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样卷解读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 (1)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考试试题”【考试说明】本试卷共15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本试卷从基本知识、教学设计、资源准备和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试卷所涉及的具体案例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要求如下。
【案例描述】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教学内容】“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学英语》八年级上册Uint 4)【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可以使用具有多媒体演示功能并只为教师提供可以上网的计算机的多媒体演示教室,如有必要也可以使用每个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且均可以上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要求】遵循新课程标准,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按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并进行评价第1题(单选题)下列关于行动研究的反思环节认识不正确...的是()。
(3分)A.是对行动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做出解释和判断B.是为下一阶段的计划提供修正意见C.是对行动研究工作的整理与描述D.是行动研究的终结环节第2题“本班学生大多喜欢与他人交流,容易受别人的暗示,学习的努力程度受外来因素影响很大”,以上分析了学习者特征的哪一方面?根据学生的这一特征,在进行英语教学设计时应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应注意什么?(5分)(注意:请在“C:\GATDoc”文件夹中的文档“学习者特征分析.doc”中作答,完成后请保存文档。
)第3题(单选题)下列方法中能够比较直接地了解本班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态度的是()。
(3分)A.使用态度问卷量表收集数据进行分析B.通过学生家长的反馈收集数据进行分析C.参考“洋葱模型”分析学生的表现D.参考学生的作业分数和考试分数进行分析第4题“C:\GATDoc”文件夹中的文档“教学目标.txt”中列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请按下列要求使用FreeMind分析本课教学目标。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考试样卷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考试样卷推荐第一套【案例描述】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教学内容】“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本)《多媒体技术应用》分册第五章最后一节)【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可以使用具有多媒体演示功能并只为教师提供可以上网的计算机的多媒体演示教室,如有必要也可以使用每个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且均可以上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要求】遵循新课程标准,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按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并进行评价第1题(单选题)下列对于行动研究中的观察环节理解正确的是()。
(3分)C. 观察是对行动的全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价第2题(单选题)若本课采用网络讨论的活动形式,下列学习者中最能从该教学形式中获益的是()。
D. 不善于在人群面前发表观点第3题(填空题)判断下列教学目标属于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的哪个层次,依次填写在相应空格处。
(61. “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层’的含义”属于领会层次。
2. “会使用Photoshop中的工具进行简单的图像合成”属于运用层次。
第4题“C:\GATDoc”文件夹中的文档“教学目标.mm”是未完成的本课教学目标分析思维导图,请按照以下要求补充并完善该思维导图。
(6分)1. 按照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分类要求,将教学目标的分类维度补充完整;2. 将“C:\GATDoc”文件夹中的文档“教学目标.txt”中的教学目标补充到其所属维度相应的节点后;3. 保存该思维导图到“C:\GATAns wer”文件夹中,并用“文件”菜单下的“导出”命令,将思维导图导出为“教学目标.jpeg”,并保存到“C:\GATAnswer”文件夹中。
第5题请按如下要求创建一个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使用该模板创建新文档并进行本课“小组讨论”教学环节的设计,完成后请保存文档到“C:\GATAnswer”文件夹中。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试题—中级考试(试题)

教学背景
本次考试考查从教学规划、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到教学评价的完整教学过程。
作为信息时代的信息技术老师,相信你能很好地完成下列任务。
【教学内容】
初识PowerPoint 2000
【教学环境】
教室内有多媒体演示台,并且为教师提供了连入Internet的计算机
【教学要求】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标准,在教育技术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并进行评价。
试卷结构
【理论热身】第2题单选
第3题单选
【第一部分教学规划】第4题单选
第5题单选
第6题单选
第7题单选
第8题单选
第9题操作
【第二部分资源准备】第10题填空
第11题单选
第12题多选
第13题单选
第14题单选
第15题匹配
第16题单选
第17题操作
【第三部分教学实施】第18题单选
第19题单选
第20题单选
第21题操作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第22题单选
第23题单选
第24题操作。
全国教师教育技术中级考试试题分析

第12题“C:\GATDoc”文件夹中的两份文档“《俄罗斯》教学设计方案.doc”与“A市名人故居调查研究.doc”分别是接受学习方案与研究性学习方案,请分析以上两份方案中“学习方式”和“师生角色”的不同,并围绕上述两个维度,对比说明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区别,写在“C:\GATDoc”文件夹下“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区别.doc”中的指定位置,完成后请以原文件名为名保存在“C:\GATAnswer”文件夹中。
评分标准:附:内容层次参数SLB理论基础——1教学实践——2操作技能——3参考答案: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区别✧从“学习方式”来看:(在此处作答)在“接受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教师传授,学生接受,而“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像科学家一样,遵守科学研究的流程进行学习,相对于“接受学习”,主动性更高,对学习过程的自主控制更强;例如:《俄罗斯》一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认识俄罗斯的位置、面积、气候类型与河流等知识,主动性较差;《A市名人故居调查研究》中,学生需要先制定周密的计划,然后深入实际,使用参观、访谈、拍照等形式收集相关知识,然后对其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一系列成果。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体验了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过程。
✧从“师生角色”来看:(在此处作答)“接受学习”中,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而“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例如:如《俄罗斯》一课的学习中,从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的认识,再到该国境内的地形特点与著名河流的航运价值的分析,都需要教师教授给学生或采取一定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A 市名人故居调查研究》中,无论是课题的选定,研究计划的制定,还是相关资料的收集、有关的结论报告,都需要学生独立完成。
然而,教师在其中只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中级考试-试题介绍 52页PPT文档

(3)完成后请以“三种教学方式答卷.doc”为文件名 另存在“C:\GATAnswer”文件夹内。
补充模拟题7
第7题 本课后教师将指导学生就本课主题进一步开展研究性学 习,为此,教师为学生收集了一些相关资料,保存在“C:\考 生\二分法文献资料”文件夹中。为了让学生能够从网络上得 到这些资料,打算将压缩后的文件以附件的方式发布在你和学 生约定使用的博客网站中,请按如下要求进行操作。
B.网络环境中学习者的起点变得更加整齐划一 C.网络环境下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更加丰富多彩 D.网络环境中学习者更容易张扬个性,结成团体 E.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的认知策略发生了变化
补充模拟题3
第5题 请用Word打开“C:\GATDoc”文件夹内的文 件“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思路 .doc”,其中是一份本课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请 阅读该文档并在原文本的下方按以下要求对该设计 进行评价,完成后保存在默认的文件夹中。
环境下更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 教与学的方式。
2、表现性评价主要测量的是()
A、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 B、学生在标准化测试中的成绩。 C、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时的表现及成果。 D、学生学习态度的好坏。
(4)最后将此新建文档以“教案1.doc”为文件名保存在默认文件夹中。
补充模拟题2
第3题(多选题)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出现了许多 新的特征,它们影响着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 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方式的选择和应用。 以下属于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特征的是( )。
A.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在网络环境中更能充分的发挥 和完善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说明 教学人员中级理论

1.怎样理解“考试大纲”中的考核要求关键词:“了解”、“理解”、“运用”?“考试大纲”中对每部分知识点都列出了具体的考核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的含义是什么,在NTET考试中不同层次的知识点在出题方面有何不同呢?了解这些,对于我们提高复习的针对性会有很好的帮助。
这三个层次的分类来自“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该理论是以布卢姆(B.s.B1oom)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个层次,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了解/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这六个层次从认知的复杂性和难度上来看是依次提高的。
鉴于初级考试的特点,“考试大纲”中只涉及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认知领域的前三个层次的考核要求。
下面分别介绍这三个层次关键词的具体含义和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考试准备。
(1)了解:指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记忆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如名词、事实、基本观念、原则等。
(2)理解: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
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理解: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
(3)运用: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
“运用”的能力以“了解”和“理解”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
由此可知,对于“考试大纲”中要求“了解”类的知识,重点需要记忆教材上的内容和材料,可能的试题类型是填空题、选择题等。
对于“理解”类的知识,要求在记忆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做到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能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或结合已有的数据资料进行解释,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它们的未来发展。
可能的试题类型是选择题、匹配题等。
对于“应用”类的知识,要求在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在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或者给定的教学情境中,运用这项知识解决问题。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考试样卷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考试样卷推荐第一套【案例描述】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教学内容】“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本)《多媒体技术应用》分册第五章最后一节)【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可以使用具有多媒体演示功能并只为教师提供可以上网的计算机的多媒体演示教室,如有必要也可以使用每个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且均可以上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要求】遵循新课程标准,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按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并进行评价第1题(单选题)下列对于行动研究中的观察环节理解正确的是()。
(3分)C. 观察是对行动的全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价第2题(单选题)若本课采用网络讨论的活动形式,下列学习者中最能从该教学形式中获益的是()。
D. 不善于在人群面前发表观点第3题(填空题)判断下列教学目标属于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的哪个层次,依次填写在相应空格处。
(61. “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层’的含义”属于领会层次。
2. “会使用Photoshop中的工具进行简单的图像合成”属于运用层次。
第4题“C:\GATDoc”文件夹中的文档“教学目标.mm”是未完成的本课教学目标分析思维导图,请按照以下要求补充并完善该思维导图。
(6分)1. 按照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分类要求,将教学目标的分类维度补充完整;2. 将“C:\GATDoc”文件夹中的文档“教学目标.txt”中的教学目标补充到其所属维度相应的节点后;3. 保存该思维导图到“C:\GATAns wer”文件夹中,并用“文件”菜单下的“导出”命令,将思维导图导出为“教学目标.jpeg”,并保存到“C:\GATAnswer”文件夹中。
第5题请按如下要求创建一个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使用该模板创建新文档并进行本课“小组讨论”教学环节的设计,完成后请保存文档到“C:\GATAnswer”文件夹中。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中级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中学数学试卷七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中级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中学数学试卷七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第 1 页共6 页M202_03_15 模板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试卷教学人员中级(中学数学模拟试卷七)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考试试题”【考试说明】本试卷共15 题,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
本试卷从基本知识、教学设计、资源准备和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试卷所涉及的具体案例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要求如下。
本试卷共15 题,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
本试卷有些题目要涉及一些具体的案例,这些案例基于以下背景。
【案例描述情境】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节,课文内容详见当前文件夹中的“电子课本.doc”)【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可以使用具有多媒体演示功能并只为教师提供可以上网的计算机的多媒体演示教室,如有必要也可以使用每个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且均可以上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要求】遵循新课程标准,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按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并进行评价。
第 1 题(多选题)下列问题可以采用行动研究法的是()。
(3 分)带格式的: 字体: 宋体五号带格式的: 字体: 宋体 A. 关于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发展的研究带格式的: 字体: 宋体五 B. 关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调查研究号 C.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的研究 D. 关于学校信息化管理策略的研究E. 关于教育技术发展的文献研究带格式的: 字体: 宋体带格式的: 字体: 宋体第2 题(单选题)下列所列的本课的教学目标中,属于应用层次的是()。
(3 分)带格式的: 字体: 宋体五号带格式的: 字体: 宋体 A. 能说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带格式的: 字体: 宋体五B. 能运用描点法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号 C. 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关系的函数解析式 D. 能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带格式的: 字体: 宋体第 3 题“能养成勤于动手、乐于探索的习惯”是本课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之一,为使得该带格式的: 字体: 宋体五号类教学目标可观察和评价,一般可通过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来进行描述,请在“C:GATDoc” 1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第 1 页共6 页M202_03_15 模板当前文件夹中的文档“教学目标分析.doc”中,将这一目标表述为2 条可观察的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样卷解读根据考试说明上的样卷p18—30,分析一些考试技巧(一)由于试卷中有好几题都是与教学设计有关,因而快速掌握教学设计必需的背景资料相当重要。
根据样卷模式,可以有两条途径掌握相关背景资料:1.考试登录以后,认真阅读“考试说明”,重点了解并熟记其中的“案例描述”、“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要求”。
这些是后续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条件。
语文学科出现的课文很可能是上海教师没有见过的,务必首先根据提示找到课文阅读一遍。
比如:样卷中《要下雨了》一文,应首先找到阅读。
要下雨了小白兔提着篮子到山坡上去割草。
天气很闷,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
小白兔大声喊:“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燕子边飞边说:“要下雨了。
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上了小水珠,飞不高。
我正忙着捉虫子呢!”是要下雨了吗?小白兔往前边池子里一看,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
小白兔跑过去,问:“小鱼,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小鱼说:“要下雨了。
水里闷得很。
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
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
”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
他看见路边有一大群蚂蚁,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他们。
一只大蚂蚁说:“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往高处搬家呢!”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
他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忽然一声雷响,哗,哗,哗,大雨真的下起来了!2.考题中有关教学设计的题目其实有一定的关联性。
比如教学目标改错、教学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量规设计等,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完成此类题目需要考虑前后思路的一致性。
由于这些题目在试卷中并不集中出现,所以答完其中一题后,不应急于提交,要简单记忆一下再提交。
如果在做后一个设计性题目时,忘记了前面的试题,也可以点击“选题”(千万不要点击“重做”)回到前面的试题再看一遍。
(二)各样题解答详解样卷第1题。
(单选题)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D)(3分)【题解】这一题考查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理解,用选择题的形式,表明命题不要求死记概念,但要求理解概念的含义,理解相关概念的特点与功能。
所以,教师在备考时仍然要对重要的概念完整理解。
【答题思路】参考考试说明第41页。
样卷第2题。
请使用word对本课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进行修改。
(8分)【题解】按题干表述,本题的核心任务是修改教学目标。
按第(2)项说明,错误只有一处,是目标的“描述”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因此关键点教师要熟知新课程标准对目标“描述”的要求。
本题同时考察教师对word的修订功能的技术掌握。
【答题思路】新课程标准对目标的“描述”有四点要求:A.行为主体必须是学习者;B.须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学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描述;C.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具体的,动词所对应的行为或动作是可观察的;D.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科特点。
因此观察本体的三维目标表述,最明显的错误在“知识与技能”的第1条,出现了“教会学生”字样,显然行为主体不当。
应删去。
提示:我们姑且认为其他表述都是正确的,教师需要认真研读并作适当记忆,因为它对后续的教学设计具有参考依据。
样卷第3题。
(单选题)一下列出的一些“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属于“运用”层次一项是(C)(3分)【题解】此题实际考察教师对布卢姆教学目标层次分类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采用选择题型,降低了难度。
【答题思路】按考试说明第52页,“运用,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较四个选项。
只有C项合适。
样卷第4题。
请将下面的学习者特征与其对应的描述相匹配。
(5分)【题解】本题实际考查教师对“学习者特征”的几个常规方面的概念理解。
使用匹配题型,不要求死记,但考查教师能否正确理解区分。
信息化环境下出现的新特征,强调个性差异。
【答题思路】首先教师要在备考复习时熟记,参见考试说明第58页。
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方面进行考虑:与智力因素相关的特征有: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与非智力因素相关的特征有: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风格以及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
例题:请将下面的学习者特征与其对应的描述相匹配起点水平: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认知结构:学习者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学习态度: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水平和态度.....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风格: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作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从描述的语句中寻找关键词句做出判断。
第5题:请按如下要求设计本课导入阶段的教学活动。
(1)请使用“考生”文件夹中的“教案模板.doc”创建新文档,在其中“导入”对应的位置上进行新课导入的设计;(2)创设适当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本课的内容;(3)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引发其思维;(4)遵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合理地运用技术改善教学;(5)完成后以“导入新课.doc”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中。
【题解】按题干表述,本题的核心任务是设计导入阶段的教学活动——情境。
但综合五条要求看,关键点有两方面。
(可参见教材第85页“专家讲座·如何创设情境”)一是效果要求有两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本课的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引发其思维”。
前者是针对学习内容而言,强调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后者是针对学生而言,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
二是技术要求,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以改善教学。
【答题思路】(1)基于学习者特点设计“情境”,既然是小学一年级学生,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阅历,应直观、有趣。
(2)基于考试提供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演示教室,可以考虑实用信息技术。
可设计根据学生熟悉的“蚂蚁搬家”的故事设计ppt或flash动画片。
播放之后,提问:小蚂蚁们在做什么?蚂蚁为什么要搬家?看到蚂蚁搬家,我们出门要准备什么?要下雨了,其他的小动物们在做什么呢?导入新课。
第6题。
(选择题)请打开“考生”文件夹中的文档“第一节课的教学设计.doc”,阅读文档中的教学设计方案节选,并设计教学方式或策略。
(8分)【题解】此题的题干表述不是很准确,因为这是选择题,并不要“设计教学方式或策略”。
实际上是要求教师根据“教案”,对其中的几种教学活动采用的教学方式或策略做出判断选择。
要做好此题,需要熟知考试说明第68—69页有关教学策略的内容,以了解几种教学方式或策略的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人们使用有关术语的混乱,一般情况下,教学策略与教学方式基本等同义;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也基本等同义。
【答题思路】教学活动(1)和(6),都是教师提出任务以后,学生自己学习,可以判断为“自主学习”,所以都选“B”。
教学活动(2)中,学生读,学生评价,可以判断为合作学习;[实际上应是(3)]和教学活动(5)同桌交流,明显也是“合作学习”。
所以他们都选“A”。
第7题。
(操作题)要求正确下载教学资源,并解压缩至相应文件夹。
(8分)【答题思路】1.在虚拟环境的“百度”搜索引擎中键入关键字“要下雨了”。
注意在搜索出的信息条目里后缀名是“rar”的文件才是压缩文件。
2.解压缩“要下雨了.rar”文件时,释放压缩文件的文件夹地址不要搞错。
根据本题题意为“考生”文件夹下的“下载资源”子文件夹。
第8题。
(操作题)要求修改网页上错误的按钮图片及错误的超级链接。
(6分)【答题思路】1.题目中只要求用b1.jpg、b2.jpg、b3.jpg三个图片文件解决按钮的错误,并未要求使用什么工具,所以只要将三个文件改名为button1.jpg、button2.jpg、button3.jpg,而button1.jpg、button2.jpg、button3.jpg改名为b1.jpg、b2.jpg、b3.jpg,文件名互换即可解决问题。
【答题思路】1.首先在浏览器中打开主页,看一看这五个按钮中哪两个按钮的超链接做反了。
结果显示“资料袋”和“精彩栏目”两个图片的超链接做反了。
2.用frontpage工具打开主页index.html,右单击这两个图片,看看他们的超级链接地址(即URL)指向什么文件,结果显示“资料袋”图片的超链接指向“lj.html”文件、“精彩栏目”图片的超链接指向“zlc.html”文件,然后互换这两个图片的超链接地址即可。
第9题。
(操作题)要求正确搜索博客、注册后登录博客并依据教学原理对博客内容回复。
(8分)【答题思路】1.在虚拟环境的“有道”搜索引擎中键入关键字“只有你欣赏我”。
2.在搜索出的信息条目里要注意关键字“只有你欣赏我”,进入正确的博客网站。
3.登陆博客时如果发现登录名和密码键入正确却无法进入博客,那么先注册,然后才登陆博客。
4.针对博客内容作出有针对性的回复(不少于20字)。
就该题博客内容而言,实际上是要求考生谈谈对评价功能、作用的认识,所以该样例在回复帖中评论:1)评价要注意学生原有的基础,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2)评价要注意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3)评价也是一种导向,为学生的发展确立目标。
4)学生任何的发展、进步都需要爱的鼓励。
第10题。
要求参照给定的教育博客,设计一个用于与学生在网上交流的平台的结构和功能。
(10分)【解题思路】1.观察“和你在一起付蕾教育网志”时,要注意网页页面的右半部分,这个部分包含三个栏目“快乐七巧板”、“小荷才露尖尖角”、“和孩子一起读书”,功能是用于学习提示、作业布置、拓展阅读、学生优秀日记展示和经典作品阅读,设计博客时要借鉴上述三个板块的教育功能,而不是将视线投注到“和你在一起付蕾教育网志”网页页面的左半部分,仅考虑博客板块的通用分类和一般功能。
2.既然博客是有交流、教育功能的,不妨参考一下教学目标,想一想这些板块对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技能、掌握方法、历经一定的学习过程能起到什么作用。
第11题。
(简答题)要求回答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环节及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9分)【答题思路】1.关于“研究性学习”概念的解答题,答题的原则是凡是教材与考纲、考纲解读的阐述不一致的,以考纲、考纲解读为准,凡是考纲与考纲解读的阐述不一致的,以考纲为准。
2.“研究性学习有什么特点”,详见考纲44—45页。
3.“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包括哪些环节”,详见考纲15页。
4.“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什么”,详见考纲15页及121—123页。
可以“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五个环节中发挥组织、指导者的作用,并积极参与其间”做总结性的概括。
第12题:请使用word设计一项与本课有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本科的课外作业,设计中至少应包括该项教学活动的题目和实施步骤,以“研究性学习活动.doc”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