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难忘的泼水节》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
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2.重、难点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地深厚感情。
3.课时安排:2课时二、说教学目标1.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阅读情趣。
由此,我确立了“情感和态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确立“知识和能力目标”: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三、说学生情况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
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
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
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
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说教法、学法1.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
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b)朗读感悟《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精品课件

lónɡ
铺路 龙船
shǐ
pào
驶过 花炮
rónɡ
笑容
cǎi
踩着
chénɡ
盛满
银碗wǎn
zhù fú jiàn kānɡ shòu lìnɡ
祝福 健康长寿 令人难忘
族 泼
民
度
敲龙 驶
踩 碗
铺盛
容
福 祝
健
康
寿
忘泼 度龙 炮穿向令
将这些字按结构归类。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独体字结构
泼炮 忘穿令 度向 龙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pō
泼水
泼
活泼
造句: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zú
族
傣族 回族
造句: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节日。
mín
民
农民 国泰民安
造句:农民伯伯每天辛勤劳作,非常辛苦。
dù
度
程度 温度
造句:今天的温度很高。
qiāo
敲
敲门 敲锣打鼓
造句:到别人家要先敲门。
lónɡ
龙
龙船 龙舟
造句:端午节的龙舟比赛精彩极了。
提示:修饰性的词语“咖啡色、水红色、 笑容满面”和动词“穿、包着、来到”应稍 重读。
课外作业
1.把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故事 或搜集周总理其他的小故事讲给家人或 同学听。 2.查阅资料或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了 解少数民族其他的节日。
人教版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 都有自己最具特色的节日?你都知道哪 些民族的代表节日呢?今天我们就一起 来看看傣族的泼水节!
结构梳理
周总理
泼洒 泼水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 难忘的泼水节》名师公开课教案

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目标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能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点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意。
教学策略识字写字会认字,“族、踩”是平舌音,“驶、容、盛、祝、寿”是翘舌音,“民、碗、健”是前鼻音,“龙、容、康”是后鼻音。
“铺、盛”是多音字,“铺”在本课读pū,“盛”在本课读chénɡ。
“龙、碗”可结合词语“龙船、银碗”,并借助相应的图片识记。
“泼、踩、敲、驶、铺”等动词,宜将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再结合语境理解字义,如联系课文“驶过江面、敲起象脚鼓、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向人们泼洒”等进行识记。
“祝、福、健、康、寿”,可借助课文词语“祝福”“健康长寿”来理解,整体识记。
会写字,可分类指导。
“忘、穿、令”是上下结构,“泼、炮”是左右结构,“度、向”是半包围结构,“龙”是独体字。
其中“令”与学过的“今”容易混淆,书写时别忘了写末笔点。
“忘、泼、炮、穿”都是由学过的偏旁组成,书写难度相对低一些,所以写字指导的重点放在“度、龙、向”上。
“度”字“广”的撇宜舒展,“廿”在上半格,“又”在下面舒展开。
“龙”字宜先理清笔顺再书写,首横不宜长,撇与竖弯钩占据主要部分。
“向”首撇从竖中线起笔,“冂”被竖中线左右等分,边竖稍内收。
里面的“口”注意把握好与“冂”的间距。
朗读指导本文的朗读重点有两个:第一,长句朗读的停顿把握;第二,文章结尾三个自然段中四个感叹句的语气语调。
长句朗读的停顿把握可以通过范读、跟读的方法带领学生来练习。
教师先范读,让学生听清楚停顿在哪里,然后学生跟着教师朗读,从一句到几句,逐步扩大跟读句子的长度。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篇一孙老师的课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活泼幽默的课堂语言。
孙老师毫不吝啬表扬的语言,在善意的表扬和鼓励的教学语言中,我看到了一位亲和温柔的孙老师,看到了一位尽可能的把每一位小朋友都带到课堂情境中的孙老师,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让孩子们喜欢亲近呢?孙老师还抛弃了灌输式的说教,而是大量的采用了"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由读到悟到理解,润物细无声,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就采用了默读、齐度、指名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的形式。
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反复读,有感情的'读,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情。
例如,在教学"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做了哪些准备?"这块内容时,孙老师先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读一读。
再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同学们边看边读。
最后又用肢体动作来演示,孩子们不自觉的跟着老师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
层层推进,不断引导,使得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到了傣族人民高兴,愉快的心情,感受到了泼水节热闹的气氛和场景。
孙老师的这节课秉承了新课改的理念,秀出了独特的风格。
值得学习、借鉴!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二一、学习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二、教学重点:识字三、教学难点:体会感悟总理与人民心连心四、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查询泼水节资料,了解周总理生平,事迹。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六、教学时间:3月20日七、教学过程:一、导课: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
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二、观察插图、初读感知1、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2、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图上的内容?3、自读课文,思考感悟。
精编人教部编版2019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 难忘的泼水节

周国年作品,盗版必究!
zhù fú
祝福
周国年作品,盗版必究!
jiàn kān
健 康ɡ
周国年作品,盗版必究!
shòu
寿
周国年作品,盗版必究!
泼 度 敲 龙驶
容铺 盛 碗
踩 健
康寿
周国年作品,盗版必究!
读一读
泼水 民族 敲打 驶过 踩着 铺成 银碗 祝福 健康长寿
度过 笑容 盛满
周国年作品,盗版必究!
周国年作品,盗版必究!
畅想人民的祝福 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呢? 傣族人民接受着这珍贵的祝福,一边欢
呼,一边泼水,深情祝福周总理,祝福他健 康长寿。
人们还会向总理祝福什么呢?
周国年作品,盗版必究!
结构梳理
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
周总理
从四面八方赶来 身着傣族服装
边欢呼边泼水 祝福总理
同人们一起跳舞 向人们洒水祝福
幸福 难忘
周国年作品,盗版必究!
主旨概括
本文描写了1961年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 过泼水节的情景,表现 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 连心的深厚情谊。
周国年作品,盗版必究!
音乐欣赏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周国年作品,盗版必究!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同桌互相交流各民族的传统节日。
周国年作品,盗版必究!
默读第五自然段: 周总理是怎样向人们泼水来表达
他真诚的祝福的呢?
周国年作品,盗版必究!
按课文内容填空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 端着)盛满清 水的银碗,一手( 拿着)柏树枝( 蘸了水 ), 向人们( 泼洒 ),为人们(祝福)。
周国年作品,盗版必究!
畅想周总理的祝福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 初冬(课文讲解)教学优秀课件

雾wàng 庄zhuāng 射shè
shì
柿子
我会读
jī
积极
mánɡ
tǎ
光芒 宝塔
mó
模模糊糊
bǎi
柏树
hòu
厚厚的
我会读
初冬 白茫茫 模模糊糊
宝塔 淡淡的 耀眼 光芒
红灯笼 大雾
厚厚的 柏树 柿子 一层纱 积雪
我会写
初chū 近jìn 稼jià 柿shì
都dōu 层céng 农nóng 落luò
初冬
请同学们听歌曲《四季歌》, 然后再说一说歌中都介绍了哪几 个季节?
春天 秋天
夏天 冬天
春、夏、秋、冬四个季 节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走来, 万物发生了变化,欢笑留在 了每个人的脸上。冬天即将 来临,那冬天刚刚开始的这 段时间叫什么呢?
初冬
我会读
初chū 茫dōu 近jìn 层céng 稼jià 塔tǎ 芒máng 耀yào
一点儿也不耀眼。
在近处的田野和树林里都看清了哪 些景物呢?
地里的庄稼已经收完,农民正在园 子里忙着收白菜。
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像一个 一个红灯笼。
树林里积了一层厚厚的黄叶,只有 松树、柏树不怕冷,还是那么绿。
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像一个 一个红灯笼。
树林里积了一层厚厚的黄叶,只有 松树、柏树不怕冷,还是那么绿。
望wàng 庄zhuāng 民mín
雾中的太阳
同桌讨论:雾散后,这些景 物有什么变化?
雾中
雾散
远处的塔和小山都望
雾慢慢地散了,太阳才
不见了。近处的田野和树 射出光芒来。
林像披着一层纱,也模模
糊糊看不清。
远处的塔和小山都望
太阳像个红球,慢慢 得见了,近处的田野和树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酸的和甜的》课件

现在我们明白了:无 论 什么事情, 不能随便 ( 听信别人 ),我们要亲
自去( 尝试 )。
课后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小兔子摇摇头,说:“我没吃过,可是小松鼠说葡萄很酸。” 小猴子又问小松鼠:“你尝过吗?”
小松鼠也摇摇头,说:“我没敢尝,狐狸说这葡萄酸得很呢!”
小猴子听了,大口大口 地吃起葡萄来。
我会比
1、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2、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听了他们的话,反而 大口大口的吃,太奇怪了! 为什么呢?发挥你们的想象 力,想想这是小猴子是怎么 想的?
尝了一颗,真甜
狐狸认为葡萄是酸的, 为什么呢?
葡萄架下,有一只狐狸。 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 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于是, 他指着架上的葡萄,说:“这葡萄是酸 的,不能吃!”
造句 : 一会儿……一会儿……
狐狸说葡萄是酸的,小松鼠和小兔子听了, 心里怎么想的?
小猴子来了,他看到葡萄, 他做了什么?
为什么狐狸硬说 葡萄是酸的呢?
葡萄大,葡萄圆, 串串葡萄狐狸馋,
摘不到,硬说酸,
松鼠兔子不分辨。
小猴子,不轻信,
迫不及待架上攀, 自己尝试味道甜,
pān
凡事都要亲体验。
我会填
狐狸 吃不着葡萄,说 ____ 酸的 小松鼠和小兔子 它是____,____ ____
小猴子 试吃了, 相信了,_____
17 酸的和甜的
猜谜语
树弯弯, 藤弯弯, 绿叶往上长,珍珠往下排。
一( 串) 葡萄
我会读
chuàn
我会写
一串
tù
兔子串Biblioteka gào兔sù告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教案

:小草迫不及待地从土里钻出来。
第 单元 总课时数 备课时间 课题 17.酸的和甜的 课型 教材内容分析
10.16 新授
本文属于连环画故事,教学时,可以借助连续的插图,阅读课文,感知生字,了解故事 的主要内容。通过仔细观察每幅中几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猜他 们的心理,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达到体会深刻道理是本课的宗旨。课文后面要求积累 “大口大口、迫不及待”等词语,并运用于句子中,把句子写生动,这是一个训练的点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明白课文内容大概内容。 2.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读出不同语句应表达出的语气,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讨论“你是怎么看这四位动物伙伴的”。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能懂得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从小动物的对话、表情中体会它们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读出不同性格特点的小动物的说话语气,感悟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整体感知,图文结合,积累词句。2.借助插图逐段读文,读中品读句子。3.读读,想 象,说说。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件 生字词卡片 2 授课时间 10.28 二次备课
可以指导学生用“ 迫不及待”说一句 话,理解在生活中 的应用。
师引导:小草迫不及待地从土里钻出
小兔子 小松鼠 小猴子 板书设计
17、酸的和甜的 狐 狸 紫葡萄
酸的 凡事要自己去做才行 甜的
紫葡萄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编演课本剧,通过课本剧的表演让学生加深对课 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葡萄图和“葡萄”二字,提问:小朋友们,图上的葡萄大 家都认识,但是这旁边的两个字谁认识?(指名读,指导轻声。师 范读,齐读) 2.想知道这串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有哪些方法?(出示酸 的,甜的) 3.(指名回答)说说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4.我们班的小朋友们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却 还不明白。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这个故 事就是围绕着“酸的和甜的”展开的。齐读课题“酸的和甜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出示学习任务单。 1.自由读课文,把把难读的生字和词语多读几遍。 2.读完后用直线划出动物,并用波浪线划出狐狸吃葡萄时的表现。 3.先做完的同学可读读自己划出的句子。 2.交流。说说课文里有哪些动物。 3.看图,读一读跟图对应的是课文的那个小节。(指名,随文识 字) 4.学习第一自然段 (1)我们来看看狐狸的表现吧。 (2)从刚才的朗读中,同学们看到这只狐狸此时非常地想 吃葡 萄(生答) ,可是却一颗也没摘到(生答)。小狐狸这么想吃葡 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生答),真是遗憾、可惜(生答)啊。 (指名读、齐读) 5.继续出示句子,于是,他指着架上的葡萄,生气(生补充)地 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指名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第17课〈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17、酸的和甜的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2、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3、引导学生理解“迫不及待”和“大口大口”这两个词语。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2、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具准备
多媒体,动物图片,动物头饰
教学用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识字,激趣导入
1.看图识字:(课件出示葡萄图,认读“葡萄”)你觉得葡萄成熟了吗?成熟的葡萄把小狐狸吸引过来了。
(出示狐狸图,认读“狐狸。
”)
2.激趣导课:可是狐狸却说葡萄是酸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3.板书课题:17 酸的和甜的
指名读题,认识“酸”,强调平舌音。
(通过看图,既激发兴趣,又进行分散识字,由此质疑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
)
(二)初读感知,自主、合作、游戏中识字
1. 激趣引读,感知课文:大家想不想读读这个故事呢?请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下面的树叶。
自己读书吧!
2. 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练带拼音的生字:这个有趣的故事发生在葡萄园里。
葡萄园里有许多可爱的字宝宝正想和大家交朋友呢!看,它们出来了,你会读吗?(学生先自己练,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
)
4. 合作识字,交流方法:你认为哪个字难记啊?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5.共同练读不带拼音的字:生字宝宝把帽子摘下来了,你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指名读与齐读相结合。
)
6. 指读课文,了解学情,集体正音。
(通过循序渐进的识字过程,学生在自主、合作、游戏中识字,能力有所提高。
这种愉悦的识字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
(三)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1.师范读,生边听边想: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看图读文,学习第1自然段:
a 指导看图:狐狸在干什么呢?
b 指导有感情读第1自然段,读出小狐狸非常想吃葡萄的感情来。
(指名读,挑战读。
)
3.学习第2 、3自然段:
a引语:小松鼠和小兔子是怎么想的呢?
b指名读2、3自然段。
c总结引读:他们都相信了狐狸的话。
这时来了一只小猴子。
它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对小松鼠和小兔子说的呢?
4.请自由读4-7自然段。
A、在自读、合作读中学习4-7自然段。
a生自由练读。
b四人小组合作练读。
c请两个小组汇报表演读。
在评价中指导读出感情。
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迫不及待”和“大口大口”。
5.齐读感悟,学习第八自然段。
a引语:小松鼠和小兔子有些不明白,它们不明白什么呀?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b小朋友你们明白吗?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6.总结全文,揭示文意:通过这个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自读、表演读、评价读、挑战读、合作读的过程中明白道理,积累语言。
教师的引导让他们在读中再上新高。
)(四)指导书写:
1、投影出示,指导观察。
2.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注意评价。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
生齐读《酸的和甜的》
2、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今天早上小朋友学完以后都非常喜欢,你们还记得在葡萄架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让我们再去看看,好吗?你们想怎么读?(有感情地读、齐读、大声读等)
(二)、质疑想象,朗读感悟
1、这个故事多有趣啊,刚才,我用耳朵去听,用我的心去感受,你们读得真不错。
课文中还讲到了(学生说,教师贴出图片)为了让你们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一些,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到葡萄架下去看看。
(课件)你们看到了什么?
紫色的葡萄、圆圆的葡萄、香甜的葡萄
2、看到一串串紫红紫红的,水灵灵的大葡萄,你想尝一尝这些葡萄吗?
·师:真的想吃呀,小狐狸看到这样的葡萄,他想吃吗?
你怎么知道他也想吃呀?读课文还能观察边上的图,真好。
·找句子:葡萄架下有一只狐狸,它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有摘到。
师:这里面哪个句子可以发现狐狸最想吃?(它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
师:你找的跟老师找的一样,请看大屏幕。
(出示句子)你们自己读一读。
·指导朗读:狐狸很想吃葡萄,可是你们这样读,有没有让人感觉到它很想吃葡萄?想一想,要怎样读?再读。
·师:真是一只着急的小狐狸,小狐狸望着那诱人的葡萄,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
可是他一颗也没摘到。
真把他急坏了!现在,咱们来一起读一读这句话,看谁读得最着急!
·师:咱们还可以给它演一演!(分发头饰)边读边加上动作!全部起立!开始。
葡萄摘到了么?小狐狸?哦,一颗也没有摘到!大家请坐!你们忙乎了半天,没摘到葡萄,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老师在学生说出一种心情后就让他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句话:它指着葡萄架上的葡萄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大家读得都非常好,那读到这儿,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生:我不明白小狐狸也没有吃到葡萄,他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生:葡萄紫红紫红的,为什么小狐狸吃不到葡萄就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师:同学们可真会读书,能够自己提出问题,那么老师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自己解决的,对吗?
3、接下来你们还想学哪一部分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教学)
a想先学小猴子这部分的小朋友请举手。
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我们读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请你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段。
b师:读完了吗?读完了请你们看黑板。
出示:迫不及待,读迫不及待。
看,我这儿就有一串香甜的葡萄,哪一位小朋友从你的座位上迫不及待地跑上来摘葡萄吃?
c这只小猴子可真是迫不及待呀,我们还可以说小猴子怎样爬上葡萄架呢?
你们真了不起,能用这么多词语来表现小猴子着急的样子。
现在请你看看大屏幕,这两句话,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出示: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d师:是啊,小猴子心里很着急,那么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就让我们迫不及待地读读这句话吧。
(指导朗读)
e正当小猴子摘下一串葡萄要往嘴里送时,小兔子来了,他是怎么阻止小猴子的?
这只热心的小兔子多着急呀,谁能学学他?(生读)可真像。
咱们一起加上动作和表情来学学小兔子吧!
小兔子是怎么知道葡萄是酸的呢?
学习2、3两段。
他们两都是听别人说的,自己去试过吗?
f所以小猴子没有相信小兔子的话,还是吃到葡萄了,你们看:
(出示句子: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你认为哪句话更好呢?
学生讨论交流。
你什么时候也大口大口地吃过东西?
师:我听出来了,你当时一定吃得很香,那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呢?
g小松鼠和小兔子见大家吃得这么开心,也忍不住了,尝了一颗,不由地说(生接:啊,真甜!)我还想感受一下葡萄甜不甜。
(生读。
)老师及时表扬,还不够甜,再甜的、有进步,再来一次更甜的
师:葡萄真甜呀,小猴子是怎么知道葡萄是甜的?小猴子因为自己去尝试,才知道葡萄是甜的。
可是,小松鼠和小白兔尝到这么甜的葡萄之后,他会
怎么想呢?
师:他们不明白,那你们明白了吗?(交流说说葡萄明明是甜的,狐狸为什么说是酸的?)老师发现我们小朋友们都很会想,就让我们把这篇课文连起来读读好吗?
(三)拓展延伸。
1、读完了课文,大家一定有许多心里话想跟这些小动物们说,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小朋友们说了这么多,他们听了你们的话以后,一定很有启示。
2、你看他们多可爱呀,你们想不想让他们动起来来到我们身边呢?我们就戴上头饰演一演吧。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够像小猴子一样,勤于思考,大胆尝试,那你们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17、酸的和甜的
狐狸狡猾
松鼠轻信别人的话
兔子轻信别人的话
猴子聪明敢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