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1、原子构成: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①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②原子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③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无中子)2、相对原子质量(Ar):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基准,其他原子质量与它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①公式:,它是一种比值,单位是1,省略不写。

②Ar≈质子数+中子数。

3、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4、地壳中元素含量顺序:氧硅铝铁钙钠钾、还有镁氢和其他;5、元素符号书写:遵循“一大二小”6、记忆元素符号:氢H、氦He、锂Li、铍Be、硼B、碳C、氮N、氧O 、氟F、氖Ne、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氩Ar、钾K、钙Ca、锰Mn、铁Fe、铜Cu、锌Zn、银Ag、钡Ba、金Au、铅Pb、汞Hg(共30种)7、元素符号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宏观意义);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意义)。

元素符号前有系数只表示原子个数。

如:H: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

2H:表示2个氢原子。

8、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用“…由某元素组成”来描述;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观粒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用“构成”描述。

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4种描述方法(以水为例)①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②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③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④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物质,有2种描述方法(以汞、食盐为例):①汞是由汞元素组成的;食盐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②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食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9、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①每一横行叫做—个周期:共有七个横行,有七个周期。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一、分子和原子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分子、原子、离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微观粒子构成的。

2、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4、微观粒子之间存在间隔;一般气>液>固,间隔慢慢变小。

5、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与原子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相同点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氢除外)1、原子不显电性。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质子和核外电子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带电。

2、原子中有: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右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质子数13,核外总的电子数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

原子整体不带电。

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也不带电。

不带电的微粒有:中子、原子、分子。

2、电子电子层的规律:(1)原子的核外电子最少一层,最多七层。

离核最近的为第一层,依次类推;最远的也叫最外层。

(2)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3)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3、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有密切关系。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汇总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汇总

第三单元知识点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 构成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 2、O 2、N 2、Cl 2。

离子:NaCl 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 +)氯离子(Cl -)构成混合物(多种物质)分类 单质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纯净物 (一种元素)(一种物质)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CH 4、C 2H 5OH 、C 6H 12O 6、淀粉、蛋白质(多种元素) 氧化物 H 2O CuO CO 2无机化合物 酸 HCl H 2SO 4 HNO 3碱 NaOH Ca(OH)2 KOH盐 NaCl CuSO 4 Na 2CO 33、原子的结构 中子(不带电荷)a 、 原子 原子核(正电)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b 、原子核内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c 、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d.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e 、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f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相对原子质量a 、定义式: x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b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5、元素: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A 、不同种元素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B 、元素之最:地壳:O 、Si 、Al 、Fe 细胞:O 、C 、H 、NC 、元素与原子的关系:(1).概念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区别:元素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原子既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的含义。

(3).使用领域:元素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习惯上说组成),如:水里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2、简单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注意:
①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一般不写。
②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实际质量。
四、原子结构示意图
1、画法与含义:
2、核外电子排布特点与原子性质的关系:
原子类别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性质
金属原子
一般<4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较易发生化学反应
非金属原子
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可继续再分,原子核分为质子和中子。
原子一般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粒子构成,它们分别带有不同电性。
4、原子的结构:
原子
(不带电)
原子核(带正电)
体积小,质量大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体积大,质量小
5、等量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6注意:
①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有中子。
②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电子。
③1911年,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核结构理论。
2、卢瑟福实验:
现象
推论

绝大多数α粒子能够穿过金箔,且运动方向不变。
原子中存在较大空间。

少数α粒子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原子核带正电。

极少数α粒子被原路反弹回来。
原子核体积小,但质量大。
3、原子核是可分的:
②一类原子——不能用一类微粒代替。(H2O和Ne)
3、原子与元素的对比:
原子:微观(个体)、既讲种类,又讲个数、说构成
元素:宏观(总称)、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说组成
4、元素的存在与分类: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微观示意图:
4.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考点4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实质
以分子为例
宏观
微观
纯净物
只含有一种物质
如:氧气
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
氧气中只含有氧分子一种分子
混合物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如:空气
物质中含有多种分子
空气中含有氧气分子、氮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
解释生活现象: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三态变化、给自行车胎打气、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如夏天车胎、篮球等打气太满容易爆炸,酒精温度计测温度。(给自行车胎打气,分子间隔变小)
(水银是金属,由原子构成;水银温度计测温度,是因为受热汞原子间隔变大。)
B.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变大。
解释生活现象:加压可以让6000mL氧气装进40mL钢瓶。
(注意:分子的大小不会改变,物质体积的变化是分子间隔在改变)
(4)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
考点3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分子
①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清单
考点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 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关系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少数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部分非金属固体)由原子构成,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考点2微粒的性质
解释实验3中A烧杯变红原因: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Fe的意义:(1)表示铁这种物质;(2)表示铁元素;(3)表示一个铁原子。
6、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用元素的元素符号。
7、元素的分类
(1)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常温下基本全部为固态,Hg常温下为液态。
(2)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常温下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状态。
(3)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物质常温下都为气态。
8、元素周期表:七个周期,十六个族。同个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同个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似。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妙
一、分子
1、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的质量பைடு நூலகம்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做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就越快。
(3)分子间有间隔。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二、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三种:分子、原子、离子)
三、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带+电荷)包括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和中子(不带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知识结构]分子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物原原子(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质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构结排布规律成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结构示意图含义的金属原子奥原子分类非金属原子秘离定义稀有气体原子子分类书写相对定义原子公式质量理解分布元素符号书写以及原则符号意义元素结构周期表规律[知识梳理]一、分子1、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不再保持原分子的化学性质。

典例1[湖南益阳]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10mLH2O与10mL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答案]B[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H2O与10mL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典例2[甘肃兰州一模]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答案]D[解析]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B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故正确.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不一定比原子间的间隔大,故D 错误;故选D。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1 分子和原子1、分子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H2O水分子注意:⑴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的,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⑵由原子直接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就是其原子。

例如,保持汞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即Hg。

2、分子的基本性质⑴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⑵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⑶分子在不停运动。

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用⑵⑶两条性质可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物质、三态变化、气体压缩等。

注意:热胀冷缩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减小,考题中经常写是由于分子大小或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这是错误的,因为分子本身的大小和体积不变。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的内部结构⑴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

⑵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元素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4、原子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5、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6、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7、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8、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单质,如:铁Fe,铜Cu,钠Na等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S,磷P,硅Si等。

稀有气体,如:氦气He,氖气Ne等。

9、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可以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可以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10、分子和原子之间不能比较大小,但是分子一定比构成该分子的的原子个体大。

如:分子一定比原子大,这句话错误。

考点2 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⑴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①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②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利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可以深刻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基础知识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1、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________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水(____)、氧气(O2)、氮气(____)、二氧化碳(____);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碳(____)、铁(Fe)、金属汞,俗称水银 (____);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氯化钠(NaCl),它的构成粒子是_______和_______。

2、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①分子的__________ ;②分子总是在__________;③分子之间是;【交流提升】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或事实主要可用分子和原子的哪一个性质来解释?选序号A、B 或C填空。

A.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C.分子间有间隔 D.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E. 不同分子,性质不同1、墙内开花墙外香_______;2、酒精能挥发______;3、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_____;4、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千克_____;5、气态的物质易被压缩,而固体和液体的物质不容易被压缩______。

6、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却能灭火 _______;7、固体碘和气体碘都能使淀粉变蓝______。

二、分子可分为原子1、分子的概念:⑴水在蒸发时,水只是从____态变成____态,水分子_______(“有”或“没有”)变化,水的化学性质_______(“有”或“没有”)变化,所以水的蒸发是_______(“物理”或“化学”)变化;【结论一】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_____(“有”或“没有”)变化,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就______(“有”或“没有”)变化;⑵我们在实验室用电解水研究水的组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水在通电时,水分子_______(“有”或“没有”)变化,变成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不同的分子,水不再保持原来的性质,所以水的通电分解是_____(“物理”或“化学”)变化。

【结论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这种物质的分子_____(“有”或“没有”)变化,会变成其它物质的分子,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就______(“有”或“没有”)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该物质 _ 的 __。

【交流提升】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保持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

2、原子的概念:已知化学反应:氧化汞金属汞 + 氧气,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2)+氧化汞分子会分解成________和_________,许多个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_________【结论】由此可见,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并没有发生变化。

所以,原子是 _ 中的 __。

【能力提升】氧气(O2)在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水(H2O)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和_______。

【能力再提升】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______(填“分子”或“原子”)可以再分,而______不能再分。

课题2 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总起来说,原子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构成,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上。

2、各种原子的构成不同,因为各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是不同的。

观察下表,仔细⑴_____原子核内无中子;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时练习一】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38 B.50 C.88 D.1263、核外电子的排布:分层排布,而且一般称最外层是8个电子(氦是2个)的结构为相对稳定结构。

我们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原子的结构,请说明上边右图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该结构示意图表示_____元素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为_____,核外共有_____个电子层,其中第一层有____个电子,最外层有____个电子。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得到”活“失去”)电子。

原子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XY4、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与________________有密切的关系。

元素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个(氦为2个) 不易得失电子,相对稳定结构金属元素 _____4个 易____电子,形成8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非金属元素 _____4个 易____电子,形成8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5、写出离子符号:钠离子______;镁离子______; 铝离子______;钾离子_______;钙离子_______; 氯离子______;氧离子______;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_;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 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_;铵根离子___________。

掌握一些离子符号的意义:如Mg 2+ 表示镁离子或1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2Mg 2+ 表示2个镁离子;Ca 2+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字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 图中X=____,Y=____;⑵ 从左往右,由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逐渐向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过渡;⑶ 从左往右,最外层电子数由_____到______逐渐递增;⑷ 从左往右,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逐渐增大; ⑸ 同一竖列, ___________相等; ⑹ 同一竖列,___________依次增加。

7、根据下列结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⑴ 写出示意图表示的粒子符号。

(结合元素周期表)A :_____B :_____C :O 2-D :_____E :_____F :S⑵属于原子的是_______,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_,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

⑶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⑷在化学反应里容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_,容易的得到电子的是______,已经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

⑸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_______;⑹具有相同化学性质的元素是_________。

⑺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是________。

课题3 元素1、元素的概念:元素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水(H2O)、氧气(O2)、二氧化碳(CO2)分子中都含有相同的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化学上将质子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__________。

同样,质子数为1的原子统称为氢元素,质子数为6 的原子统称为碳元素,因此元素种类由______________决定。

练习:氧元素与氢元素最本质的区别在(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电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2、物质是元素由组成的,例如,水(H2O)由_____元素和_____元素组成。

3、地壳中含量(质量比)最多的前四位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__,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

练习:我市著名景点—汤头温泉水富含钾、钙、镁、氟、硅等,这里的“钾、钙、镁、氟、硅”是指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意义:①宏观表示___________;②微观表示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或意义表示的符号:⑴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4O____________;⑸5N____________;⑹6H____________;⑺7Na _____________;⑻2个氧原子_________;⑼3个碳原子_________________。

三、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由7个周期(横行)和16个族(纵行)构成,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的____________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__________。

所以从数值上,原子序数=核电荷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

3、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得到的信息有:⑴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⑵该元素的符号________;⑶该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_;⑷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⑸该元素是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