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特色·风格·思想
第六讲 风格、流派与思潮ppt课件

1.3 情与言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
• 风格是文学作品作为有机整体所显示出来的独特 风貌。 • 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认为:“夫情动而 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 者也。”“因情立体,即体成势”。 • 《文心雕龙· 定势》:“以模经为式者,自入典雅 之懿;效《骚》命篇者,必归艳逸之华”。 • 风格具有有机整体性:情与言(体)、内容与形 式、主体与对象的统一。
3.11
从古典到浪漫
• 1、从模仿到表现,从镜到灯 • 2、从理性到感性。
• “首先须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凭理性获得价 值和光芒。”(布瓦洛《诗艺》) • 解放感性:首先使情感、想像、天才、独创性、自由等主 观性范畴全面占领文学理论的主体位置。
• 3、从机械整体论(抽象的几何空间)到有机整体 论(生命的隐喻)
• 二分法:(阳)刚/(阴)柔、虚/实、奇/正、豪放/婉约 、美与崇高(康德)等。 • 三分法:严峻的风格、理想的风格与愉快的风格(黑格尔 《美学》3卷)。 • 繁分法:《文心雕龙· 体性》归纳文学风格有八体:若总 其归途,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 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 •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冲淡、纤浓、沉著、高 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 、缜密、疏野、清奇、委屈、实境、悲慨、形容、超诣、 飘逸、旷达、流动。”
1.31 风格、风骨与风力
• 风力:主要指诗文作品的情思表达得鲜明爽朗, 具有力度,给人以富于生气之感。 • 《风骨》篇论“相如赋仙,气号凌云,蔚为辞宗 ,乃其风力遒也。”钟嵘《诗品序》“干之以风 力,润之以丹采。” • “建安风力”就时代风格而论;“左思风力”就 具体作家风格而论。
第六章 文学的风格

一、风格的定义: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 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此定义 的要点是: 1.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2.有机整体性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
3.言语结构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4、引发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是风格的审美效应。
(2)其次,应该把创作个性与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区别开 来。
作家的创作个性固然与日常个性兼而有之,且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前者是以 后者为基础的,但两者也不完全是一回事。有的作家可能存在较多的一 致性, 而另一些作家则可能存在较多的反差,这跟他们为了适应各自的创作需要, 在多大程度上于艺术中发展起一些习性,而在生活中又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原 有的习性有关。文学史上不乏作家与生活习性、精神气质的个别特征与他的 创作性质存在一定差异的 事实。 马图林是一个神父,留传给我们的 有《夏娃》、《美尔莫特》和《贝尔特拉 姆》等作品;他自命风流,殷勤体贴,尊敬妇女;这个在其作品中专门描写灾 祸的人,每到夜晚,就 变成了巴结献媚妇女的人,就变成了花花公子。 布瓦洛也是这样, 他的柔和文雅的谈话跟他那种大胆诗句的讽剌精神是不相 称 的,类似这种创作个性与日常生活个性有很大差别的例子,可谓 不胜枚举。
威克纳格则从西方的体裁分类法出发,认 为史诗和戏剧诗人是在实际存在的 现实形式中去构成观念,感性 的和生动的想象是基本的因素,他们的风格属 于想象的风格; 散文,无论是教诲文或记叙文,属于教导的形式,宜于采取智力的风格。 抒情诗人从自己的情绪中提取材料来体现自己的观念,表现内 心的冲动和激 情,属于情绪的感染风格。 显然,他认为史诗和戏 剧、散文、抒情诗这些不同的文学种类有不同的风格 要求。 至于悲 剧、喜剧和正剧,更是与风格直接相关的文学种类,悲剧要求表现 崇高 悲壮的风格,喜剧长于表现幽默滑稽的风格,正剧宜于表现严肃庄重的风格。 西方的古典主义、浪搜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等,既是各个历史时期的 文艺思潮、流派,也是不同的风格类型,因 为它们无论在题材内容、创作原 则、表现方法、语言运用、美学追求 等等方面,都大相径庭,具有各自鲜明 的特色。
浅析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及精神

浅析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及精神肖邦是世界伟大的音乐家,他将自己的全部才华、情感和思想献给了钢琴艺术,世界音乐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的创作绝大多数为钢琴作品,体裁十分广泛,有协奏曲、奏鸣曲、叙事曲、幻想曲、谐谑曲、夜曲、前奏曲、练习曲、圆舞曲、即兴曲等,这些作品在钢琴音乐发展史中占有独特的位置。
肖邦的艺术风格独一无二,他以异乎寻常的个性和创造力,开创了钢琴创作的新风格、新学派,以卓越的才华为钢琴艺术宝库增添了至今任令世人瞩目的艺术珍品。
肖邦之所以伟大,也是因为他把浪漫主义的时代风格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内容紧密地融合在音乐作品中。
一、肖邦及其音乐创作弗列得列克·肖邦(1810---1849),波兰音乐家。
1810年生于华沙,他的父亲是法国人,年轻时迁居波兰。
他的母亲是一个很有音乐才能的波兰人,善弹钢琴,并且有一副好嗓子,爱唱波兰民歌。
由于母亲的熏陶,肖邦从小爱上了波兰民间音乐。
肖邦6岁开始有系统的学习钢琴,7岁发表第一首作品,8岁举行第一次公开的演奏。
1826年,肖邦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师从约瑟夫爱尔斯涅尔学习作曲,19岁毕业于华沙音乐学院,20岁时逐渐成为全波兰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于1829年6月出国演奏,并于1830年11月告别祖国,到法国巴黎定居,在巴黎度过了后半生。
肖邦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对祖国命运的关注一直伴随着他的生活和创作。
1849年10月,肖邦病逝在巴黎,临终前他要求亲人把死后的心脏运回祖国波兰。
肖邦的音乐创作分为4个时期,即华沙时期、华沙起义时期、在巴黎全盛时期、晚期。
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主要作品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3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练习曲27首、波罗乃兹舞曲16首、圆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兴曲4首、埃科塞兹舞曲3首、歌曲17首;此外还有波莱罗舞曲、船歌、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56首玛祖卡舞曲、27首练习曲、26首前奏曲、15首圆舞曲、12首波洛奈兹舞曲、4首民谣、4首谐谑曲、20首夜曲、2首钢琴协奏曲和3首钢琴奏鸣曲。
李杜诗歌的比较

1、李杜诗歌风格的差异:一、总的评价:地位和评价。
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成就最高的伟大诗人,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从在诗歌史的地位上说,李白是第一个吸取民族优良传统和外来形式,兼有陶谢庾鲍沈宋各家之长,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人物,被称为“诗仙”;杜甫则是把诗歌创作提到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被称为“诗史”“诗圣”。
背景、个性和风格特色。
李白和杜甫都有很大的政治抱负,其个性差异表现在各自选择的从政道路不同:杜甫是标准的正统派,立志作贤臣,采取的入仕方式亦与一般士子无异;李白则梦想当策士,献奇策立奇功,一举而致卿相。
但他们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之均以悲剧告终。
(裴斐观点)李杜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由于出身、个性、经历和个人才能的不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
总的说来,李白的诗歌表现为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杜甫的诗歌表现为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李白多平民的个性、自豪和反抗;杜甫多人道主义的关注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
二、不同风格的表现李白诗歌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感情热烈,气势宏大,想像丰富,语言清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诗歌形成于唐朝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李白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的又是积极入世的。
比如,蜀道雄奇险峻,难以表述,李白却能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在《蜀道难》中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
用“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等神话传说,写出了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写黄鹤不得飞过、猿猱愁于攀援,映衬出人在其上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险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现代艺术流派的风格与特点

现代艺术流派的风格資料一:现代风格是比较流行的一种风格,追求时尚与潮流,非常注重居室空间的布局与使用功能的完美结合。
现代主义也称功能主义,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其最早的代表是建于德国魏玛的包豪斯学校。
其主题是:要创造一个能使艺术家接受现代生产最省力的环境---机械的环境。
这种技术美学的思想是本世纪室内装饰最大的革命。
我们今天绝大多数室内用品或装饰品如灯具、家具(如布艺沙发及软床)等都是工厂生产的工业产品,然而并不是说把由机器创造的家庭用品组合在一起就形成现代风格,可以称为风格的必定是一种艺术思潮,事实上现代风格也可分为几种流派,而其中最具代表的是高技派和风格派。
高技派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表现,有几个明显的特征:首先是喜欢使用最新的材料,尤其是不锈钢、铝塑板或合金材料,作为室内装饰及家具设计的主要材料;其次是对于结构或机械组织的暴露,如把室内水管、风管暴露在外,或使用透明的、裸露机械零件的家用电器;在功能上强调现代居室的视听功能或自动化设施,家用电器为主要陈设,构件节点精致、细巧,室内艺术品均为抽象艺术风格。
风格派是本世纪初以荷兰为中心的现代艺术流派,严格地说,它是立体主义画派的一个分支,认为艺术应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只有点、线、面等最小视觉元素和原色是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艺术主题。
其室内设计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木工出身的里特威尔德,他将风格派的思想充分表达在家具、艺术品陈设等各个方面,风格派的出现使包豪斯的艺术思潮发生了转折,它所创造的绝对抽象的视觉语言及其代表人物的设计作品对于现代艺术、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例如: 现代风格软床/baike/abpic/item/d5462bfa574266a19e51469c.jpg现代艺术流派的风格資料二:风格派又称“新造型主义”,是活跃于1917-1931年间以荷兰为中心的国际艺术运动。
风格派艺术从立体主义走向了完全抽象,即绝对抽象的原则,也就是说艺术应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而用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宙的法则——和谐。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_风格特点_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_风格特点_影响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的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
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理查德·罗蒂(1931-2007)、法国的雅克·德里达(1930--2004)和让-弗郎索瓦·利奥塔(1924-1998)。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
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
后现代主义认为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
这样,字面意思和传统解释就要让位给作者意图和读者反映。
后现代主义的风格特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现代主义风格引领设计潮流已近一个世纪。
从威廉·莫里斯为“红屋”设计的家具、到麦金托什设计的直背餐椅、从赖特的“流水山庄”、到格罗皮斯的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萨沃伊别墅。
都充分体现了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然而,现代主义在完成它特定的使命后走下了历史的神坛,后现代主义成为主流设计。
究竟后现代主义有什么样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人性化、自由化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尤其是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中仍秉承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
体现个性和文化内涵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
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后现代主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在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创造出集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大众设计。
浙江省金华市高职单招2021-2022学年艺术概论真题及答案

浙江省金华市高职单招2021-2022学年艺术概论真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50题)1. 不属于米开朗基罗的大理石雕刻的作品是______。
()A.《摩西》B.《垂死的奴隶》C.《大卫》D.《思想者》2. 古希腊悲剧艺术的最高成就者、被后世称为“悲剧之父”的是__________。
()A.赫拉克利特B.埃斯库罗斯C.柏拉图D.贺拉斯3. 《登幽州台歌》是我国__________代诗人陈子昂的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作品。
()A.汉B.晋C.唐D.宋4.电视剧《围城》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该小说的作者是()A.沈从文B.张爱玲C.巴金D.钱钟书5.美国著名小说《飘》被改编为经典好莱坞影片()。
A.《出水芙蓉》B.《魂断蓝桥》C.《雨中曲》D.《乱世佳人》6.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著作有______。
( )A.A.《诗学》B.《诗艺》C.《诗品》D.《论崇高》7. 席勒在______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
()A.《美育书简》B.《诗艺》C.《艺术哲学》D.《美学》8.影片《大独裁者》、《摩登年代》是______的代表作品。
A.A.爱森斯坦B.让·加本C.卓别林D.嘉宝9. 《小二黑结婚》是我国文学史上_____的代表作之一。
A.新月派B.山药蛋派C.鸳鸯蝴蝶派D.创造社10.《农夫的鞋》的作者是()。
A.梵·高B.高更C.塞尚D.罗丹11. 贺拉斯最重要的美学著作是()A.《诗品》B.《诗学》C.《诗艺》D.《美学》12.欧洲绘画之父和现实主义画派的鼻祖是______。
A.A.达·芬奇B.乔托C.米开朗基罗D.拉斐尔13. 《月光奏鸣曲》是______的钢琴奏鸣曲作品。
()A.巴赫B.贝多芬C.舒曼D.海顿14. 梵高是______著名画家。
()A.荷兰B.法国C.英国D.丹麦15.诗剧《浮士德》是______的代表作。
巴金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巴金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巴金的作品,创作风格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语言特点热烈明快朴素,从题材选择和处理角度探讨巴金小说的创作个性,就会看到巴金小说题材的重要特点在于:以家庭生活题材为主,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和题材的多样性.这一特点体现了他的创作个性:偏爱并擅长表现家庭生活题材,缩影式地折射出时代的风貌.举报补充回答:巴金小说的抒情特色借助于他的语言;作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他的语言朴素、明朗、欧化,亲切自然,本色而热情;而悲剧性的故事通过作者巴金朴素、明朗、欧化的语言叙述出来,真挚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巴金小说创作的独特的美学特征;艺术表现上,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同一类人物也有很细微差别;巴金不是凭客观冷静地描写取胜,而是靠澎湃的激情折服人;他的小说,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却写得有条不紊,起伏有致;新时期写的随想录轰动文坛,活画出一位心地坦诚的作家的纯洁灵魂;家、春、秋和寒夜早已拍成电影,饮誉国内外;一、创作题材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着;激流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同时高公馆的生活也是以作者自己早期的家庭生活为原型而书写,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寒夜通过描写汪家的解体过程揭露了当时大后方社会的黑暗;作者着重表现的是小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比如婆媳争吵,夫妻失和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真实、细致的描绘表明,汪家悲剧的根源在于国民党政府的黑暗、腐败;这部作品又一次体现了巴金创作的特色,把家庭当作社会的缩影来描写以家庭生活画面来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除此之外巴金在某夫妇、猪与鸡、团圆等短篇小说中也有对这一题材的优秀运用;巴金的短篇小说题材丰富多样,但总体也可归结为六类,其一,书写外国人生活的作品,这类作品集中在复仇集、电椅集中,光明集里也有一部分作品;这类作品描写了许多外国人的故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外国人形象;其二,反映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小公务员革命者等各阶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其三,是收在长生塔中的四篇童话,即长生塔、塔的秘密、隐身珠、能言树作者借助童话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其四,是收在沉默集二中的三篇历史题材的小说,即马拉的死、丹东的悲哀、罗伯斯底尔的秘密;这三篇作品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总结了那段历史的教训;其五,描写40 年代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他们的不幸遭遇,收在发的故事、小人小事等集子中,其中的某些作品体现了巴金创作风格的转变;其六,反映志愿军生活,即表现战争题材的作品,收集在英雄的故事、明珠和玉姬、李大海等小说集中;这些作品是巴金小说创作的最后一批成果,是老作家对新中国文学事业的重要贡献;另外,巴金的中长篇小说的题材也具有多样性,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海的梦等作品是反映青年革命者生活的,激流三部曲、憩园等则是表现封建大家庭生活的作品;砂丁、萌芽是反映矿工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第四病室、寒夜反映了国统区小市民、小公务员的悲惨生活,火三部曲是描写各阶层人民抗日活动的长篇小说;总之,巴金小说的题材是具有多样性的,是丰富多彩的,他的小说反映了中国现代杜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表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二、语言风格巴金的语言风格特征明显,总体来说他的语言是热烈、明快、朴素的,然而就情感对语言的影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来看待;前期以青春激情的抒情语言风格着称,感染性极强,故而巴金前期以家为代表的小说受到青年人的热烈追捧;而以小说憩园为节点的后期作品语言则开始由热转冷,笔调变得深沉、悲哀和忧郁,到了寒夜则将这种悲剧式的语言艺术提炼到了巅峰状态;巴金前期作品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激越奔肆,一泻千里,无法以迁回婉转,含蓄凝炼对其加以规范;热烈酣畅,平白真率才是其方圆;这种显示着“语句和生命是进合为一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象一团火似的燃烧着,也使别人燃烧”;然而巴金也绝非只是一味任情纵笔、狂放无羁以至流于粗糙简滥;在具体驾驭这种平白率真、热烈酣畅的文字时,巴金注重随情绪的起伏变化和延伸发展来安排句法的构造、修辞方式的搭配和音节的长短相间,让语言在热烈明快中自然跌宕成抑扬顿挫的节奏和旋律,产生一种流畅回环的音乐美感;如作品春天里的秋天中:“我抬起发热的脸,去看蔚蓝的天,去迎自由的风;我的眼里却装满一对大眼睛和两道长眉;那对大眼睛里充满着爱情,春天的爱情,南方的爱情;”这一句并没有使用整齐的韵脚,也不讲究声调的平仄搭配,咏玩味间却给人一种抑扬有致,明快优美的音乐享受;这种富于音乐美的语言,是巴金语言抒情风格的重要特征;从憩园开始,巴金则逐渐把感情“隐藏”起来,放在文字之外,情节以内,不再像前期的激流一般直接吐露内心的情感,而是转而开始大量运用冷性色彩词隐晦、冷静的表露自己的情感,做到动人而不致“引人注目”,以寒夜为例,整部小说所用的色彩词汇除了灰黑,就是昏黄、惨白,从心理上给我们以沉重的压抑感,加重了对作品的悲剧感受;而晦暗的语言色调作品语言的旋律迟缓,音调低沉,从而与作品的题材和抒情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使得作品的悲剧感顿生,调子也更加悲哀、忧郁;三、文学思想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为:真与善;这两点之间,“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巴金文学思想中的善是人的绝对自由追求的价值观,这主要得益于他早期所接触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无政府主义思想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而巴金处女作的灭亡则把他反专制的憎和对人类的爱的这两面作了非常青春激情的表述,而后的家则更为直接的体现了他对限制个人自由的封建的主义的无情的控诉;后期,火三部曲、第四病室、憩园、寒夜,都体现了对40年代中国社会黑暗的揭露与批判;火对抗战的直接描写,第四病室对社会底层黑暗的揭露,憩园对不平等社会的反思,寒夜对社会黑暗的控诉;到了晚期的巴金对于“善”的思考则更加带有更明确的社会内涵,这个内涵,主要是通过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来体现,即反对文化专制、反对长官意志、反对粉饰现实、忏悔自己精神上的软弱,认为整个民族都应该忏悔和反思;于是他也响亮地提出,要建立文革博物馆;12 17巴金的真实观则更为直白的体现于他的作品之中;因为巴金不同于茅盾等作家完成作品时所具有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故而他的作品唯求“真”,以“真”动人,以“真”取胜;在巴金前期的创作中,他致力于青年对家长的对抗情绪的感受,作家的真实就在于对这种感受的发掘和提炼,正如他在激流·总序中所说的,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二十几个寒署;”“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石碎山中间;”作家以其二十多岁的青年的眼睛所看到的生活的激流,所感觉到的爱恨痛苦,通过巴金式的真实的感受体现在里面,这就是青年的真实感受;在这里,违反这生活的激流的就是假的,适应这生活的激流的就是真的,就会被巴金体现在激流三部曲中;巴金后期创作,这种真实观发生了一个变化,这个变化在于其理性选择的加入,即对40年代中国社会的思索及对这种思索的感受;寒夜是其中的一个典范;寒夜的深刻性在于其真实性,这种真实可以说是残酷的真实,即以好人对好人的残忍来体现出生活的真实,制造了好人与好人之间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