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案

合集下载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4篇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4篇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4篇《舟过安仁》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舟过安仁》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借助图画及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3、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及图画中两个小孩的聪慧、顽皮,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4、把古诗编成故事。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小黑板板书:小练笔要求及《稚子弄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我们在一年级时学过《牧童》,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回顾。

(齐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过度:童年捕蝉的经历是那样的有趣,也勾起了老师对另一首描写儿童生活诗的回忆。

(教师背诵:《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是伟大的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有关儿童生活的诗作。

是的,他就是这样一个童心不泯的诗人,他的诗以写田园生活为主,是南宋四大家之一(尤袤、陆游、范成大)。

今天他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做了一首诗,是什么情景呢?我们一起看图画。

二、学习古诗1、看图,说图意。

打开书,看到这幅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问?(生自由汇报,教师梳理学生一两个关键问题,留在理解诗意时解决)2、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出示《舟过安仁》,要求自由练习朗读——抽生读(2个)——男、女读——齐读(重点指导“篙”、“棹”的读音及“遮”的写法)3、学习古诗: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1、借助注释或工具书。

2、借助插图。

3、发挥想象)(1)自学,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

a、理解诗题、词语、诗句。

舟过安仁教案范文

舟过安仁教案范文

舟过安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这首古诗;(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文内容;(2)运用想象和联想,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环保意识;(3)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这首古诗;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2.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将古诗中的意境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2.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一片美丽的湖泊,湖面上荡漾着轻轻的波纹,几只小船在湖面上飘荡。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谈谈自己对这幅画面的感受。

(3)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舟过安仁》,就是描绘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

2. 学习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2)学生自读古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3)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义;(4)学生朗读古诗,加深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3. 理解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诗文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3)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4. 体会感情(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体验诗人的情感;(2)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3)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年级语文下册《舟过安仁杨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舟过安仁杨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3.小组成果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堂练习
1.诗句默写:要求学生当堂默写课文中的部分诗句,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情感体验: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一句诗句,进行朗读或表演,感受诗句中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逐步引导:在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首先,解决生字词问题;其次,分析诗句的表层意义;最后,探讨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和诗人情感。
3.互动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比较分析等方式,共同探讨古诗的鉴赏技巧。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提高鉴赏能力。
3.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古风音乐,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古诗的美。
(二)讲授新知
1.诗句解析:逐句解读诗句,分析诗句的韵律、对仗、意象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生字词讲解:针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舣舟”、“安仁”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其词义和用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古诗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道德养分,如尊重他人、关爱自然等,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理解课文的主旨和内涵,把握诗人在舟过安仁时的所见所感。
3.鉴赏古诗: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学会从韵律、对仗、意境等方面分析、品味古诗,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4.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增强语感。

《舟过安仁》教案设计

《舟过安仁》教案设计

《舟过安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舟过安仁》全诗。

2.掌握诗中的生字词,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3.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感悟诗人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感悟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论: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江南水乡吗?那里的风景如何?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的诗歌——《舟过安仁》。

二、作者简介1.介绍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宋代四大诗人”。

2.讲解杨万里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风格。

三、诗歌解析1.通读全诗,理解诗意。

2.分析诗中的意象:安仁、烟雨、江南、轻舟、小桥、流水等。

3.讲解诗中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

4.感悟诗人的情感:对江南水乡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诗中意象的理解。

2.请同学们分析诗中的表达技巧。

3.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五、作业布置1.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二、诗歌解析1.深入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情感变化,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诗中情感的理解。

2.请同学们探讨如何运用诗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四、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2.分析诗中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2.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鉴赏练习。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鉴赏文章。

二、诗歌拓展1.介绍与《舟过安仁》相关的诗歌,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2.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诗歌的异同,提高审美能力。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优秀模板5套)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优秀模板5套)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优秀模板5套)舟过安仁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报告诗句的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心: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报告诗句的意思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学习难点:理解后两句诗并体会诗人的情感学前准备:小黑板学习过程:一、预习探究游玩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玩,你们愿意和老师配合吗?生:愿意师:请同学们听好游玩要求:请你根据老师的提示猜一名人物的名字。

猜到的同学可以抢答提示一:此人性别男,生于1127年,卒于1206年提示二:此人是一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提示三:他的诗一善写田园知名,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文:《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他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生:杨万里师:很好!你们猜对了,他就是杨万里,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板书课题:舟过安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生汇报(2-3人)师:那诗人坐着小船路过安仁的时候,到底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乘着诗词的飞船,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分享吧!二、合作交流划节奏读诗文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注意要读准字音生自由朗读指生读师范读师:请你根据老师的范读,画一画诗的节奏生读诗划节奏师板书诗的节奏指生根据诗的节奏再读抓重心明诗意师:请同学们,在读古诗,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你不懂的?生结合书中的注释理解诗文,质疑生汇报交流自学收获(重心引导学生理解“怪生”和后两句诗的意思)师:看来同学们理解的都很好!三、品读感受想诗境悟诗情师:再一次读读诗文,想想这首诗给你留住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多说、多想,保证学生的回答时间)思考:当诗人看到两个小孩“收篙停棹坐船中”的情景时,心情怎样?看到了两个小孩,用伞使风,诗人的心情又怎样?生汇报交流(可以结合当时的环境充分的展开自己的想象)吟诗句诵诗篇师:如此有趣的一幕,如此可爱的诗人,用我们的读书声表达出你也向往这样的生活。

《舟过安仁》语文教案

《舟过安仁》语文教案

《舟过安仁》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重点词句的理解。

2. 诗歌意象的把握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杨万里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提问:请大家谈谈对诗歌的感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有哪些?(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如“小舟”、“浪花”等。

(2)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2)引导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6. 朗读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

(2)鼓励学生背诵诗歌。

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舟过安仁》。

(2)写一篇关于《舟过安仁》的读后感。

9. 板书设计《舟过安仁》杨万里小舟浪花便捷斗笠10. 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情况如何,下一步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

六、教学评价评价内容:1. 学生对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情况。

2.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3. 学生对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舟过安仁》。

学习《舟过安仁》这首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培养幼儿对古代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
《舟过安仁》古诗文本。

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三、教学过程
导入(10分钟)
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发幼儿对《舟过安仁》的好奇和兴趣。

学习古诗(30分钟)
逐句解读《舟过安仁》古诗的意义和表达技巧。

引导幼儿跟读古诗,感受其中的韵律和美感。

诗意欣赏和表达(40分钟)
再次朗读《舟过安仁》古诗。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幼儿绘画或写作,表达对古诗中的意境的理解。

创作和表演(40分钟)
鼓励幼儿根据古诗的意境和表达,创作自己的诗句或故事。

分组让幼儿一起编排表演,将自己的创作呈现出来。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总结和评价(10分钟)
总结学习的内容和体验,让幼儿回顾所学的古诗和创作,并进行评价和反思。

四、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欣赏和创作诗歌,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或参加校内外的文艺演出,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五年级舟过安仁教案

五年级舟过安仁教案

五年级舟过安仁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篙”“棹”两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遮”等 5 个生字,理解“安仁”“篙”“棹”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舟过安仁》。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4、感受小童的聪明伶俐和天真可爱,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

(2)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2、教学难点感受小童的聪明伶俐和天真可爱,体会诗人杨万里诗中蕴含的童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不少古诗了,谁能来给大家背一首?(学生背诵)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首古诗,它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

(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分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音和节奏。

4、全班齐读。

(三)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篙”“棹”“遮”等,指名学生认读。

2、结合注释和图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四)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

2、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3、指名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

(五)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两个小孩坐在一艘小船上,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却撑开了一把伞。

)2、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可能会说:是为了遮雨、遮阳、挡风等。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小孩的聪明和童趣。

)3、诗人看到这一幕,会有怎样的心情?(诗人会感到惊喜、赞赏、喜爱等。

)(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价。

3、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七)背诵古诗1、学生尝试背诵。

2、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3、全班齐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案教学目标:
1.认识“篙”“棹”,会写“遮”
2.有感情的朗读。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品悟诗的意境,练习将是改变成一个小故事。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
.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品悟诗的意境,练习将是改变成一个小故事。

2.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引童趣:1、游戏“对诗”,激童趣:众所周知中国乃诗的国度,今天我们就一起先来玩个“看图猜诗”游戏吧!看到这幅画,你想到那些诗句呢?
吟诵这些诗句时,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2、是啊,我们的童年时光也正像这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能读出其中的无限乐趣。

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吧!齐读课题
3、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课题:舟过安仁)描绘的可能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的所见。

二、初读,感童
趣:(一)初读感知,读准读通古诗: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指名读字正腔圆,读得很准确,尤其这几个字读得特别准.篙棹.教大家读一读.
3、
认清了生字,我们再来读课文就会更流利了。

齐读
4、
同学们如果带上节奏读,就会读出诗的韵味谁来试一试5、
223是古诗通常用的节奏,节奏也可以根据个人诵读感受发生一些变化(示范)谁来试试
6、我们还可以创编出一些朗读方式,读出古诗的趣味(重叠读)
(二)结合注解、插图理解诗意:1、师:一遍遍地读,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意思吗?默读课文,结合注释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一句一句说意思。

3、增加难度,篙、棹是什么意思?怪生?张伞?使风?
我读懂了整首诗的意思:水面上,有两个小孩子驶着很小的渔船,不一会儿,他们俩把撑船用的竹竿和划船的桨都收了起来。

天上没有下雨,但是,他们还张着伞,原来是用
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三、品读,享童趣:
、同学们有人说古诗就是一幅画,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小小的镜头,像无声电影,如果把镜头放大,让画面有声有色,让人物动起来,这幅画就丰富了。

再读第一句。

一边读一边想,你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

小生读,慢一点。

这是一叶怎样的小船,两小童什么样貌,他们想了什么,又说了什么于是收稿停招坐船中。

你现在就是编剧,这个故事怎么演绎你们自己安排。

写到纸上。

2、交流
师:看,波光粼粼的小河中,一叶小舟轻轻驶来。

诗人正坐在船中享受着春天的美景杨柳依依;潋滟水光,闲暇之余,不经一瞥,顿而哑然失笑。

()学生叙说“想象的画面”:你笔下这是两个什么样的孩童?(用一个词形容,写在黑板上)
看,清澈见底的的小河中,一叶小舟轻轻驶来。

诗人正坐在船中手捻胡须,仰天凝视,看两岸桃花朵朵,芳草萋萋,闲暇之余,一叶小船闯入视线
()学生叙说“想象的画面”:你笔下这是两个什么样的孩童?(用一个词形容,写在黑板上)
总结:两小儿是的的的,就让我们读出他们的
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3、让我们将目光再次投向安仁的小河吧!收起桨儿,放下篙,撑开小伞坐船中,碧波之上,孩童的举动既吸引了你,也吸引了我,更吸引作者杨万里。

读:“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4、当杨万里恍然大悟原来两小童是想用伞当帆一样,利用风让船前进,他会是什么表情?心里会整么想。

此刻你就是杨万里读出内心的惊叹,
此刻你就是杨万里读出内心的喜悦
此刻你就是杨万里读出内心的激动。

眼前的一幕令诗人难以忘怀,于是欣然写下了这一幕。

伴音乐读。

四、比较读,悟童趣。

诗不仅是一幅画,蕴含这一份情。

出示: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

他和陆游、范成大三人是互相佩服的朋友。

杨万里擅长七言绝句,不论农家生活,还是自然景物,在他笔下都显得新鲜活泼,趣味横生。

一起读《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你们发现这两首诗都写得是什么?是啊,热爱写景的杨万里路过安仁,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可他不写碧草含露,杨柳依依,不写水光潋滟,碧波万顷,眼里为什么只有这两小童?
就是因为孩子童真童趣。

在童心面前,最美的风景也会失去颜色,孩子就是这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

拓展,延童趣
师:童年,是一个个美妙的梦;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曲;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
一童子把夜间冻结在盘里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上当做乐器敲打,忽然冰块落地,如玻璃破碎,一场游戏就这样结束了。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师:风和日丽,草满大地,牧童不放牛竟自睡去,牛儿则一路吃到柳阴西边去了。

桑茶坑道中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