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合集下载

宋,辽,西夏,金的并立

宋,辽,西夏,金的并立

宋、辽、西夏、金的并立公元960年,后周将领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了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北宋王朝逐步消灭后蜀、南汉、南唐、北汉等割据政权,统一了从岭南至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与北宋并存的还有几个地方民族政权,在东北有辽,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吐蕃和大理。

宋与辽、西夏曾多次发生战争,最终达成和议,维持和平相处。

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建立了金政权,定都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市)。

公元1125年至公元1127年,金相继攻灭辽和北宋,占据了淮河以北广大地区。

北宋灭亡后,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称帝,后迁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建立了南宋。

南宋建立之初,金军多次南侵,遭到宋军民的顽强抵抗,宋将岳飞等也曾北伐,收复了一些失地。

公元1141年,宋金订立“绍兴和议”,形成长期对峙局面。

◆赵匡胤像【明人绘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976年),北宋王朝奠基者,在他统治的17年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得到进一步发展。

】◆北宋东京图【北宋以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为首都,建有外城、内城、皇城三重城池。

该城历经黄河泛滥,大部分被掩埋于今开封市地下,本图是根据考古发掘成果绘制的。

】◆“麒麟图”铁塔砖【宋长35.5厘米、宽20厘米、厚6.8厘米。

】◆“神卫左第四军第二指挥第五都记”铜印【北宋长 5.5厘米、宽5.3厘米、高4.3厘米】◆嘉祐铜则【北宋高30厘米、厚20厘米、重64千克,1975年湖南省汀潭市出土。

铜则是官府颁发的标准衡器。

这件铜则一面刻“嘉祐元年丙申岁造”,即公元1056年造;一面刻“铜则重壹佰斤黄字号”,根据实测重量推算,当时每斤合640克。

】◆《大驾卤簿图》卷(局部)【北宋全卷纵51.4厘米、横1481厘米,卤簿指古代帝王出行时的仪仗,该图描绘了北宋中期皇帝前往开封城南祭祀天地时的宏大场面。

】◆乾统七年铜镜【辽径19厘米、厚0.7厘米、重650克。

】◆褐釉陶马镫壶【辽高24厘米,1956年北京市复兴门外出土】◆鎏金鹿纹银鸡冠壶【辽高26.3厘米、口径5.5厘米、底长21.2厘米,1979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出土。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是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辽、宋、西夏、金这四个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和关系,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帮助学生了解这四个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和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朝代和事件,如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

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有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较为清晰,有的学生则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辽、宋、西夏、金这四个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和关系,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辽、宋、西夏、金这四个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和关系。

2.难点:辽、宋、西夏、金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掌握辽、宋、西夏、金这四个民族国家的相关知识。

2.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辽、宋、西夏、金这四个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和关系。

3.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等,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

3.历史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等。

4.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如五代十国的分裂和北宋的建立。

然后提问:“同学们知道北宋时期,我国历史上有哪些民族国家并立吗?”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第七课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

第七课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

第七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教学设计》单位:丹凤县武关中学姓名:段书民时间:2012-3-9第七课辽、宋、西夏、金并立教学目标识记目标:1.了解两宋和辽、西夏、金建立的基本情况。

2.知道北宋与辽、西夏以及南宋与金的和战过程。

能力培养:1.识别《辽、北宋、西夏形势图》与《宋金对峙形势图》。

2.比较颤渊之盟和绍兴和议的异同。

3.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澶渊之盟、绍兴和议既是两宋统治者屈辱妥协和议,同时又对双方的和平相处产生了积极影响。

4.结合岳飞和秦烩的有关内容,探讨对“流芳百世、遗臭万年”的理解。

5.联系课外知识,收集有关杨家将的戏目。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辽、宋、西夏、金并立,增强对祖国大家庭的形成是建立在各民族不断融合和发展的基础上的认识。

2、通过学习岳飞抗金的英雄事迹,增强对岳飞等英雄人物的崇敬、爱戴之情。

3、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学要点1、重点:面对这一时期复杂的政治格局,两宋与辽、西夏、金的并立、和战以及澶渊之盟、绍兴和议是本课的重点。

千百年来一直为人颂扬的岳飞抗金事迹,也是本课应突出的重点。

2、难点:澶渊之盟、绍兴和议是宋辽、宋金关系的转折点,宋辽、宋金所保持的长期和平局面由此开始,因而有积极的一面;但是和约又是以屈辱的岁币为代价换取的。

如何帮助学生以历史的辩证观点去分析澶渊之盟、绍兴和议,正确认识历史上这种南北即对峙又和平的局面,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杨家将的故事吗?谁能说一说杨家将中有哪些人物?他们为什么会得到后人的赞扬?——抗击辽军,保国为民(杨家将是抗击的那个民族的进攻?—契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七课《辽、宋、西夏、金并立》,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一)、辽朝的建立1、这些北方少数民族中的契丹族在唐朝中后期,趁政局混乱迅速崛起,建立了政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单元分析】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可分三个阶段: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并立,元朝的统一。

宋朝强化中央集权,内部统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学术文化也取得突出成就,但军事力量不振,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战处于劣势。

与这一时期的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

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突出两个方面:一两宋在政、经、文、军等方面的变化;二是各民族之间相关方面的交融,进而突出其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时空坐标】【依据时空坐标建构知识体系】(1)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政治方面(2)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实现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深化探究】一、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

后内地刺史加授节度使衔。

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

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

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材料二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

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

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

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

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齐读上面文字,思考:这是在哪件事之后出现的情况?
元昊像
元昊墓
建立时间:1038年 西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建立时间: 916年
契 丹 (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辽 )
都城:上京
建立时间: 960年
北 宋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东京
探究活动
有人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条 约,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也有人说,澶渊之盟结束了两国多年的 战争,增进了两国的交往,促进了社会 的发展。
讨论:澶渊之盟的历史作用
澶渊之盟的评价:
弊: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 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 宋人民的沉重负担。
利: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 展史看,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 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 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促进了双 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北宋与辽的关系:
宋太祖后期:友好关系

宋太宗:由主动进攻到消极防御

宋真宗:1004年澶州之战
1005年澶渊之盟

澶 渊 之 战
内容:
辽军撤回; 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
甚至《澶渊之盟》时,宋真宗闻听协 议内容时的欢喜反应,也成了“岁币 轻”的又一佐证。一开始宋真宗误以 为是每年给三百万“岁币”,吓了一 跳却也认了,后来确认是三十万,当 场就喜不自胜,把负责谈判的宋朝大 臣曹利用一顿重赏。
次取得胜利。 原因
的 关
和 宋夏议和
内容

影响
宋夏议和
内容:双方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
北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重新方的正 常生产和贸易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整合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整合

3.不同民族之间的民间交往频繁:多个民族政权的对立并未阻止各民族的 民间交往。两宋时期,在边界地区设立的榷场是民间交往的主要场所。 4.大一统的趋势逐渐形成:通过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民族交融逐渐加强,各民 族的差别逐渐缩小,为元朝的大一统打下了基础。
对应训练2据《宋史》记载,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辽界灾荒严重,不断到 宋境籴粮,雄州一次出官仓粟2万石,贱价以粜。此种贸易属于( ) A.朝贡贸易 B.民间贸易 C.榷场贸易 D.对外贸易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关键词“辽界”“宋境”“籴粮”“出官仓粟”可知这是官府设 置专门为中原地区和少数民族进行贸易的榷场,属于榷场贸易,故选C项;材 料没有涉及朝贡贸易,排除A项;榷场由官府设置,虽有民间参与,但不属于 民间贸易,排除B项;材料属于民族间的贸易,不属于对外贸易,排除D项。
3.经济关系的非特权化趋势:两汉时期的豪强地主和魏晋时期的士族都控 制着大量依附人口。到两宋时期,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特权地主被庶族地 主取代,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弱,非特权地主成为地主阶层的 主体。 4.儒学思想的世俗化趋势:两汉时期的儒学是士人的特权,宋朝儒学开始向 基层渗透,儒学士人投身儒学的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儒学对平民的 影响越来越大。 5.文学艺术的平民化趋势:随着市民阶层的崛起,两宋时期文学艺术平民化、 世俗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深刻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形式和风格,世俗文化逐渐 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
三、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儒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可以说一部儒学发展史折射出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 1.早期儒学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儒学的产生。孔子创立儒学,孔子的 “德治”、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礼法并用”是先秦儒家对国家政治治理 模式的积极探索。此时儒家思想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其主张不能适应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的社会需要,未被统治者采纳。

七年级下册历史《两宋的政治与辽、西夏、金的并立和对峙》复习指导与练习

七年级下册历史《两宋的政治与辽、西夏、金的并立和对峙》复习指导与练习

《两宋的政治与辽、西夏、金的并立和对峙》复习指导与练习【复习指导】1.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宋太祖及其后继者依据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的典故与宋太祖有关。

2. 简述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目的、措施及其影响。

3. 简述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目的、措施及其影响。

4. 简述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措施及其影响。

5. 从北宋采取的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中,对我们今天有何经验教训及启示。

6. 与北宋并立的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与北宋并立的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

掌握契丹与党项发展一览表。

7.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

8. 简述澶渊之盟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评价)。

9. 简述宋夏和议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评价)。

10. 如何正确认识北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11. “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的异同点有哪些?12. 女真族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代,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13. 简述金太祖采取巩固统治的措施14. 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史称靖康之变。

15. 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

赵构就是宋高宗。

16. 南宋初年最著名的抗金将领是岳飞。

但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向金求和,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17. 简述岳飞抗金的成果。

18. 简述宋金和议的内容及其影响。

19. 宋高宗和秦桧向金求和并谋杀岳飞的原因是什么?20. 比较宋辽和议、宋夏和议以及宋金和议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并思考该如何评价这些和议呢?21. 岳飞受到后世人民怀念尊敬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岳飞抗金?)22. 辽和北宋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3. 有人认为岳飞是著名的抗金将领,而有人认为他是民族英雄,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出你所持观点的理由。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宋元时期PPT课件 图文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宋元时期PPT课件 图文
宋夏和议主要的 内容有哪些?如何 评价宋夏和议?
宋夏 和议

三足鼎立
西夏
时战北时和

1005年, 宋辽订立澶 渊之盟。
三、宋金对峙
1.金的建立:
11世纪,完颜部统一 了女真各部,女真族逐渐 强大起来。
完颜阿骨打 1115年 建金 都上京
2.金灭北宋:
燕京
东京
宋徽宗
宋钦宗
1127年,金兵攻破东京掳走徽宗、钦宗, 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课堂小结
一、辽、北宋、西夏并立(三足鼎立、时战时和)
③1038年 元昊(党项族)
西夏
①916年 耶律阿保机(契丹族)

(宋夏和议)
1005年(澶渊之盟)
北宋
②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
二、南宋与金对峙
(1115年,完颜阿骨打,女真族,灭辽、北宋)



岳飞抗金

郾城大捷

南宋
(1127年,赵构继位,偏安江南)
在职场中,凯勒时常告诫自己的手下:“永远不要丢弃你的同伴,尤其是在火场中。”许多次,他为了保护战友,工作时都是自己率先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去。然而,他却没有将这句真理应用在自己的婚姻生活中,在经历过了无数次激烈的争吵冷战后,离婚似乎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凯勒的父亲不忍心看着他们婚姻破裂,他给了儿子一个《爱的挑战40天》的手抄本,恳请儿子按照上面写的做法,花40天的时间修复一下夫妻感情,为挽救自己的婚姻做最后的努力。他告诉儿子,他并不是不爱妻子了,只是忘记了怎样去爱。凯勒答应了,在工作之余,他照本宣科地做起了笔记上的事,在妻子发火的时候不抱怨、为妻子准备一顿早餐,在妻子生病时,贴心倒水喂药,泡咖啡、洗碗、打扫卫生、买鲜花、烛光晚餐…… 凯勒原本对这段挑战很抵制,后来却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悟出了婚姻的真谛,他重新审视了一切,明白了自己婚姻破碎的原因,是因为不懂得如何维护两人之间的感情。面对丈夫的点滴变化,凯瑟琳最初不为所动,认为那些不过是丈夫不想离婚暂时使出的小伎俩。凯勒并不放弃,依旧打起12分精神继续坚持着,他一点一点填补着夫妻之间的鸿沟,慢慢融化着妻子被尘封的心,后来,妻子终于重新戴上了婚戒。两个人回到了往昔的甜蜜时光,经历这次婚姻危机,他们学会了在婚姻中要有爱的表达,才能守住幸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学习主题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课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一、唐朝的灭亡(618-907)与五代十国
二、辽国建立 916年
契丹族耶律阿保机
统一契丹各部 建立了契丹国
耶律阿保机祖陵
耶律阿保机塑像
一、唐朝的灭亡(618-907)与五代十国
二、辽国建立 916年
契丹族耶律阿保机

947年
统一契丹各部 建立了契丹国
阿骨打像
金武士
五、南宋和金的对峙
1、金的建立和北宋、辽的灭亡
1115年 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
1125年金灭辽 1127年 靖康之变
会宁府 建立金朝
北宋灭亡
2、南宋建立和岳飞抗金
A南宋建立 1127年 宋高宗赵构 定都临安 建立南宋
宋高宗(赵构)

(1115—1234年)
南宋
(1127—1276年)
南宋与金对峙图
B岳飞抗金
岳飞岳家军 郾城大捷
岳飞塑像
岳飞手书“还我河山”
岳飞墓
五跪像(岳飞庙前)
岳王庙
C南宋与金议和 1141年
南宋与金订立和约
耶律德光
改国号为辽
三、北宋建立
960年 赵匡胤
陈桥兵变 建立北宋 定都东京
宋太祖
陈桥驿遗址
四、西夏的建立
1038年 党项族元昊
建立西夏 定都兴庆
辽(契丹)
(916—1125)
西夏
(1038—1127年)
北宋
(960—1127年)
辽、宋、西夏并立地图
四、西夏的建立
1038年 党项族元昊
建立西夏 定都兴庆
五、辽西夏和北宋的和战
1、辽与北宋的和战
A两国交兵
辽武士
北宋军士、武将
B宋辽议和
1004年 宰相寇准 宋真宗亲征 1005年
寇准
宋真宗
澶渊之盟
2、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A两国交战 B 1044年达成和议
西夏武士
五、南宋和金的对峙
1、金的建立和北宋、辽的灭亡
1115年 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
会宁府 建立金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