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第一节:语文基础知识试题一、选择题1. 下面哪个词组的反义词与其他不同?A. 乖巧可爱B. 淘气顽皮C. 聪明伶俐D. 刚愎自用2. 下面哪个词语的读音与其他不同?A. 笑容可掬B. 可惜阿姨C. 阿姨可喜D. 温润和蔼3. 下面哪个单词的注音与其他不同?A. 澄清B. 成为C. 成功D. 诚恳4. 下面哪个句子的语法错误最明显?A. 学校里种满了美丽的鲜花。

B. 他每天早晨都跑步锻炼。

C. 她有许多各种各样的衣服。

D. 爷爷经常给我讲很多有趣的故事。

5. “鸟语花香”中所表达的情感是?A. 忧郁B. 愉悦C. 慌乱D. 惊讶二、填空题1. 早起的鸟儿有____的虫吃。

2. 这首小诗用____的方式表达了自然美的景象。

3. 这篇文章字里行____地描写了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4. 他用一种温和而____的语气与我们交谈。

5. 在这个音乐会上,他____地演奏了一首美妙的钢琴曲。

三、解答题1. 请举例说明修辞手法中的夸张手法。

答:比如形容一个人“高八尺、广十丈”,借用夸张的手法形容一个人的身高和体型。

2. 请用一个恰当的短语或成语填空。

眉清目____、笑逐颜开的他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节:语文基础知识答案一、选择题1. D2. A3. A4. C5. B二、填空题1. 虫子。

2. 诗歌。

3. 行间。

4. 亲切。

5. 技巧高超。

三、解答题1. 夸张手法的例子:他的胃口大得能一口吞下整个天空。

2. 亮堂。

总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题和答案的介绍。

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的形式,帮助读者巩固和加深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

希望这些试题和答案能够对读者的学习和提高有所帮助。

语文综合试题及答案

语文综合试题及答案

语文综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恣意(zì yì)B. 蹒跚(pán shān)C. 饕餮(tāo tiè)D. 龃龉(jǔ yù)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的出处是: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大学》3. 以下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A. 多此一举B. 画龙点睛C. 锦上添花D. 画饼充饥4. 以下哪个字的部首是“火”?A. 照B. 煎C. 煮D. 烹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诗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下面自然形成了小路B.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下面自然形成了河流C.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下面自然形成了桥梁D.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下面自然形成了房子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子衿》D. 《采薇》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8. “江雪”这首诗的作者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9.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其含义是:A. 身材苗条B. 性格温柔C. 行为端庄D. 容貌美丽10.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美丽的女子B. 明亮的月亮C. 清澈的泉水D. 温暖的阳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的下一句是“________”。

12. “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的下一句是“________”。

14. “________,人约黄昏后。

”1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________。

语文试题大全

语文试题大全

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滑稽(jī)佝偻(ɡōu)越俎代庖(bāo)B.酝酿(niàng)藩篱(fān)鸿鹄之志(hú)C.行辈(háng)蟾蜍(zhān)觥筹交错(gōng)D.曝晒(bào)告罄(qìng)锲而不舍(qiè)【答案】B【解析】A项中的越俎代庖“庖”应读pao二声,C蟾蜍“蟾”应读chan二声,D曝晒“曝”应读pu四声。

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掌握情况,出现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但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此题做起来难度还是不大的。

2.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浩瀚(hàn)晶莹(yún)苟(gǒu)同言简意赅(gāi)B.澄(chéng)清热忱(chén)秀颀(qí)脍(huì)炙人口C.剽(piáo)悍差(chā)使休憩(qì)扣人心弦(xián)D.对峙(zhì)磐(pán)石惬(qiè)意韬(tāo)光养晦【答案】D【解析】(A项中的“莹”应读ying二声,B项中的“脍”应读kuai四声,C项中的“剽”应读piao一声。

)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掌握情况,本题中出现的字音都较为常见,只要平时注意积累,难度不大。

3.下列语句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mó)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bēng)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

B.老妇人摸出她离开地窖(jiào)时揣(chuāi)在怀里的东西,这是她45年前结婚的喜烛。

C.璀(cuǐ)璨的珍珠,从女神王冠上散(sàn)落下来,清晨的女儿把她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D.春天,家乡的湖堤(tí)上繁花如锦幛(zhàng),嫩绿的柳丝随风飘拂,散发出奇异的清香。

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

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

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旁证博引B. 唇枪舌战C. 以逸代劳D. 再接再励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出自()。

A. 《左传》B. 《史记》C. 《汉书》D. 《后汉书》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经过这次讲座,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B. 他的报告不仅感动了我们,而且感动了我们。

C.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

D. 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把任务完成。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望岳》中的名句,其中“岳”指的是()。

A. 泰山B. 华山C. 衡山D. 嵩山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

C. 《老人与海》的作者是俄国作家海明威。

D.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

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其作者是()。

A. 李白B. 杜甫C. 屈原D. 苏轼7.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形容的是哪种植物?()A. 竹子B. 荷花C. 松树D. 梅花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的诗句。

A. 王之涣B. 王维C. 白居易D. 孟浩然9.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的观点。

A. 孔子B. 白居易C. 韩愈D. 苏轼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

A. 月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D. 秋天到了,树叶穿上了金色的外衣。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指_________。

1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_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_________的名句。

语文本体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本体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本体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一诺千金B. 一诺千斤C. 一诺千斤D. 一诺千金答案:D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位古代文人之口?A. 杜甫B. 李白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C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之涣B. 李白C. 王勃D. 杜甫答案:C二、填空题1. “床前明月光”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这首诗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诗句,这首诗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三、简答题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性格复杂,既有才情横溢,又多愁善感。

她聪明、机智,对诗词有很高的造诣,但同时也非常敏感和脆弱,常常因为小事而感到悲伤。

2. 请解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的含义。

答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意思是比喻一时的损失或不幸,可能转变为好事。

它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过于悲观或乐观,事情的发展往往难以预料。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

昔有一老翁,其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病免。

1. 请解释“无故”的意思。

答案:“无故”在这里的意思是“没有原因”,“没有理由”。

2. 请简述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答案: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是“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即福祸往往相互转化,不可仅凭一时的得失来判断事情的好坏。

五、作文题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明查秋毫B. 风声鹤立C. 一诺千金D. 明察秋毫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论语》B. 《大学》C. 《中庸》D. 《孟子》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凝聚力得到了提升。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观点很新颖,但是论据不足,说服力不强。

D. 我们一定要克服困难,争取早日完成这项任务。

#### 二、填空题1. 请填写出《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______的作品。

#### 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小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沸腾(féi)沸腾的开水B. 潺潺(chán)溪水潺潺C. 矗立(chù)高楼矗立D. 鸟瞰(kàn)鸟瞰城市全景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描写的是()。

A. 春天的景色B. 夏天的景色C. 秋天的景色D. 冬天的景色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

A. 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

B. 小猫懒洋洋地躺在窗台上。

C. 风轻轻地吹过树梢。

D. 河水静静地流淌。

4. “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话告诉我们()。

A. 每天的计划应该在早上制定B. 早上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C. 早上是制定计划的最佳时机D.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清晨5. 下列句子中,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 他昨天一本书读了。

B. 一本书他昨天读了。

C. 读了一本书他昨天。

D. 昨天他读了一本书。

二、填空题1. 在“______”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请填入适当的诗句或成语)2. 成语“______”用来形容人非常高兴的样子,常用于描述人们在特定时刻的喜悦心情。

3. 在句子“他的话语中充满了______,让人感到温暖和鼓舞。

”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鼓励”。

4. “______”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吉祥和平安。

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了头,嫩绿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花园里的花儿也竞相开放,红的、黄的、紫的,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它们的歌声清脆悦耳,给这个春天增添了无限生机。

问题:1. 这段短文主要描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2. 短文中提到的“五彩斑斓”一词,是用来形容什么的?3. 小鸟的歌声给春天带来了什么?四、作文题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作文。

要求:1. 文章要围绕主题展开,内容要具体、生动。

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镌刻(juān kè)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B. 徜徉(cháng yáng)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C. 蹉跎(cuō tuó)怙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D. 踟躇(chí chú)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昨天的会议。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C.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湖面上。

D. 风吹过稻田,稻穗轻轻摇曳。

4.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独断独行,从不听取他人意见。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老当益壮,精力充沛。

C. 他不学无术,却常常班门弄斧,令人啼笑皆非。

D.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5.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一句是:A.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中的名句。

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是宋代诗人______的《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9.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九年级语文模考试题2013、4、17第一部分口语交际(满分:4分)一、完成第1题(4分)1.根据对话情境,完成(1)—(3)题。

(6分)章丘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人行道自行车道要建林荫路,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

同学甲:太好了,这样我以后漫步在大街小巷上,能更加赏心悦目地感悟到“幸福的章丘”了。

同学乙:这固然是好,章丘可以满眼绿意,更适合人居,让我们充分领略生命的多彩。

但是如果要以牺牲原有的树木、花草的生命为代价,我则满怀痛惜与不舍。

同学丙: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向市政园林局建议将未达林荫路标准的路段因地制宜补植树冠大树荫浓的乔木,以达到林荫路标准呢?同学丁: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苏州杭州的城市彩化经验,大量运用色叶植物和灌木进行搭配种植,使绿化彩化植物配置合理,层次丰富,色彩对比明显,形成绿化彩化的大色块效果呢?同学甲:我也有合理的建议……(1)同学甲、同学乙和同学丙争论的焦点..是:()(1分)A.章丘是否要争创国家园林城市B.争创国家园林城市是要以牺牲原有的树木、花草的生命为代价的C.章丘该如何更好地争创“国家园林城市”(2)下面说法与同学乙的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1分)A.他支持章丘在人行道自行车道上建林荫路B.他不支持章丘在人行道自行车道上建林荫路C.他希望章丘在争创国家园林城市的同时能尊重原有植物的生命。

(3)假如你是同学甲,你会发表怎样的合理建议?请将你的理由说清楚。

(2分)第二部分语言积累与运用(满分:28分)二、完成2—5题(28分)2.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7分)(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2)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几经沉浮,数遭贬谪,但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为民请命,实践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抱负。

(《岳阳楼记》)(4)诵读诗文,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流。

周敦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坚守高尚节操。

(5)今年四月,浙江一位老人捐献出的眼角膜让两位盲人重见光明。

老人的这种精神正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照。

(6)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以鸟儿的活动来展示初春活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面对离别,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为归京的友人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3.请根据提示,完成(1)—(3)小题。

(4分)当我第一次坐长途车进入章丘岛时,突然被眼前深蓝的海水点燃了沉睡的情绪。

随着汽车深入市区,()渐渐把我包围,有无数高楼如宝石镶嵌并向大陆延伸,成了一个真正的半岛。

在这个风景如画的花园城市生活,既可享受大城市的奢华,又可保持方便和宁静,这似乎就是那句A箴.jiān言.“小的是美好的”最好之实践模型。

在章丘,无论竞争多激烈,世事如何变迁,你会看到在家中、街边、大树下和青石板上,无论大款权贵还是贩夫走卒,一律一套茶具,一个做派,B品啜..xiāo嘈杂,而是宁静优雅,好一个深..zhuì之间,悠然自得,但绝无成都茶馆的C喧嚣沉了得。

(1)语段中ABC三处加点的词语,注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2)为括号处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1分)A.花团锦簇 B.富丽堂皇 C.繁弦急管 D.昂然挺立(3)划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正确的句子写出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名著阅读。

(6分)⑪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所写的《》一书,描述了主人公先后游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________等国的情形,曲折地表达了对18 世纪英国社会现实的讽刺。

(2 分)⑫下面是《西游记》中四位取经人物的画像,分别由代表各自名号的汉字组合而成。

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

请参照示例,从上图中任选一个人物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2分)示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

(3)笛福在《鲁滨孙漂流记》一书中,成功刻划了“硬汉子”鲁滨孙的形象。

你认为鲁滨孙的“硬”主要..表现在哪里?请结合原著的一个片段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2分)5.综合性学习。

(11分)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培根说:“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温家宝总理告诉我们“不读书的个人是没有前途的,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为了喜迎第17个世界读书日(4月23日),我校推出了“书香盈我心”的读书节系列活动,请你参与此次活动:【诗之品】(1)在读书节即将拉开帷幕时,让我们重温朱熹的《观书有感》以展现情景、启迪心智:(4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①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之思】(2)在第十七个世界读书日(4.23)即将来临之际,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4月19日在京公布调查结果:①从上面的统计表格中,你获取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②结合下面有关手机阅读的统计资料,谈谈你对现在中学生读书现状的思考。

(2分)资料:调查中发现,手机阅读主力人群呈现“学历越低,阅读率越高”的现象。

手机阅读人群的学历大多集中在大专、高中和初中,这三个群体在手机阅读人群总体中几乎占到八成(79.0%)。

而高等学历(本科及以上)仅占17.9%,低学历者(小学)仅占3.1%。

手机阅读人群平均每天进行手机阅读的时长接近40分钟,平均每年花费在手机阅读上的费用约为20元。

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之见】(3)为了进一步营造“书香校园”,争做幸福的读书人,我们厦外可以开展怎样有意义的读书活动呢?请你为学校或语文老师出一个金点子吧,并简述你的理由或具体操作方法。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之荐】(4)“带一袭书香进校园,传一脉薪火照人生”,为了酿造更为浓郁的书香,我校心理社和读书社开辟了厦外“心灵书吧”,希望同学们能踊跃将自己平时所读到的最为喜爱,最有体会的一本书暂时奉献给“书吧”,并仿照例句在书的扉页上写上你的推荐词。

(2分)例句:《水浒传》——一幅北宋末年的生活画卷,一曲梁山好汉的英雄赞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阅读(满分:38分)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

(13分)【甲】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

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

使赵(赵国)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规定),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1)公将鼓.之。

(2)既.克,公问其故。

(3)以.天下莫能当。

(4)秦悉坑.之。

7.根据语句意思,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1分)A.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B.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C.尝与/其父言兵事 D. 数十万之众遂/降秦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9.读懂文意,完成(1)—(2)小题。

(4分)(1)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并说说成语的意思。

(2)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四、阅读《向生命鞠躬》一文,完成10—14题。

(13分)向生命鞠躬张强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

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

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

A.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

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

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

B.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

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⑤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