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心脏检查(100分)
心脏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心脏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心脏体格检查是评估心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心脏的触诊、听诊、叩诊等检查,可以初步判断心脏的大小、杂音等情况。
为了对心脏体格检查进行评分,常需考虑的因素包括心脏的搏动、心脏的界限、心脏杂音的性质和强度等。
下面是对心脏体格检查评分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心脏搏动评分标准:a. 0分:无心脏搏动;b. 1分:心脏搏动微弱,仅能在强烈压力下触及;c. 2分:心脏搏动较明显,能在一般手压下触及;d. 3分:心脏搏动明显,能在轻轻触压下触及。
2. 心脏界限评分标准:a. 0分:心脏界限难以确定,无法触及;b. 1分:心脏界限不清晰,但能通过深按得以确定;c. 2分:心脏界限清晰,但需较深按压才能确定;d. 3分:心脏界限清晰,轻按即可明确。
3. 心脏杂音评分标准:a. 0分:无心脏杂音;b. 1分:心脏杂音极轻微,需要集中注意才能听到;c. 2分:心脏杂音较明显,可在一般情况下听到;d. 3分:心脏杂音明显,不需专注即可听到。
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对心脏体格检查进行评分时,可以根据具体观察结果和检查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评分。
评分越高,表示心脏体格检查异常程度越明显,可能存在着心脏疾病或异常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心脏体格检查评分只是初步判断心脏状况的一种方法,对于确认疾病的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医学检查方法。
此外,心脏体格检查的评分标准也可能会因医学专业、研究目的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应用评分标准时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并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评分和解读结果。
心脏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分标准对心脏体格检查进行评估,对于早期发现心脏疾病和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心脏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

正确指出被检查者心尖搏动范围:能够正确指出心尖搏动在 第几肋间(3分);能够正确指出被检查者心尖搏动范围正常 或弥散(3分)。
6
叙述心前区异常搏动二个主要搏动名称,并能指出其部位: 胸骨左缘3〜4肋间搏动(2分);剑突下搏动(2分);心 底异常搏动(2分)。
6
心脏叩诊
叩诊手法、姿势正确:以左手中指第一、二指节为叩诊板, 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1.5分),或被检查者取坐位, 板指与肋间垂直(1.5分),当被检杳者平卧时,板指与肋间 平行(2分)。
2
心 脏 触 诊
触诊手法正确: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站在其右侧(2.5分), 先用右手掌开始检查,触诊压力适当(2.5分)
5
触诊顺序正确:从心前区开始(2分),逐渐触诊肺动脉瓣区 (1分)、主动脉瓣区(1分)、第二主动脉办区(1分)及三 尖瓣区(1分)。
6
在心尖搏动区触诊,确认心尖搏动最强点:能够正确指出心 尖搏动最强点在第几肋间(3分);能够正确指出在锁骨中线 内、外(3分)。
5
心脏叩诊顺序正确:先叩左界,后右界,由下而上,由外而 内(3分),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逐个肋间向 上,直至第二肋间(3分);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2分), 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二 肋间(2分)。
10
叩出实际心浊音界,并能在胸廓体表量出:叩诊手法同前, 自左侧心尖搏动最强点外2〜3cm处开始叩诊(2分),由外 向内轻叩,由轻变浊时作出标记(1分),再逐一肋间向上叩 诊,直至第二肋间(1分),右侧同上。方法正确(2分);结 果基本正确(2分)。
5
能表达心脏听诊主要内容:心率(1分)、心律(1分)、正常
8
精品文档
心脏体检评分表

被考核人员签名: 考核人员 考核日期
2、顺序:通常的顺序是先叩左界,后叩右界(1分)。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由外向内,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3分)。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3分)。对各肋间叩得的浊音界逐一作出标记,并测量其与胸骨中线间的垂直距离(3分)。
3、测量:以胸骨中线至心浊音界线的垂直距离(cm)表示正常成人心相对浊音界,并标出胸骨中线与左锁骨中线的间距(2分)。正常心左界自第2肋间起向外逐渐形成一外凸弧形,直至第5肋间(3分)。右界各肋间几乎与胸骨右缘一致,仅第4肋间稍超过胸骨右缘(3分)。
叩诊
(36分)
叩诊
(36分)
1、方法:间接叩诊法,受检者一般取平卧位,以左手中指作为叩诊板指,板指与肋间平行放置,如某种原因受检者取坐位时板指与肋间垂直,必要时分别进行坐、卧位叩诊,并注意两种体位时两种心浊音界的不同改变(5分)。叩诊时,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以右手中指藉右腕关节活动均匀叩击板指,并且从外向内逐渐移动板指,以听到声音由清变浊来确定心浊音界(5分)。通常测定左侧的心浊音界用轻叩诊法较为准确,而右侧叩诊宜使用较重的叩诊法,叩诊时也要注意根据患者胖瘦程度等调整力度(5分)。另外,必须注意叩诊时板指每次移动距离不宜过大,以免得出的心界范围小于实际大小(3分)。
触诊
(20分)
1、方法: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心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必要时也可单指指腹触诊(4分)。
体格检查标准(心脏、胸、腹)

体格检查标准(心脏、胸、腹)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心脏检查(100分)考生姓名:得分:体检内容分值得分心脏视诊被检查者仰卧位(或坐位)(1分),正确暴露胸部,上至颈以下(1分),下至中上腹(1分),两侧至腋中线(1分)4 考生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其视线与胸部同水平开始视诊(2分),仔细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及异常搏动,然后正俯视整个前胸,观察心尖搏动位置与范围(2分)。
4 能够正确指出被检查者心尖搏动在第几肋间(2分),在锁骨中线内侧还是外侧(2分)。
(正常人心尖搏动在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0.5-1.0cm);能够正确描述被检查者心尖搏动范围及是否正常(4分),具体搏动范围指划给考官看(2分)。
(正常人心尖搏动范围直径为2.0-2.5cm)。
10心脏触诊考生与被检查者位置正确:被检查者仰卧,考生站在被检查者右侧(2分)。
2 考生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1分),然后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食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3分),也可用单一手指指腹触诊。
4 心尖搏动最强点在第几肋间(2分),在锁骨中线内或外(2分)。
(正常人心尖搏动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面0.5-1cm)(指点不正确不能得分)。
4 心脏震颤触诊(5分):考生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
5 心包摩擦感触诊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诊(4分),能说出使触诊满意的条件:被检查者胸前倾位(2分)、收缩期(2分)、呼气末(2分)。
10心脏叩诊考生以左手中指的第一、二指节作为叩诊扳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击的部位,扳指与肋间平行(3分),右手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扳指)第二指骨的前端叩击方向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3分),叩击时应以腕关节与指关节的活动为主,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
叩击后右手中指立即抬起(3分),在同一部位叩诊可连续2-3下(3分)。
12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2分),由外向内至浊音出现(2分),逐个肋间向上(2分),直至第2肋间(2分)。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心脏)

体检内容 被检查者仰卧位(或者坐位) (1 分),正确暴露胸部,上至颈以下(1 分),下至中上腹(1 分),两侧至腋中线(1 分) 考生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其视线与胸部同水平开始视诊(2 分),子细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及 异常搏动,然后正鸟瞰整个前胸,观察心尖搏动位置与范围(2 分)。
能够正确指出被检查者心尖搏动在第几肋间(2 分),在锁骨中线内侧还是外侧(2 分)。
(正 常人心尖搏动在第 5 肋间, 锁骨中线内侧 0.5-1.0cm );能够正确描述被检查者心尖搏动范围及 是否正常(4 分),具体搏动范围指划给考官看(2 分)。
(正常人心尖搏动范围直径为 2.0-2.5cm )。
考生与被检查者位置正确:被检查者仰卧,考生站在被检查者右侧(2 分)。
考生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1 分),然后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者食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3 分),也可用单一手指指腹触诊。
心尖搏动最强点在第几肋间(2 分),在锁骨中线内或者外(2 分)。
(正常人心尖搏动于第 5 肋 间左锁骨中线内侧面 0.5-1cm ) (指点不正确不能得分)。
心脏震颤触诊(5 分):考生用手掌或者手掌尺侧小鱼际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 细的震动感。
心包磨擦感触诊在心前区或者胸骨左缘第 3-4 肋间触诊(4 分),能说出使触诊满意的条件:被 检查者胸前倾位(2 分)、收缩期(2 分)、呼气末(2 分)。
考生以左手中指的第一、二指节作为叩诊扳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击的部位,扳指与肋间平 行(3 分),右手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扳指)第二指骨的前端叩击方向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3 分),叩击时应以腕关节与指关节的活动为主,叩击动作要灵便、短促, 富有弹性。
叩击后右手中指即将抬起(3 分),在同一部位叩诊可连续 2-3 下(3 分)。
左侧:在心尖搏动外 2-3cm 处开始叩诊(2 分),由外向内至浊音浮现(2 分),逐个肋间向上 (2 分),直至第 2 肋间(2 分)。
心脏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心脏震颤触诊(5分);考生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贴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 无微细的震动感。
5分
心包摩擦感触诊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诊(4分),能说出触诊满意的条件;
被检查者胸前倾位(2分):收缩期(2分),呼气末(2分)。
10分
心脏叩诊
考生以左手中指的第一、二指作为叩诊扳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击的部位,扳指与肋 间干仃(3分),右手扌曰自然弯曲,以中扌曰扌曰端叩击左手中扌曰(扳扌曰)第二扌曰冃的前 端叩击方向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3分),叩击时应以腕关节与指关节的活动为主, 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叩击后右手中指立即抬起(3分),在冋一部位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考生姓名:
体检内容
分值
得分
心 脏 视 诊
被检查者仰卧位(或坐位)(1分),正确暴露胸部,上肢及以下(1分),下至中上腹 视线与胸部同水平开始视诊(2分),仔细观察心前区有
无隆起及异常活动,然后正俯视整个前胸,观察心尖搏动位置与范围(2分)
及胸骨右缘第二肋间(2分),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即胸骨左缘第三肋间(2分):
三尖瓣区,即胸骨左缘第四、五肋间(2分)
10分
自心间区(1分)开始t肺动脉瓣区(1分)t左动脉瓣区(1分)t主动脉瓣第二听 诊区(1分)t三尖瓣区(1分)。每听诊区至少听30秒以上(3分),听诊时间太短 应适当扣分
8分
听诊内容:心率(1分)、心律(1分)、正常心音(1分)、心音改正(正常、异常) (2分),心脏杂音(正常、异常)(4分)、心包摩擦音(2分)
11分
备注:检查由考生进行互检或模拟人上进行检查。
叩诊可连续2-3下(3分)。
12分
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2分),由外向内至浊音出现(2分),逐个 肋间向上(2分),直至第二肋间(2分)
心脏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心脏检查评分标准项目(分)内容和评分细则满分得分备注操作前准备5分着装整洁、戴口罩帽子、准备检查用具 1 介绍自己及将要进行的检查,取得合作 2 协助患者取坐位或者仰卧位,正确暴露检查部位 1 站在患者右侧 1视诊15分心尖搏动位置 3范围 3强度 2有无负向心尖搏动 2 心前区隆起 2 心前区其他部位搏动有无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 1有无剑突下搏动 1有无心底部搏动 1触诊20分触诊顺序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 5 心尖搏动用单一示指指腹触诊 2位置 1范围 1强度 1 震颤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平贴于各瓣膜区 2部位 1时相 1临床意义 1心包摩擦感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平贴 1心前区胸骨左缘3、4肋间 2描述最佳触诊条件(前倾位、收缩期、呼气末、屏住呼吸) 2叩诊25分手法左手中指为叩诊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 1仅左手中指远端第一指节与皮肤接触,余部位不能接触 2平卧时,板指与其肋间平行(坐位时,板指与其肋间垂直) 1右手中指借右腕关节活动均匀轻叩板指 2项目(分)内容和评分细则满分得分备注顺序先叩心左界,后叩心右界 2 由下而上 1 由外向内 1左界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 1 以听到叩诊音由清变浊来确定心浊音界 2 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 2右界先于锁骨中线上扣出肝上界 1 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 2 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 2标记和判断叩出心脏相对浊音界,并在胸廓体表做出标记 1 用硬尺测量前正中线至各标记点的垂直距离 1 再测量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 1 记录并报告心界是否扩大 2听诊30分顺序从心尖区(二尖瓣区)开始→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 5内容心率(数30秒) 2判断心律(齐、不齐) 3判断心音(正常、异常) 3心脏杂音(有、无) 3有心脏杂音部位 2时期 2性质 2强度 2传导方向 2 额外心音 2心包摩擦音 2整体评估操作的熟练程度,顺序、手法正确,人文关怀 5 共计100。
心脏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心脏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心脏体格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评估患者心血管健康的工作。
通过观察、听诊、触摸等方式,医生能够依据特定的评分标准对心脏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血管疾病和异常情况。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心脏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1.心率、节律和强度测量心率、判断节律和强度对于评估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在衡量心率时,要求患者安静休息15分钟以上,并使用心电图工具进行电极贴附。
检查时医生应当评估心率是否规律、是否合理、是否增强等。
2.心尖搏动心尖搏动是心脏前端的流体推动感应,身体正常人的心尖搏动通常位于左第五肋间中线左侧。
医生必须对心尖位置进行感悟,判断是否移位或扩展。
3.心音心音是心室和心房压力改变的结果,通过听诊等方式进行检查。
医生应当注意区分第一声和第二声声音的强度、清晰度和时间间隔,以及第三和第四心音的存在。
4.肺动脉瓣二尖瓣医生必须评估肺动脉瓣和二尖瓣的听觉特征,包括共同的运作方式、是否存在杂音、受到感染的程度以及瓣膜疾病的其他症状。
5.腹部检查医生应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检查,判断有无扩大的大血管、腹水、肝或脾脏肿大等病情症状。
此外,还要注意腹部肌肉的张力和腹壁移动的程度。
6.颈静脉搏动检查颈静脉搏动可以帮助判断心脏的充血状况和心脏排血功能的强弱程度。
医生应当感知颈部静脉的压力状况、颈动脉和颈静脉之间截距以及颈动脉和胸骨之间的距离。
7.下肢水肿下肢水肿通常是体外循环或其他室腔病症的危险症状。
医生应当对膝外侧肿胀、腘窝以上的区域进行检查,还应注意检查膝下和脚踝的水肿程度。
总之,心脏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包括各种检查项,如心率、节律和强度、心尖搏动、心音、肺动脉瓣二尖瓣、腹部检查、颈静脉搏动和下肢水肿等。
医生应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和异常情况,提醒患者注意保健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包摩擦感触诊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诊(4分),能说出使触诊满意的条件:被检查者胸前倾位(2分)、收缩期(2分)、呼气末(2分)。
10
心脏叩诊
考生以左手中指的第一、二指节作为叩诊扳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击的部位,扳指与肋间平行(3分),右手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扳指)第二指骨的前端叩击方向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3分),叩击时应以腕关节与指关节的活动为主,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叩击后右手中指立即抬起(3分),在同一部位叩诊可连续2-3下(3分)。
2
考生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1分),然后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食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3分),也可用单一手指指腹触诊。
4
心尖搏动最强点在第几肋间(2分),在锁骨中线内或外(2分)。(正常人心尖搏动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面0.5-1cm)(指点不正确不能得分)。
4
心脏震颤触诊(5分):考生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
12
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2分),由外向内至浊音出现(2分),逐个肋间向上(2分),直至第2肋间(2分)。
8
心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4分),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至浊音止(2分),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2分)。
8
心脏听诊
心尖区即二尖瓣区(2分);肺动脉瓣区,即胸骨左缘第2肋间(2分);主动脉瓣区,即胸骨右缘第2肋间(2分);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即胸骨左缘第3肋间(2分);三尖瓣区,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2分)。
6
腹部紧张度
考生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1分),前臂应在被检查者的腹部表面同一水平(1分),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被检查者适应片刻(1分),检查者此时可感受被检查者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触诊时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1分)。检查完一个区域后,考生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1分),再以上述手法检查下一区域(1分)。考生口述腹壁紧张度增加时触诊感觉:强直呈木板状,不易压陷(2分);腹壁紧张度减低时触诊感觉:手指按压时腹壁松软无力,失去弹性(2分)。
6
液波震颤
被检查者仰卧,双腿屈曲,放松腹肌,考生站在右侧(1分);考生以一手掌面贴于被检查者一侧腹壁(1分),另一手4指并拢稍屈曲(1分),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指端冲击腹壁,如有大量液体存在,则贴于腹壁的手掌有被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2分)。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应请另一人的手掌尺侧缘压于腹中线上协助检查(1分)。
15
考官签名:___________
被检查者仰卧位,双腿屈起,考生站在其右侧(1分),俯瞰正视全腹(1分),自上腹部至下腹部视诊全腹(1分)。然后考生视线处于与被检查者腹平面同水平(1分),自侧面沿切线方向观察(1分)。
肋弓下缘(0.5分)、腹上角(0.5分)、腹中线(0.5分)、腹直肌外缘(0.5分),髂前上棘(0.5分)、腹股沟韧带(0.5分)、脐(0.5分)(讲对并指点正确才能得分)。通过脐划一水平线和垂直线,两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四区(1.5分),即:左上腹(1分)、右上腹(1分)、左下腹(1分)、右下腹(1分)。
14
腹部浅触诊
被检查者取仰卧位(1分),双腿屈曲(1分),考生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1分)。考生应将手温暖(可以用双手搓擦法)、指甲应短,前臂应在被检查者的腹部表面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被检查者适应片刻(1分),检查者此时可感受被检查者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1分)。触诊时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检查完一个区域后,考生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1分),再以上述手法检查下一区域(1分)。一般先从左下腹开始(1分),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1分),原则上先触诊健康部位,逐步移向病痛部位(1分)。
8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正常部位:胸骨两侧第1、2肋间(2分)、肩胛区第3、4胸椎水平(2分)以及肺尖前、后部的肺野部位(2分)。(以上三个区域考生讲出名称得1分,在被检查者身上指出具体部位得1分)
6
考官签名:___________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100分)
考生姓名:得分:
体检内容
分值
Hale Waihona Puke 得分腹部视诊11考官签名:___________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胸肺检查(100分)
考生姓名:得分:
体检内容
分值
得分
胸和肺的视诊
腋窝(1分)、锁骨上、下窝(1分)、胸骨上窝(1分)及腹上角(1分);认为划分前正中线(1分)、胸骨线(1分)、胸骨旁线(1分)、锁骨中线(1分)。(标志线或自然陷窝名称讲对0.5分,指点位置正确0.5分)
4
后胸廓扩张度的检查:考生将两手平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于第十肋骨水平(1分),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1分),嘱被检查者做深呼吸运动(1分),比较两手的动度是否一致(1分)。
4
语音震颤检查:①考生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或掌面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2分),告知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轻发“yi”长音(1分)。②自上而下(1分),从内到外(1分),两手交叉检查(1分),比较两侧对称部位语音震颤的异同,注意有无增强或减弱。
10
压痛
反跳痛
压痛与反跳痛检查: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起,考生站在其右侧(1分)。考生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2分),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离开腹壁(2分),被检查者腹痛骤然加重,并有痛楚表情或呻吟,称为反跳痛(2分)。
7
肝脏触诊
单手触诊: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起(1分),考生站在其右侧(1分),然后将右手4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上方(1分),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2分)。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不能离开腹壁,并逐渐向肋缘滑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双手触诊:考生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手法(1分),而用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1分),拇指张开至于季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推(2分),使肝下缘紧贴前腹壁下移,并限制右下胸扩张,以增加膈下移的幅度,可提高触诊的效果(1分)。
5
叩诊自锁骨上窝开始(1分),然后沿锁骨中线(1分)、腋前线(1分)自第一肋间隙(1分)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进行叩诊(1分);其次检查侧胸壁:请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1分),自腋窝开始沿腋中线向下叩诊至肋缘(1分);最后叩诊背部:请被检查者坐起告知其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2分)。由上至下进行叩诊(1分),比较两侧叩诊音的变化(1分)。叩诊时注意左右(1分)、上下、内外进行对比(2分)。
10
胆囊及莫菲征
单手滑行触诊胆囊:考生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先将双手搓擦暖和,指甲应短(1分)。然后将右手4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于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1分),然后随被检查者呼气,手指压向腹深部(1分),吸气时,手指向前向上在胆囊点下方滑行触诊下移的胆囊(2分)。如上腹部触及包块,应垂直于长轴方向滑行触诊(2分)。Murphy征检查:考生左手掌平放于被检查者右胸下部(2分),拇指指腹勾压于胆囊点(2分),告知其缓慢做深吸气(2分)。判断Murphy征阳性:突然因疼痛而屏住呼吸或胆囊点压痛(2分)。
6
胸膜摩擦感检查:受检者取仰卧位(2分),令受检者反复作深慢呼吸运动(2分),检查者用手掌轻贴前胸下前侧部或腋中线第5、6肋间胸壁(2分)。
6
肺脏的叩诊
间接叩诊:患者平卧考生站其右侧(1分),考生左手中指第一节和第二节作为叩诊扳指(1分),紧贴于欲叩诊的部位上(1分),右手指自然弯曲,中指指端以垂直的方向叩诊于扳指上(1分),扣击手法正确,力量适当(1分)。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心脏检查(100分)
考生姓名:得分:
体检内容
分值
得分
心脏视诊
被检查者仰卧位(或坐位)(1分),正确暴露胸部,上至颈以下(1分),下至中上腹(1分),两侧至腋中线(1分)
4
考生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其视线与胸部同水平开始视诊(2分),仔细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及异常搏动,然后正俯视整个前胸,观察心尖搏动位置与范围(2分)。
14
直接叩诊:考生用中指掌侧或将手指并拢以其指尖对胸壁进行叩诊(2分);先检查前胸(1分),其次检查侧胸壁(1分),最后叩诊背部(1分);自上而下,并作左右、上下、内外对比(1分)
6
肺下界移动度叩诊:被检查者取坐位双手抱肩(2分),在平静呼吸时(2分),检查者在被检查者右肩胛线上叩出肺下界的位置(1分)。然后告知被检查者作深呼吸后在屏住呼吸的同时,沿右肩胛线继续向下叩诊(2分),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做标记(2分)。当检查者恢复平静呼吸后,同样先于肩胛线上叩出平静呼吸时的肺下界,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后再屏住呼吸(2分),再由下向上叩诊,直至浊音变为清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做标记(1分)。由此测量出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厘米)即为肺下界移动的范围(2分)
15
脾脏触诊
脾脏仰卧位触诊: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起(1分),考生站在被检查者右侧(1分),然后左手绕过腹前方,手掌置于左腰部第9~11肋处,试将其脾从后向前托起(2分),右手掌平放于左上腹部,与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1分),配合呼吸,以手指弯曲的力量下压腹壁,直至触及脾缘或肋缘(2分)。脾脏侧卧位触诊:考生站在被检查者右侧,请被检查者取右侧卧位(1分),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2分)。双手触诊法操作:考生左手掌置于被检查者左腰部第9~11肋处,试将其脾脏从背腰部向腹部紧推(2分),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伸直与肋缘大致呈垂直方向(1分),配合呼吸,以手指弯曲的力量压腹壁,直至能触到脾缘或左肋缘(2分)。
10
深触
考生以并拢的2、3、4指,将腹型压陷至少2厘米以上(2分),以了解腹腔内脏与包块情况(1分),然后将指端逐渐触向腹腔包块(2分),并在包块上做上下(1分)、左右(1分)滑动触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