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试卷-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解析版)一、寻觅积土成山积水成渊1.根据给出的拼音将汉字填写在田字格中(依次序)。

(4分)沸téng 荡yàng tiào望líng乱枯jié pǔ写技高一chóu 别出心cái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笨拙(zhuó)参差(cī)鏖战(áo)汹涌澎湃(pài)B.颓然(tuí)菜畦(qí)骤然(zhòu)千钧一发(fà)C.瘦削(xuē)提供(gòng)勾勒(lè)沧海一粟(sù)D.渲染(xuān)瞻仰(zhān)收敛(liǎn)迥然不同(jiǒng)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中国诗词大会》的现场,选手们都全神贯注地听着主持人的题目,以便在第一时间抢答。

B.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C.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D.他居高临下从高处看向敌人,然后宣布这场战役到此结束。

4.句子天地。

(4分)(1)老人说:“种树是我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我生命的归宿。

”(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2)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缩句)(3)《少年闰土》的作者是鲁迅写的。

(修改病句)(4)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

(修改病句)5.下列表示“说”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下面的听众:“免费领取,是不是真的?”②“万岁!”我们,“没有作业,太好啦!”③“我的矛什么盾都戳得破,我的盾任何锋利的兵器都无法击破。

”楚国人还在,但周围的人早已散去。

④妈妈从试衣间出来,售货员立刻对她。

A.夸夸其谈议论纷纷赞不绝口欢呼雀跃B.欢呼雀跃赞不绝口议论纷纷夸夸其谈C.议论纷纷欢呼雀跃夸夸其谈赞不绝口D.赞不绝口夸夸其谈欢呼雀跃议论纷纷6.小试身手。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其中,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

②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孕育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如宗族文化、节庆文化、耕读文化、祭祀文化等。

这些文化元素相互交织形构了朴素的乡村价值观和认知体系,进而构建了乡村社会的行为规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乡土文化蕴含的礼俗秩序开始在乡村社会中消解,乡村出现了内核“空心”。

重塑乡土文化,建设乡村精神家园,对筑牢乡村振兴之根,确保乡村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③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记录了乡村历史、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成为维系乡村社会深层情感的集体记忆。

重视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好古树、古桥、古村落、古建筑等蕴含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且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留代表性乡村公共记忆景观。

积极推进剪纸、捏面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育乡村文化的传承人,延续和发展历史遗留的珍贵精神财富。

鼓励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和表演,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和了解地方乡村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在保护和传承中寻根溯源,从而在中国传统式的“乡愁”中滋养乡土文化归属。

④涵养乡风文明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效地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精神层面的需要,提升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同时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尊重乡村本位和农民主体地位。

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⑤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方向保证,是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坚实保障。

涵养乡风文明,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担当,推进改革创新,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

河南省开封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南省开封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开封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8分)阅读。

ㅤㅤ万物皆有灵,课本蕴.深情。

打开初中的语文教材,就像走进了活泼的动物乐因:在银河,有驮着牛郎织女来往的牛儿,课本里有;在天空和.鸣,“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朱自清笔下唱出的宛转曲子,课本里有,挖洞的后狼、假寐.的前狼,形象(ㅤㅤ),场面(ㅤㅤ),课本里也有。

在童年的后院花园,课本里有鲁迅写不尽的黄蜂、叫天子、油蛉、蟋(shuài)们,这是他散文集《?》里回味的快乐;在科研的精神家园,他匍匐着让小凫视他为母亲,他仰天学鹦鹉啼叫使可可(fǔ)冲而下,这是他作为生物学家研究的快乐。

语文课本里记下了这些说不够的关爱与智慧,诉不完的厚谊与深情。

亲爱的同学们,在语文教材的阅读和学习中体察生命的价值。

(1)上面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yùhélòng wèi fǔB.yùn hénòng wèi jīC.yùn hènòng mèi fǔD.yùhèlòng mèi jī(2)请在横线中填写文段画线词语里空缺的汉字。

①②(3)请为文段括号位置补充成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狼似虎触目惊心B.惟妙惟肖惊心动魄C.生动逼真举重若轻D.栩栩如生身临其境(4)文段中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

B.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狼》一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出自他的文言小说集《世说新语》。

C.语段空缺的书名号内应该填写的是《朝花夕拾》,鲁迅的其他代表作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等。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山东,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雄伟的泰山①、迷人的海滨都以一种挑.逗人心的姿态,让世界各地的游客A流连忘返。

非物质文化遗产,鲁绣、山东快书、吕剧②……都是这片土地上B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体现了山东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山东的美食文化也是一大亮点,提起煎饼、鲁菜等佳肴,吃货们总会C忍俊不禁的笑起来。

这些美食不仅味道独特③,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可是,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一些传统文化的保护D姗姗来迟,让人心中不免有些遗hàn。

如何让这些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④?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面对文化传承的千jūn重负,山东人改正并发现了以往的一些错误,深刻的投身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中。

1.文中有两个字暂用拼音代替,两个加点字不确定读音。

请你选出正确的一项()A.tiǎo zǎi撼均B.tiāo zǎi撼钧C.tiǎo zài憾钧D.tiāo zài憾均2.上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处是()A.①B.①C.①D.①3.文中画线句有两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山东人改正并发现了以往的一些错误,深刻的投身到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中。

4.文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流连忘返B.不可或缺C.忍俊不禁D.姗姗来迟二、名著阅读5.名著阅读。

(1)据调查,《海底两万里》是在中学生书架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书目之一。

中学生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多集中在以下两点。

请选择你认可的一点,结合内容进行简要说明。

①船长复杂而多面的性格①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2)知识就是力量。

在《海底两万里》中,船长经常运用科学知识带领大家脱离险境,请结合原著,列举一个船长运用科学知识带领大家脱离险境的事例。

三、综合性学习6.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在精彩的语文世界里倘徉,吮吸着知识的营养,开拓阅读的视野。

2024届北京大兴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和答案

2024届北京大兴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和答案

2024北京大兴高三(上)期末语文2024.1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不少传播学者认为,媒介不仅通过它的内容影响人的认识、价值观和行为,一种媒介的出现、使用和普及以及它所形成的媒介工具环境本身,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的个性或人格。

在这方面,日本学者的观点很有代表性。

例如,林雄二郎将印刷媒介环境和电视媒介环境中完成社会化过程的两代人加以比较,明确提出了“电视人”的概念。

所谓“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上是“跟着感觉走”,这一点,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由于收看电视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弱。

另一位学者中野收用“容器人”这一形象说法描述了现代人的行为特点。

他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的、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其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互相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持一定距离变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

“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也像不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面一样,力图摆脱日常繁琐性的束缚,追求信息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而现代社会中忽起忽落、变幻不定的各种流行和大众现象正是“容器人”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具体写照。

“电视人”和“容器人”概念是建立在对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存症”的批评的基础上的。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2024.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一个作家如何选择和书写细节?首先必须准确。

美国诗人庞德说过:“写作的道德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它的表达在根本上是否准确。

”我读许多小说,时间一长,会忘掉情节,甚至是主人公的名字,但能清晰地记得其中的一些细节。

我常常折服于优秀作家对日常生活中细节的准确把握和扎实表达,他们目光如炬,不耍花招,像技艺高超的渔夫,一叉下去就是一条鱼,鱼身上水淋淋的,散发出腥气,鱼还在挣扎,但已经被捕获了。

许多人描写细节喜欢用大量的形容词和花哨的比喻,看上去很美,让人感觉作者有才华,却华而不实,词不达意,有一种无力的感觉。

也有人描写的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细节,我们翻开许多杂志一眼就能看到,这样的细节准确但无聊、无神。

好作家不这样写细节,他们描述的细节往往是真实的细节,生活中确实存在,还能打动你。

一般作家就捕捉不到,因为它们太平常、太普通了,看上去不够美,也不够感人。

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细节,小说的现场感才更强,让读者感觉写什么都像是真的。

这类细节,是优秀小说的基础,使小说具有了真实性。

好作家描述的细节除了来源于真实生活,还有一种是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来呈现。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写的内容都是假的,《不存在的骑士》中的骑士没有身体;《树上的男爵》中的男爵永远待在树上不下来;《分成两半的子爵》中的子爵被打成两半活了下来,一半代表善良,一半代表邪恶。

浙江省嘉兴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嘉兴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嘉兴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早在2000年前,秦始皇就派徐福到东海寻求“长生不老”之药。

所谓“长生不老药”,实际上就是抗衰老药,因为只有抗衰老,才能达到长生不老之目的。

“长生不老”这四个字说明一个道理:只有“不老”(不衰老),才有可能“长生”(长寿)。

为什么只有不老才能长生呢?这是因为:由于衰老,成人各器官的功能每年约减低0.5%~1.0%;60岁左右,各器官功能就要降低30%~60%。

因此,在85岁左右,绝大多数人(除少数衰老速度特别慢的人外)各器官的功能已降至难以继续生存的水平。

也就是说,此时大部分器官已到达衰竭的地步,此时就面临老死(国表老而死)的威胁。

因此,国外已有不少学者明确指出: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抗表老,即使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都能防治,人类的平均寿命也难以突破85岁。

(摘自王永雁、田清涞、马瑾瑜《人类衰老学》)材料二:现在大部分的衰老研究都集中在如何延长寿命这方面,并且至少做到了在动物上可以延长寿命。

但这些被延长的寿命是不是都是健康的呢?实际上目前还不太清楚,所以我们要去研究健康衰老。

如何研究健康衰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所在的实验室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我们想去研究健康衰老,应该从哪个角度开始研究呢?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同样是四五十岁的中年男性,有一些人很早就成为“中年油腻男”,有些还像二三十岁的“小鲜肉”,同龄之间衰老的差异是如此巨大。

图片人的衰老速度存在个体差异在认知方面,我们也有间接或直接经验。

有些人会衰老得很快,如上图所示,他们在七八十岁的时候会出现急剧的衰老现象,然后不少人很快会患上阿尔茨海默病。

但还有一部分人能够终生保持很高的认知水平,越活越精神。

这些健康老人的存在,使我们有信心去实现健康衰老。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九年级语文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九年级语文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九年级语文2024.1一、基础•运用(共13分)年级开展了“美术里的中国”综合实践活动,你所在的班级参与了三个探究活动。

请你完成每个活动下的任务。

1.请在活动手册封面用正楷字书写“丹青承文化,墨彩绘时代”。

(1分)活动一:美术课上探古画题材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古画的题材,下面是同学做的笔记。

..A.因为表达的是“从容不迫”的意思,所以“安详”一词中有错别字。

B.因为表达的是“用线条画出轮廓”的意思,所以“钩勒”一词中有错别字。

C.“寥”是“非常少”的意思,读作“liáo”。

D.“狩”是“打猎”的意思,读作“shòu”。

课上,老师带同学们重点赏析了《清明上河图》,下面是同学写的一段鉴赏文字。

A.大至河流的浩瀚、原野的寂静,小到招牌上的文字、货摊上的物品B.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小到货摊上的物品、招牌上的文字C.小到货摊上陈设的物品、招牌上的文字,大至寂静的原野、河流的浩瀚D.小到招牌上细小的文字、货摊上的物品,大至原野的寂静、浩瀚的河流活动二:纪念馆里悟民族精神同学们参观了徐悲鸿纪念馆,下面是同学写的一段参观笔记及搜集到的《六骏图》图片。

4.你检查文段中使用的成语后发现,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痛心疾首B.栩栩如生C.断章取义D.前仆后继5.根据语境,文段中画横线短语“奔腾之魂”的含义是_________。

(2分)活动三:纪录片里叹经典“活化”同学们观看了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下面是同学写的一段观后感。

6.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做出修改。

(2分)7.活动过程中,同学们有感而发,下列表达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A.《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代表,真可谓“工笔长卷描绘生活百态,清明上河留存汴京繁华”。

B.徐悲鸿将抗战情怀融入到作品中,激励民众奋起反抗,这难道不是伟大与崇高的体现吗?C.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用数字虚拟技术“活化”名画,好似一个真实而又静止的美术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