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预学案设计17《难忘的泼水节》预学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泼水节这一民族风情,感受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原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
2. 泼水节的来历、习俗及相关知识。
3. 课文中所涉及的重点词语、句子及语法现象。
4. 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泼水节的来历、习俗及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教师点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及语法现象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教育:通过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泼水节这一民族风情,感受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教学重点与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难忘的泼水节2. 教学重点与难点3. 课文中所涉及的重点词语、句子及语法现象4. 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问: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你们知道哪个民族过泼水节吗?随机板书:傣族。
2、教师简介傣族的泼水节: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这就是“泼水节”。
(板书)3、为什么这个泼水节是“难忘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学生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
1、自主预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生词的正音。
(2)课文段落正音纠错,指导读通,读顺。
(3)难句提示指导: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写人的文章学会“什么时候谁和谁做什么。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质疑问难。
三、写字指导。
1、书写生字“历、敬、度、赶”2、学生书写生字。
3、点评书写。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
2、分段朗读课文,说说文章的大体内容。
二、读中理解,体会感悟。
1、围绕“为什么这个泼水节令傣族人民难忘?”这个问题,读书理解。
A、算一算,这个泼水节过去了多少年?2007-1961=46B、46年过去了,这个泼水节在傣族人民的脑海中留下了哪些了什么?提示:难忘的原因之一: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指导,使学生学会体会文章感情的读书方法,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从而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前准备:⒈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⒉学生准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你们看这是哪个民族?(课件出示傣族竹楼、服饰、泼水节、孔雀舞、凤凰花等图片,并配上葫芦丝音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傣族。
)课件播放至最后一张“凤凰花”图片停住,问:这是什么花“?“火红火红的凤凰花“两个表示颜色的词放在一起,这花好像更美了。
指导读词语。
2、每年4月,凤凰花开时,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你对泼水节有哪些了解?(如果学生答不出,教师相机简介泼水节。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这次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大意。
指名交流,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句式说出答案。
(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所以这次泼水节特别难忘)2、了解周总理。
你对周总理有哪些了解?(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他在世时深受人民爱戴,是人民的好总理,虽然他现在已经过世了,但人民永远怀念他。
)教师小结:1961年,周总理已经60多岁了,他每天的工作非常繁忙,仍不远万里从北京先乘坐飞机,再改乘汽车,又渡船过江来到云南的一个小城同傣族人民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
3、这次泼水节又难忘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一、欣赏激趣,情境导入1、谈话导入:孩子们,喜欢过春节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生自由谈理由)是的,春节是我们汉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傣族人民也有着与春节一样热烈而又温馨的节日,那就是(泼水节)。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兴奋不已。
2、配乐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
老师相机旁白: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
每到傣历的六、七月份,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欢的节日——泼水节。
根据傣族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达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
水泼在身上越多,就表示对他人的祝福越真诚。
这就是傣族泼水节独特的魅力。
3、观赏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后,你最想说什么?(生谈感想)4、(课件出示课文7、8自然段)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们一样有着许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回到1961年的泼水节,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请同学们一起读!(生读)5、示题质疑:傣族人民年年都过泼水节,可1961年(板书:1961年)的泼水节却给傣族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吧。
(生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反馈读书所得:读了课文,你觉得1961年的泼水节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什么?(周总理来了,老师相机板书:周总理)3、交流汇报资料:同学们,你对周总理了解多少呢?(生自由汇报)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过渡:就是这样的好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大家心情怎样?(特别高兴)你是从哪些段知道的?请读出来。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一课时)【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教学目标】1.学习“忘、泼”等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能正确理解并认读“笑容满面、踩着、泼洒、祝福”等新词。
2.活用插图,用关键词记录画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插图,设计学习任务群,并试着讲述故事内容。
4.感受周总理的爱民与亲民;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傣族人民的热情和对周总理的敬爱。
【教学重点】借助插图,设计学习任务群,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任务群的实施,学习简要讲述故事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圈生字、划新词、标序号、记字形、读课文等);2.搜集资料(周恩来总理生平事迹等;傣族的民族风俗、泼水节的仪式及寓意等)3.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过程】导入:孩子们,从第六单元开始,我们就走进了红色纪念馆,开启了红色之旅。
在纪念馆里我们认识了挑灯夜思的毛主席,听到了朱德总司令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共挑粮的故事。
今天,我们将走进第三个展馆------周总理与民共庆节。
请你继续学当小小解说员。
二、任务一:聚焦民族说故事1.在这个展馆中,珍藏着一幅珍贵的画,这幅画和一个民族有关。
请你猜猜是哪个民族?嗯,注意族是平舌音。
傣族呢,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它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事物,你知道有什么吗?预设:泼水节凤凰花象脚鼓(贴象脚鼓板贴)银碗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我们一起读(出字卡))泼这个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呢?三点水加上发,用这加一加的方式,你就记住了这个字,把水洒出去就是泼。
谁来组词?泼水,泼洒。
2. 那傣族人民什么时候过泼水节呀?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对,就是凤凰花开的时候,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凤凰花,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对,是红色的,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火红火红的凤凰花。
谁来读这句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泼、族”等11个生字,会写“忘、泼”等1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悟、想象画面等方式,感受泼水节的快乐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了解泼水节这一民族风俗习惯,增强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介绍泼水节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3. 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 内容讨论:讨论课文中的情节,感受泼水节的快乐氛围。
5. 写作练习:仿写句子,巩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述课文主要内容。
2. 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泼水节的快乐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插图。
2. 学具:生字词卡片,课文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泼水节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利用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跟读,并解释字词含义。
3. 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内容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情节,感受泼水节的快乐氛围。
5. 写作练习:教师给出例句,学生仿写,巩固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生字词:泼、族、等11个生字- 课文内容:介绍泼水节的快乐氛围作业设计1. 朗读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朗读课文,并解释课文内容。
2. 写作作业:仿写课文中的句子,巩固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反思-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泼水节的快乐氛围。
- 教师应反思作业设计是否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1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目标,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字里行间洋溢着热情。
因此,本课设计主要运用情境教学法,唤醒学生对语言的感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品读,从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感受那份兴奋和欢悦;从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感受那份激动和兴奋。
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感受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泼水节及其他民族传统节日的视频资料。
2.周总理的事迹资料;周总理的照片。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搜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搜集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激趣,谈话导入1.导入: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五十六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吗?(课件出示关于“泼水节”的资料)(1)学生看后自由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情,用“我发现……”的句式说话。
2.了解泼水节。
(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泼水节的了解。
(2)教师相机补充: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时,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互相泼水祝福,听傣族人说,身上被泼到的水越多,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
所以,这一天人们全身湿淋淋的。
这个节日就是“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同时识记“泼”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发+氵=泼。
图片紧扣识字重点,营造气氛,进入课文情境。
3.揭题:课文中描写的泼水节是与众不同的,是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板书补充题目:难忘的),同时识记“忘”字,猜谜语:盲目不得,须用心计。
就是“忘”。
这次的泼水节为什么令傣族人民难忘?它到底特别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情境体验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难忘的泼水节》2. 文化背景:泼水节的来历及意义3. 语言表达:描述节日场景,表达个人感受4. 情感体验:感受泼水节带来的欢乐和团结氛围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泼水节的气氛,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
难点:理解泼水节的文化背景,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图片,视频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泼水节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主阅读《难忘的泼水节》,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3. 深入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泼水节的文化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泼水节不仅是傣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民族团结的象征。
4. 情境体验:创设泼水节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泼水节的欢乐氛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5. 总结提升:通过对课文的总结,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板书设计1. 《难忘的泼水节》2. 关键词:泼水节、傣族、欢乐、团结3. 思维导图:以泼水节为中心,辐射出傣族文化、节日意义、个人感受等关键词。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难忘的泼水节》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泼水节的故事,增进家庭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泼水节的气氛,培养民族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难忘的泼水节
学生预学案设计
课题难忘的泼水节时间建议10~15分钟
预
学
内
容
熟读课文
1.通过借助书中的拼音、查字典、问爸爸妈妈等方式读通课文。
2.把课文朗读三遍,要读准字音。
预习字词
1.我能读准这些词语,还能给加点的字注音。
难忘民.( )族.( ) 银碗祝福敲.( )起铺.( )成
盛.( )满驶.( )过踩.( )着泼.( )水节象脚鼓
一年一度笑容.( )满面
2.我发现了“铺”字的不同读音。
“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中的“铺”字读( )。
“铺”字还有一个读
音是( )。
3.“撒”和“洒”这两个字读音一样,我要好好区分一下。
“撒”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组词:__________。
“洒”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组词:__________。
内容感知
1.本文描写了( )年,( )和( )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 )穿着( ),和( )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 )年的泼水节成为( )最幸福、最难忘的回忆。
2.用“____”画出表现傣族人民敬爱周总理的句子。
资料搜集
1.搜集关于泼水节的资料。
2.搜集赞美周总理的故事。
阅读质疑
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下面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