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翠竹》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井冈翠竹》教案

《井冈翠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井冈翠竹》这篇课文;(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了解井冈山的自然风光和翠竹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联想的能力;(3)学会通过朗读和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2)感受作者对井冈翠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资源,保护生态。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井冈翠竹》;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 了解井冈山的自然风光和翠竹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井冈翠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联想的能力;3. 学会通过朗读和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井冈翠竹》的文本;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井冈山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井冈山的自然风光;(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井冈山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井冈翠竹》,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与同桌交流分享。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井冈翠竹的特点和作者对井冈翠竹的喜爱赞美之情;(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探究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联想自己曾经见过的翠竹或竹林景象;(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进行互动交流。
5. 朗读与表演:(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的配合;(2)学生自选片段进行表演,展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提出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建议。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课文,弄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弄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井冈翠竹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简单介绍井冈山毛竹的生长情况。
2.出示课题,解题.二、检测预习,了解学情。
1.检查读音:2.检查朗读三、整体感知课文: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反馈交流。
想想课文讲了什么?3、全文共分为几部分?四、学生阅读课文,理清结构。
要求思考:1.结合读中提示,理清全文结构,写作顺序,并思考提示中有关问题。
2.具体写竹子时,作者分别联想到些什么?3.划出使用精彩的动词,思考其好处。
五、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从内容到写法等方面给课文提出问题。
六、小结。
板书设计:贡献大援军的工具井冈翠竹远看近看外形功绩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读文,找出描写井冈翠竹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2、初步领悟“记叙、描写、议论”等不同表达方式。
3、背诵课文的精彩片段。
4、学习井冈翠竹所表现出的革命精神,体会作者对井冈翠竹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描写井冈翠竹的语句在文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了解时代背景并体会井冈翠竹所象征的坚强不屈、默默奉献、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测1.听写词语2.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感悟,探究交流1.井冈山的毛竹是怎样的?(1)学生谈感受(2)引导学生体会“远处”“近处”“有的……好似……”的词语在本句中的表达效果。
2.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重点理解下列句子:(见课件)4、引导学生体会: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不懈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
三、总结提升,情感升华。
1、感悟文章主旨。
“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2、师生互动,全班交流。
《井冈翠竹》教学设计三篇

《井冈翠竹》教学设计三篇篇一:《井冈翠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精彩片段;3、体会文中描写井冈翠竹的重点句子的表达效果以及作者对井冈翠竹的赞美之情;4、初步领悟”记叙“”描写“”议论“等不同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描写井冈翠竹的语句在文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了解时代背景并体会井冈翠竹所象征的坚强不屈、默默奉献、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井冈翠竹吗?它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饭,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
1.简单介绍井冈山毛竹的生长情况。
2.出示课题:(1)解释课题:翠,绿的意思。
(2)介绍作者:袁鹰。
(3)设问启发:为什么说“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二、检测预习,了解学情。
1.检查读音:(1)教师出示生字: 匪、嗥、硝、锁、粮、腥、稠、茨、殷。
(2)学生认读并组词。
(3)教师重点强调:“嗥”“稠”“殷”的读音。
2.检查朗读(1)学生自由练习通读课文,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情。
(2)学生把自己认为不容易读通的句子再给大家读一读。
三、整体感知课文: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反馈交流。
想想课文讲了什么?3、全文共分为几部分?四、学生阅读课文,理清结构,找出线索。
要求思考:1.结合读中提示,理清全文结构,写作顺序,并思考提示中有关问题。
2.全文结构及顺序:由竹子外形写到功绩,先总后分,结尾总结点题。
写竹之外形,按远近顺序,写竹之功绩,按过去到现在的时间顺序写。
找出线索:竹之功绩。
3.具体写竹子时,作者分别联想到些什么?4.划出使用精彩的动词,思考其好处。
五、质疑问难:1.引导学生从内容到写法等方面给课文提出问题。
2.教师小结: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英雄的井冈山的象征”?六、课后作业:1.继续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英雄的井冈山的象征”?2.积累词语:读一读,写一写。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井岗翠竹1第1课时

《井岗翠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8-9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井冈翠竹吗?它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饭,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
二、检查预习
“贞、稠”是翘舌音。
“蓬、腥”是后鼻音。
“殷”是整体认读音节,它的左边第二笔是“撇”,不要写成了“竖”。
“韧”字右边的“刃”不要少写“点”。
三、集体感知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反馈交流。
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3.全文共分为几部分?
四、再读课文,感受翠竹精神
1.读1-4自然段,井冈山的翠竹“郁郁苍苍,重重叠叠”。
2.竹之外形,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
五、静心默读,思考
默读一遍后,说说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
2.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井冈翠竹》长春版

袁鹰,1924 年生,原名田钟洛,江苏淮安县人。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散文影响最大。出版散文集有《第一个火花》 《第十个春天》 《风帆》 《袁鹰散文选》 等。袁鹰的散文感情激越,思想深邃,作品中描述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反映了社会的人情风貌,跳动着时代脉搏。在艺术方面,他的散文具有诗的联想、诗的意境、诗的语言,充溢着诗情画意。
3. 初步感受作者对井冈翠竹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资源
课件
教学基本
环节
1.导入第一单元《革命岁月》,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2.学习其第1课,析题并明确学习目标。
3.搜集井冈山及作者的简介、写作背景。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通过对井冈翠竹的描写与歌颂,表达了对井冈山人民的崇敬之情。
全文通过诗一样的语言,围绕“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这一主线,阐述了井冈翠竹在革命斗争时期与井冈山军民的关系,以及井冈翠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表现出的具体作用,讴歌了井冈山人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017-2018学年六年级第二学期导学案
课题
井冈翠竹
备课时间
2.25
授课时间
2.28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审核人
编号
0601011
第(1)周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第一课,散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井冈翠竹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 会写7个字。(重点)
长春版-二年级下公开课

第一单元革命岁月1-1 井冈翠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领会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组织交流作者的资料。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学生练习并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三、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重点词语。
四、整体感受。
1.读了课题,你读出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2.朗读课文,看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五、学习竹之风采(2自然段)竹子具有怎样风采呢?找相关的词语,它们有什么特点?作者由这些词语联想到什么?想想写作顺序、修辞方法以及作用各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写生字;熟读课文;查找有关竹子的文章。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背诵二、五、八自然段,2、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来体味诗歌的韵味。
3、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4、领会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说“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找中心句。
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二、学习竹之功绩(5-12自然段)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按什么样顺序写呢?保卫第一个红色政权时期――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哪三个方面来写?如何表现?(5自然段)写竹的用途。
(6自然段)军民情谊深厚。
(7自然段)写出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
北上抗日时期――(8、9自然段)赞扬了竹子尤其井冈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作者明写竹是“用具”“武器”,暗写什么?明写竹子不低头,不弯腰,暗写什么?(双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0-12自然段)(一)写开发竹林(二)写修竹滑道(三)写走上征途分别用哪些词句体现“继承”“艰苦”“贡献”?三、课文是不是单纯写竹?写什么人?怎么写?四、为什么要借井冈翠竹而不借别的事物写人?五、作业:背诵二、五、八自然段。
井冈翠竹教学设计_共10篇.doc

★井冈翠竹教学设计_共10篇第1篇:5井冈翠竹教学设计5井冈翠竹设计理念本篇课文是一篇托物抒情的散文,里面包含着一定的革命情怀,作者在描写翠竹的外形后,重点叙述了翠竹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同阶段建立功勋,献出一切的精神。
文章借井冈翠竹来表现井冈山人以及亿万中国人民坚贞不屈、无私奉献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教学本篇课文时,将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拟为重点,为了突破重点,教学时须引导学生紧扣重点词句,综合所查资料,共同探讨,从中领悟。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8-9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4.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布置预习,搜集有关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首先看老师写课题。
2.师:说说你由题目所产生的联想。
学生展开联想,教师适时评价。
3.师:让我们通过文字来感受井冈翠竹吧!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着井冈翠竹都写了些什么?勾画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
读完课文后,注意自学生字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汇报交流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可分成几部分。
(二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井冈翠竹的特点。
第二部分主要讲的是井冈翠竹是革命的竹子。
《井冈翠竹》语文教案范文

《井冈翠竹》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描述的井冈翠竹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井冈翠竹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3)学会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提高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感受作者对井冈翠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感受井冈翠竹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描述的井冈翠竹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学会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提高写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文《井冈翠竹》、生字词卡片、图片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井冈翠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井冈翠竹的了解和印象。
(3)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讲解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补充完善。
(2)讨论井冈翠竹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5. 感受井冈翠竹的美(1)学生欣赏井冈翠竹的图片,用词语描述其美。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井冈翠竹的美。
6.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词语编写一个小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冈翠竹》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齐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知道井冈山吗?课件出示井冈山的相关资料。
井冈山是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师:在作者的眼里,五百里林海,最难忘的却是毛竹。
来,一起来欣赏一下井冈山的毛竹。
课件播放井冈山竹海的远景和近景。
师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语言来描述。
师:说说看,欣赏了这么多的毛竹,你能用一两个词来描述你眼中的毛竹吗?生:亭亭玉立挺拔修长、青翠等
师:就这一眼,翠竹就在你们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作者亲自去井冈山采访,井冈山的翠竹在作者眼里又是怎样的呢?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随着作者的文字一起再次亲近井冈山的毛竹。
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向我们介绍井冈山翠竹的呢?
生读课文。
生交流
生:这篇课文写了井冈山毛竹的外貌。
师:哦!外貌,看来你喜欢上了毛竹,把它当做人来写了。
想想用在毛竹身上哪个词更合适?
生:外形。
(师板书:外形)
生接着汇报:作者还写了井冈山翠竹的作用。
师板书:作用。
师:请大家浏览一下课文,作者写了井冈山翠竹的作用时分别写了在哪些时期的作用?
生:打仗的时候和生活中的作用。
师:好通俗的语言,谁说说,“打仗的时候”换个词,就是——
生:“打仗的时候”就是“战争年代”,“生活中”就是“建设时期”。
(师板书)
生:最后作者还写到井冈翠竹坚贞不屈的精神。
师:你真了不起,初读就读出了井冈山翠竹身上表现的精神,相信经过深入学习,你的体会会更深刻。
经大家这样一说,文章的思路非常清晰了,来,对着板书,看看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
生:作者先写了井冈翠竹的秀美外形,接着写了井冈山竹子在战争年代和祖国的建设时期所作出的贡献,最后歌颂了井冈翠竹坚贞不屈的精神。
师:了不起,现在请同桌间在互相说说。
师:是呀,作者从三个方面写了井冈山的竹子让他难忘的原因,难怪井冈山人会说——
生接读:井冈山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师板书)
师:井冈山人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呢?请大家默读课文5——7自然段,相信你能从作者的文字描写中有所发现。
生默读课文,在相关词句后做批注。
生交流。
生:“大家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30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
”我从这个句子读出井冈山竹子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作用太大了。
师:具体有哪些方面的用途,你能不能概括一下?
生:生活上离不开毛竹,可以当罐、碗,还可以做成扁担和吹火筒,还可以做武器,做梭镖,摆竹钉阵打敌人。
师:是呀,无论生活上还是战争中,竹子都发挥了很大作用,请你读一读这句,让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它的作用巨大。
生读。
师:你们发现没有,他刚才读时可以强调了哪些词语。
生:动词。
师:一系列的动词把毛竹的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
来,男女生合作读读。
(课件出示句子,女生读“用它”前的话,男生读作用的话。
师:在读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这个句子很齐整的哟。
生:连续用了五个“用它”,采用了排比的手法写出了井冈山竹子的无所不能。
师:对这个句子还有想说的吗?
生:我从“魂飞魄散,鬼哭狼嚎”看到了竹钉阵的巨大威力。
白匪们尽然败得如此之惨。
师:你来读读最后一个作用。
生读。
师:是呀,这该是一番怎样的画面呀?再请个同学读读,其他同学想象这个画面。
生:敌人屁滚尿流,哭天抢地的,一个个不敢前进。
……
师:老师在网上搜集了一段视频,一起来感受竹钉阵的威力。
“竹钉阵”视频。
师:你们为什么要笑?
生:敌人的武器精良,竟然敌不过竹钉阵。
生:竹钉阵真的厉害,看白匪们吓得不敢往前走了。
师:这就是——
生齐读“魂飞魄散”一句。
师:“竹钉阵”厉害吧,那是谁发明了“竹钉阵”?
生:是井冈山人民,是红军战士。
师:难怪井冈山人说——
生接读——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师:刚才,大家品读的这个句子写的是——(师指黑板“作用”)
生答:作用。
师:这只是简单的“作用”一词能概括出毛竹的这些用途吗?
生:不能,这已经不是一般的作用了。
师:是呀,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这些竹子,井冈山上的人民和红军战士就没有——碗、罐、扁担、更没有让敌人魂飞魄散的竹钉阵。
你认为“作用”可以换成什么词?
生:功绩、功勋(教师改板书“作用”为“功绩”)
师:你还从哪些句子也体会到了“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接着交流。
生“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
”,我从这个句子体会到毛竹做的扁担很厉害。
师:怎么个厉害法?
生: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
师:是呀,够厉害的。
你谈的也很好。
能允许我问个问题吗?“坚韧”什么意思?生:坚强,有韧性。
师:“韧”是个生字,我事先查了一下,“韧“的本意是革很柔韧,刀砍不断的意思。
可竹子做的扁担怎么可能这样坚韧呢?小时候,我家就有毛竹做的扁担,如果担子太重,扁担是会折断的。
难道井冈山的毛竹做的扁担真的是不一般?生说不上来。
师:那你说说,这“再重的担子”指的是什么担子?
生:一副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
师:我还是不明白,怎么挑的就是这样的重担呢?这是扁担能挑得起的吗?
生答不上来。
师:相信我介绍了一份资料,会对你有所启发。
(敌人封山的资料)
师:你觉得这扁担挑的是什么?
生:粮食。
师:如果没有这些粮食,山上住的人就会——
生:——饿死。
师:所以说,毛竹挑的是谁的命运?
生:井冈山人和红军的生命。
师:你觉得“坚韧”是不是在写扁担?
生:不是,写挑粮的人。
师:是呀,如果没有这些粮食,山上的红军,山上的老百姓就会被活活——生:饿死
师,是这样的一根扁担救了山上人的生命。
挑粮容易吗?能走的路都封了。
生:只能开山走陡峭的小路,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坠入山崖。
师:红军们退缩过吗?
生:没有。
师:肩膀可以磨破。
扁担虽然磨断,但是却练就了井冈山人民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品质。
齐读。
师:是呀,就是这样的一根挑粮的扁担,让井冈山的军民存活了下来,就是这样一根小小的扁担,磨砺了井冈山军民的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
师:来,再读一遍。
师:这根扁担救了军民,所以可以说挑着井冈山人的命运,为什么又说能挑起全国人的命运,从井冈山走向北京城呢?
生:因为井冈山人的坚韧,换来了革命的胜利。
师:是呀,井冈山的胜利就像星星之火,点亮了红军战士的心,鼓舞了大家的士气,所以红军能从井冈山走向北京城,取得伟大的胜利。
你们说,这根扁担重要吗?
生:重要。
师:这样的担子挑得起吗?齐读。
句子。
师:这井冈山的竹子还仅仅是扁担吗?
生:不是扁担,而是井冈山人民坚贞不屈的精神。
师:难怪说——井冈山的竹子是
生接——革命的竹子。
师:还有哪些地方也让你感觉到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生:竹枝断了,还有竹根……这句用了顶针的手法写出了竹子的生生不息。
师:是呀,顶针的手法,让我们感觉到了竹子的生生不息。
来,你再读读,让我们也能拿个感觉到这种生生不息。
生读。
师:这个句子环环相扣,就如竹子的生生不息。
再完整读读这句。
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读。
生:毛竹在腥风血雨里……我似乎看到了白匪们在砍毛竹,有的在烧毛竹,还有的在挖毛竹。
可是毛竹是永远也挖不完了。
生:是呀,血雨腥风里,毛竹——(师引读)
师:不向残暴低头,不想敌人弯腰的,仅仅是毛竹吗?这分明是在写谁———生:井冈山人民。
师:课件出示:井冈山人民跟井冈山毛竹一样坚贞不屈。
生读。
师:难怪说,井冈山竹子是——
生:革命的竹子。
师:作者表面是在写竹子,实际是在写井冈山人民,这种写法叫——
生:借物喻人。
师:让我们再一次齐声赞颂:
生:井冈山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师:这节课我们借助作者的文字,了解了井冈山竹子是革命的竹子,知道井冈山的竹子在革命年代所做的功勋。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解井冈山竹子在建设时期所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