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宋、西夏与金的并立导学案

合集下载

辽、宋、西夏、金并立导学案

辽、宋、西夏、金并立导学案

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课标要求:1、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2、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三维目标:1、知识与水平: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通过对多民族政权并立下民族关系的特征的分析和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通过对这个时期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战与和的评价,培养学生对事件的评价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指导,学生了解辽、宋、西夏、金等国的建立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实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契丹、党项、女真等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他们建立的政权和宋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和议是中华民族内部矛盾冲突的不同表现形式,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民族观;通过对岳飞抗金史实的学习,增强对岳飞等英雄人物爱戴的情感。

教学重点:宋、辽关系,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状况下的民族关系。

情境导入:通过播放歌曲和插图让学生感受我们多民族大家庭间的和谐温馨。

自主学习(我所学习到的任何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在看书过程当中,我们常常会感到毫无头绪,这个时候,我们能够通过制定学习提纲来解决这个问题。

知识梳理:一、辽、北宋、西夏的建立1、唐朝灭亡以后,进入了_______________时期,我国又一次陷入分裂局面。

2、辽的建立:_______年,生活在辽河上游的_______族,在首领______的领导下,统一了各部,建立了契丹国,定都_______。

______年,____改国号为____。

3、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 ____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_____,定都(今市),史称_______。

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政权,基本上结束了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

4、西夏的建立:11世纪初, ___族首领 _称帝,定都______,国号大夏,史称_______。

7《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导学案

7《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导学案

《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

2.分析宋辽、宋夏和议的影响,并能简单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学习重点】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学习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自主学习】二、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1.北宋与辽关系:先战后和,兄弟之国。

先有“”(1004年),后有“”(1005年)。

此后,宋辽间出现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

2.北宋与西夏的关系:先战后和,1044年订立和约,向称臣,宋给西夏“”,重新开放西夏和北宋的边境贸易,促进了边境地区发展。

3.如何评价北宋与辽、西夏的议和?三、碰撞中的融合(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融合)1.中原文化对契丹文化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2.契丹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3.中原文化对西夏文化的影响经济:文化:【课堂检测】1.下列各项按政权建立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北宋、辽、西夏B.北宋、西夏、辽C.辽、北宋、西夏D.辽、西夏、北宋2.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各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3.“澶渊之盟”前北宋对辽采取的主要政策是( )A.防御B.进攻C.和亲D.投降4.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主张坚决抵抗的是( )A.寇准B.宋真宗C.李纲D.宋铁宗5.下列各项,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是( )①杯酒释兵权②契丹建国③澶渊之盟④元昊称帝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①②④③6.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

这说明()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7.宋辽、宋夏议和的共同点不包括()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B.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C.促进了北方个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D.反映了宋朝统治的积贫积弱8.10.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②促进了宋与西夏的和平交往③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④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7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案

7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的兴起和发展,知道契丹政权和西夏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2.掌握辽宋战争及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的内容及影响。

3.认识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对民族间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澶渊之盟和宋夏盟约。

难点:如何评价北宋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和战争。

【导入新课】 北宋西夏辽(契丹)北宋形势图【自主学习】知识点1. 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1)生产生活: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___________________、城邑。

(2)建立政权: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3)统治措施:发展生产,创制______________,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1)生产生活:原属羌族的一支。

唐朝时,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2)建立政权: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_________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________________。

(3)统治措施:仿效______________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_________________,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2. 辽与北宋的和战1.和战:辽太宗时,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

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_______________政策。

2.澶渊之盟(1)背景:①______________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

②宰相___________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2)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___________。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含答案)

课题:7.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姓名班级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契丹与党项族的兴起、辽和西夏建立的史实。

2、掌握辽和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学习过程:一、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2分钟)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

(28分钟)1、认真朗读课本P34-36页的内容,边读边思考下面思考题并做好标记。

(9分钟)2、完成自学思考题。

(8分钟)(1)填表:北宋、辽和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

民族政权时间建立者都城重大事件(2)辽和西夏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政权?(3)澶渊之盟签订的背景和内容各是什么?(4)宋夏和议的结果和影响是什么?3、检查自学效果,读背知识,班内反馈。

(9分钟)三、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10分钟)1、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是什么?如何评价澶渊之盟?2、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相同内容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些议和?唐朝和北宋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有什么明显不同?四、当堂训练反馈,巩固学习目标。

(5分钟)1.“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

”这一段话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A.耶律阿保机B.元昊C.松赞干布D.完颜阿骨打2.大型史诗纪录片《神秘的西夏》以近些年对西夏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西夏王朝从兴起到灭亡的发展过程为历史线索,生动翔实地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短暂却又神秘的西夏王朝。

建立西夏王朝的是()A.鲜卑族B.契丹族C.藏族 D.党项族3.下列历史人物与史实搭配正确的是()A.唐高祖——励精图治,创“开元盛世”B.鉴真——盲目航东海,唐风洋溢奈良城C.武则天——文治武功,建立李唐基业D.元昊——起兵抗辽,建立金政权4.下列与辽、西夏和北宋对峙局面相符的是()5.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有“战”也有“和”,其中“和”是主流。

1004年宋辽澶州之战中,宰相寇准劝说下列哪位皇帝亲征()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神宗6.下图所示纪录片所讲述的历史事件使()A.辽宋保持长久的和平局面 B.辽宋之间的对峙局面形成C.宋夏保持长久的和平局面 D.宋金之间的对峙局面形成7.辽圣宗时,萧太后倚重的汉族官吏韩德让,“为相以来结欢宋朝,岁时修睦,无少间隙”这突出地说明了( )A.辽统治者重用汉人做官 B.北宋对辽构成重大威胁C.辽与北宋之间已无矛盾 D.辽与北宋的关系逐渐缓和8.考古学家在一座辽代契丹族公主墓中发现,墓门两侧的仿木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法式,上面的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导学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学习目标】1.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的兴起和发展,知道契丹政权和西夏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2.掌握宋辽战争及澶渊之盟、宋夏和约的内容及影响。

3.认识澶渊之盟、宋夏和约对民族间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政权的建立(1)契丹的兴起:①隋唐时期,游牧在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②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③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2)契丹政权的建立: , 族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 (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

后来,契丹改国号为。

耶律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3)契丹的发展: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西夏政权的建立(1)党项族的兴起:①生活在我国 ,原属羌族的一支。

②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2)西夏政权的建立: , 首领称大夏皇帝,定都 (今宁夏银川),史称。

(3)西夏的发展: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

知识点二辽与北宋的和战知识点三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西夏与北宋的战争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西夏因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其遭受很大损耗,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2.西夏与北宋的议和(1)内容:元昊向宋 ,宋给西夏 。

(2)影响:议和后,宋夏 兴旺(表现: 贸易。

阅读课本36页“知识拓展”)。

【探究思考】 ★1.基础知识归纳。

2.契丹族兴起和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3.北宋在澶州之战中取得了胜利,为什么在议和中却要送给辽岁币?4.归纳:辽、西夏与北宋议和的相同点。

辽、宋、西夏与金的并立导学案

辽、宋、西夏与金的并立导学案
政权
建立时间
建立者
民族
都城

南宋
6.结合岳飞抗金的故事,辨别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为什么?
7.南宋与金之间除了战争之外,还有怎样的关系?有何表现?
三、互学:
1、比一比(1)辽、北宋、西夏三个国家并立历史上哪个时期相似?
(2)与三国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3)如果把宋比作中国,辽和西夏能不能比作日本或美国?为什么?
2、展示:口头展示课程中的问题
四、评学
1.宋辽议和,达成“澶渊之盟”的时间是( )
A.1038年B.1004年C.1005年D.1044年
2、“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屠洪纲的一首《精忠报国》歌曲中描述的是:()
A、岳飞B、文天祥C、戚继光D、郑成功
3、契丹国建立于916年,建立者是()
A、伊律阿保机B、伊律德光C、元昊D、完颜阿骨打
8.契丹族生活在( )
A.黑龙江流域B.松花江流域C.辽河上游D.辽河下游
9.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在( )
A.上京B.东京C.南京D.兴庆
10、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11.某校七年级8班历史兴趣小组开设了一个有关“辽、宋、西夏、金”的专题网站,下列政权与民族搭配不正确的是:()
4.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很广。杨家将抗击的是
A.辽B.西夏C.金D.元
5.“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 )
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C.南宋与金D.南宋与西夏
6.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是( )
A.杨业B.岳飞C.文天样D.寇准
7. 12世纪时,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政权,他属于( )
A.契丹族B.党项族C.女真族D.蒙古族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案(附参考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的兴起和发展,知道契丹政权和西夏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2.了解辽宋、宋夏和战的情况,认识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对民族间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自主学习: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1)背景:隋唐时期,_____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2)发展:_____末年,北方汉人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______和生活方式。

(3)建立政权:①______初,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_____。

②影响: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______,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1)发展: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______、______一带,与中原文化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2)建立西夏:①概况:______前期,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_。

②建制:订立_______、军制和_______,鼓励垦荒,发展______,创制_____。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背景:______时,占领______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和:______晚期,北宋与辽保持______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3.战:(1)_____时期,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_____政策。

(2)澶渊之盟:_______时,澶州之战(_____主站)宋军取胜,签订澶渊之盟,辽朝______,宋朝给辽朝______。

(3)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______局面。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战(1)概况:_____称帝后,多次率领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损失_____。

(2)影响:西夏由于______,人力和物力有限,____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

2.宋夏和议(1)内容:元昊向宋_____,宋给西夏______。

(2)影响:宋夏边界_____兴旺。

参考答案:一、1、契丹族、唐朝、生产技术10世纪,耶律阿保机上京创制文字2、甘肃东部,陕西北部11世纪党项族首领元昊兴庆府官制法律农牧经济西夏文字二、辽太宗燕云十六州宋太祖友好宋太宗防御宋真宗寇准退兵给辽岁币和平三、元昊惨重立国时间短连年的战争称臣岁币贸易自主检测:1、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A削弱了契丹势力B维持了长期和平C 消除了民族矛盾D 加速了北宋灭亡2、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是()A.市舶使B.宣政院C.榷场D.十三行3、五代后期,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做出贡献的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北周武帝D.后周世宗4、宋与辽、宋与西夏订立和议后,对双方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B.加速了辽、西夏封建化的进程C.加强了民族融合D.加深了北宋的经济负担5、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地区,几次北伐失败后采取了()消极防御政策A步步为营B守内虚外C分兵把守D虚内守外6、下列与北宋互市边境贸易的国家有()A后周辽B蒙古国西夏C辽西夏D南宋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完成7-8题7、反映的是北宋与()关系A西夏B辽C女真D南宋8、上题引用苏辙的那句话,能体现出()A辽宋开国以来一直和睦相处B宋辽实力均衡C北宋人民负担大大减轻D统治阶级为百姓谋利9、宋辽,宋夏和议共同点是()A辽夏向宋称臣B北宋割地求和C北宋送给辽夏“岁币”D互相禁止边境贸易10、辽夏吸取南下劫掠遭抵抗的教训,进而推行()A扩军备战B用严酷刑罚镇压C破坏被占领地区经济D“以汉制待汉人”11、阅读下列材料: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案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北宋时期的政权并立情况。

2.掌握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关系。

3.理解并分析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军事冲突。

学习重点:1.辽、西夏与北宋的并存情况。

2.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军事冲突。

学习难点:1.了解并分析北宋时期的政权并立情况。

2.掌握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关系。

导学步骤:1.导入导学主题。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简要复述辽、西夏与北宋的政权情况。

2.学习新课。

在学习新课之前,学生需要预习新课内容并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北宋时期的政权并立情况。

3.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辽是北宋时期北方最大的敌对势力,西夏则是在辽破坏北宋西北边境之后崛起的少数民族政权。

同学们通过文本理解辽与西夏如何威胁北宋的统治,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关系如何演变。

4.辽、西夏与北宋的军事冲突。

同学们通过文本了解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军事冲突,分析冲突的原因与结果,以及双方的战略与战术。

5.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时,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北宋时期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并立情况如何?为什么辽、西夏与北宋之间会发生军事冲突?同学们是否能够分析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关系以及军事冲突的原因与结果?6.课后作业。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布置一道与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相关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回答并解释自己的观点。

导学板书: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北宋时期的政权情况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辽、西夏与北宋的军事冲突导学反思:本导学案通过导入导学主题、学习新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及军事冲突的探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北宋时期的政权并立情况。

同时,通过思考题的设置,培养了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导入导学主题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北宋时期的政权情况,了解了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军事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导学案
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
学习目标:
1、了解两宋和辽、西夏、金建立的基本情况。

知道北宋与辽西夏以及南宋与金的和战过程;
2、识别《辽、北宋、西夏形势图》与《宋、金对峙形势图》;
3、比较澶渊之盟和绍兴和议的异同;
4、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澶渊之盟和绍兴和议;
5、结合岳飞和秦桧的有关内容,探讨对“流芳百世、遗臭万年”的理解。

学习重点:
两宋与辽、西夏金的并立以及澶渊之盟、绍兴和议。

岳飞抗金的事迹。

学习难点:
用历史的辩证观点分析澶渊之盟和绍兴和议。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学习流程:(请同学们按流程完成任务)
一、预习
任务1: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本31—34页回答:
1.观察《辽、北宋、西夏形势图》,了解它们的地理位置并试着画出其简单示意图。

3.你知道杨家将的故事吗,这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什么关系?
4.澶渊之盟是怎么回事,你怎样认识澶渊之盟?
任务2:阅读课本34—36页,回答下列问题。

6.结合岳飞抗金的故事,辨别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为什么?
7.南宋与金之间除了战争之外,还有怎样的关系?有何表现?
二、展示:口头展示预习中的问题 要求:1.脱离课本,声音洪亮;
2.言简意赅,内容准确。

三、合作讨论
1.预习流程中的问题,个人不能解决的小组合作解决;
2.你们组还有哪些问题请向老师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四、小结
当堂检测:
1、辨识:你能指出下列四副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副是错误的,请说出理由( )
A B C D 2、岳飞抗金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
A.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性
B.他被秦桧诬陷,蒙受冤屈
C.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D.他对皇帝赤胆忠心
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根据诗歌的内容,判断出诗歌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4、“大宋皇帝谨致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成信,虔诚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完成(1)~(2)题:
(1)材料中的“大宋皇帝”是指哪一政权?“北朝”是指什么政权?
(2)此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应如何评价此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