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某城市居民高血压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血压的流行趋势与社 会因素有何关系

高血压的流行趋势与社会因素有何关系在当今社会,高血压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健康问题。
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病等。
了解高血压的流行趋势以及其与社会因素的关系,对于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的流行趋势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
首先,从全球范围来看,高血压的患病率在不断上升。
据统计,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
而且,这一比例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更高。
其次,高血压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
过去,高血压往往被认为是中老年人的疾病,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被诊断出患有高血压。
再者,高血压的控制率却不尽如人意,很多患者虽然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但未能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那么,是什么社会因素导致了高血压的这些流行趋势呢?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
长期的精神紧张和焦虑会导致体内的交感神经兴奋,从而使血压升高。
与此同时,很多人缺乏运动。
长时间的久坐不动,身体的代谢能力下降,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此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血压。
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过多地摄入这些食物会增加血管的负担,导致血压升高。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是导致高血压流行的一个原因。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人们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变化。
城市中的噪音、空气污染等问题,都可能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而且,城市居民的社交方式和生活方式相对较为单一,缺乏与大自然的接触,这些都不利于身心健康。
社会经济因素也与高血压的流行密切相关。
经济水平较低的人群,往往面临着较差的医疗条件和健康意识的缺乏。
他们可能无法及时进行体检,发现高血压的早期症状。
同时,由于经济原因,他们可能无法获得有效的治疗和药物,从而导致病情的加重。
而在经济发达地区,虽然医疗条件较好,但人们的生活压力和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此外,人口老龄化也是高血压患病率上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居民对高血压认知现状调查

居民对高血压认知现状调查【摘要】本文旨在调查居民对高血压的认知现状。
通过背景介绍,介绍高血压的定义和危害。
调查方法部分介绍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1000名居民的认知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高血压了解不足,存在许多误解和不良行为。
讨论部分分析了认知水平低的原因和改善方法。
最后结论部分强调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和提供相关信息来提高认知水平,从而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和危害。
调查结果提示需要加强对高血压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行为。
【关键词】高血压、居民、认知、调查、现状、背景介绍、调查方法、调查结果、讨论、结论1. 引言1.1 居民对高血压认知现状调查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据统计,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
对于高血压的认知却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居民对于高血压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并不清楚。
本调查旨在了解居民对高血压的认知现状,为进一步加强高血压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居民对高血压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对高血压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误区或信息不足的情况。
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健康宣教措施,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减少高血压带来的健康风险。
希望本调查能够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预防高血压病发挥积极作用。
2. 正文2.1 背景介绍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有数亿人患有高血压,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稳定血压,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整。
许多人对高血压的认知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他们无法有效管理疾病,甚至出现并发症。
针对居民对高血压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了解公众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水平,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从源头上降低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山东省中西部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山东省中西部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李慧;孟庆跃;尹爱田;孙晓筠【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政策研究》【年(卷),期】2011(004)003【摘要】目的:分析山东省中西部农村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8个农业县(市、区),对25岁及以上的常住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共调查了16 364人.结果:25岁及以上的山东中西部农村居民高血压标化患病率37.2%,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血压分类中,1、2、3级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24.4%、11.9%和5.8%,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4.4%,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病相关影响因素基本相同,主要有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族史、体质量指数、吸烟等.结论:山东省中西部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疾病负担较重,高血压防治工作亟待改善和加强.【总页数】6页(P40-45)【作者】李慧;孟庆跃;尹爱田;孙晓筠【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山东济南,250100;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12;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12;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12;山东省卫生厅国际合作处,山东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相关文献】1.贫困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报告 [J], 张毅;张俊华;陈志峰;宋丽萍2.辽宁农村地区高血压与脑卒中患病率及相关性研究 [J], 郑黎强;孙兆青;李佳进;张心刚;刘双双;许长禄;孙英贤;李觉;胡大一3.山东省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 [J], 陈会波;周兰英;李会庆;刘洪庆;丁树奇;赵民4.山东菏泽农村地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王冬燕;吴庆文;陈如杰;戈玉杰;高志鹏5.山东菏泽农村地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王冬燕;吴庆文;陈如杰;戈玉杰;高志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血压疾病的研究报告

高血压疾病的研究报告
高血压疾病的研究报告
1. 研究背景和目的: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本研究旨在调查高血压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风险因素以及预防与治疗措施,为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健康体检数据。
通过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研究对象的风险因素、病程特点和治疗效果,得出相关结论。
3. 结果分析:(1)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尤以中老
年人群为主要患病人群。
(2)高血压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3)长期患高血压疾病会导致心脏、脑血管等器官的损伤,严重时可导致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4)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药物治疗等方式
能有效控制高血压疾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4. 结论: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需引起足够重视。
预防高血压疾病应从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和积极治疗等方面入手。
仅依靠药物治疗并不足以完全控制高血压疾病,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定期随访管理也是关键。
5.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设计,数据获取有一定局限性。
未来研究可以采用前瞻性研究和多中心研究设计,进一步探讨高血压疾病的潜在机制和更有效的预防与治疗策略。
济南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现状分析

济南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现状分析王梦茹;张华;柴强;刘振东【摘要】目的了解济南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现状,为高血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调查4694名18岁及以上济南市常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47.82±14.53)岁,高血压粗患病率为45.29%,标化患病率为26.42%,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45.81%、34.10%、17.87%.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城市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高于农村患者(均P<0.01).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均P<0.01).结论济南市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全国水平,而知晓率、治疗率低于全国水平,应进一步积极推进高血压健康教育及防治工作.【期刊名称】《心脑血管病防治》【年(卷),期】2018(000)004【总页数】4页(P275-278)【关键词】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作者】王梦茹;张华;柴强;刘振东【作者单位】250022 济南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50062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250062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250062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250062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高血压是心肌梗死、脑卒中、心脏病、肾脏衰竭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1~4]。
目前,高血压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3.2%,知晓率和治疗率分别为46.9%和40.7%,而控制率仅为15.3%[5]。
本研究对济南市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现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济南市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为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
高血压调查报告

高血压调查报告高血压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慢性病负担之一。
高血压会导致许多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心脏病、中风、肾病等等。
据统计,全球高血压患者数量已经超过10亿,而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也相当高,约占中老年人群体的40%。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高血压患病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以下是我们的报告。
一、高血压患病率普遍高我们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者都所在的人群患高血压。
具体来说,在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体中,有超过60%的人患有高血压。
而在30~50岁的青壮年群体中,高血压患病率也高达30%左右。
这说明高血压已经成为我国人口的普遍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我们的调查还发现,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
其中较为常见的有:高血压家族史、不良的生活习惯、压力过大等。
具体来说,家族史是引起高血压的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如果自己或者亲属中的高血压患者较多,则自己患上高血压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大。
而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饮酒、肥胖、过度吸烟等也是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压力过大也被证实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承受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生活压力等都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三、自我管理不足,高血压治疗效果不佳尽管我们发现高血压普遍存在,但我们也发现,自我管理不足是高血压治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患者虽然在医院进行了治疗,但并没有严格遵从医生的治疗方案,或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进行高血压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例如,一些高血压患者并没有控制自己的饮食,没有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没有控制自己的体重等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高血压的治疗效果,使高血压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的状态,增加了高血压对健康的威胁。
四、高血压进一步发展为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最后,我们的调查还发现,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增加了高血压的影响。
高血压不仅会导致高血压本身的健康问题,还会进一步发展成为其他健康问题,如心脏病、中风、肾病等等。
社区健康数据分析报告常见疾病发病率

社区健康数据分析报告常见疾病发病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社区健康数据分析报告是一项有助于了解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对社区常见疾病发病率进行分析,并根据数据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选取了某城市的一处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对该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和医疗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以下数据结果。
一、高血压患病率根据我们的分析数据显示,该社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达到了30%。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并且常常伴随着其他健康问题的产生。
针对高血压的问题,我们建议社区相关部门和居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倡健康饮食,降低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量;2. 增加体育锻炼,保持适度运动;3. 定期测量血压,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二、糖尿病患病率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该社区糖尿病患病率为25%。
糖尿病不仅会造成血糖不稳定,还会损害全身各个器官的功能。
为了控制糖尿病的发病率,我们建议社区采取以下措施:1. 提倡均衡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的过量摄入;2. 鼓励居民进行定期体检,以及定期测量血糖;3. 加强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
三、肥胖发生率肥胖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我们的数据调查显示该社区肥胖发病率为20%。
肥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为了控制肥胖症的发生率,我们建议社区采取以下措施:1. 提倡科学饮食,倡导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2. 鼓励居民增加体力活动,如适度的户外运动、健身等;3. 加强肥胖症预防与治疗的宣传,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
四、抑郁症发生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障碍,我们的数据显示该社区抑郁症患病率为15%。
抑郁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为了降低抑郁症的发生率,我们建议社区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提倡居民关注自身心理健康;2. 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心理辅导和治疗;3. 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助和支持,减少社交孤立感。
高血压发病率及影响因素探讨与健康指导探析

高血压发病率及影响因素探讨与健康指导探析发表时间:2013-08-21T13:58:57.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2期供稿作者:鲁桂美[导读] 综上所述,防控高血压疾病,应当从年龄、体重、生活习惯、高血压家族史等方面入手实施,并由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鲁桂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扬州 225800)【摘要】目的探析影响高血压疾病发病率的因素,总结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指导策略。
方法选择入疾控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社区居民819例,收集受检者的年龄、身高、体重、生活习惯、家族史等资料,为高血压病患开展健康指导。
结果819例受检者中246例患有高血压病,患病率30.04%,其中,51岁以上受检者患病率最高,为49.19%(61/124),高血压病患多有肥胖现象,常吸烟、饮酒,有高血脂疾病以及高血压家族史。
结论年龄、体重、生活习惯、疾病史、疾病家族史几项因素,可直接影响到高血压发病率,为高血压病患开展健康指导,可以降低患者的危险程度,加快患者康复。
【关键词】高血压发病率影响因素健康指导【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2-0304-02 高血压疾病作为全球性的重大卫生问题,其各类并发症对患者的损害极高,可造成心脑血管意外,使患者面临死亡[1]。
近几年来,高血压疾病发病情况日益严重,患病人数不断增加,且患病的年龄提早,引起了国家卫生部门的重视[2],开展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及控制工作,成为当前医疗卫生工作单位人员的重要任务[3]。
我中心为提高高血压防控水平,选择819例受检者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了影响高血压疾病发病率的因素,总结了对高血压病患者舒适健康指导的策略,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中心在2012年1月~2013年3月共为5721例受检者进行健康体检,从中随机选择社区居民受检者819例,男436例,女383例,年龄在25岁~82岁间,平均年龄52.6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某城市居民高血压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满艳范雷李少芳满文文梁辉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4年第33期
【摘要】目的:了解本城市居民高血压前期及其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抽取一个社区进行横断面调查,主要包含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两部分。
结果:共有4641例居民纳入分析。
高血压前期患者1416例,患病率为30.5%;不同性别、年龄组、文化程度、体质指数、中心性肥胖、吸烟、饮酒与身体活动分组中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高血压;高血压前期;影响因素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一种独立的心血管病,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
高血压流行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加强管理[2]。
血压前期是正常血压与高血压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它有很大的可能性发展为高血压[3]。
为了解本城市居民高血压及其高血压前期的流行情况,开展了本次调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城市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抽取一个社区,进行横断面调查。
实际调查4711例,去除缺失及关键变量缺失,进入分析的为4641例。
本次调查严格按照伦理学要求,与被调查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为被调查者保守秘密。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每名调查对象均进行包含被调查对象基本信息、体格检查、日常生活习惯、身体活动卫生保健服务、健康体检等内容。
体格测量,包括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日常生活习惯,包括吸烟、饮酒、膳食等。
1.2.2 血压测量包括血压测量在内的所有调查员均接受统一的专业培训,测试合格方可上岗。
采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右臂血压;测量前1 h内避免剧烈的运动或锻炼以及进食、喝饮料(水除外),测量前至少安静休息5 min,取坐位。
连续测量2次,间隔1 min,若2次测量收缩压(SBP)或舒张压(DBP)相差6 mm Hg或以上者进行第3次测量,取几次测量的平均值[4]。
被调查对象当天不服用降压药或者停用对血压测量结果有影响的药物。
1.2.3 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参照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高血压指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或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高血压前期指血压正常人群中,收缩压在120~139 mm Hg和/或舒张压在80~89 mm Hg范围内[4]。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Epidata 3.1双录入数据,利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实际调查4641例,其中男2117例,占45.6%,年龄为(36.9±15.0)岁;女2524例,占54.4%,年龄为(38.8±14.7)岁;调查人群职业构成中,工人最多占21.8%,农民次之,占21.7%;文化程度中,高中、中专及同等学历者最多,占35.9%,其次是初中,占32.1%,大专及以上占17.0%;收入分组中,年收入在10 000以上占24.5%。
具体情况见表1。
2.2 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本次调查共发现高血压前期患者1416例,患病率为30.5%;不同性别、年龄组、文化程度、体质指数、中心性肥胖、吸烟、饮酒与身体活动分组中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
2.3 高血压前期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相对于血压正常人群,以是否患高血压前期为因变量,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体质指数、中心性肥胖、是否吸烟、是否饮酒、身体活动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组、文化程度、体质指数是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P
2.4 高血压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相对于血压正常人群,以是否患高血压为因变量,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体质指数、中心性肥胖、是否吸烟、是否饮酒、身体活动、收入分组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组、文化程度、体质指数、饮酒、收入分组等是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见表4。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30.5%,高血压患病率为25.7%,与山东省18~69岁成年人高血压调查结果相差不大,其分别为32.6%、20.8%[5];高血压患病率低于中国18岁以上城市居民的34.7%[6];高血压前期略低于浙江省18岁以上居民的34.4%,与益阳社区和金银川垦区调查结果接近[7-9];说明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已经成为本城市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高血压与高血压前期患病中性别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随之升高;而在高血压前期人群中,上升趋势不明显,但整体上也存在差异。
不同职业人群高血压前期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患病率具有差异,职业之间有差异还需要考虑到年龄的影响作用。
低文化水平人群的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患病率相对较高。
另外,在肥胖人群和中心性肥胖人群中,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均不是最高,这可能是因为肥胖人群已经从前期转化为高血压患者。
多因素分析中,饮酒、吸烟、身体活动未显示是高血压前期影响因素,吸烟、身体活动未显示是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与其他研究不是很一致,需要进一步的进行分析[10-11]。
本城市社区内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流行状况不容乐观,其影响因素提醒笔者再进行干预需要加强针对性,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国内外多项社区研究表明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知识水平,改善不良生活行为及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提供参考借鉴[12-14]。
参考文献
[1] Ohta Y,Tsuchihashi T,Fujii K,et al.Improvement of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n a hypertension clinic: a 10-year follow-up study.[J].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2004,18(4):273-278.
[2]赵宇宏,李海燕,段丽萍.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4):93-94.
[3] Vasan R S,Larson M G,Leip E P,et al.Assessment of frequency of progression to hypertension in non-hypertensive participants in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a cohort
study[J].Lancet,2001,358(9294):1682-1686.
[4]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楚洁,王临虹,徐爱强,等.山东省成年人高血压与高血压前期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1):12-17.
[6]李镒冲,王丽敏,姜勇,等.2010年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5):409-413.
[7]费方荣,叶真,丛黎明,等.浙江省成年居民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4):311-315.
[8]郭大英,张娟,邓凤君.城镇社区居民高血压现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0):97-98.
[9]张涛.金银川垦区1300例高血压病调查及现状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5):24-26.
[10]周超,雷燕,杨春霞,等.饮酒、吸烟和嗜盐等生活方式与高血压发病关联的Meta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4):488-490.
[11]石艳伟,白俊萍.高血压患者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9):72-73.
[12]钟守英.社区高血压患者行为及服药依从性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70-71.
[13]谢静,陈秀丽.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4):147.
[14]李兵飞,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人群的效果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109-110.
(收稿日期:2014-05-04)(本文编辑: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