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特征与农业 八下地理第七章南方地区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环节三:作业
教学
重点
能顺利说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
难点
能够说出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对农业带来的影响;
能够根据材料说出南方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以及成因
板书设计
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地理位置、范围
2)地形
3)土壤
4)气候
二、农业
备注
教学反思
备注
教学设计
教材处理
学生活动
环节一:导入新课
欣赏几张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判断图片是在哪里,南方还是北方?从而引出南方地区的课题。
3.降水特征、干湿度:引导学生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总结规律。点拨总结:南方地区降水量大于800mm ;位于湿润区。
4.气候类型:引导学生读中国气候类型图,回答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总结点拨: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小结: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1)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
教师:再来看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说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归纳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学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点拨)
拓展提升:四川盆地:四周高山环绕,盆地内为低山丘陵,起伏和缓,海拔较低,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
教师:接下来看南方地区的土壤。先欣赏一张景观图片。问:这张图片上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红色。从而引出南方大部分地区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的知识点。
除了红色土壤以外,南方还有其他颜色的土壤,请同学们看这张景观图片,这张图片上的土壤又是什么颜色呢?——紫色。进而引出除了“红土地”以外,南方地区的四川盆地还发育着肥沃的“紫色土”的知识点。

人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第一节《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第一节《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第一节《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识别该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

2.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

4.了解农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热爱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主要的农作物和影响因素。

难点: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的地理差异。

三、教学过程(一)导——导入部分学生观看南方地区景观视频(激趣导入,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南方地区的景观和植被)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的景观位于四大地理区域的什么区域?(有目的性地提问,引出课题)生:南方地区。

师:我们看到的景观与我们学过的北方地区相同吗?生:不同。

师:对,这里河湖众多,山清水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南方地区,来了解这个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二)学——自主学习师:同学们知道要学习一个地理区域首先要了解它的地理位置,我们来看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找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并指出具体的位置,以及关键点,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读图指图的能力)1.南方地区位置:南方地区位于南、高原以东,东临海和海,南临海。

师:我们了解了南方地区的位置,一起来看一看南方地区有哪些地形区?(找同学到讲台指出ABCD字母分别代表的地形区,并对比北方地区以及东西部的差异)2.南方地区地形: 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为盆地和高原,东部为平原和丘陵。

师:学习了位置和地形,接下来我们要了解的是南方地区的气候(教师出示幻灯片,展示南方地区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分布图,以及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图)通过分析让学生给出答案。

(培养学生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3.南方地区的气候: 南方地区属于气候类型,夏季、冬季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师:对比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冷湿,我们能不能用两个字总结下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对比之前的学习,总结知识点,掌握更牢固)生:湿热。

自然特征与农业 八下地理第七章南方地区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自然特征与农业 八下地理第七章南方地区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南方地区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发达的水运业2.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3.南方地区水土的治理【教学难点】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南方地区人民生活的景观图片、上海市略图【教学准备】南方地区主要江河湖泊分布图【教学过程】(复习)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南方地区位置、范围、人口及自然概况,回忆一下,南方地区属什么气候?有哪些农林果产品?(学生复习旧知识)(导入)本区不仅有丰富的农林果产品,还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和水能资源,同时水运业也相当发达。

(展示地图)南方地区主要江、河、湖泊分布图(学生活动)1.在图中找出京杭运河、长江、珠江、闽江等水系2.在图中找出南方地区临江、临河、临湖、临海的港口城市,分别找出它们属于哪个省?3.在图中找出相邻港口城市连接的火车线路或公路线路,对比水运与货运,哪个经济上更为合算?(教师简要总结)(承转)新中国成立以来,本区工业分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沿海和内地工业都蓬勃发展,目前,南方地区已形成三大工业地带。

(展示地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

(提问)-1.长江沿江地带有哪些工业中心?-2.各工业区中心发展什么工业部门?(学生讨论回答)(简要总结)长江沿江地带,自东向西有:上海、南京、杭州(沪宁杭)——综合工业区武汉——钢铁、轻纺湘、赣地区——有色金属(提问)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有哪些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发展什么工业部门?(学生活动)-根据地图回答(简要讲解)沿海开放城市有: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

沿海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

工业部门主要有: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制造等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和制造业。

(提问)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沿海城市有什么好处?(便于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发展外向型加工工业)(提问)西南地区有哪些工业中心?各发展什么工业部门?(学生讨论回答)(简要总结)宜昌、重庆-电力、钢铁攀枝花、六盘水-钢铁、煤铁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承转)南方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大家还记得1998年长江的洪水吗?它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讨论回答)(简要总结)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频繁的地区。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也被称为“情境性教学”、“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所谓抛锚式教学,就是指教育者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具有真实性的学习情境并提出问题,并且将所要学习的知识放在在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帮助,使学生在解决了一个个生动而且真实的问题之后,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而建构的教学模式称为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的课程环节:设置情境,引出问题(抛锚)—探究问题,分工合作(探锚)—交流评价,巩固练习(定锚)—课后反思,改进不思锚)设计思路:课堂的开始,通过展示人民币20元背面图片,问学生这里画的是哪里?接着抛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开启本节课的学习,实现抛锚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活动探究等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在探究问题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教师通过教学帮学,实现在课堂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位置转换。

课堂最后的环节,需要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以便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

教师也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加强学生印象。

课堂之外,对于本节课教师要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学生反映是否激烈,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本节教材内容和设计思路与《北方地区》大同小异,也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农业等内容。

本节有两个标题,“气候湿热的红土地”概述了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通过了解南方水田农业,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深刻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读图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2、了解北方地区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3、认识南方地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4、了解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图、资料分析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的《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发展的情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南方地区的认识和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可能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了解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增强对我国南方地区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

2.难点: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南方地区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与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相关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南方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提问:“你们对南方地区有什么了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如水稻田、丘陵地貌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提问:“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如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反馈。

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提问:“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对当地经济和社会有什么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第一幅图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篮,能不忆江南?”第二幅图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第三幅图片:“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二、知识讲解考点1 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

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土。

云贵高原被称为“喀斯特高原”5、河流:水量大、汛期长考点2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

2、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3、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考点3 主要农作物(1)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

(2)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3)三种常见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三、例题精析考点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例1读海南岛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球上五带来看,海南岛位于带。

(2)盛产的水果有()A、橡胶B、比菠萝C、苹果D、梨(3)海南岛的地势特征为。

(4)根据图上的信息判断,海南岛上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盐场主要分布在(填方位)。

(5)到海南岛旅游,入住宾馆价格更高的季节是(选填冬季和夏季)【答案】(1)热带 B(2)中高周低(3)铁矿西南(4)冬季【解析】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主要温度带是北温带,少部分是热带,没有寒带。

(1)从图中可知,20°N穿过我国海南岛北部,故海南岛在五带中的热带地区。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精品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精品教案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教学方法比较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一节,我们了解到利用地形、气候等综合指标,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名称?答:略。

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

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

板书: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讲授新课]大屏幕显示投影图:图5.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的第几级阶梯上?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

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教师在总结南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时,用鼠标在地图上说明其地形位置和大致范围)在大屏幕图中找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分别说出其位于南方地区或北方地区。

(提问)哈尔滨、北京——北方地区;武汉、广州——南方地区。

同学们请看课本第7页图5.9中四地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填表(大屏幕显示,逐个比较,依板书: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最冷月均温低于0℃南方地区降水较多最冷月均温高于0℃活动1:(课文第8页活动第1题)80老师点拨、引导学生看图5.9,比较长江、黄河流量过程线。

提问:哪条河流径流量大?(长江)为什么?学生思考后可以回答:流域内降水丰富。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地理位置与范围我国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其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直辖市)。

二、地形南方地区的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主要的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

东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

长江中下游平原:含江汉、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江淮平原、珠江三角洲。

云贵高原:多岩溶地貌,坝子为农业区。

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山前冲积扇)、东部低山丘陵。

山地:南岭、武夷山、大巴山、雪峰山、大别山、巫山、横断山区等。

三、气候从温度带来看,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南部沿海小部分地区属于热带。

冬季温和,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

从干湿区来看,南方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在800mm以上,属于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于夏季。

从气候类型来看,南方大部分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一、耕地类型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在南方的山区,人们因地制宜,随山势修筑层层叠叠的梯田,蔚为壮观。

二、主要农作物南方地区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棉花、油菜等。

盛产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竹林香蕉园三、作物熟制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三熟,大部分地区是一年两熟,南部沿海小部分地区为一年三熟。

例题1 下列几组地形属于南方地区的是()A.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太行山、山东丘陵B. 武夷山、南岭、珠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C.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D.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东南丘陵思路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地区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1.发达的水运业
2.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3.南方地区水土的治理
【教学难点】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南方地区人民生活的景观图片、上海市略图
【教学准备】南方地区主要江河湖泊分布图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南方地区位置、范围、人口及自然概况,回忆一下,南方地区属什么气候?有哪些农林果产品?
(学生复习旧知识)
(导入)本区不仅有丰富的农林果产品,还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和水能资源,同时水运业也相当发达。

(展示地图)南方地区主要江、河、湖泊分布图
(学生活动)1.在图中找出京杭运河、长江、珠江、闽江等水系
2.在图中找出南方地区临江、临河、临湖、临海的港口城市,分别找出它们属于哪个省?
3.在图中找出相邻港口城市连接的火车线路或公路线路,对比水运与货运,哪个经济上更为合算?
(教师简要总结)
(承转)新中国成立以来,本区工业分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沿海和内地工业都蓬勃发展,目前,南方地区已形成三大工业地带。

(展示地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

(提问)-1.长江沿江地带有哪些工业中心?
-2.各工业区中心发展什么工业部门?
(学生讨论回答)
(简要总结)长江沿江地带,自东向西有:
上海、南京、杭州(沪宁杭)——综合工业区
武汉——钢铁、轻纺
湘、赣地区——有色金属
(提问)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有哪些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发展什么工业部门?(学生活动)-根据地图回答
(简要讲解)沿海开放城市有: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

沿海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

工业部门主要有: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制造等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和制造业。

(提问)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沿海城市有什么好处?(便于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发展外向型加工工业)
(提问)西南地区有哪些工业中心?各发展什么工业部门?
(学生讨论回答)
(简要总结)宜昌、重庆-电力、钢铁
攀枝花、六盘水-钢铁、煤铁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承转)南方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当地自然环
境的影响,大家还记得1998年长江的洪水吗?它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讨论回答)
(简要总结)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频繁的地区。

1998年的大洪水使湖北、湖南、江西的受灾面积达1万平方千米,经济上损失上百亿人民币。

(引导学生思考)洪涝对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民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而常年的水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还使水生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逐年减少,那么该地区的洪涝灾害和灾害能不能控制呢?如何根治?
(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简要讲解)
(承转)南方地区的土壤与北方地区有很大差别,在北方地区我们学习过在东北平原分布着肥沃的黑土,在华北地区广布深厚的黄土,而在南方的丘陵地区也分布着一种土壤-红壤。

(展示图片)红壤
(简要讲解)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而成的,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改良。

改良的途径有: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等以改变土壤的酸性,种植茶树、油树、杉树、马尾松等耐酸性经济林木以抑制土壤的流失。

(小结)无论是北方黄土高原的治理,还是南方的红壤改良,都需要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以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承转)请同学们对比北方人民的生活,从食、住、行及运动项目等方面来谈谈南方人民的生活特点是什么?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总结)
(展示图片)南方地区人民生活的景观图片
(展示地图)上海市略图。

(提问)上海位置的重要性?
(学生回答)
(简要讲解)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居我国大陆沿海的中间位置。

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交会,使上海成为海陆交通和长江航运的枢纽。

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上海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条件。

(讲述)上海城区人口700多万,包括郊县的人口共1 200多万,是我国最大的城市。

上海的主要工业部门有:纺织、钢铁、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等,能生产许多高、精、尖产品,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十分之一,是我国最大工业基地。

(提问)上海与北京相比,建设方针有何不同?
(讲述)上海将发展为国际性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

而北京是首都,其主要职能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展示地图)上海市略图。

(学生活动)在图中找出黄浦江,再找出黄浦江以东的浦东新区。

(讲述)上海的商业、文化中心原来集中在黄浦江西岸,为了发展上海经济,国家决定开发黄浦江以东地区,使浦东新区成为外向型经济的新兴地区。

浦东新区的建设,将进一步带动上海市、长江三角洲及其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腾飞。

(小结)通过第二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南方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概况,也了解到南方地区丰富的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以及南方人民改良红壤、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修建水电站、核电站等发展生产的伟大成就。

最后我们还学习了沿海和内地两大工业
地带、全国最大城市上海的情况。

(复习巩固)
【板书设计】
四、水运发达
五、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1.长江沿江工业地带
2.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
3.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六、治水与治土
七、南方人民的生活
1.食——大米为主
2.住——房屋建筑注意通风散热
3.行——船为农村重要运输工具
4.体育项目——游泳、龙舟竞赛
八、全国最大城市——上海
1.位置及其重要性
2.全国最大城市和最大工业基地
3.浦东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