期
总 5 期 7
隧道盾 构施 工对 周边 环境 影 响 的数值 分析
顾俊
【 摘
邹定 南
唐春 刚
( 苏 省无锡 交 通 高等 职业 技 术学 校 汽车 与交 通 工程 系 ,无锡 ,2 4 5 ) 江 1 1 1
要 】本文进行 了盾 构法施工对周边环境影 响的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 的研 究分析。针对广州地铁 四号线的地 质条件 ,三维有 限元数值 计算结果给 出了地表变 形的定性解 ,同时根据对盾构施工变形 规律 认识 的基础上,能够 有效 的分析和预测在 盾构法隧道施 工过 程中对周边环境 的影 响范围,并采取一些措施控制因盾构 开挖 引起 的地表
沉 降。
【 关键词 】盾 构 地面 沉降 土 体变 形 沉 降惜
1引言
随 着经 济 发展 ,城 市 发 展 空 间越来 越 狭 小 ,城市 地面 交 通 成 为制 约城 市全 方位 发 展 的“ 颈 ” 瓶 ,城市 地 下 交通 的 发展成 为 必然 发展 。全 国各大 城 市都 在 筹建 地铁 工程 ,而 且 许 多地铁 工程 都采 用盾 构 法施 工 。由 于 工程 地质 条件 、施工 工况 及 周边 环 境等 原 因 的影 响 ,导致 地表 沉 降而 引起 临近 建筑 物 倾斜 、墙 面 开裂 、 道 路开 裂 下沉等 事 故 时有 发 生 ,对 社会 经济 造 成 巨大 损 失 。因此 ,有必 要对 地铁 区 间隧道 对盾 构法 施 工对 周 边环 境 的影 响进 行分 析 。
盾构机适应性评价

盾构机适应性评价盾构机是一种用于地下隧道施工的专用设备,它可以在各种不同地质条件下进行施工。
然而,由于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盾构机在不同情况下可能会面临不同的适应性问题。
因此,对盾构机的适应性进行评价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提高盾构机的使用效率和施工质量。
盾构机的适应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层适应性评价:地层条件对盾构机的施工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评价盾构机的适应性时,需要考虑地层的稳定性、硬度、含水量、岩性等因素。
对于软土地层,需要评估盾构机对软土的切削和排土能力;对于硬岩地层,需要评估盾构机对岩石的切削和爆破能力。
同时,还需要评价盾构机在不同地层条件下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2.水文地质适应性评价:水文地质条件对盾构机的施工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评价盾构机的适应性时,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地下水压力、含水层的渗透性等因素。
对于高地下水位和高地下水压力的情况,需要评估盾构机的防水措施和排水能力。
对于渗透性较强的含水层,需要评估盾构机在不同水压条件下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3.构件适应性评价:盾构机的构件适应性评价主要考虑盾构机的尺寸、结构和重量等方面。
需要评估盾构机的外形尺寸是否适应施工条件,是否能够通过施工井口和隧道截面。
同时,还需要评估盾构机的结构是否稳定,能够承受地下水压力和地表荷载等。
4.环境适应性评价:盾构机的施工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评估盾构机在不同施工条件下的环境适应性。
包括对地下水资源、周围建筑物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估。
在进行盾构机适应性评价时,可以采用实地调查、地质勘探和数值模拟等方法。
通过实地调查和地质勘探,可以获取地层和水文地质条件的详细信息;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对盾构机的施工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和分析,评估盾构机在不同情况下的适应性。
总之,盾构机的适应性评价对于提高盾构机的使用效率和施工质量非常重要。
通过对地层、水文地质、构件和环境等方面的评价,可以选择合适的盾构机和施工方案,提高地下隧道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盾构施工监理中的难点问题与解决思路

盾构施工监理中的难点问题与解决思路引言:盾构技术在地铁、隧道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盾构施工监理作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难点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盾构施工监理过程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第一节:施工安全难题首先,盾构施工中存在的施工安全问题是监理面临的首要难题。
在盾构施工中,存在坍塌、水涌、火灾等一系列危险。
监理人员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切合实际的安全监控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第二节:环境保护难点盾构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环境保护也是监理中的重要问题。
如何减少噪音、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是监理人员需要思考的方向。
监理应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第三节:施工质量监控难题盾构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质量监控是监理中的重要问题。
监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盾构机械和隧道支护施工的质量把关,确保质量符合相关工程标准。
第四节:沟通与合作难点在盾构施工中,存在多个施工单位之间的协作问题。
各个单位之间需要充分沟通,共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监理人员需要起到协调和沟通的作用,促进各方顺利合作。
第五节:项目管理难题盾构施工过程中涉及多个工程环节,需要进行综合的项目管理。
监理人员需要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进度安排,及时排查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施工按计划进行。
第六节:材料选用与检验难点盾构施工中使用的材料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监理人员需要对材料的选用和检验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材料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第七节:地质情况难题盾构施工的地质情况复杂多变,监理人员需要对地质情况进行充分了解,根据地质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
第八节:变形监测与控制难点盾构施工过程中,随着土壤力的变化,地下隧道可能会发生变形。
监理人员需要进行变形监测和控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变形过大。
第九节:技术难题盾构施工作为一项高科技工程,技术问题也是监理中的难点之一。
盾构穿越复杂地段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研究

Re e r h o h m p c n s r u d n n i o m e t o un e y s i l s a c f t e i a t o ur o n i g e v r n n f t n l b h ed
身 的正 常使 用 。盾构 施工 引起 的土层 损失 和盾构 周
围受 扰动 或受剪 切 破 坏 的重 塑 土 的再 固 结 , 引 起 是
地 下建 ( ) 物 ]如 各 种 地 下 管线 、 构 筑 , 已运 营 地 铁
隧道 等 。表 1 出 了一 些我 国盾构 在 推进过 程 中所 列
土层 位移 和产 生地 面沉 降 的基本 原 因 。
p si g t e c mpe r a r u g se w c o d p o ie b n f il ee e c O e gn e . a sn o lx a e ae s g e td, h h c u r vd e e ca fr n e t n i e r h s i l i r s Ke r s:h ed; r u d mo e n ; g l tr a u e y wo d s i l g o n v me t r u ao y me rs e s
p si g c m p e r a a sn o lx a e s
W ANG iin . I T o Zh la g L U a ( . e atet f et h i l nier gT n nvrt,hnhi 00 2 C ia 1 D pr n o o cnc g e n ,o ̄i ie i S ag a m G e aE n i U sy 2 09 , h ;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盾构施工对周围环境扰动的影响特性及控制措施 摘要:盾构施工过程中引起的地表沉降与变形地下管线变化及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是造成环境安全的主要问题,为保证盾构施工中地面变形达到最小地下管线和地面建筑物不遭到破坏必须采取有效的地面沉降控制技术以及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保护技术。
关键词:土体变形、地表沉降、控制变形
一、盾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一)盾构推进对周围土体的影响
1、土体变形特点:
盾构掘进时引起土体中产生应变 , 表
现为地表沉降和侧向变形 。
地表沉降由五部
分组成:
① 盾构到达前地表沉降 (δ1) , 是由于
盾构掘进引起土体应力状态改变造成的 ,
主要是由于超孔隙水压产生 , 有效应力降
低 , 一般表现为地表隆起 ;
② 盾构到达时的地表沉降 (δ2) , 是由
于开挖面上的平衡土压力引起的 , 通常用
超载系数 N =σ0−P
C μ表示开挖面上压力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 超载系数与地层损失有很好的
对应关系 ;
③ 盾构通过时的地表沉降 (δ3) ,是由于盾构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剪切力 , 以及盾构 “ 抬头”和 “ 叩头”引起的 ;
④ 盾构通过后脱出盾尾时的地表沉降 (δ4) , 是由于 “建筑空隙”和应力释放引起的 ; ⑤ 盾构通过后长期固结沉降 (δ5) , 是由于土体受盾构掘进扰动 , 土体再固结引起的。
通常将前四项地表沉降的总和(∑δi 4i=1)称为即时地表沉降 。
即时地表沉降大小可以通过优化盾构掘进参数加以控制 ,即时地表沉降的大小反映了盾构掘进时对周围土体影响大小 , 即时地表沉降越大 , 盾构掘进时周围土体的影响越大 , 即时地表沉降是衡量盾构掘进对周围土体影响的标准之一。
盾构通过后长期固结沉降是由于盾构掘进对土体扰动引起的 , 盾构掘进对土体扰动越大 , 盾构通过后长期固结沉降越大。
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即时沉降反映了盾构掘进对土体影响程度。
2、土体变形范围
根据盾构掘进时土体的位移方向可以得到盾构工作面前方的两类剪切破坏面 , 盾构掘进时盾构工作面前方土体扰动范围 L 的理论值由这两类剪切破坏面控制。
当水平方向是大
主应力方向, 即土体位移方向远离工作面, 地表隆起。
此时, 土体扰动范围L的理论上限值为
L = Htan (45 ° + φ / 2)(1)
式中H 是隧道轴线埋深, φ是土体的内摩擦角。
当水平方向是小主应力方向, 即土体位移方向朝着工作面, 此时土体扰动范围L理论下限值为
L = Htan (45 ° - φ / 2) (2)
盾构掘进时, 垂直于隧道轴线方向地表扰动范围W 理论值也分两种情况:
①盾构通过时, 盾构挤压土体向两侧移动, 地表土体扰范围W理论上限值为
W = R + Htan (45 ° + φ / 2) (3)
式中R是隧道的半径, H是隧道轴线埋深,φ是土体的内摩擦角。
②盾构通过后, 由于建筑空隙, 土体向隧道中心移动, 此时地表土体的扰动宽度W 理论下限值为
W = R + Htan (45 ° - φ / 2) (4)
(二)对建筑物沉降影响
在盾构正常掘进地段,建筑物的沉降形式与地表沉降一致,最大沉降发生在盾尾脱出管片阶段,在主要沉降影响区的房屋( 在盾构隧道轴线两侧 3 m 范围) 沉降大, 主沉降区的房屋沉降一般在- 15 . 0 ~- 25 mm; 在主沉降区外的房屋沉降小, 沉降值小于- 10 mm ,距隧道轴线较远( 10 m 以上) 地段, 盾构掘进基本对房屋没有影响, 其沉降变化量在- 4 mm 以下。
另外,基础刚度较大的房屋沉降相对较小,且比相应位置的地表沉降略小。
在特殊地段如:软流塑淤泥质地层为高压缩高灵敏度地层,对扰动敏感,在房屋荷载和盾构掘进扰动的作用下,地层产生压缩再固结沉降,地层后期变位大。
而且在这种地层, 盾构姿态和掘进控制难度增大,同步注浆对控制变位的影响减弱,主要是地层呈流塑状时,盾尾空隙不能完全由浆液充填,部分被淤泥充填,因而沉降可能更大。
(三)对地下管线的沉降影响
隧道周围地下管线主要有煤气管、给水管、排污管。
与隧道正交的横断面沉降基本呈正态曲线分布,与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横向沉降槽相适应,在地下管线埋深较浅时, 也可以地表沉降来代替地下管线的沉降。
且此时地下管线的沉降长度较小。
管线在盾构掘进主要影响区内的管线沉降大, 主影响区外沉降小。
(四)对交通及周围景观的影响
盾构多在地面主干道路下穿行,因此,盾构施工可能会产生对地面交通和景观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盾构施工产生的地表隆沉可能会影响地面车辆的行驶;
(2)盾构工作井区域内的施工活动如行车的移动、管片的堆放等均需占用一定的场地,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交通的运行;
(3)地铁多在城市繁华地段穿行,因此,盾构施工时对城市景观尤其是对市民或游人的视觉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控制措施:
(一)地面沉降控制技术:
(1)地表沉降归根结底是由于盾构施工对土体的扰动,因此为减小地表沉降,就必须减小盾构施工对周围土体的扰动。
因此研制并采用更先进的盾构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研制具备自适应能力的盾构施工参数控制系统(即根据施工监测数据自动调整施工参数)就成为减小盾构施工对土体扰动的有效措施。
(2)盾构推进轴线尽量与隧道设计轴线保持一致。
盾构推进时要及时纠偏,并且一次纠偏量应控制在5mm内,并研制采用自动纠偏系统。
(3)盾尾建筑空隙及时注浆,并采用结硬性、流动性较好且收缩性小的同步注浆浆液。
(4)正确选择盾构机型,保持开挖面稳定。
(5)提高管片的抗渗能力。
管片渗漏水也是导致地表沉降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
第一,地下水位下降,土中有效应力增加,从而土体固结,引起地表沉降;
第二,地下水流动使得土中细小颗粒(尤其在砂性土中)产生移动,土颗粒间空隙受到压缩,从而导致地表沉降。
因此,为提高管片的抗渗能力,需采取“三合一”方式即设计-施工-维护保养三阶段统一考虑,综合解决。
(6)保证盾构施工连续,防治盾构停置
(二)对周围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的的保护技术:
(1)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法,控制隧道轴线,优化匹配。
(2)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比如对将要影响到的构筑物进行加固,提高其抵抗变形的能力,或者设置隔离墙(树根桩、钢板桩、搅拌桩或连续墙等),截断影响源;
(3)重视对周围建筑物尤其是重要建筑物的变形监测,信息化施工指;
(4)事后采取补救措施,即根据监测结果采取注浆等方式对盾构施工影响到了的构筑物进行纠偏。
具体采取哪种措施要根据构筑物的重要程度、结构形式、与隧道的距离、施工场地条件等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
三、结束语
盾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尽管由于技术的改进,其推进起的沉降是目前地下工程施工引起较小地层移动的方法。
盾构各阶段引起地表沉降具有较大的变异,主要取决于地层条件、盾构施工技术及周围环境。
控制对周围环境的变形影响对地铁隧道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参考文献
[1]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研究;黄秋成等
[2]地铁盾构机掘进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现场测试研究;陈福全等
[3]外滩观光隧道盾构施工的扰动分析;徐永福等
[4]天津地铁盾构施工及环境保护;蒋冰玉等
[5]盾构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分析;谢新生等
[6]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及现场监控;黄宏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