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下计数器放在定时器前面可以累计,计数器放定时器后面就不累计了
异步计数器工作原理

异步计数器工作原理
异步计数器是一种计数器,它不依赖于时钟信号来进行计数,而是通过输入信号的变化来进行计数。
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1.异步计数器有两个输入端,一个是时钟输入端CLK,另一个是复位输入端RST。
当CLK输入端接收到一个上升沿或下降沿信号时,计数器就会进行一次计数。
当RST输入端接收到一个低电平信号时,计数器会被清零。
2.异步计数器的计数方式是通过触发器来实现的。
当CLK输入端接收到一个上升沿或下降沿信号时,触发器就会将当前的计数值保存到触发器中,并将计数器的状态转换为下一个状态。
3.异步计数器的输出是通过计数器的当前状态来决定的。
当计数器的当前状态为n时,输出就为n,如果当前状态为0,则输出为高电平或者低电平,具体取决于异步计数器的类型和设计。
总之,异步计数器是一种通过输入信号的变化来进行计数的计数器。
它不需要时钟信号来进行计数,因此可以在没有时钟信号的情况下进行计数。
但是,由于异步计数器的设计比较复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较少,通常使用同步计数器来代替。
PLC程序中定时器和计数器的配合应用

PLC程序中定时器和计数器的配合应用实际应用中,定时器和计数器,常常有“强强联合”形式的搭配性应用。
一、定时器1、定时器是位/字复合元件,可以有三个属性:1)有线圈/触点元件,当满足线圈的驱动(时间)条件时,触点动作;2)具有时间控制条件,当线圈被驱动时,触点并不是实时做出动作反应,而是当线圈被驱动时间达到预置时间后,触点才做出动作;3)具有数值/数据处理功能,同时又是“字元件”。
2、可以用两种方法对定时时间进行设置:1)直接用数字指定。
FX编程器用10进制数据指定,如K50,对于100ms 定时器来讲,延时5秒动作。
为5秒定时器。
对LS编程器,可用10制数或16进制数设定,如50(或h32),对于100ms定时器来讲,延时5秒动作;2)以数据寄存器D设定定时时间,即定时器的动作时间为D内的寄存数值。
3、由定时器构成的时间控制程序电路:LS编程器中的定时器有多种类型,但FX编程器中的定时器只有“得电延时输出”定时器一种,可以通过编写相应程序电路来实现“另一类型”的定时功能。
图1程序电路中,利用M0和T1配合,实现了单稳态输出——断开延时定时器功能,X1接通后,Y0输出;X1断开后,Y0延时10秒才断开;T2、T3、Y2电路则构成了双延时定时器,X4接通时,Y2延时2秒输出;X4断开时,Y2延时3秒断开;Y3延时输出的定时时间,是由T4定时器决定的,T4的定时时间是同D1数据寄存器间接指定的。
当X2接通时,T4定时值被设定为10秒;当X3接通时,T4定时值则被设定为20秒。
XO提供定时值的清零/复位操作。
单个定时器的定时值由最大设定值所限定(0.1∽3276.7s),换言之,其延时动作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
如欲延长定时时间,可以如常规继电控制线路一样,将多只定时器“级联”,总定时值系多只定时器的定时值相加,以扩展定时时间。
更好的办法,是常将定时器与计数器配合应用,其定时时间,即变为定时器的定时器与计数器的计数值相乘,更大大拓展了定时范围,甚至可以以月或年为单位进行定时控制。
51单片机定时器(考小题大题)

定时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f0
f f0 /12
定时 加1计数器
Tx TRx
计数
THx
TLx
TFx
控制信号K “1”启动,计数器运行; “0”停止,计数器停止;
INTx 当控制信号 C/T = 0 定时器工作在定时方式;加1计数器对脉冲f 进行计数,每来一个脉冲,计数器加 1,直到计时器计满溢出; 因为 f f0 /12 ,即一个计数脉冲的周期就是一个机器周期;计数 器计数的是机器周期脉冲个数。从而实现定时。
THx作为常数缓冲器,当TLx计数溢出时,在置“1”溢出标志 TFx 的同时,还自动的将 THx中的初值送至 TLx,使 TLx从初值开始重 新计数。定时器/计数器的方式2工作过程如图 (x=0, 1) 。
28
定时器的工作方式——方式2
优点:
方式0和方式1用于循环重复定时或计数 时,在每次计数器挤满溢出后,计数器 复0。若要进行新一轮的计数,就得重 新装入计数初值。这样一来不仅造成编 程麻烦,而且影响定时精度。而方式2 具有初值自动装入的功能,避免了这个 缺点,可实现精确的定时。
定时器/计数器原理框图
当控制信号 C/T = 1 定时器工作在计数方式;加1计数器对来自输 入引脚 T0(P3.4)和 T1(P3.5)的外信号脉冲进行计数,每来一个 脉冲,计数器加1,直到计时器计满溢出;8Biblioteka TCON(88H)
控制信号K可以控制计数器的“启动”和“停止”,
K = TRx(INTx + GATE)
编程说明
51单片机的定时器是可编程的,但在进行定时或计数之前要对程序进行 初始化,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工作方式字:对TMOD寄存器正确赋值;
定时器、计数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定时器、计数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定时器/计数器简称定时器,其作用主要包括产生各种时标间隔、记录外部事件的数量等,是微机中最常用、最基本的部件之一。
805l单片机有2个16位的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器0(T0)和定时器1(T1)。
T0由2个定时寄存器TH0和TL0构成,T1则由TH1和TL1构成,它们都分别映射在特殊功能寄存器中,从而可以通过对特殊功能寄存器中这些寄存器的读写来实现对这两个定时器的操作。
作定时器时,每一个机器周期定时寄存器自动加l,所以定时器也可看作是计量机器周期的计数器。
由于每个机器周期为12个时钟振荡周期,所以定时的分辨率是时钟振荡频率的1/12。
作计数器时,只要在单片机外部引脚T0(或T1)有从1到0电平的负跳变,计数器就自动加1。
*与定时器、计数器的有关寄存器简介定时器/计数器T0和T1有2个控制寄存器-TMOD和TCON,它们分别用来设置各个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选择定时或计数功能,控制启动运行,以及作为运行状态的标志等。
其中,TCON寄存器中另有4位用于中断系统。
另外还有4个八位计数器组成。
1、定时器方式控制寄存器TMODTMOD在特殊功能寄存器中,字节地址为89H,无位地址。
TMOD的格式如下图示。
由图可见,TMOD的高4位用于T1,低4使用于T0,4种符号的含义如下:GATE:门控制位。
其作用见图1.6。
GATE和软件控制位TR、外部引脚信号INT的状态,共同控制定时器/计数器的打开或关闭。
C/T:定时器/计数器选择位。
C/T=1,为计数器方式;C/T=0,为定时器方式。
M1M0:工作方式选择位,定时器/计数器的4种工作方式由M1M0设定。
M1M0=00:工作方式0(13位方式)。
M1M0=01:工作方式1(16位方式)。
M1M0=10:工作方式2(8位自动装入时间常数方式)。
MlM0=11:工作方式3(2个8位方式--仅对T0)。
2.定时器控制寄存器--TCONTCON在特殊功能寄存器中,字节地址为88H,位地址(由低位到高位)为88H一8FH,由于有位地址,十分便于进行位操作。
X射线衍射仪结构与工作原理

X射线衍射仪结构与工作原理1、测角仪的工作原理测角仪在工作时,X射线从射线管发出,经一系列狭缝后,照射在样品上产生衍射。
计数器围绕测角仪的轴在测角仪圆上运动,记录衍射线,其旋转的角度即2θ,可以从刻度盘上读出。
与此同时,样品台也围绕测角仪的轴旋转,转速为计数器转速的1/2。
为什么?为了能增大衍射强度,衍射仪法中采用的是平板式样品,以便使试样被X射线照射的面积较大。
这里的关键是一方面试样要满足布拉格方程的反射条件。
另一方面还要满足衍射线的聚焦条件,即使整个试样上产生的X衍射线均能被计数器所接收。
在理想的在理想情况下,X射线源、计数器和试样在一个聚焦圆上。
且试样是弯曲的,曲率与聚焦圆相同。
对于粉末多晶体试样,在任何方位上总会有一些(hkl)晶面满足布拉格方程产生反射,而且反射是向四面八方的,但是,那些平行于试样表面的晶面满足布拉格方程时,产生衍射,且满足入射角=反射角的条件。
由平面几何可知,位于同一圆弧上的圆周角相等,所以,位于试样不同部位M,O,N处平行于试样表面的(hkl)晶面,可以把各自的反射线会聚到F点(由于S 是线光源,所以厂点得到的也是线光源)。
这样便达到了聚焦的目的。
在测角仪的实际工作中,通常X射线源是固定不动的。
计数器并不沿聚焦圆移动,而是沿测角仪圆移动逐个地对衍射线进行测量。
因此聚焦圆的半径一直随着2θ角的变化而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聚焦条件,即相对试样的表面,满足入射角=反射角的条件,必须使试样与计数器转动的角速度保持1:2的速度比。
不过,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聚焦不是十分精确的。
因为,实际工作中所采用的样品不是弧形的而是平面的,并让其与聚焦圆相切,因此实际上只有一个点在聚焦圆上。
这样,衍射线并非严格地聚集在F点上,而是有一定的发散。
但这对于一般目的而言,尤其是2θ角不大的情况下(2θ角越小,聚焦圆的曲率半径越大,越接近于平面),是可以满足要求的。
2、X射线探测器衍射仪的X射线探测器为计数管。
定时器和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回复

定时器和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回复定时器和计数器都是常见的电子设备,用于测量时间和计数事件。
它们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计算机、通信、工业自动化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定时器和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并逐步回答中括号内的问题。
一、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定时器是一种用于计量时间间隔的设备。
它通常由一个时钟源和一个计数器组成。
时钟源提供一个稳定的时钟信号,用于驱动计数器进行计数。
计数器通过不断累加时钟信号来测量时间间隔。
那么,定时器如何工作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答:1. 时钟源选择:定时器的精度和稳定性与时钟源的选择有关。
常见的时钟源包括晶体振荡器、电压控制振荡器等。
时钟源的频率决定了定时器的计数速度和分辨率。
2. 计数器初始化:在开始计时之前,计数器需要进行初始化。
初始化可以将计数器的值设置为0,或者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设置一个起始值。
3. 时钟信号计数:一旦计数器被初始化,它开始接受时钟信号,并不断累加。
每个时钟信号的到来,计数器的值就会增加1。
通过记录计数器的值,可以推算出已经经过的时间。
4. 计数器溢出:计数器是有限的,它的值通常是一个固定的位数。
当计数器的值超过它的最大值时,会发生溢出。
在溢出时,计数器会重新从0开始计数。
5. 测量时间间隔:通过记录开始和结束时计数器的值,我们可以计算出时间间隔。
例如,假设在计数器溢出前经过了n个时钟信号,每个时钟信号间隔t。
则总的时间间隔为n*t。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看到定时器是如何工作的,并能够测量出时间间隔。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二、计数器的工作原理:计数器是一种用于计数事件次数的设备。
它通过记录事件的发生次数来实现计数功能。
常见的应用包括频率测量、步进电机控制等。
下面是计数器的工作原理解释:1. 事件触发:计数器需要接收到一个事件信号来触发计数。
事件信号可以是外部信号,例如来自传感器的触发信号,或者是内部信号,例如时钟信号。
每当事件发生时,计数器的值就会增加1。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第8章习题与思考题参考解答

第5章S7-200 PLC的指令系统习题与思考题7-200指令参数所用的基本数据类型有哪些?:S7-200 PLC的指令参数所用的基本数据类型有1位布尔型(BOOL)、8位无符号字节型(BYTE)、8位有符号字节型(SIMATIC模式仅限用于SHRB指令)、16位无符号整数(WORD)、16位有符号整数(INT)、32位无符号双字整数(DWORD)、32位有符号双字整数(DINT)、32位实数型(REAL)。
实数型(REAL)是按照ANSI/IEEE 754-1985标准(单精度)的表示格式规定。
2~255字节的字符串型(STRING)即I/O指令有何特点?它应用于什么场合?:立即指令允许对输入和输出点进行快速和直接存取。
当用立即指令读取输入点的状态时,相应的输入映像寄存器中的值并未发生更新;用立即指令访问输出点时,访问的同时,相应的输出映像寄存器的内容也被刷新。
由于立即操作指令针对的是I/O端口的数字输入和数字输出信号,所以它们的位操作数地址只能是物理输入端口地址Ix.x和物理输出端口地址Qx.x。
辑堆栈指令有哪些?各用于什么场合?:复杂逻辑指令,西门子称为逻辑堆栈指令。
主要用来描述对触点进行的复杂连接,并可以实现对逻辑堆栈复杂的操作。
杂逻辑指令包括:ALD、OLD、LPS、LRD、LPP和LDS。
这些指令中除LDS外,其余指令都无操作数。
这些指令都是位逻辑指令。
装载与指令ALD用于将并联子网络串联起来。
装载或指令OLD用于将串联子网络并联起来。
辑推入栈指令LPS,在梯形图中的分支结构中,用于生成一条新的母线,左侧为主控逻辑块时,第一个完整的从逻辑行从此处开始。
辑读栈指令LRD,在梯形图中的分支结构中,当左侧为主控逻辑块时,该指令用于开始第二个和后边更多的从逻辑块。
辑栈弹出指令LPP,在梯形图中的分支结构中,用于恢复LPS指令生成的新母线。
入堆栈指令LDS,复制堆栈中的第n级值,并将该值置于栈顶。
计数器的原理

计数器的原理计数器是数字电路中广泛使用的逻辑部件,是时序逻辑电路中最重要的逻辑部件之一。
计数器除用于对输入脉冲的个数进行计数外,还可以用于分频、定时、产生节拍脉冲等。
计数器按计数脉冲的作用方式分类,有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按功能分类,有加法计数器、减法计数器和既具有加法又有减法的可逆计数器;按计数进制的不同,又可分为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和任意进制计数器。
一、计数器的工作原理1、二进制计数器(1)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图1所示为用JK触发器组成的4位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逻辑图。
图中4个触发器F0~F3均处于计数工作状态。
计数脉冲从最低位触发器F0的CP端输入,每输入一个计数脉冲,F0的状态改变一次。
低位触发器的Q端与高位触发器的CP端相连。
每当低位触发器的状态由1变0时,即输出一负跳变脉冲时,高位触发器翻转。
各触发器置0端R D并联,作为清0端,清0后,使触发器初态为0000。
当第一个计数脉冲输入后,脉冲后沿使F0的Q0由0变1,F1、F2、F3均保持0态,计数器的状态为0001;当图1 4位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第二个计数脉冲输入后,Q0由1变为0,但Q0的这个负跳变加至F1的CP端,使Q1由0变为1,而此时F3、F2仍保持0状态,计数器的状态为0010。
依此类推,对于F0来说,每来一个计数脉冲后沿,Q0的状态就改变,而对于F1、F2、F3来说,则要看前一位输出端Q 是否从1跳到0,即后沿到来时,其输出端的状态才改变,否则Q1、Q2、Q3端的状态同前一个状态一样。
这样在第15个计数脉冲输入后,计数器的状态为1111,第16个计数脉冲输入,计数器恢复为0000。
由上述分析可知,一个4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有24=16种状态,每经过十六个计数脉冲,计数器的状态就循环一次。
通常把计数器的状态数称之为计数器的进制数(或称计数器的模),因此,4位二进制计数器也可称之为1位十六进制(模16)计数器。
表1所示为4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的状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