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共21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发展
措 施 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 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 三年始成,共五千余字,形体方 整,笔画繁冗,结构仿汉字,又 有其特点。
三.辽与北宋的关系
考察第三站
辽
上京
契丹族
契丹人狩猎归来
辽太祖陵
耶律阿保机建国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 各部,建立政权(契丹人多次更改国号,有 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 考察报告:
1.国名:契丹(辽) 2.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3.时间:10世纪初 4.都城:上京临潢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辽与北宋的和战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宋
太
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祖
宋
太
宋攻辽失利,采取防御政策。
宗
宋 真 宗
阅读教材,概括以上三位君主在位期间北宋与辽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在北宋抗辽的将领中,有一位猛将,他和他的后人抗辽的故事 被演义成著名的——
2.党项族的兴起
考察第二站
辽
上京
西 夏兴
庆
北
东
宋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党项族
党项羌……其种每姓别自 为部落……而拓跋最为强 族……畜牦牛、马、驴、 羊,以供其食。不知稼薔, 土无五谷。
——《旧唐书》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新人教版.pptx

宋辽地形图 辽
宋
19
后晋皇帝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宋朝 为夺取幽云等州,与辽作战数十年。
返回20
辽
西夏 北宋
21
宋真宗
澶州
寇 准
东京
22
23
此后,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24
有人说澶渊之盟是 “城下之盟”你有 什么看法?
25
深化主题 :促进民族交融
碰撞中的融合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 哪些方式?
7
碰撞中的融合
➢学会农耕 ➢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模仿汉字创造文字 ➢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
8
契丹人物画
9
10
钱币
辽
11
党项族
12
13
钱币
西夏
14
15
西夏贡米
西夏“兽面瓦当” 西夏铜牛
生产方式与技术……16器物源自辽西夏17
辽西夏北宋的并立
北宋
西州回鹘
吐蕃
上京
辽
西夏
兴庆
东京
大理
18
十六州所辖土地 囊括了当时中国 东北与北部地区 最重要的险关要 塞与天然屏障。
26
1 民族迁徙 2 战争 3 少数民族改革 4 通婚 5 政权并立
27
1 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
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B 盟约中有辽撤兵的内容 C 北宋答应给辽“岁币” D 它是北宋战败后于辽达成 的盟约
28
2 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A.辽和西夏 B.北宋和辽 C.北宋和西夏 D.北宋和吐蕃
3 西夏的建立者是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铁木真
29
4 1004年秋,辽军大举进攻北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课件(共24张PPT)

3.辽和北宋的关系
材料一 1004年,辽兵虽号称20万人,但孤军 深入,粮饷不继,所过城市仅攻下两城,其 余诸城皆在宋军手中。 材料二 宋真宗御驾亲征,宋军士气大振, 首次遇敌即射杀辽军大将,迫使辽军打败。
如果你是宋真宗,你接下来会采取什么行动? 历史上结果如何?
宋真 1004年,辽军大举南征时,宋真宗亲自领兵 宗 到澶渊抵御,并与辽签订了“ 澶渊之盟”。
辽与北宋,西夏 与北宋的关系,有 什么共同之处? 都向北宋学习先进 的生产技术和政治制 度; 与北宋发生战争使 辽、西夏和 北宋的并立 双方损失很大; 达成和约,北宋给它们岁币,双方贸易发展。
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 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契丹族、 党项族与汉族的密切交往,对奠 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 区,促进社会的进步,都作出了 巨大的贡献。
这就是“黄袍加身”的成语。
赵匡胤
请欣赏:课本剧《杯酒释兵权》
其目的是什么?
“权”、“钱”、“兵”
杯酒释
北宋
思考:北宋是否统一了全国?
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 分裂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 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因而 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 中国的王朝。
归纳总结:北宋与辽的关系
北宋由主动进攻到消极防御
守内虚外 1004年澶州战役
战
1005年澶渊之盟
和
4.西夏的建立
党项族杰出首领 元昊于1038年称 帝,国号大夏, 定都兴庆。
西夏武士想象图
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战
和
西夏与北宋多次进行战争
1044年,西夏与宋订立和约,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思考: 议和后有何影响?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呢?
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 还得到了“岁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共34张PPT)

请回答:
①辽朝“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澶渊之盟
②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当时在职的宰相是谁?
1005年
寇准
③这一历史事件给人民带来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但也有它的消
极影响,它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大大加重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增加了北宋的财政危机。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并不意味着它完全统一了 中国,与其并存的有契丹在北部建立的辽政权,党项族在西北部建立的西 夏政权。历史上这些民族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耶律阿保机和元昊 分别是他们的民族的杰出领袖,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导入新知
萧峰是契丹的血统,那么契丹是 什么时候建立的呢?与北宋有怎样 的关系呢?同时期和契丹并立的民 族还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 学习《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这 一课。
契丹族与 党项族
找到下图中并立的政权
知识延展
契丹族的起源
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 说:有男子乘白马自湟河(今西拉木 伦河)而来,女子乘青牛自土河(今 老哈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 生八子。他们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部 落,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契丹族。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上午2时30分13秒上午2时30分02:30:1321.9.6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知 识 延 展 — — 契丹人的衣食住行
北宋与辽、西夏并存中有战也有和,但和平相处是辽宋、夏宋关系的主 流。其中辽对北宋的大举进攻是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澶渊之盟”是北 宋统治者屈辱妥协的结果。后来,北宋与辽、西夏等,通过和议维持了较 长时期的和平关系,各民族进行着经济、文化的交流。
①辽朝“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澶渊之盟
②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当时在职的宰相是谁?
1005年
寇准
③这一历史事件给人民带来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但也有它的消
极影响,它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大大加重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增加了北宋的财政危机。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并不意味着它完全统一了 中国,与其并存的有契丹在北部建立的辽政权,党项族在西北部建立的西 夏政权。历史上这些民族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耶律阿保机和元昊 分别是他们的民族的杰出领袖,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导入新知
萧峰是契丹的血统,那么契丹是 什么时候建立的呢?与北宋有怎样 的关系呢?同时期和契丹并立的民 族还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 学习《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这 一课。
契丹族与 党项族
找到下图中并立的政权
知识延展
契丹族的起源
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 说:有男子乘白马自湟河(今西拉木 伦河)而来,女子乘青牛自土河(今 老哈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 生八子。他们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部 落,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契丹族。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上午2时30分13秒上午2时30分02:30:1321.9.6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知 识 延 展 — — 契丹人的衣食住行
北宋与辽、西夏并存中有战也有和,但和平相处是辽宋、夏宋关系的主 流。其中辽对北宋的大举进攻是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澶渊之盟”是北 宋统治者屈辱妥协的结果。后来,北宋与辽、西夏等,通过和议维持了较 长时期的和平关系,各民族进行着经济、文化的交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共26张PPT)

1、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 万国明。”似乎是气魄很大,但是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 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西夏 ②辽 ③金 ④蒙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图能反映北宋时,少数民族并立状况的是( )
1、随着电视剧《穆桂英挂帅》的热播,杨家将的故事更加深入民间, 它反映了“澶渊之盟”订立之前争战的两个政权是( )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金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2、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 宋、西夏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西夏
辽
宋夏关系
北宋
阅读课文36页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 关系怎样?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战争连年的战争使西夏受Fra bibliotek很大损 2.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议和? 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3.订立宋夏和约内容是 什么?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4.宋夏和议有什么作用?
都城:
国号: 民族:
契丹族
阿保机治国措施:
契丹货币
契丹鸡冠壶
讨论:通过观察“契丹货币”、“契丹文字”和 “契丹鸡冠壶”你发现了什么?
• “契丹货币”反映了契丹族经济的发展;“契 丹文字”是学习汉文化的重要成果。说明契丹 民族的强大。
隋唐时期,契丹的兴起与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接受汉族文化,学会农耕、冶铁、建房等技术。
元昊
时间: 11世纪前期 定都: 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共36张PPT)

宋朝科举考试图
两宋300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 取士最多的朝代。据《宋史宰辅表》统计,宋朝宰 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
糊名、誊录
宋朝四大书院
想一想,这种重文轻武的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扭转了五代 十国时期尚 武轻文的风 气,杜绝了 武将跋扈和 兵变政移的 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 的稳定和社 会的安定。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 政事。
知识拓展
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 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 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 约占百分之九十一。
——《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太祖誓碑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文臣掌兵,不熟 悉军务 将不专兵,兵无 常帅,导致军队 战斗力减弱 政治机构重叠, 相互牵制,官吏 冗多办事效率下 降,增加了朝廷 的财政支出。
初中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堂导入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这是著名小说家金庸先生曾经创作过的 14部小说联成的对联。其中《天龙八 部》中的主人公萧峰既当过契丹人也当 过汉人。另一个主人公虚竹则误打误撞 成了西夏的驸马。西夏、契丹正是我们 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当时辽、西夏 和北宋构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那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西夏 辽 北宋
三大政权并立示意图
1
讲授新课
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 辽太宗 王朝的冲突加剧 宋太祖晚期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宋太宗时 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 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20张PPT)

A.阿骨打
B.赵匡胤 C.元昊 D.耶律阿保机 )之间的盟约
D.南宋与金
3.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
A.北宋与辽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4.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主张坚决抵抗的北宋宰相是( ) A.寇准 B权之间的交战情景(
A.辽与北宋 B.西夏与北宋 C.辽与西夏 D.金与南宋
上京 东京 (开封)
兴庆
1038年 党项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的扩张
辽太宗时,辽夺取了燕云十六州
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皇位,将 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不料却 导致了后来宋朝为夺取该地区而 与辽苦战数十年
占领幽云十六州
十六州所辖土地囊括了当时中国东北与 北部地区最重要的险关要塞与天然屏障。 这一地区的丧失,使长城及其要塞完全 失去作用,致使华北大平原全部裸露在 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
辽、西夏与宋的关系特点:
有战有和
澶 澶 州 战是短暂的,是历史的支流 渊 大 之 兴庆 战 和是长久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盟 北宋
议一议:怎么看待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争?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掠和 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的;北宋军民 的抗辽、与西夏的斗争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相 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
6.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夺取了燕云十六州( )
A.阿骨打
B.元昊
C.辽太宗
D.阿保机
7.“赤峰辽国第一京,寂寞犹在忆皇城。游人难步草盈尺,不知从何 觅市声。”是刻在上京遗址的一首诗。诗中的辽国是哪一少数民族 建立的(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突厥族 D.女真族 8.他是党项族的英雄,贺兰山上飞翔的雄鹰。他受汉文化的影响, 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他”是( ) A.松赞干布 B.元昊 C.阿保机 D.阿骨打 9.“澶渊之盟”的后果有( )①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宋辽之间仍 处于战争状态③宋辽之间展开了经济文化交流④加剧了北宋政府的 财政危机 A.①②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共31张PPT)

5. 怎样评价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 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 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 使南北贯通,互市不绝,有利于经济 贸易往来; 促进了民族融合。
课堂巩固
1.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B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秦﹣鲜卑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隋﹣李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2.“澶渊之盟”的盟约双方是(A ) A.北宋与辽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北宋与金
都城
上京
元昊
兴庆
赵匡胤
东京
订制官制、军 强化中央 重要 发展生产, 制和法律,发展农 集权,收兵权 举措 创制文字。 牧经济,还创制了 、相权、财权 西夏文字。
契丹族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tián)猎是生涯。 ——(宋)苏颂《契丹帐》
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个民族过着怎样的生活?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立了西夏文字。
西夏铜牌 位于内蒙古宁城 的辽大明塔
元昊西夏Biblioteka 供养图西夏印 西夏文石碑拓片 西夏文字
花形金盏托
西夏瓦当
西夏王陵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 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 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宋太宗即位后,向辽 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知识解读:宋太宗征辽
目的:试图收回幽云十六州。 结果:宋败,结束了对辽的主动进攻,采取防御态势,辽军则屡屡南下进扰。
辽
耶律德光
上京
幽云十六州
消极防御
杨 业
相关史事
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 州”“幽蓟十六州”,是五代后唐将 领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的总称, 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 西北部一带。燕指幽州,云指云州。 后唐将领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借 助契丹兵力,当上了皇帝,将幽云十 六州割给契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真宗。
同步训练
(2)材料一中的“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统称为 什么?这一规定开始于双方的哪一约定?
岁币。澶渊之盟。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澶渊之盟使宋辽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相对和平的 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4)请你谈谈黄仁宇先生对“1005年的协定”的评 价。
一方面,他认为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 另一方面,他认为此和约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
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 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虽 然民族间有过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友好是民族 交往的主流。
强化训练
1. 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有一段描写丐帮帮主乔(萧) 峰与群雄惨烈相斗的文字,导火索是群雄发现了乔 (萧)峰是契丹人的身世。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是( B ) A. 丐帮帮规不允许契丹人做帮主 B. 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 C. 因为乔(萧)峰欺骗了大家 D. 有人嫉妒乔(萧)峰,想找借口把他除去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
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学习目标
1.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2. 掌握辽、西夏与宋的战与和等关系,和是民 族关系的主流。 3. 分析宋辽、宋夏和议的影响。
知识梳理
9
辽太宗
元昊
澶州 和平 称臣
岁币
同步训练
夯实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 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 政权,北方地区有辽,西北地区有西夏。西夏是由党 项族建立的,辽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 C ) A. 鲜卑族 B. 女真族 C. 契丹族 D. 蒙古族
同步训练
16.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焦点话题之一。而加 强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则更是事关国家统一、地区发 展的重大问题。下面是对我国唐宋时期汉族政权与少 数民族关系进行的探讨,请你也参与进来。 【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 (1)列举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两例史实。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 碑”;金城公主嫁给赤德祖赞;等等。
强化训练
2.宋辽议和与宋夏议和的共同点是( A ) 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 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强化训练
3.宋辽议和、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C ) A.北宋政府腐的败无能,软弱可欺 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并立中趋利避害 C.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 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同步训练
4. 辽、宋、西夏时期,是民族交融的一个重要历史 阶段。通过下面两幅图片可知,辽与西夏在向汉族学 习的过程中( A )
A. 创制文字 C. 改革官制
B. 发展经济 D. 定制法律
同步训练
5.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戏词 “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 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B ) A.寇准 B.宋真宗 C.宋太祖 D.宋太宗
6.“(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 人安居,不乐战斗。”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C ) A.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宋朝给辽岁币
同步训练
7.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 (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B)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方的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8.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南下攻宋,逼近黄河岸边的 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这一时期,主张坚决抵抗 的宰相是( A ) A. 寇准 B. 赵普 C. 李纲 D. 石守信
同步训练
9. “当时宋年收入1亿以上,而宋当时一场中等规模 的战事所耗费的军费就高达3 000万以上。30万的岁 币……简直不值一提。而历史走向证明一切,此事之 后,北宋迈向巅峰。”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有 (C) ①这段材料叙述的是澶渊之盟 ②北宋向辽交纳岁币, 引起人民极度不满 ③政治的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④对北宋人民而言,该和议是屈辱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同步训练
材料三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5年的协定有它的 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 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 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 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 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
代为背景,通过北宋与哪些政权之间的民族矛盾,从
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出一
幅波澜壮阔的古代生活画卷?( D )
A.辽、元
B.金、西夏
C.金、元
D.辽、西夏
14.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 一篇关于“辽、宋、西夏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 以确定的较为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C )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12.考古学家在一座辽代契丹族公主墓中发现,墓门 两侧的仿木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方式,上面的 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 宋辽时期( B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民族文化的交融 C.民族战争的频繁 D.海外贸易的兴盛
同步训练
13.武侠大师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以北宋哲宗时
同步训练
能力提升
二、综合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 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 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 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 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 不乐战斗。”
4.银川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凤凰城”的美誉。 银川在古代称为兴庆,它曾是下列哪一个少数民族政 权的都城?( B ) A.吐蕃 B.西夏 C.南诏 D.渤海
2. 据藏文史料记载:夏尔巴人是历史上曾建立过西 夏政权的党项族人的后裔。西夏政权的建立者是 (C ) A. 耶律德光 B. 柴荣 C. 元昊 D. 朱温
同步训练
3. 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过一句诗:“未离 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读来气魄宏大,但 是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北宋统一的地区 是( B ) ①中原地区 ②东北地区 ③西北地区 ④南方地区 A. 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
同步训练
10.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 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的是( C )
同步训练
11. 北宋与西夏之间,经过一年多的讨价还价,最后 求同存异,终于订立和约。西夏和北宋讲和的原因是 (B ) A. 西夏被北宋打败了 B. 西夏连年战争,损耗很大,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C. 宋朝被西夏打败了 D. 西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朝与少数民族“战与和”的事例各一 项。
战:澶州之战(或西夏进攻北宋);和:澶渊之盟 (或宋夏议和)。
(3)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维持相对和平的关系有什么 意义?
可以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进行贸易往来,促进经 济文化的交流。
同步训练
【深入探究】 (4)通过对唐宋时期民族关系的探究,你认为应该 如何正确看待民族关系?
同步训练
(2)材料一中的“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统称为 什么?这一规定开始于双方的哪一约定?
岁币。澶渊之盟。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澶渊之盟使宋辽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相对和平的 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4)请你谈谈黄仁宇先生对“1005年的协定”的评 价。
一方面,他认为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 另一方面,他认为此和约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
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 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虽 然民族间有过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友好是民族 交往的主流。
强化训练
1. 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有一段描写丐帮帮主乔(萧) 峰与群雄惨烈相斗的文字,导火索是群雄发现了乔 (萧)峰是契丹人的身世。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是( B ) A. 丐帮帮规不允许契丹人做帮主 B. 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 C. 因为乔(萧)峰欺骗了大家 D. 有人嫉妒乔(萧)峰,想找借口把他除去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
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学习目标
1.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2. 掌握辽、西夏与宋的战与和等关系,和是民 族关系的主流。 3. 分析宋辽、宋夏和议的影响。
知识梳理
9
辽太宗
元昊
澶州 和平 称臣
岁币
同步训练
夯实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 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 政权,北方地区有辽,西北地区有西夏。西夏是由党 项族建立的,辽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 C ) A. 鲜卑族 B. 女真族 C. 契丹族 D. 蒙古族
同步训练
16.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焦点话题之一。而加 强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则更是事关国家统一、地区发 展的重大问题。下面是对我国唐宋时期汉族政权与少 数民族关系进行的探讨,请你也参与进来。 【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 (1)列举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两例史实。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 碑”;金城公主嫁给赤德祖赞;等等。
强化训练
2.宋辽议和与宋夏议和的共同点是( A ) 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 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强化训练
3.宋辽议和、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C ) A.北宋政府腐的败无能,软弱可欺 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并立中趋利避害 C.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 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同步训练
4. 辽、宋、西夏时期,是民族交融的一个重要历史 阶段。通过下面两幅图片可知,辽与西夏在向汉族学 习的过程中( A )
A. 创制文字 C. 改革官制
B. 发展经济 D. 定制法律
同步训练
5.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戏词 “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 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B ) A.寇准 B.宋真宗 C.宋太祖 D.宋太宗
6.“(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 人安居,不乐战斗。”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C ) A.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宋朝给辽岁币
同步训练
7.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 (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B)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方的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8.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南下攻宋,逼近黄河岸边的 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这一时期,主张坚决抵抗 的宰相是( A ) A. 寇准 B. 赵普 C. 李纲 D. 石守信
同步训练
9. “当时宋年收入1亿以上,而宋当时一场中等规模 的战事所耗费的军费就高达3 000万以上。30万的岁 币……简直不值一提。而历史走向证明一切,此事之 后,北宋迈向巅峰。”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有 (C) ①这段材料叙述的是澶渊之盟 ②北宋向辽交纳岁币, 引起人民极度不满 ③政治的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④对北宋人民而言,该和议是屈辱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同步训练
材料三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5年的协定有它的 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 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 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 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 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
代为背景,通过北宋与哪些政权之间的民族矛盾,从
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出一
幅波澜壮阔的古代生活画卷?( D )
A.辽、元
B.金、西夏
C.金、元
D.辽、西夏
14.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 一篇关于“辽、宋、西夏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 以确定的较为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C )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12.考古学家在一座辽代契丹族公主墓中发现,墓门 两侧的仿木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方式,上面的 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 宋辽时期( B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民族文化的交融 C.民族战争的频繁 D.海外贸易的兴盛
同步训练
13.武侠大师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以北宋哲宗时
同步训练
能力提升
二、综合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 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 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 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 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 不乐战斗。”
4.银川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凤凰城”的美誉。 银川在古代称为兴庆,它曾是下列哪一个少数民族政 权的都城?( B ) A.吐蕃 B.西夏 C.南诏 D.渤海
2. 据藏文史料记载:夏尔巴人是历史上曾建立过西 夏政权的党项族人的后裔。西夏政权的建立者是 (C ) A. 耶律德光 B. 柴荣 C. 元昊 D. 朱温
同步训练
3. 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过一句诗:“未离 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读来气魄宏大,但 是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北宋统一的地区 是( B ) ①中原地区 ②东北地区 ③西北地区 ④南方地区 A. 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
同步训练
10.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 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的是( C )
同步训练
11. 北宋与西夏之间,经过一年多的讨价还价,最后 求同存异,终于订立和约。西夏和北宋讲和的原因是 (B ) A. 西夏被北宋打败了 B. 西夏连年战争,损耗很大,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C. 宋朝被西夏打败了 D. 西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朝与少数民族“战与和”的事例各一 项。
战:澶州之战(或西夏进攻北宋);和:澶渊之盟 (或宋夏议和)。
(3)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维持相对和平的关系有什么 意义?
可以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进行贸易往来,促进经 济文化的交流。
同步训练
【深入探究】 (4)通过对唐宋时期民族关系的探究,你认为应该 如何正确看待民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