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教案第19讲九年级9--10

合集下载

第19课 怀疑与学问 第1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第19课 怀疑与学问 第1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第19课怀疑与学问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

2.掌握生字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方法。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怀疑与学问》,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语言运用和审美创造:掌握“譬如、腐草为萤、虚妄”等字词的音形义,能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有效沟通,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涵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思维能力: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

那么怀疑与学问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看看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了解作者与背景知识】顾颉[jié]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

中国历史学家、民间文艺研究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主持《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的标点工作。

主要作品《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等。

写作背景:这篇文章论述的是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作用。

顾先生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建。

据说他幼年读书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

顾先生读书总喜欢把自己的主张批注在书上,书上写不下了,便记入笔记本里。

【知识补充】(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2)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3)论点要正确、鲜明,有针对性。

(4)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事实和道理。

(5)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9.《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脉络层次,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重点)2.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

(难点)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出示图片:同学们看到图片你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对啊,一个苹果落在牛顿头上,砸出一连串问号,一次次怀疑,一遍遍思索,一步步辨别,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可见怀疑精神有多么重要啊。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跟怀疑有关的文章。

二、出示教学目标、板书课题三、重点强调形近字:颉和撷四、活动探究一:通过朗读课文,批注重点语句,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1.同学们齐读题目。

思考:没有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看到《怀疑与学问》题目,同学们觉得文章会写哪些内容呢?(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发言后提示总结:题目出示了论题,圈定了议论的范围和疆界,吸引人的注意和思考。

2.那么顾颉刚通过这篇文章想要表达怎样的观点呢?下边我们一起朗读课文,请同学们思考:如果请你用文章中的句子或者短语做题目,你会选择哪些语句呢?3.师生合作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要求:①吐字清楚,声音响亮。

②标注段落序号。

③圈画关键语句,特别是每个段落的中心句。

4.朗读重点语句——通过朗读、分析、辨别,找出课文中心论点。

同学们要思考一下刚才的问题:不用“怀疑与学问”做题目,你会用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做标题呢?学生可能会圈画: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索,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⑤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 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整体感知
中心论点
1.明确论点。 通读课文,找出文章的
学则须疑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画
出本文的论证结构图。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怀疑是消极方面 辨伪去妄的必须 步骤
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 设新学说、启迪新发 明的基本条件
知识讲解
作者简介
顾 颉 刚 ( 1893—1980 ) , 原 名 诵 坤 , 字 铭 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 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 拓者、奠基人。他担任了《资治通鉴》、“二十 四史” 和《清史稿》总校及《史记》的标点工 作。个人著作主要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 《尚书通检》《中国疆域沿革史》《中国当代史 学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三皇考》《史林杂 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整体感知
2.方法指导:提取中心论点
(1)看标题。有的标题本身就是中心论点。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弄清论点与论 题的区别,别把论题当论点;要根据论题,结合文本内容,顺藤摸瓜,找出论点。 二是标题往往不是一句完整的话,需要稍加整理。 (2)看开头语段。作者往往通过事例、名言提出论点,可注意文中相关的提示语, 如“可见”“由此观之”“当然”等。 (3)看结尾语段。就是所谓篇末点题的写法,大多有“所以”“总而言之”“因 此”等表总结性的词语。 (4)看中间过渡语句。 (5)归纳各分论点,总结出中心论点。
拓展延伸
1.顾颉刚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享誉中外学术界,影响 极为深远。当代中学生阅读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是大有裨 益的。试谈一谈你从本文中学到了什么。
1.审清题干,确定答题范围。通读某段(或全文)内容,明确 答题范围中提及的论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范进中举》精品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范进中举》精品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

19 X进中举1.品味精彩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

2.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把握人物形象。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危害,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把握人物形象。

难点: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危害。

【新课导入】金榜题名是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荣耀,“学而优则仕”决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于是,“中举”在下层知识分子之间,在社会和广大老百姓之中,导演出一幕幕人间悲喜剧。

带着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思索,让我们一同走进吴敬梓的《X进中举》,去认识一个科举制度所毒害的病态社会。

【预习内容】1.注音。

腆.(tiǎn)着肚子啐.(cuì)在脸上避讳.(huì) 绾(wǎn)了头发星宿.(xiù) 攥.(zuàn)紧带挈.(qiè) 桑梓.(zǐ)2.辨析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X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

答案:连连答应(2)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答案:这里指写文章的功夫。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作者是吴敬梓,清代小说家。

【探究内容】1.X进为什么会发疯?对他的发疯应该怎样理解?答案:X进多年屡试不第,中了秀才后又中举人,连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经受不了刺激,便发疯了。

这种发疯是一种心理变态的表现。

2.课文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的?对比的运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答案:三种形式对比:①通过人物的种种丑态和高贵身份的对比;②通过同一人物对同一事件因情势的不同前后语言行动不同,形成对比;③通过人物的言词与截然相反的事实对比。

通过对比,突出了人物性格,表达了作者讽刺和鞭挞的思想感情。

3.文中的X进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他有哪些性格特征?答案:X进是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19、范进中举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故事情节,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手法。

3、品味小说语言,领会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1、梳理故事情节,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变化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1、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古小说的讽刺艺术的魅力.教法学法:朗读法、问答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录音机、朗读带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句古诗“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它张扬了古代读书人中举的欢喜。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古代读书人中举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范进中举》这篇小说。

1、介绍有关科举的知识。

明朝的科举制度规定:凡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之前必须参加童试,童试参加者称儒生或童生(不论年龄大小),童生通过院试,可以取得“秀才”称号,也叫生员、进学、相公。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考中者称举人;会试考中者称贡士;殿试由皇帝主持,通过考试,可以取得进士的称号,殿试分三甲录取。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2、介绍作家作品:吴敬梓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官僚地主家庭,早年热衷科举,考秀才,但再也未中举人。

考场上的失意,家庭生活由富到贫的变化,在与官僚、绅士的交往中,他逐渐看透了他们丑恶的灵魂,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深刻地认识,这些对他写作《儒林外史》有很大的影响,鲁迅先生说他“身为士人,熟悉其中情形,故其暴露丑态就能格外详细。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

全书通过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它成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范进中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品评人物,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

2.引导学生赏析讽刺艺术,了解对比、夸张、细节描写等讽刺手法。

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导读导议:以设置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读、思、辩、悟。

2.合作探究:学生先分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使交流面更广。

3.课文解读和情境营造结合,课文情境和生活情境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的人生选择才是有价值的。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品评人物,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

2.引导学生赏析讽刺艺术,了解对比、夸张、细节描写等讽刺手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的人生选择才是有价值的。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导读导议法、赏读评议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理解人物。

2.通过填表的辅助性手段来引导学生体会对比产生的讽刺效果。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

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语:曾经在网上上出现这样一则“拜神帖”,帖子的具体内容是:“范进,中国考神、中国考试宗师、传说中的文曲星!传说考试前拜考神,在考场上就会得到文曲星暗中相助!……考神范进在此!”从发帖日起,此后几乎每天都有考生来“拜神”。

一些社交网站上还出现所谓的“考神公共主页”,全部都是祈求自己能顺利通过考试,留言条数超过15万,主页粉丝也超过44万人。

这位“考神”何许人也?是否值得如此“膜拜”?今天,让我们来一窥“考神”的真面目。

【设计意图】从社会现象入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背景了解范进,是清朝小说家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一个特色鲜明的人物。

“范进中举”这个片段选自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

【2019最新】精选中考英语复习教案:第19讲 九年级Units 9-10

【2019最新】精选中考英语复习教案:第19讲 九年级Units 9-10

中考英语复习教案:第19讲+九年级Units+9-101.prefer(v..)→__preferred__(过去式)→__preferred__(过去分词)2.electricity(n..)→__electric__(adj..)电的→__electronic(adj..)电子的;电子设备的3.direct(v..)→__director__(n..)导演;部门负责人4.Australia(n..)→__Australian__(adj..&n..)澳大利亚(人)的;澳大利亚人5.shut(v..)→__shut__(过去式)→__shut__(过去分词)6.pain(n..)→__painful__(adj..)令人痛苦的7.relax(v..)→__relaxed__(adj..)放松的;自在的8.north(n..)→__northern__(adj..)北方的;北部的9.teenage(adj..)→__teenager__(n..)青少年10.suggest(v..)→__suggestion__(n..)建议11.behave(v..)→__behavior__(n..)表现;举止1.sing __along__ __with__ 随同……一起唱歌2.dance __to__ 随着……跳舞3.in that __case__ 既然那样;假使那样的话4.__stick__ to 坚守;固守5.__plenty__ of 充足的;大量的6.shut __off__ 关闭;停止运转7.__once__ in a __while__ 偶尔地;间或8.__in__ __total__ 总共;合计9.__after__ all 毕竟;终归10.__get__ mad 气愤;大动肝火11.__drop__ by 顺便访问;随便进入12.__make__ an effort __to__ be on time 努力守时13.clean (sb..) __off__.....把……擦掉14.take __off__ 脱下(衣服);(飞机等)起飞15.go __out__ __of__ one's way 特地;格外努力16.make......__feel__ at home 使(某人)感到宾至如归17.be/get __used__ __to__ 习惯于1.I like music __that__ I can __dance__ __to__.我喜欢可以跟着跳舞的音乐。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九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九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九课《怀疑与学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阅读策略怀疑与审视的定义及基本原理;2.了解人们的怀疑是从哪些角度产生的;3.能够掌握怀疑的合理性;4.掌握对怀疑和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怀疑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学习人们怀疑的来源和合理性;3.学会应对怀疑和掌握怀疑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三个):1、掌握怀疑的内涵和逻辑;2、理解人们怀疑的源泉和方式;3、了解怀疑对学问的推动作用。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启发学生注意怀疑在生活中的表现和作用;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学会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交流并合理化思路;3.轮流讲解法,鼓励学生相互分享新思想新观点;4.问答相结合法,贯穿教学全程,既能检查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又能够创设全盘思考问题的场所。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今天的内容:在生活里,怀疑是很常见的,但不是所有怀疑都是正确的,所以在处理怀疑时,我们需要理性的态度。

为了帮助各位掌握怀疑的合理性,我们今天学习怀疑与学问这一课。

首先,请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口说:“怀疑在生活中是很普遍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怀疑都是正确的。

怀疑需要理性的态度”。

(前一句话指出怀疑是普遍的,但不一定是正确的;后一句话强调怀疑是需要理性态度的)2.课堂教学(1)怀疑的表现与来源。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说出在生活中有哪些经常会让他们怀疑的事情。

教师可以将同学们的发言进行多角度的分类,如自己的感官错觉;自己的知识局限性;自己的价值取向等等。

同时讲解哲学术语中,对怀疑的定义和对怀疑的各个方面的探讨。

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验、文章、课文以及周边媒体中的例子的例子,分析怀疑的大致来源,包括感官、想象、信仰、个人兴趣、专业知识等。

(2)怀疑的合理性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的思考,同学们学会怀疑的合理性,可以充分发扬探究的精神,能够真正理性的思考并找到解决疑惑的方法。

(3)怀疑与学问的关联请同学们思考:怀疑和学问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怀疑是怎样促进人们知识的拓展的?教师讲解:怀疑在探究认识、知识领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对存在的问题有疑虑,对有限的证据、不完整的现象提出不同看法,才能更好的获取认识、扩大认识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复习教案第19讲九年级(上)Units 9-10
I. Teaching aims
words and other phrases 定语从句的结构和用法。

II. Teaching focus
Review the words we learned,定语从句的结构和用法。

III. Difficult points
words and other phrases sentences Master。

定语从句的结构和用法。

IV. Teaching methods
Free talk, Presentation, Practice, Consolidation.
V. Teaching procedures
【短语集锦】
1.sing __along__ __with__随同……一起唱歌2.dance __to__随着……跳舞
4.__plenty__ of充足的;大量的5.shut __off__关闭;停止运转
6.__once__ in a __while__偶尔地;间或7.__get__ mad气愤;大动肝火
8.__drop__ by顺便访问;随便进入9.__make__ an effort __to__ be on time努力守时10.clean (sb.) __off__...把……擦掉11.take __off__脱下(衣服);(飞机等)起飞12.go __out__ __of__ one's way特地;格外努力13.make...__feel__ at home使(某人)感到宾至如归14.be/get __used__ __to__习惯于
【句型展示】
1.I like music __that__ I can __dance__ __to__.我喜欢可以跟着跳舞的音乐。

2.He likes musicians __who__ play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他喜欢能演奏不同种类音乐的音乐家。

3.When I'm down or tired,I __prefer__ movies that can __cheer__ me __up__.当我心情不好或疲惫时,我更偏爱看那些能使我高兴起来的电影。

4.It was one of __the__ __most__ __moving__ __pieces__ of music that I've ever __heard__.那是我听到过的最感人的音乐。

5.I'm __too__ scared __to__ watch them __myself__.我感到太恐怖以至于不敢独自去看。

6.You __are__ __supposed__ to shake hands.你应该握手。

【拓展精析】
prefer意为“更喜欢;更喜爱”,相当于like...better。

其现在分词应双写r再加-ing,过去式与过去分词形式应双写r再加-ed。

其后可接名词、动词-ing形式或动词不定式等。

常见搭配还有:
①prefer sth.to sth.比起……更喜欢……
②prefer doing sth.to doing sth.比起做某事更喜欢做某事
③prefer to do sth.rather than do sth.宁愿做某事而不愿做某事(相当于would rather do sth.than do sth.)
suppose动词,意为“推断;料想;猜想”,常用于be supposed to do sth.中,意为“被期望做某事;应该做某事”,相当于should。

其否定结构为be not supposed to do sth.意为“不应该做某事”,相当于shouldn't。

suppose+that从句,当变为否定句时,否定词应前移,即与think,believe等词用法一致。

worth形容词,意为“值得;有……价值(的)”,常用于以下结构中:
be worth doing sth.值得做某事
be worth+n.当名词为金钱时,表示“价值……
【活学活用】
1)我更喜欢歌词很棒的音乐。

(2012,烟台)
I __prefer__ music that __has__ great lyrics.
2)他喜欢听音乐而不是看电视。

He prefers __listening__ to music to __watching__ TV.
3)我喜欢葡萄胜过苹果。

I __prefer__ grapes __to__ apples.
4)You are __D__ to type quickly when talking to each other on QQ so the other person doesn't get bored.(2014,淮南模拟)
A.suggested B.supported C.taught D.supposed
5)It is worth mentioning_(mention) that Nanjing has entered Top 10 Appealing Chinese Cities.(2013,南京)
【考点检测】
一、根据首字母及汉语提示完成单词。

1.Listening to light music makes me feel __relaxed__ (放松的).(2014,六安模拟) 2.There are four __seasons__ (季节) in a year.
3.Who is __knocking__ (敲) at the door?Go and see who it is!(2014,安庆模拟)
4.The discovery is of great __value__ (价值) to him in his study.(2014,宿州模拟)
5.I made a few __suggestions (建议) about how we could spend the afternoon.(2014,亳州模拟) 6.Our teacher often __praises__ (表扬) him for his courage.
7.It must be very __painful__ (令人痛苦的) for you to tell her about the accident.
8.In Brazil,when women meet,they __kiss__ (亲吻) each other on the cheek.
二、单项选择。

11.I'm sleepy.I prefer __A__ at home to going out for a walk.(2014,马鞍山模拟) A.sleeping B.to sleep C.slept D.sleep
12.Most students like the teachers __B__ understand them well.(2014,宣城模拟)
A.which B.who C.where D.when
13.—In a text message,88 means Bye­bye.
—And another example is F2F __A__ stands for face to face.(2014,黄冈)
A.that B.who C.whom D.it
14.All of us went to the park __C__ Bob.He had to look after his sister.(2014,滁州模拟) A.besides B.with C.except D.beside
15.You were __C__ to close the windows.Why were you so careless?(2014,宿州模拟) A.allowed B.believed C.supposed D.D.caus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