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地理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4第2节 农业》word教案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

教学内容第四章第二节农业(第二课时)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导入)课件打出中国地形图,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过我国复杂多样的地

形条件和气候条件。那么,谁愿意利用这副中国地形图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国的地形

和气候分布情况呢?(老师对参与学生给以评价、鼓励)

(过渡转折)由以上活动,我们又一次明白了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

复杂多样,五种陆地地形我国全都俱备,沿海还有广阔的大陆架,南北、东西在气温

和降水上相差也很大。这些都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类型提供了条件。

(分组讨论)同学们,假如现在你就是一个农业决策者,让你在以下不同地区选择

农业类型,你会选哪一种,为什么?(用课件打出:内蒙古草原、成都平原、太行山

区、长江沿岸等)学生分析后,老师评价。

(总结归纳)由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每个地

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与不足,在选择农业类型时必须考虑地域特点,才能做出合

理的选择,促进农业的良性发展。即发展农业必须因地制宜。

(板书)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讲授新课]

(读图分析)怎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这要求同学们必须先搞清什么样的自然条

件适合什么样的农业。请同学们利用图 4.16,分析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

面考虑,哪些地方适合农?哪些地方适合林?哪些地方适合渔?哪些地方适合牧?

(师生总结)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适合发展耕作业。例长江三

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平原区等地区,这些地方地形、土壤、水源、气候条件相对

来说都比较优越。2.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适合发展林业。既增加收入,又

可保持水土,发挥森林的环境效益。3.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牧草生长良好地方,

适合发展畜牧业。4.河湖较多,水资源充足的地方适合发展渔业。“宜林则林”“宜粮

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这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四大原则,违背这些

原则不合理利用土地或利用过度都将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讨论归纳)让学生结合以上分析,总结因地制宜的概念。

(板书)因地制宜概念、原则

学生归纳后用课件打出因地制宜概念: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

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方。

(事例分析)用课件打出以下例子,让学生明白不同农耕区、林区,只要存在一

方面自然条件差别都有可能导致农作物品种、林种的差异。

事例1: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什么?(土壤差异、气候差异)

事例2:我国海南岛上香蕉树、四川盆地柑橘树、山东丘陵苹果树。为什么?(热

量条件的差异)

事例3:我国农作物种植中,北方以小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为什么?(水

源条件差异)

(教师总结)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不仅要合理选择农业生产部门,还要合理选择农业

生产的品种。

(事例巩固)课件打出以下资料

事例1:贵州麻江成为“锌硒米之乡”

贵州省麻江县是一个苗族占80%的内陆山区农业县,由于该县土壤富含锌硒元素,近几年,他们大力开拓特色米产业,经科技专家的指导,目前,“锌硒多元素米”已成为该县的特色产业。麻江县也由此成为“锌硒米之乡”。

据测定,麻江锌硒米平均含硒量达0.04 mg/kg,能满足人体每天摄入量的要求,此外,麻江锌硒米的其他十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也高于一般大米,使这一锌硒米成为一种优质保健米,为山区群众增收创出了一条路子。

(引导分析)为什么麻江能成为优质保健米“锌硒米之乡”?(这里的土壤富含锌硒元素,适合该种米的生长)(学生讨论)

事例2: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给学生放出照片。提问:在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鱼塘周围植桑、种甘蔗,这种做法对不对?(对。在珠江三角洲中部,有许多地势低洼的地方,每逢暴雨便积水不退。后经人工改造,把洼地深挖成池塘养鱼,挖出的泥土堆在四周成“基”。“基”既可在暴雨洪水时防止塘水泛滥,又可在“基”面上栽培桑树、甘蔗、果树等。树叶等投入池塘可成为鱼的饵料,鱼类及微生物分解后的塘泥又成为“基”面上作物的肥料,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利用构成基、塘互养的水陆物质循环体系,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是我国农业生产上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改造自然的突出典型。

事例3: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湿地,包括一类保护珍禽黑颈鹤在内的140多种候鸟在此越冬。草海周围居住着3万多农民,人均不到5分耕地,农民生活贫困,人鸟争地,矛盾尖锐。

历史上的草海,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上世纪70年代,人们围湖造田,水域面积减小到5平方公里。80年代重新筑坎蓄水,草海水域面积有所恢复,农民弃田上岸,骤感生计艰难。

(学生讨论)草海地区农民围湖造田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不合理,这种做法违背因地制宜的原则,破坏了草海地区的生态平衡)草海地区农民该怎么办?请你为他们出主意?(开放式讨论,教师给以归纳)

(学生交流)因地制宜或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例子可以说有很多,相信大家也收集了许多成功与不成功的例子。现在我们就来讨论大家自己收集的案例成功与不成功之处在哪?(事先让学生分组收集资料,根据课堂时间分析几个案例) (提问启思)由以上对各种案例的分析,大家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尤其重要,人们不合理的行为最终必将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师总结)大家谈了很多成功、不成功的例子,由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人类既可以对不利的环境进行改造,使之朝有利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合理的行为也可能使得有利的环境变得不利。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可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资料分析)用课件打出资料3:

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苹果畅销,北方许多地区盲目扩大苹果的种植规模。到1996年,我国市场上苹果供过于求,不仅价格大跌,而且出现了严重的滞销局面。

(问题)苹果种植规模的扩大及后来的滞销主要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量)

(承转过渡)自然条件制约农业生产,是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业品种选择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但同时农业生产还受市场需求等一些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做出科学的、合理的决策。

(板书)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