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时 小数与单位的换算(2)
【人教版】2020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堂作业设计-第4单元(001)

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一、填空。
1、在小数中,小数部分在小数点的(),整数部分在小数点的()。
2、0.17里面有()个0.01,它的计数单位是()。
3、0.082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二、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涂色部分。
分数: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小数:_________ 小数:_________三、写出相应的分数。
0.32 0.68 0.9 0.06 0.64 0.3 0.02四、写出相应的小数。
2 10561002710041007101310079100五、根据质量单位转换,填写下面的表格。
600.32 5.63 70.06 6.94第2课时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一、基础练习。
1.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一位是(),第三位是()。
2. 在小数数位顺序表中,小数部分最高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整数部分最低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二、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小数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 42个百分之一是0.42。
()3. 0.09中的“9”表示9个0.1。
()三、读出下面各数。
0.78 5.7 0.3078.005 6600.506 88.188四、写出下面各数。
零点一二七点七零七二十点零零零九四千点六五零点九一八五十三点三五三五、小明从1.2米宽的小床上起来,挤了0.008米长的一段牙膏,用了0.05小时刷牙洗脸,喝了一杯0.243升的牛奶,背起2.5千克的书包,飞快地向离家1.46千米的学校跑去。
读一读题中出现的小数。
六、读出下面各数。
1.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 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七、小华在读一个小数时,把小数点丢了,结果读成了四万五千零一。
原来的小数读出来只读一个零,原来的小数是多少?第3课时小数的性质一、填空。
1、把6.8写成以千分之一为单位的小数是()。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13课时,含教学反思)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 (1)第2课时小数的读法 (4)第3课时小数的写法 (7)第4课时小数的性质(1) (8)第5课时小数的性质(2) (11)第6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12)第7课时小数点的移动(1) (15)第8课时小数点的移动(2) (17)第9课时解决问题 (19)第10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1) (21)第11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2) (24)第12课时小数的近似数(1) (26)第13课时小数的近似数(2) (28)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2.过程与方法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米尺、彩带、磁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还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度是多少?2.你们估计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来验证一下。
3.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学生汇报预设:学生1: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20厘米。
学生2: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米2分米。
教师:课桌的长度如果以米为单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
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2)认识小数吗?在哪儿见过小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
二、尝试探究,理解意义1.认识一位小数。
教师:出示1米长的彩条,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长?把1分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怎么表示?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想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第8课时_整理与练习(2)【精品】

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与练习(2)教学内容:课本第47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能正确熟练进行小数大小比较、小数的改写和求小数近似值。
2.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练习进行查漏补缺。
教学难点:保留小数位求近似数的时候,出现连续进位情况的时候的处理法则。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热身(预设5分钟)快速完成以下练习在中填上“>”“<”或“=”3.72○3.27 0.45○0.4052.4○2.04 9元8角○9.08元另附书本第六题。
分类题(根据数字2在各个数中表示的意义,将下列小数分类)2.08 0.27 4.26 6.52 12.25 9.602 203.02二、自主整理(预设5分钟)(一)根据导学单快速自学和本课相关的知识。
学生自主整理知识,教师关注学困生,帮助他们再次明确相关概念方法。
学生整理后马上组织小组内交流,不再安排另外板块进行知识点交流。
导学单:1.小数的性质是:。
2.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的方法是3.在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时候,我碰到了哪些困难?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三、基本题练习(预设8分钟)1.交流预习作业。
其中第2题在交流后同桌两位同学分别比较两个月的水费、电费情况。
2.完成书本第47页第7-8题独立填写在书本表格中。
第七题提醒学生单位“亿公顷”不写,森林面积保留一位小数时,十分位上的“0”不能省略。
四、综合练习(预设10分钟)1.9.546精确到个位是(),保留一位小数是()精确到0.01是()。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批改。
集体交流。
2.把257258000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是(),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万。
3.把321865000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是(),再保留两位小数是()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8课时 小数与单位换算(2)

(教材P47 下面的做一做T1)
1. 0.3kg=( 300 )g 2.63km=( 2630)m
3.7t=( 3700)kg 0.86m2=( 86 )dm2
(教材P47 下面的做一做T2)
2.
海豚
北极熊 企鹅
海豹
kg
0.75t 750kg
35kg
0.35t 350kg
(1)你能把它们按照体重由重到轻排序吗?
白鲸
1.35t 1350kg
1.35t(白鲸)>0.75t(北极熊)>0.35t(海豹)> 228kg(海豚)>35kg(企鹅)
2.
海豚
北极熊 企鹅
海豹
白鲸
228kg
0.75t
35kg
0.35t
1.35t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合理即可)
如:北极熊比海豚重多少千克?
0.75t=750kg 750-228=522(kg)
0.95m= _____cm
小组讨论: 怎么把“0.95m”改写成以“厘米”作单位 的数?写出过程。
0.95m= ___9_5_cm
方法一:
0.95m
9dm 5cm
95cm
方法二: 1m=100cm
0.95m=(0.95×100)cm =95cm
方法一: 1.32m
1.32m=_1_3_2__cm
答:北极熊比海豚重522千克。
(教材P48 T5)
2.在 里填上“>”“<”或“=”。
3.61m< 362cm
284g =0.284kg
1480m< 1.5km
532cm >5.3m
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8课时 小数与单位换算(2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目录及单元教学计划(课时安排)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目录及单元教学计划(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4)第3课时有关0的运算 (7)第4课时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9)第5课时解决问题 (11)第6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14)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 (16)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1课时观察物体(1) (21)第2课时观察物体(2) (23)第3课时观察物体练习课 (26)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 (30)第2课时加法结合律 (32)第3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35)第4课时连减的简便运算 (37)第5课时乘法交换律 (40)第6课时乘法结合律 (42)第7课时乘法分配律 (45)第8课时乘、除法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48)第9课时整理和复习 (50)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 (54)第2课时小数的读法 (56)第3课时小数的写法…第4课时第4课时小数的性质(1) (62)第5课时小数的性质(2) (65)第6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68)第7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71)第8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74)第9课时外币兑换 (77)第10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1) (79)第11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2) (82)第12课时小数单位换算练习课 (85)第13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1)…87)第14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 (90)第15课时整理和复习 (94)第五单元三角形第1课时三角形的认识 (99)第2课时三角形的特性 (102)第3课时三角形的分类 (104)第4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 (107)第5课时四边形内角和 (109)第6课时练习课 (111)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 (114)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119)第2课时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121)第3课时小数加减法练习课 (124)第4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126)第5课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28)第6课时整理和复习 (130)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1课时轴对称(1) (133)第2课时轴对称(2) (135)第3课时平移 (138)第4课时平移解决问题 (140)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平均数的含义与求法 (145)第2课时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147)第3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 (150)第4课时营养午餐 (152)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课时鸡兔同笼问题 (156)第2课时鸡兔同笼练习课 (160)第十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65)第2课时复习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 (168)第3课时复习空间与图形 (170)第4课时复习统计 (173)第一单元教材分析课时计划四则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三角形第六单元小数的加减法第七单元图形单位运动(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十单元总复习。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8课时 小数与单位的换算(2) 优质教学课件

1 )角(
8 )分
4. 在 里填上“>”“<”或“=”。
0.61km <700m 100g = 0.1kg 1480dm< 1.5km 212cm > 2.1m
5. 如果1个苹果重200g,100个这样的苹果有多重?
200×100=20000(g) 20000g=20kg 答:100个苹果重20kg。
2. 你喜欢哪种方法?
请你按照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队。
80cm
1m45cm 1.32m 0.95m
你们现在能按照高矮顺 序给他们排队了吗?
1m45cm > 1.32m>0.95m>80cm
在解答这两道题时有 什么相同的地方?
把高级单位的数改成低级单位的数。
怎样把高级单位的数 改成低级单位的数?
数学 四年级 下册 人教版
小数与单位换算(2)
一、复习导入
填空。
23dm=( 2.3 )m 7450m=(7.45 )km
说一说你的想法。
1350g=(1.35 )kg 9020kg=( 9.02 )t
二、探索新知 请你按照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队。
80cm
1m45cm 1.32m
0.95m
四、课堂小结
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 的方法:用这个数乘以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如果 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1000……可以直 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
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含有 低级单位的复名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直接 作为高级单位的数,小数的小数部分乘以进率或 通过小数点的移动转化为低级单位的数。
2 把上面的数据改成用厘米作单位的数。
0.95m=( )cm
0.95m=( 95 )cm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8课时 小数与单位换算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8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8课时主要内容是小数与单位换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能够运用小数进行单位换算,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之前,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基本知识,对小数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单位换算是新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单位换算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单位换算的概念,知道单位换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小数进行单位换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能够运用小数进行单位换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单位换算的概念,能够进行复杂的单位换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单位换算的概念,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单位换算的概念。
2.准备练习题,用于让学生巩固单位换算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比如长度、重量、时间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这些单位的换算呢?2.呈现(10分钟)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单位换算的概念。
例如,1米=10分米,那么10分米=1米;1千克=1000克,那么1000克=1千克。
让学生明白,单位换算就是将不同单位的名数换算成同一单位的名数。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题包括长度、重量、时间等不同单位的换算。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单位换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一根绳子长30米,切成每段2米,可以切成多少段?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进行单位换算时,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呢?让学生总结出单位换算的规律,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目录(三年级----六年级)

三年级上第1章时、分、秒第l课时时、分、秒及其关系、单位换算与计算第2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1课时进位加法第2课时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第3章测量第l课时质量及质量的常用单位第2课时质量的单位换算第3课时长度及长度的常用单位第4课时长度的单位换算第4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l课时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第5章倍的认识第l课时整数的乘法及应用第6章多位数乘一位数第l课时整数的乘法及应用第7章长方形和正方形第1课时长方形的特征及性质第2课时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第3课时长方形的周长第4课时正方形的周长第8章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读写及分类第2课时分数大小的比较第9章数学广角——集合(图文应用题)第10章总复习三年级下第1章位置与方向第1课时位置第2课时方向第2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1课时整数的除法及应用第3章复式统计表第4章两位数乘两位数第1课时整数的乘法及应用第5章面积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第2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单位换算第3课时长方形的周长第4课时正方形的周长第5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第6章年、月、日第1课时年、月、日及其关系、单位换算与计算第7章小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小数的读写、意义及分类第2课时小数的性质及改写第8章数学广角——搭配(二)第1课时简单的排列、组合四年级上第1章大数的认识第1课时整数的读法和写法第2章公顷和平方千米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第2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单位换算第3章角的度量第4章位数乘两位数第1课时整数的乘法及应用第2课时数的估算第5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1课时垂直与平行的特征及性质第2课时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第3课时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第4课时作平行四边形的高第5课时作梯形的高第6课时画指定长、宽(边长)的长方形、正方形第6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1课时整数的除法及应用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第7章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以一当五(或以上)的条形统计图第3课时两种不同形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第4课时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第8章数学广角---优化(数字问题、排队论问题、烙饼问题、沏茶问题、田忌赛马问题)第9章总复习四年级下第1章四则运算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第3课时括号第2章观察物体(二)第1课时长方体的展开图第2课时正方体的展开图第3课时圆柱的展开图第4课时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第3章运算定律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一)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二)第3课时乘法运算定律第4课时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第4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第2课时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第3课时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第4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第5课时小数的近似数第5章三角形第1课时三角形的特性第2课时三角形的分类第3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第6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小数的加减法第2课时小数的加法减混合运算第3课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第7章图形的运动(二)第1课时轴对称第2课时平移第8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平均数第2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第9章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五年级上第1章小数乘法第2章位置第1课时位置第2课时数对与位置第3课时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第4课时方向第5课时路线图第6课时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第3章小数除法第4章可能性第1课时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第2课时可能性的大小第3课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语言描述第4课时概率的认识第5章简易方程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第2课时含字母式子的求值第3课时等式的意义第4课时方程的意义第5课时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第6章多边形的面积第1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第2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3课时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第4课时梯形的面积第5课时组合图形的面积第7章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8章总复习五年级下第1章观察物体(三)第1课时长方体的特征第2课时正方体的特征第2章因数与倍数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第2课时 2、5、3的倍数的特征第3课时质数和合数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第2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第3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第4课时约分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第1课时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及位置第2课时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一定的度数第3课时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图案第6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第2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第3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第7章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第8章数学广角—找次品第9章总复习六年级上第1章分数乘法第2章位置与方向(二)第1课时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第2课时方向第3课时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第3章分数除法第4章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第2课时比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第3课时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第4课时比的性质第5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第6课时解比例第7课时比例的应用第8课时比的应用第9课时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第5章圆第1课时画圆第2课时圆的认识与圆周率第6章百分数(一)第1课时百分数的意义、读写及应用第2课时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及其转化第7章扇形统计图第8章数学广角——数与形第9章总复习六年级下册第1章负数第1课时正、负数的运算第2课时正、负数大小的比较第3课时负数的意义及其应用第2章百分数(二)第1课时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第2课时百分数的意义、读写及应用第3章圆柱与圆锥第1课时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第2课时圆柱的展开图第4章比例第1课时比的意义第2课时比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第3课时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第4课时比的性质第5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第6课时解比例第7课时比例的应用第8课时比的应用第5章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抽屉原理第6章整理和复习第1课时数与代数第2课时图形与几何第3课时统计与概率第4课时数学思考第5课时综合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率
低 ÷进率 高
三、巩固练习
1.
0.3kg=( 300 )g
2.63km=(2630)m 说一说你的想法。
0.86m2=( 86 )dm2
3.7t=( 3700)kg
四年级数学下册(RJ)
教学课件
第 4 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 8 课时 小 数 与 单 位 换 算(2)
一、复习导入
填空。 23dm=( 2.3 )m 1350g=(1.35 )kg
7450m=( 7.45 )km
说一说你的想法。
9020kg=(9.02)t
二、探索新知 请你按照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队。
四、课堂小结
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 的方法:用这个数乘以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如果 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1000……可以直 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 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含有 低级单位的复名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直接 作为高级单位的数,小数的小数部分乘以进率或
通过小数点的移动转化为低级单位的数。
80cm
1m45cm
1.32m
0.95m
2 把上面的数据改成用厘米作单位的数。
0.95m=( )cm
0.95m=( 95
你是怎样想的?
)cm
你喜欢哪种方法?
想一想:1.32m=( 132 )cm 问题:1. 你是怎样想的? 1.32m=132cm
1.32×100=132(cm) 1m32cm=132cm 1×100+32=100+32=132(cm) 2. 你喜欢哪种方法?
2.
(1)你能把它们按照体重由大到小排排队吗? 1.35t>0.75t>0.35t>228kg>35kg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先统一单位 228kg=0.228t 35kg=0.035t
3. 2.06m=( 206 )cm 1.16t=( 1160)kg
0.3kg=( 300 )g
请你按照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队。
80cm
1m45cm
1.32m
0.95m
你们现在能按照高矮顺 序给他们排队了吗?
1m45cm > 1.32m>0.95m>80cm
在解答这两道题时有 什么相同的地方?
把高级单位的数改成低级单位的数。
怎样把高级单位的数 改成低级单位的数?
×进率 低 高
小结:虽然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统一单位, 但是最后比较的结果是一样的。
8.6m=( 860 )cm
6.18元=( 6 )元(
1 )角( 8 )分
4. 在
里填上“>”“<”或“=”。
0.61km < 700m
100g = 0.1kg 1480dm< 1.5km
212cm > 2.1m
5. 如果1个苹果重200g,100个这样的苹果有多重?
200×100=20000(g) 20000g=20kg 答:100个苹果重2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