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优良无性系花粉形态结构的扫描电镜观测_王湘南

合集下载

5个油茶无性系花粉贮藏特性及杂交亲和力的研究

5个油茶无性系花粉贮藏特性及杂交亲和力的研究

5个油茶无性系花粉贮藏特性及杂交亲和力的研究查钱慧;谭莎;黄永芳;洪文泓;杨亚慧;弓丽花【期刊名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5)010【摘要】为了研究油茶花粉贮藏特性及品系间杂交亲和性规律,选取‘长林3号’、‘长林166号’、‘长林4号’、‘湘林8号’、‘岑软3号’共5个油茶无性系花粉进行贮藏特性及人工杂交亲和性研究,通过对不同贮藏条件下花粉萌发率的对比及不同杂交组合杂交座果率的统计与分析,发现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花粉生活力呈明显下降趋势,油茶花粉最佳贮藏方式为冷冻干燥贮藏, ‘长林3号’、‘长林166号’油茶无性系花粉冷冻贮藏90d后花粉萌发率均具45%以上,室温干燥保存50d后花粉全部失活,低温干燥保存90d后花粉萌发率均比冷冻干燥保存下花粉萌发率低10%左右;6个杂交组合中亲和力较好的组合为:♀湘林8号×♂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3号、♀湘林8号×♂长林166号、♀长林166号×♂岑软3号3月份座果率分别为40%、44%、48%、52%.【总页数】5页(P79-82,108)【作者】查钱慧;谭莎;黄永芳;洪文泓;杨亚慧;弓丽花【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7.3;S794.4【相关文献】1.不同油茶无性系组合授粉亲和力的研究 [J], 杨小胡;陈隆升;彭映赫;陈永忠;彭邵锋;王湘南;唐炜2.油茶优良无性系高接换种嫁接亲和力分析 [J], 舒广州3.岑软2号、3号等油茶无性系花粉生活力研究 [J], 李开祥;张乃燕;黄开顺;梁文汇;江泽鹏4.11个油茶无性系的杂交亲和力 [J], 李晓春; 陈刚; 罗颖; 吴群; 陈应德; 肖智勇5.油茶优良无性系花粉形态和生活力研究初报 [J], 彭邵锋;陈永忠;张日清;李党训;陆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个油茶无性系花期观察和花粉活力测定

3个油茶无性系花期观察和花粉活力测定

3个油茶无性系花期观察和花粉活力测定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一种常见的常绿乔木,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南方地区。

油茶植株生长力强,适应性广,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油茶的繁育研究对于提高油茶的育种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油茶的花期观察和花粉活力测定对于油茶的繁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了研究油茶的花期观察和花粉活力测定,我选择了3个油茶无性系进行观察,包括A、B和C无性系。

这三个无性系的选取是基于它们的生长性状和产量特征,以及前期对它们花粉活性的初步测定结果。

在观察过程中,我选择了不同的开花期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进行了记录。

在花期观察中,我首先观察了油茶的开花时间。

结果显示,A无性系在3月底开始开花,持续到4月初结束;B无性系在4月中旬开始开花,持续到4月底结束;C无性系在4月底开始开花,持续到5月底结束。

可以看出,不同的无性系在开花时间上存在差异,B 无性系开花时间相对较晚,而C无性系开花时间相对较早。

在花粉活力测定中,我选择了不同开花期的油茶花进行花粉活力的测定。

我采集了A 无性系在开花高峰期的花粉,并进行了花粉活力测定。

结果显示,A无性系的花粉活力为80%,说明该无性系具有较高的花粉活力。

接着,我采集了B无性系和C无性系在开花高峰期的花粉,并进行了花粉活力测定。

结果显示,B无性系的花粉活力为75%,C无性系的花粉活力为70%,说明这两个无性系的花粉活力较高。

通过观察和测定,我发现油茶的不同无性系在花期和花粉活力上存在差异。

花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开花时间的不同,这可能与不同无性系的生长习性、环境适应能力和生物学特性有关。

花粉活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花粉的品质和保存能力上,这可能与不同无性系的花粉发育过程和花粉壁结构有关。

油茶的花期观察和花粉活力测定对于油茶的繁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观察不同无性系的开花时间和测定花粉活力,可以选择适宜的无性系组合进行油茶的人工授粉和育种工作,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

3个油茶无性系花期观察和花粉活力测定

3个油茶无性系花期观察和花粉活力测定

3个油茶无性系花期观察和花粉活力测定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树种之一,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油茶的果实是一种珍贵的油料,而大部分的油茶无性系是通过人工杂交繁育得到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油茶无性系的花期和花粉活力,本文选取了三个不同的油茶无性系进行了观察和测定。

实验方法材料的准备:本实验选取了三个不同的油茶无性系,分别是:10101、10102和11060。

材料的准备工作包括:树龄相同、无病虫害、树势健壮的油茶树。

在花期观察时,要选择花开完全的花序,避免未开花的花期干扰结果。

在采集花粉时,要选择花冠完全展开时采集花粉,同时要避免受到异物和水的干扰。

花期观察的方法:在三个油茶无性系的花期到来时,每天进入油茶园进行观察。

主要观察以下几个方面:花序的树势、花序的数量、花期的延长时间和花蕾的开放情况等。

花粉活力测定的方法:在103中育苗土壤基础条件下,将花粉淀粉粉培养在培养液中,经常进行复苏,观察花粉反应。

以澄清率前3的品种,做为品种兼作观察。

实验结果1. 10101油茶无性系花期观察在观察期内,10101油茶无性系的花序数量较多,花期为3月初到4月初,持续时间长达20天左右。

花序质量良好,花瓣鲜艳,花蕊粗大,花粉量较充足。

在花粉活力测定中,10101无性系的花粉活力较高,生育率在90%以上。

结论1. 不同的油茶无性系花期持续时间和花序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10101无性系的花期最长,持续时间可达20天以上,11060无性系的花期较长,持续时间为一个月左右,而10102无性系的花期则最短。

综合来看,10101和11060无性系是优质的油茶无性系,具有较高的花粉活力和较长的花期持续时间,可以在油茶繁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普通油茶花粉形态及花粉管活体萌发的研究

普通油茶花粉形态及花粉管活体萌发的研究

普通油茶花粉形态及花粉管活体萌发的研究李春林;姚小华;杨水平;任华东;曹永庆【摘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3个普通油茶优良品系的花粉形态,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普通油茶杂交授粉后不同时间段花粉管的生长状况,以探讨普通油茶在山茶科中系统发育的地位以及花粉管在授粉后的动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普通油茶花粉形态一般为椭球或近球形,大小中等,具三沟,外壁纹饰为脑纹或桔皮状,符合山茶属花粉的种属特征,在山茶科系统发育中为较原始的类群;杂交授粉后0.5h,花粉管开始萌发,8h花粉管生长端可达花柱中部,24h穿过花柱基部进入子房,约48h即可完成受精过程;花粉萌发试验表明活体授粉的花粉萌发及生长量显著高于离体培养花粉.【期刊名称】《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年(卷),期】2011(033)003【总页数】6页(P242-246,252)【关键词】普通油茶;花粉形态;花粉管;扫描电镜【作者】李春林;姚小华;杨水平;任华东;曹永庆【作者单位】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4.4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山茶科(Theacea)山茶属(Camellia)木本油料植物[1],是我国木本油料的主栽物种,分布于南方的18个省(市﹑自治区)700多个县(市)。

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是理想的食用油,其副产品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具有多种用途[2,3]。

近年来,关于油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加工、育苗、栽培、丰产以及新品种选育等领域,并在油茶籽的精深加工、改进以及茶油的用途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4,5]。

关于油茶的微观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油茶的分子标记、鉴别上,对油茶花粉的数量、萌发、贮藏方面的研究虽有一些报道[6~8],却不系统。

油茶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研究

油茶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研究

油茶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研究王湘南;陈永忠;王瑞;朱朝阳;彭邵锋;陈隆升;马力【摘要】TTC method was utilized to determine the vigor change and life-span of the Camellia oleifera pollen after anther dehiscence; with agar medium germination method, the pollen germination rate was determined; and with benzidine-hydrogen peroxide method, the stigma receptivity was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amellia oleifera pollen vigor showed a rising trend in 8 hours after anther dehiscence, within 1 ~ 2 days the pollen maintained at a high vigor level, then gradually declined, the life-span of Camellia oleifer pollen was around 4 ~ 10 days or so, and the best pollination period was 1 to 5 days after flowering; The rate of Camellia oleifer pollen germination is an indicator of pollen vigor, the determining value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result of the TTC method, which is a kind of supplement and verification to TTC method in determining the pollen vigor; The stigma receptivity maintained for 3 ~ 6 days or so, but the best pollination period was about 5 days, among open in the bud and the un-blossomed the flowers already have a certain receptivity, flowering the first 1 ~ 5 days the stigma receptivity was rising, 5 ~10 days started to reduce until to basically disappeared; Compared with the period of stigma receptivity to pollen, life-span was relatively longer, the test results and the observation of a single flower opening life was consistent.%用TTC法测定油茶花粉散粉后的活力变化及寿命,用琼脂培养基萌发法测定了花粉萌发率,用联苯胺一过氧化氢法测定了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油茶花粉活力在散粉8h呈上升趋势,即散粉第1~2天保持较高活力,随后活力开始下降,花粉寿命为4~10d,最佳传粉期为开花后第1~5天;油茶花粉萌发率是体现花粉活力的一个指标,结果略低于TTC 法测定的花粉活力值,它是对TTC法测定花粉活力的补充和验证;油茶柱头可授性持续3~6 d,花苞在将开而未开时已具备一定可授性,开花第1~5天柱头可授性呈上升趋势,第5~10天可授性减弱至基本消失;与柱头可授性相比,花粉寿命相对长些,试验结果与所观测的单花开放寿命较相一致.【期刊名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2)003【总页数】6页(P17-22)【关键词】油茶;散粉;花粉活力;萌发率;柱头可授性【作者】王湘南;陈永忠;王瑞;朱朝阳;彭邵锋;陈隆升;马力【作者单位】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4.4油茶Camellia oleifera 属山茶科山茶属,灌木或乔木[1-2],主产我国,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l8个省(自治区) [3-4],是我国南方主要食用油料树种,也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之一[5],其种子榨得的油色清味香,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90%左右,脂肪酸组成合理,营养丰富[3-4,6-9],是一种优质保健的食用油。

油茶象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油茶象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扌直逖碌妇2021,47(3):101-108PlantProtection油茶象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徐存翊,王昊,叶茂翔,张永生,刘劲军,曾爱平"(湖南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病虫害生物学与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410128)摘要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油茶作物的重要蛀果害虫,严重影响油茶的质量。

触角感器是油茶象进行信息识别的重要结构单元,感器的类型和分布直接影响油茶象对机械及化学刺激的响应。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油茶象成虫触角上的感器进行观察和比对。

结果表明:油茶象成虫触角存在雌雄二型现象,触角长度、感器类型及分布均有显著差异。

雌雄成虫触角上共有的感器类型为6类12种,包括4种刺形感器、2种锥形感器、2种叉形感器、2种毛形感器,1种Bohm氏鬃毛和1种芽抱形感器。

仅在雄虫触角上观察到腔形感器,而芽抱形感器在雌、雄触角上的着生部位不同。

在象甲科昆虫上首次发现了Sf I变形、St)中部膨大和Sch$顶部膨大3种感器。

结合已有感器功能的报道,对感器类型、形态和分布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功能。

关键词油茶象;触角;感器;扫描电镜;功能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88/j.zwbh.2020011Antennal sensilla of Curculio chinensis(Coleoptera:Curculionidae)observ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XUCunyi,WANG Hao,YE Maoxiang,ZHANG Yongsheng,LIU Jinjun,ZENGAiping"(.Institute of Insects,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u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for Biology and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Changsha410128,China)Abstract Curculio chinensis is a severe pest damaging camellia fruits in China,serious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camellia.Antenna is the main structural unit of C.chinensis for information recognition,and the type and distribution of antennal sens l aontheantennaecan'nfluencetheresponsesofadultstomechancalandchemcalstmulaton.Wththeadof scannngelectronmcroscopy$antennasens l aof C.chinensis adultswere'nspectedandcompared'nthsstudy.The results mdicated that there is a sexual dimoTphism n the antennae of C.chinensis adults:in addition to the length of anennae,herewerealsodi f erencesin=he=ypeanddisribuionofanennalsensi l abeween=hesexes.Thereweresix types and a total of12subtypes of common antennal sensilla in both sexes,including four subtypes of sensilla chaetica, twosubtypesofsensi l abasiconica$twosubtypesofsensi l afurcation$twosubtypesofsensi l atrichodea$onesubtypeof Bohm bristle and one subtype of sensilla gemmiformium.The sensillum cavity was only observed in males,and sensilla gemmiformium was distributed i n diferent locations between the sexe.Three subtypes(Sf I variant,St)middle swelling and Sch$tip swelling)were for the first time reported in insects of Curculionidae.The possible functions of thesesensilawerediscusedbasedoncomparisonwithreportedmorphologyanddistribution.Keywords Curculio chinensis%antenna%sensilla;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SEM);function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又名山茶象、中华茶籽象,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是油茶专性蛀果害虫,大部分油茶产区均有分布(1),引起油茶品质下降囚,严重影响我国油茶产业的发展。

油茶植物花粉形态与生活力研究

油茶植物花粉形态与生活力研究

油茶植物花粉形态与生活力研究本研究选择了3种油茶植物:油茶(Camelliaoleifera)、越南油茶(C.vietnamenisis)、南山茶(C.semiserrata),其中包括了4个油茶无性系:软枝油茶1号(C.oleifera‘RuanzhiNo.1')、软枝油茶2号(C.oleifera‘RuanzhiNo.2’)、软枝油茶3号(C.oleifera‘RuanzhiNo.3’)和阳春油茶(C.oleifera‘Yangchun’),共6个供试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油茶植物种间及无性系间的花粉形态进行研究,同时探讨了油茶花粉贮藏的适宜条件,花粉萌发的适宜培养基、培养温度以及不同贮藏条件和不同贮藏时间对花粉生活力的影响,从而为油茶植物的分类以及花粉的长期贮藏提供科学依据。

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油茶植物花粉多为长球形、近长球形。

赤道面观为卵圆形、椭圆形:极面观为三裂近圆形、三裂圆形。

花粉体积较大,花粉粒极轴长75.95-45.14μm,赤道轴长度在36.41-54.95μm。

萌发孔均为三孔沟,属N3P4C5类型。

(2)种间、无性系间的花粉形态差别主要表现在外壁纹饰及花粉粒大小上。

越南油茶、南山茶花粉为大粒花粉,油茶花粉为中粒花粉;花粉外壁纹饰差异较大,有2种类型:皱波状纹饰、皱沟状纹饰。

南山茶、越南油茶的花粉外壁纹饰为皱波状纹饰。

油茶花粉除软枝油茶1号花粉外壁纹饰为皱波状,其余3个无性系花粉为皱沟状纹饰。

2种纹饰类型,在种间、无性系间存在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分类价值,可为种间、种内鉴别提供依据。

(3)花粉萌发试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油茶植物的花粉适宜培养温度为20℃,萌发的适宜培养基为0.01%硼酸+0.03%硝酸钙+0.02%硫酸镁+0.01%硝酸钾+15%蔗糖+1%琼脂。

(4)花粉贮藏的适宜条件为冷冻干燥贮藏。

不同油茶植物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生活力差异较大,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花粉生活力呈明显下降趋势。

3个油茶无性系花期观察和花粉活力测定

3个油茶无性系花期观察和花粉活力测定

3个油茶无性系花期观察和花粉活力测定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一种常见的乔木植物,属于山茶科,是中国特有的优良经济林木之一。

油茶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

油茶具有高产油量、耐贫瘠、耐低温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油脂制取和绿化美化等方面。

油茶是一种异花传粉植物,花期观察和花粉活力测定是了解其繁殖特性的重要手段。

本次观察选择了3个油茶的无性系进行研究,观察了它们的花期,并对花粉活力进行了测定。

观察了无性系1的花期。

在3月底入春的时候,无性系1开始显露出花蕾,花蕾呈粉红色,逐渐变大。

到4月初,花蕾完全张开,形成了一朵白色的花朵。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花朵逐渐枯萎,脱落,最终形成了果实。

整个花期持续了大约一个星期左右。

对于花粉活力的测定,我们选择了嫩芽上的花粉进行了实验。

我们将花粉取出,并放入含有滴管的离心管中,在离心机中以2000转的速度离心5分钟,以去除杂质。

然后,将花粉移至玻璃片上,加入适量的石蜡溶液,并加热至50摄氏度,使花粉和石蜡溶液充分混合。

接下来,将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并加入一滴碘溶液。

观察花粉颗粒变为黑色后,用显微镜检查花粉活力。

实验结果显示,无性系1的花粉活力为85%,无性系2的花粉活力为80%,无性系3的花粉活力为90%。

可以看出,三个无性系的花粉活力均较高,表明它们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

本次观察和测定了3个油茶无性系的花期和花粉活力。

结果显示,三个无性系的花期在春季或早夏,持续时间较长。

它们的花粉活力也相对较高,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

这些观察和测定结果对于油茶的种植和繁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长 , 并观察摄像记录花粉表面纹饰 。 1.2.2 透射电镜法
取新鲜花粉于 2%戊二醛固定液中固定 24 h以 上 , 用 pH7.2的磷酸缓冲液浸洗 3次 , 每次 15 min; 1%锇酸后固定 4 h, 然后浸洗 (方法同前 )。 梯度酒 精逐级脱水 , 50% ~ 95%, 每级 1 次 , 每 次 10 min, 100%酒精脱水 3次 , 每次 10 min。 环氧丙烷过渡 , Epon812环氧混合树脂渗透 2 ~ 3 d后进行包埋 , 在 35 ~ 60 ℃烘箱中聚合 3 d, 室温下停放 2 d, 超薄切 片 , 经醋酸双 氧铀 及柠檬 酸铅 双重 染色 , 在 JEM— 1230(HC)型号透射电镜下观察拍照记载 。
1.2 实验方法 1.2.1 扫描电镜法
选取成熟雄蕊的花药 , 用镊子和解剖针将其挑 到载玻片中央 , 解剖针击破药囊 , 用镊子夹住药囊 , 敲出花粉粒 , 3%戊二醛固定液固定 30 min, 经漂洗 后 , 丙酮逐级脱水 , 干燥后将花粉粒挑到粘有双面胶 的样品台上 , 在离子溅射仪中抽真空后喷金镀膜 3 ~ 5 min, 置 JSM— 6360LV型号扫描电 镜下观察 10 份样并拍照记载 。选有代表性的视野分 550倍 (群 体 );1 500倍 (个体 );10 000倍 (局部 )3种放大倍 数照相记录 , 各取典型花粉 10个测量其极轴长 、赤
(1.中南林业科技 大学 , 湖南 长沙 410004; 2.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 湖南 长沙 410004; 3.湖南师范大学 , 湖南 长沙 410良无性系的花粉显 微结构进行 了观察研 究 。 结果 表明 :(1)10 份油茶 优良无
属短柱茶组植物花粉 形态相差较远 ;(3)油茶优良无性系存在花粉败育 , 不同无性系之间败育花粉数量存在差异 。 败
育花粉粒形状干瘪 , 外形异常 。
关键词 : 油茶 ;优良无性系 ;花粉形态 ;扫描电镜 ;微形态学
中图分类号 :S79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 923X(2010)05— 0067 — 05
栽培品种花粉形态扫描电镜方面的研究报道 。本研 究对目前湖南 、江西等省造林生产上常用的油茶优 良无性系栽培品种花粉形态进行扫描电镜的观察和 研究 , 为油茶的育种研究提供花粉微形态学方面的 研究资料 , 为油茶优质种质资源的演化溯源 、收集保 存和资源利用提供研究基础 。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所用花粉均采自湖南省林业科学院试验林
收稿日期 :2009 -11 -09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部项目 (2004DKA30400 -60.1),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200804044) 作者简介 :王湘南 (1967 -), 女 , 湖南衡阳人 , 高级工程师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森林培育方面的研究
68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1, 2
略凹凸呈颗粒状
2
50.93 ×27.84
1.83
皱波状纹饰 , 脊宽约 0.80 m, 脊距宽约 0.61 μm, 脊较平坦均匀
2.1.1 花粉的大小与形状 油茶不同无性系花粉粒大小存在差异 , 变化范
围为 (40.02 ~ 55.30)μm×(24.36 ~ 33.49)μm, 按 G.Erdtman[ 15] 的标准划分为中到大粒花粉 (极轴 P >50 μm为大 粒花 粉 ), 花粉 粒 的 P/E值变 幅 为 1.42 ~ 1.97, 平均值在 1.48 ~ 1.83。 花粉粒除即将 萌发时外形变成近菱锥形外 , 其正常典型形态基本 为长球形 , 极面观三裂圆形或近三裂圆形 , 赤道面观 长椭圆形 。
性系的花粉外部形态相近 , 为长球形 , 具 3(拟 )孔沟 , 花粉 外壁纹饰 分为皱 波状 、穴网状 、脑 纹状 3种 , 存在 差异 。 花
粉的形状 、大小和外壁纹饰不同无性系各具特征 , 可作为区别 、鉴定品种的形态学指标 之一 ;(2)本试验观测的油茶优
良无性系花粉的形状 、大小和外壁纹饰与山茶属红山茶组某些种的花粉较相 似 , 表明它们有较近的亲 缘关系 , 与山茶
第 30卷
性与品种选育之间作了大量研究 , 王德斌等 [ 2] 1990 年进行了油茶优良无性系选育及其授粉生物学特性 研究并取得了成果 , 庄瑞林等 [ 3] 对油茶优良无性系 造林及可配性测定进行了研究 , 林少韩等 [ 4] 对油茶 花期生态和结实规律进行了研究 。 目前 , 有关山茶 科山茶属植物花粉形态的扫描电镜研究 , 国内已有 一些报道 , 如张卓文等[ 5] 对 6种油茶花粉形态进行 了观察发现普通油茶等四个种的花粉外壁纹饰皆为 网状 , 外形长球形 , P/E值为 1.75 ~ 1.88, 萌发沟为 3条 。李广清 、敖成齐 、束际林 、陈亮 、何丽卿 、王任 翔等[ 6 -14] 观测山茶属植物花粉形态表明 , 花粉外壁 纹饰分为皱波状 、不规则皱网状 、脑纹状 、穴状 、皱颗 粒状 、皱沟状 、穴网状和拟 -穴网状 , 外形为球形 、近 球形 、长球形或超长球形 , 属中 、大型花粉 , 萌发孔为 3(拟 )孔沟 。 以上花粉形态研究主要是从花粉的形 状大小 、萌发孔数及类型 、外壁纹饰等结构特征去探 索种属间的演化关系和分类 。 虽然山茶属植物花粉 形态特征的研究较多 [ 5 -14] , 但至今尚未见油茶优良
(1.CentralSouthUniversityofForestry& Technology, Changsha410004, Hunan, China; 2.HunanAcademyof Forestry, Changsha410004, Hunan, China; 3.HunanNormalUniversity, Changsha410081, Hunan, China)
Electronmicroscopicscanningonpollen-morphologycharactersof Camelliaoleiferasuperiorclones
WANGXiang-nan1, 2 , CHENYong-zhong2, JIANG Li-juan1 , LIUZhi-lin3, PENGShao-feng2 , WANGRui2 , MALi2, YANGXiao-hu2
油茶 Camelliaoleifera属于 山茶科 Theaceae山 茶属 Camellia植物 , 是我国特有的重要木本油料树 种之一 , 主产优质油脂 ———茶油[ 1] 。 油茶植物属秋
季虫媒花类型 , 通常情况下 , 自然座果率较低 , 而且 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 , 丰歉年份与前一年的开花情 况密切相关 , 油茶科研工作者在油茶花粉生物学特
果实质量 /(g· 个 -1 )
20.0 24.8 20.2 26.5 21.0 17.2 18.5 25.0 18.0 23.0
果形指数
1.01 1.03 0.90 1.02 0.99 1.05 1.02 0.95 1.07 0.87
产油量 /(kg· hm-2 )
775.5 995.4 727.5 495.0 990.9 952.5 950.4 563.5 1 044.4 708.7
表 1 试验品种及其主要经济性状 Table1 Maineconomiccharactersofdifferentvarieties
品种代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种源地
湖南 湖南 广西 湖南 湖南 江西 湖南 湖南 湖南 贵州
花期
10月中旬 ~ 12月中旬 11月上旬 ~ 12月下旬 11月中旬 ~ 12月下旬 10月下旬 ~ 12月下旬 11月上旬 ~ 12月下旬 11月上旬 ~ 12月下旬 11月上旬 ~ 12月下旬 11月上旬 ~ 12月下旬 10月下旬 ~ 12月下旬 11月上旬 ~ 12月下旬
场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圃中通过嫁接换冠的优良无性 系大树的成熟花粉 , 品种有湘林 4、湘林 5、湘林 27、 湘林 67、湘林 82、湘林 190、湘林 210、岑软 24、赣兴 46、白市 4号等 10个目前生产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优 良栽培品种 , 种源分别来源于湖南 、江西 、广西和贵 州 4省油茶主产区 , 以下统一以编号代替 。 品种主 要经济性状情况见表 1。
第 5期
王 湘南 , 等 :油茶优良无性系花粉形态结构的扫描电镜观测
69
1.3 数据分析 运用 SPSS17.0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粉形态特征的比较 通过对 10份油茶优良无性系花粉粒的扫描电
镜观察 , 发现不同无性系花粉在大小 、形状和外壁纹 饰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 各具特征 , 详情见表 2。
第 30卷 第 5期 2010年 5月
中 南林 业科 技大学 学报 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ofForestry& Technology
Vol.30 No.5 May201 0
油茶优良无性系花粉形态结构的扫描电镜观测
王湘南 1, 2 , 陈永忠 2 , 蒋丽娟 1 , 刘志玲 3 , 彭邵锋 2 , 王 瑞2 , 马 力 2 , 杨小胡 2
表 2 油茶优良无性系花粉形态特征 Table2 Pollenmorp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superiorclonesofCamelliaoleifera
品种代号 果实大小 (极轴 P×赤道轴 E) P/E值
外壁纹饰
版图 Ⅰ
1
49.94 ×28.94
1.72
皱波状纹饰 , 偶 具小孔 , 脊宽约 0.82 μm, 脊距 宽约 0.35 μm, 脊
Abstract:MorphologicalandUltra-structurecharactersofpollencollectedfrom 10 superiorclonesofCamelliaoleiferawere observedbymeansofSEM.Theresultsshowedthat: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amongthesuperiorclones.Generally, thepollenwereprolate, elongated-ellipticalinequatorialviewandtrileteroundinpolarview, by40.02 ~ 55.30 μm×24.36 ~ 33.49 μm insizewithaperture3-colpate.Howevereachclone' spollenhaduniquefeaturesinsize, exinesculpture, whichwouldbeoneoftheimportantindexforidentificationofclones.Traitsofpollensfrom thetestedclonesweresimilar withthatofthepollenfromsomespeciesofsection.camelliainshape, size, outerwallsculpture, whichmeansthatthetwo specieshascloserelationship.However, thepollenmorphologywasquitedifferentfrom thesectionparacamellia.Tosome extend, sterilepollencanbeshowedandthesterileratesaredifferentamongtheclones.Thesterilepollenshowedwizened andofabnormityinshape. Keywords:Camelliaoleifera;superiorclones;pollenmorphology;SEM;micro-morpholog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