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助力上海建工集团持续发展
浦东建设:科技赋能主业_推动高质量发展

未来有望在低碳、环保可再生道路铺装上继续提供解决方案。
在建筑新材料方面,浦东建设借助进博会的“舞台”,与国际知名企业展开业务交流与合作,围绕新型聚氨酯复合材料,共同开发复合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可在保温效果不变的同时,减薄建筑保温层厚度,减轻整体重量,降低荷载,有利于解决传统保温材料易脱落的痛点,提高房屋安全性。
目前该合作项目正在部分开发建设项目中进行内部探索性运用。
围绕行业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如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高延性混凝土、预制构件连接灌浆料或座浆料等,公司亦积极开展相关添加材料研究,力争在材料的缓凝、低温、经济性方面有所突破。
智慧建造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又一项创新成果。
浦东建设顺应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技术协同发展趋势,设立BIM研究中心,并在高快速路工程、安居房工程等重点项目上推广BIM技术应用。
借助BIM三维可视化、虚拟仿真、信息协同等优势,提升公司在总承包施工中场地布置策划、样板策划、方案交底、图纸会审、施工模拟展示等方面的能力,助力公司施工业务朝精细化、科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2022年9月,浦东建设收购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IM延伸至设计应用领域。
公司正加快推进BIM正向设计和协同设计试点工作,通过多学科、多专业、多方位的信息交流和协作,将建筑项目的各种信息在设计、施工、运营等不同阶段和不同参与者之间进行有效的共享和利用,实现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
在都市组织工程施工,往往还面临着人工紧缺、工况复杂、居民区密集等受限情况,为更进一步适应场景环境,提升作业效率,浦东建设还借助先进设备、预制构件等提升生产建造能力。
如在惠南公交停车保养场新建工程项目中将预制双T板应用于公交停车库工程,在减轻结构自重的同时提高承载力,实现了国内首次大跨度、动载和重载的主体受力构件技术应用;在济阳路、龙东大道等交通干道改建工程中,引进浦东新区首台“高频免共振液压锤”设备,实现了施打钢管桩噪音低、振动弱、工作效率高等效果,大幅降低对周边居民和建筑的负面影响,为破解项目建设中的难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户型场景中,引入智能抹灰机器人,提取三维空间作业环境,采用AI 算法规划最优施工路径,实现流水化抹灰作业。
上海建工创新“建筑+互联网”业务模式

证照平台,经过授权,分供商可直接调用该企业在上海市社会化电子证照平台备案的信息和证照,无需填报和上传附件;实现认证业务办理全流程无纸化;启用智能客服为主、人工客服为辅的服务体系,使各个渠道实现智能化业务咨询办理。
上海建工电商公司还深入运用了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升平台安全能力。
“运用区块链技术,深化业务管控,实现信息服务全流程闭环管理,建立具有建筑行业特色的风险控制体系;依托区块链技术,保障相关交易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不可篡改性,构建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利益共享的生态圈。
建设完整供应链平台,灵活运用云计算共享技术,应用大数据分析,为各项业务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数据仓库,构建建筑行业特色的专业化数据分析模型,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及分析结果。
”在组织保障方面,上海建工集团成立了由总裁亲自挂帅的“电商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电商工作推进小组”协调满足成员企业需求。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的时候要硬,要坚持合同和流程的标准化;有的时候要软,兼听集团成员单位需求,满足个性化定制开发。
”降本增效上海建工电商公司成立于2015年,目前不仅为上海建工及旗下29家子公司、615家三级公司、5.3万余名员工服务,而且还为外部企业提供相关采购业务服务,已成为上海建工全产业链协同联动的重要一环,也是上海建工向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转型发展的重要支点。
除了营造阳光平台之外,电商公司打造的营造商城平台SKU已超1100万,2022年商城销售额近2亿元;简行商旅平台在2023年上半年,飞机票年采购量5.2万余张,火车票采购量超13.3万张,酒店采购量超3.7万间夜,采购总额逾8500万元。
营造商城于2017年6月上线,以服务好集团用户和实现内部互利共赢为核心,打造辐射战略伙伴生态圈的阳光采购、降本增效平台。
营造商城实现了商品库、订单、物流信息等管理流程;研发了订单转合同、场景化采购、关联工程项目信息等功能模块;研发了标准API接口,便于外部平台接入标准化管理;自主开发了商城网页端,提高了工作便捷性。
基于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筑企业科技创新能级提升研究——以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基于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筑企业科技创新能级提升研究——以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朱燕娜【期刊名称】《《企业科技与发展》》【年(卷),期】2019(000)010【总页数】3页(P8-10)【关键词】科技创新评价; 建筑企业; 科技创新能级【作者】朱燕娜【作者单位】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6.920 引言目前,国家正在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建筑行业技术迭代更新,建筑企业面临着创新驱动发展和转型发展,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级摆在了突出位置。
科技创新评价是衡量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和价值的主要依据,是科技创新主体行为的“指挥棒”。
通过建立实施建筑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摸清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挖掘科技创新能级的潜力,为企业科技创新能级的提升指明方向。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建工),作为我国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为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革新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2017—2018年度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上海建工排名全国第七名、土木建筑业第一名、上海市第一名。
为此,本文拟通过选取符合建筑企业特点的科技创新评价指标,采用科学的评分方法,构建适应建筑企业发展要求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以上海建工为例,通过开展科技创新评价,着力发现各子集团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水平不协调、不均衡的问题,为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级指明方向,提升企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同时为企业提升整体科技管理水平和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等提供参考。
1 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构建1.1 科技创新评价定义以企业为主体,结合建筑企业的特点,通过构建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对评价主体的科技创新工作与能力进行客观、公正的判定。
1.2 评价指标体系(1)构建原则。
科学性和客观性:确保能综合反映建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状况和水平;可量化:确保能对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效益评价;权威性,确保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科学合理;可比性:确保评价指标口径的一致性、统计方法一致。
上海建工建筑行业的创新与突破

上海建工建筑行业的创新与突破近年来,上海建工建筑行业一直致力于创新与突破,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推动建筑行业的升级与转型。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上海建工以其领先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首先,在技术创新方面,上海建工借助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建筑质量和施工效率。
例如,在高层建筑施工中,传统的建筑模板使用费时费力,而上海建工率先引进了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技术,通过工厂化生产和现场拼装,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并且提高了建筑的整体质量和稳定性。
此外,上海建工还积极推进BIM技术的应用,通过数字化设计和施工模拟,使得建筑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更加协同和高效,降低了资源浪费和成本,提高了工程质量。
其次,在管理创新方面,上海建工不断优化管理体系,倡导绿色施工理念,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并通过ISO9001和ISO14001国际认证,使得管理水平得到国际认可。
此外,上海建工在建筑垃圾处理、节能减排等方面也有着显著的突破。
通过引进国际领先的建筑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技术,上海建工有效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将建筑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资源。
在节能减排方面,上海建工采用了先进的节能设计理念,通过合理规划建筑空间和采用高效节能设备,降低了建筑能耗,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再次,在市场开拓方面,上海建工通过参与国内外大型工程项目,拓宽了市场空间。
公司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相关国家企业合作,在海外市场开展经营活动,形成了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工程项目。
同时,上海建工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形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
综上所述,上海建工建筑行业在创新与突破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开拓,上海建工将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海建工推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上海建工推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在当今全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建筑行业的领军企业,上海建工积极响应时代召唤,全力推动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为构建美丽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其绿色低碳转型对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上海建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之中,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的各个环节,全方位探索创新,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在设计环节,上海建工旗下的设计团队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致力于打造绿色低碳的建筑作品。
他们在项目初期就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采光、通风等自然因素,通过优化建筑布局和形态,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
同时,积极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如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太阳能光伏板等,降低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此外,还引入了数字化设计手段,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对建筑的能耗进行模拟分析,提前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能耗问题,从而实现建筑设计的精细化和绿色化。
施工环节是建筑项目中资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阶段。
为了实现绿色低碳施工,上海建工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首先,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能源管理,推广使用节能型施工设备和机械,并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
其次,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循环利用,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施工用水的自给自足和循环使用,降低对市政水资源的依赖。
在材料方面,大力推广绿色建材的应用,提高可循环材料的使用比例,并加强对建筑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同时,积极探索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通过工厂化预制、现场装配的方式,减少施工现场的作业量和建筑垃圾,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在项目运营阶段,上海建工也不遗余力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通过建立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建筑的能耗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能源浪费问题。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集团持续发展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集团持续发展
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
【期刊名称】《中国勘察设计》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 近年来,上海建工集团坚持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
争能力,紧紧抓住上海大发展的难得机遇,加强技术创新,实现规模扩张,承建了包括三座黄浦江大桥、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浦东国际机场、国际会议中心、F1
赛车场、东海大桥、磁浮列车专线和地铁隧道及车站、高架道路等在内的上海60%以上的重点工程和大部分城市标志性建筑.
【总页数】3页(P69-70,73)
【作者】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大型建设集团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J], 杜波;张同波
2.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从数字解读技术创新 [J], 杜成功;何俊贞
3.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全面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J], 徐铉;董定华
4.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华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J], 阎军印;高伶;张研
5.提高医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医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J], 张鹤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展。
三 是进 一步培 养科技领 军 人才和提 升 品牌。
2 1 年 ,我们 将进一 步加大 人才培养 力度 ,进一 0 2
步创新 人才评 价 、使用 、激 励机 制 ,努 力培养 造 就 一批 专业领 军人 物以巩 固传统 强势专 业 ,提升
值 的 高科技产 品 ,能在工程 中成 功示范 应用 ,取
得 较好 的经济 效益和 社会效 益 。并 以此 为标杆 ,
引导我 院科技 成果 持续转 化、 不断应用 ,形成 新 兴产业和 利润增 长 点 ,这 些工作 将从 明年开始 纳
入考核 指标 中 ,每 个单位都 要 有若 干项 成果 应用
的科研 课题 中经 受锻炼和 考验 ,创新 领军 人才 的
培养机 制 ,使领军 人才脱 颖而 出 ,进 一步提 升总
院的品牌优势。 四是 进 一 步 加 强标 准 化 建 设 和 设计 手 段 创
工程 打造 核心 技术 注重推 广应 用和 产业化 。 2 1 年 ,我院将 围绕集 团 《 0 ~ 0 年科技 创 0 2 2 1 21 0 2 面工作。
中国勘察设计
1 5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副总 裁、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的技 术交流 合作 ,鼓励 各设计 院成 立研 发 中心 , 组成 相对 稳定 的研发 团队 ,总院 的科研 投入和 相 五是进 一步 保证质量 和完 善管理体 系建设 。
( 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 上海市第 关政 策与 之相配 套和倾 斜 ,还鼓励 各设计 院应 用 我们 将进一 步强化 各级 技术 岗位的职 责 ,完 善环 十三届人 民代表大会代表 ; 担任中 推广 科技成 果和 专利 技术 ,促进科 技成 果和 专利 境和职 业健 康安 全管理 体系 建设 ,注 重全 过程控 国勘察设计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勘 技术在设计项 目中的应用 。 察设计协会市政工程设计分会副 会长等职。 制 ,有针对 性地 改善企业 职业 健康安 全和环 境管 二 是 进 一步 拓 展 科 技 成 果应 用和 产 业 化 进 理行 为 ,达 到对职 业健康 安全 和环 境绩效 的持续 程 。2 q 年 ,我们 将 注 重增 强 共 0 2 性、核 心技 术 改进 ,不断提高企业 的管理水平和 竞争能 力。
再接再厉 上海建工集团确定“十一五”科技创新新目标和新举措

再接再厉上海建工集团确定“十一五”科技创新新目标和新
举措
章华平
【期刊名称】《建筑施工》
【年(卷),期】2006(28)7
【总页数】1页(P489-489)
【关键词】企业集团;科技创新;上海;新目;技术储备;新工艺开发;科技进步奖;十五期间;重大工程;科技成果
【作者】章华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6.4
【相关文献】
1.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服务地方经济转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十一五"科技创新工作回顾 [J], 刘济东
2.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服务地方经济转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十一五”科技创新工作回顾 [J], 刘济东
3.瞄准新目标推出新举措谋求新发展——全省各地确定2007年科技创新工作思路与重点任务 [J], 廖新
4.基于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筑企业科技创新能级提升研究——以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J], 朱燕娜
5.上海科技创新推出新举措/浙江启动大学科技园建设/陕西大力发展大学科技园/云南与清华大学合建科技园/湖南明确社发工作新目标/山东启动第二批本土克隆牛项目/辽宁抓好五大任务、五件大事/河南重点实验建设取得成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建筑2019年第1期(总第195期)科技创新助力上海建工集团持续发展【龚剑】(1960-),博士,教授级高工,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何梁何利基金创新奖和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曾先后参加了上海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广州塔、上海中心大厦等工程建设。
主持完成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在超高层建造技术方面取得了大量创新成果,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
[摘要]文章从多元化研发平台建设、科创体系运作机制、科技创新联动攻关、企业核心技术培育与支撑重大工程建设、标准与知识产权战略、技术交流合作等方面阐述了上海建工科技创新建设经验,可供类似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科技创新;协同创新;联动发展[中图分类号]TU-0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270(2019)01-0005-04Science&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oos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Construction GroupGONG Jian(Shanghai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Shanghai200080China)Abstract:The paper expounds SCG science-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xperiences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from various aspects such as:construction of pluralist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tform,operation mechanism of science-innovative system,cooperatively tackle key problems of science-technological innovation,cultivation of enterprices core technology and support key construction project,standard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technic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It can provide referencies for similar enterprices science-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Key words:science-technological innovation;cooperative innovation;linked development0背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家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海也在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而努力。
建筑企业的科技创新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推进集团全国化、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服务商战略实施的重要依托。
如何突破科技创新发展体制机制瓶颈,建设高水平的企业研发中心,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企业核心技术,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核心任务。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上海建工作为我国工程建设的龙头企业之一,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对接市场需求,于2013年4月战略性的组建了两级协同运作、多元化平台协同发展的组织架构,实现了科技创新体系的全面升级,大幅提高了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显著提升了集团的行业地位和竞争力。
龚剑(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080)5江苏建筑2019年第1期(总第195期)1科技创新体系概述上海建工集团工程研究总院(以下简称总院)是在原有集团技术中心基础上,充分整合了集团拥有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产业化基地等科技创新资源组建而成,具有中央研究院性质的两级科技创新体系。
总院组织构架体系中的一级研发机构包括研发机构、产业化机构、综合机构、咨询机构,总院二级研发机构包括集团下属各子公司成立的工程研究院或研究院等机构。
总院一级研发机构以服务两级研发机构为目标,着眼于科技发展的战略研究,重点解决重大技术研究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与服务、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等突出问题;总院咨询机构主要负责集团科技发展战略规划、重大科研项目咨询、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技术支撑,为集团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决策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咨询服务工作;总院综合机构负责总院综合管理工作,为研发机构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供组织保证;总院研发机构负责总院技术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建设技术服务工作,为集团核心技术研发和重大工程技术难题攻关做好技术支撑工作;总院产业化机构负责集团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广和应用。
总院二级研发机构以服务一线工程建设为主要目标,着眼于专项科技发展的研究,兼顾战略研究与前瞻性研究,主要根据自身企业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创新和专项技术攻关。
总院上下两级研发机构具有互为补充、各有侧重、整体协调、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两级研发体系的建设深度整合了集团多层次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了科技创新要素的流动、集聚以及高效利用,有效激活了设计咨询、建筑施工、建材工业、房产开发、城建投资五大事业群的科技创新活力,打破了制约集团科技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的瓶颈问题。
总院的成立,标志着上海建工科技创新进入新的阶段。
2多元化研发平台建设构建了多元化研发平台体系,通过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建立了基于多元化研发平台于一体的协同运作科技创新体系。
上海建工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决策系统,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方向、规划、政策和重大项目做出决策;通过成立上海建工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等专家委员会,对企业科技创新的规划、计划、重大研究项目进行论证,对关键技术问题提供咨询;通过加快两级研发机构建设,不断提升前瞻性、储备性、应用性建造技术研发能力,为集团核心竞争力提升做好技术储备。
通过建立开放的科技创新模式,开展广泛的科技合作,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制。
3科技体制机制建设运用信息化、标准化手段,在内部建立了集科研、设计、实施、产业一体化的内部创新共享机制,搭建了科技共享平台,利用矩阵式的服务模式,将内部科技资源精准匹配对接到各子公司、事业部的需求,有力支撑了所属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全球化战略实施。
通过建立科学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改变了以往只注重量化指标的考核,采用量化和非量化,,,属企业之间的良性循环竞争氛围,有效提升了所属企业的整体科技创新能级。
通过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高科技生产力的转化能力,有效加快了集团产业化运行能力,为所属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孵化平台。
4科技创新联动攻关积极对接国家战略,聚焦建筑业信息化、工业化和绿色化创新转型发展趋势,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加强前期策划,结合重大工程建设,牵头策划和实施大量精品科研项目以及科技水平高、科技附加值高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上海建工主持完成多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进行行业建造技术研究,以期提升全面提高建筑技术水平。
5企业核心技术培育与支撑重大工程建设上海建工运用先进的科技创新手段,突破传统地开展科技攻关工作,核心技术不断得到发展,重大关键技术持续取得突破。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5.1超高层建筑在超高层建筑方面,形成了软土超深桩基施工技术基坑微变形控制支护技术、高流态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超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高强混凝土规模化应用技术、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技术、超高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超高结构预变形控制技术、超高钢结构预变形安装技术、超高结构绿色建造虚拟技术、超高塔桅整体提升安装技术、超高结构大型机械施工技术等超高层建造成套技术,有力支撑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高楼632m的上海中心大厦、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高塔610m高的广州塔(图1)、江苏第一高楼450m 高的南京紫峰大厦、越南第一高楼Golden Hill双子塔等数百项超高层建筑工程建造。
5.2桥梁工程在桥梁工程方面,形成了大型桥梁设计、深水基础施工技术、耐腐蚀混凝土技术、桥塔施工技术及设备、桥面结构安装技术、桥梁施工控制技术、缆索施工技术等大型桥梁设计施工成套技术,有力支撑了闵浦大桥(图2)、东海大桥、上海长江大桥、伊朗德黑兰大桥、巴萨河大桥、上汀湄公河大桥等百余座大型桥梁工程建设。
5.3钢结构工程在钢结构工程方面,形成了钢结构整体平移安装技术、图1广州塔6钢结构旋转滑移技术、钢结构整体提升安装技术、钢结构变形预控制安装技术、钢结构施工仿真控制技术等大跨度钢结构安装成套技术,有力支撑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迪士尼梦幻城堡(图3)、世博一轴四馆永久场馆、国家大剧院、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上海科技馆、特多国家艺术中心及儿童医院、加蓬体育场、赞比亚体育场等一大批工程建造。
5.4地下空间开发在地下空间开发方面,形成超深大承载力桩基工程技术、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基坑顺逆高效支护技术、基坑微变形控制技术等软土桩基及深大基坑工程施工成套技术,有力支撑了上海徐家汇中心、上海闸北久光、上海浦东金融广场、上海董家渡金融城等一大批深大基坑工程施工;形成了地铁车站盖挖法施工技术、远程遥控气压沉箱技术、管幕置换法施工技术、大型泥水平衡盾构施工技术、盾构近距离穿越运营地铁隧道施工技术、单圆盾构法施工、双圆盾构法施工、矩形盾构工艺(图4)等隧道工程施工成套技术,有力支撑了上海、无锡、深圳、南京、苏州等近千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
5.5园林景观方面在园林景观方面,形成了郊野公园低碳化营建技术、特、、水处理系统构建技术、苗木生产储育和应用技术、土壤修复技术等园林景观设计施工成套技术,有力支撑了上海迪士尼景观绿化、上海辰山植物园(图5)、世博公园、东方绿洲、泉州五里桥文化公园等一大批园林景观绿化工程建设。
5.6建筑工业化在建筑工业化方面,形成了长效节能装配式建筑体系、螺栓连接剪力墙体系、可扩展组合式长线台座预制构件生产线、装配式建筑标准化施工和高效安装、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建筑安装、绿色装饰部品开发和安装等工业化建造成套技术,有力支撑了高达百米的长沙城际新苑二期工程、预制率最高75.6%的浦江镇128-3地块等1000余万㎡的装配式建筑建设。
5.7海工工程在海工工程方面,形成了光电缆敷埋技术、钢管敷埋技术、同步敷埋技术、浅滩敷埋技术等海上工程施工成套技术,有力支撑了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110kV 海底电缆施工工程、龙源江苏大丰(H7)200MW 海上风电项目、舟山市金塘岛引水三期工程、华能如东300MW 海上风电场工程110kV 海底电缆设施施工等一大批海工工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