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时期

合集下载

中国通史五代辽宋夏金元朝代的更替

中国通史五代辽宋夏金元朝代的更替

五代辽宋夏金元10至14世纪中期,是我国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从后梁建立开始到元朝灭亡为共四百六十多年。

在此时期,欧洲仍处于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阶段。

法国为封建割据局面;英国逐渐形成和确立封建庄园制。

在亚洲,强大的阿拉伯帝国走向了衰亡;日本封建庄园已居统治地位。

在中国,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政权先后与两宋并立。

那时候,战争虽一度频繁,但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高度发展,文化有突出成就,在世界上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一、五代十国的更迭在唐末农民战争中,起义军将领朱温降唐,被封为节度使。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

此后五十多年,黄河流域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称为五代。

五代除后唐定都洛阳以外,其余都定都开封。

与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了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山西的北汉史称十国。

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混战不已,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二、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960年,后周统领禁军的大将赵匡胤,在东京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

他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拥立他做皇帝,史称“陈桥兵变”。

赵匡胤废去后周皇帝,建立宋朝,年号建隆,定都东京,历史上称为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以后,宋太祖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进行统一南北的战争,基本上削平了南方的割据势力。

979年,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北宋初年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北宋的过分集权也带来严重恶果:一是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二是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三是地方上财政困难。

这些因素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在经济上,重心南移,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展,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政治:本阶段的政治局面经历了封建国家的再度分裂——局部统一——民族政权的并立——全国重新统一的过程。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但在全国的版图上还存在着辽、大理等发展政权,后来更陆续出现了西夏和金。

因此北宋只是局部统一的朝代,而区别于大一统的汉唐。

北宋亡后,又出现了南宋与金的对峙。

直至1279年,元政权凭借其强大的武力使全国重新归于统一。

本阶段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阶段。

主要体现在北宋和元朝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为巩固统治,本着“强干弱枝”的指导思想,解除中央和地方大将的兵权,使地方行政权和财政权分开,又在中央组织强大的禁军。

这些措施避免了地方分裂的再现,使北宋在政治上出现了稳定的局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

但又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和军队数量的激增,造成北宋政权长期积贫积弱的局面。

至北宋中期,已出现严重的财政、政治和边防危机。

为缓和矛盾,富国强兵,宋神宗任命王安石进行变法。

他制定了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和保甲法等措施,力图限制官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缓解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但由于用人不当,特别是新法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削弱了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遭到特权阶层的反对,新法没有成功。

元朝统一全国后,为有效治理广阔的国土,实行行省制,初步奠定了后世省区的规模,并通过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等机构,有效地保证了中央对包括x藏、台湾在内的广大边疆地区的管辖,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

★经济:本阶段,在农业和手工业繁荣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获得显著发展。

商业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已打破了唐朝“市”、“坊”的界限;货币种类繁多,尤其是北宋在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民族政权的边境上,还兴起了“榷场”贸易。

中国历史概述-宋、辽、金、元时期

中国历史概述-宋、辽、金、元时期

元朝设行省制度统治全国,影响深远。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但统一的元帝国也使民族融合进入 了一个新辽、金、元时期
1. 北宋、辽、西夏、金、南宋
五代十国之后,赵国胤建立了宋朝。 但宋朝没有完全统一中国,燕云十六州 被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占据,河西走廊 被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占据。北宋为了维 持边境和平,不得不向辽和西夏缴纳岁 币。
后来,松花江流域女真族建立的势力逐 渐膨胀,并联合北宋灭辽,而后金又灭北宋, 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史称“靖康之变”。
赵构在江南偏安立国,建都临安(今杭 州),史称南宋。此后,金与南宋多次交战, 宗泽、岳飞等都是抗金名将。
2. 元
在金与南宋频繁交战之际,北方的蒙古族迅速崛起,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发动了扩张战争,先后消 灭西夏、金、大理和南宋,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元朝,实现了包括新疆、西藏及云南地区在内的全国大统一, 大体确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

中国朝代时间表顺序表

中国朝代时间表顺序表

中国朝代时间表顺序表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元、明、清。

夏公元前2070----1600年共470年姒启(夏启)商公元前1600----1046年共554年子成汤(商汤)周公元前1046----256年共790年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共275年姬发(周武王)东周公元前770----256年共515年姬宜臼(周平王)春秋公元前770----475年共295年战国公元前475----221年共254年秦公元前221----206年共15年嬴政(秦始皇)西楚公元前206----202年共4年项羽(西楚霸王)南越公元前203----111年共93年赵佗(南越王)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共426年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邦(汉高祖) 新公元9----23年共13年王莽更始公元23----25年共2年刘玄(更始帝)东汉公元25----220年共196 年刘秀(光武帝)三国公元220----280年共60 年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丕(魏文帝)蜀公元221----263年共43年刘备(汉昭烈帝)吴公元222----280年共59年孙权(吴大帝)晋公元265----420年共156年西晋公元265----317年共53年司马炎(晋武帝)东晋公元317----420年共104年司马睿(晋元帝)十六国公元304----439年共136年汉.前赵公元304----329年共25年汉公元304----319年共15年刘渊前赵公元319----329年共10年刘曜成.汉公元304----347年共43年成公元304----338年共34年李雄汉公元338----347年共9年李寿前凉公元314----376年共62年张轨后赵公元319----350年共31年石勒前燕公元337----370年共33年慕容皝前秦公元351----394年共43年符洪后秦公元384----417年共33年姚苌后燕公元384----409年共25年慕容垂西秦公元385----431年共46年乞伏国仁后凉公元386----403年共17年吕光南凉公元397----414年共17年秃发乌孤北凉公元397----439年共42年沮渠蒙逊南燕公元398----410年共12年慕容德西凉公元400----420年共20年李暠夏公元407----431年共24年赫连勃勃北燕公元409----436年共27年冯跋代公元315----376年共61年拓跋猗卢冉魏公元350----352年共2年冉闵西燕公元384----403年共19年慕容泓仇池公元196----552年共356年杨腾翟魏公元388----392年共4年翟辽西蜀公元405----413年共8年谯纵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170年南朝公元420----589年共170年宋公元420----479年共60年刘裕(宋武帝) 齐公元479----502年共24年萧道成(齐高帝) 粱公元502----557年共56年萧衍(梁武帝) 陈公元557----589年共33年陈霸先(陈武帝)后梁公元555----587年共33年萧詧北朝公元386----581年共196年北魏公元386----534年共149年拓跋珪(北魏道武帝) 东魏公元534----550年共17年元善见(孝静帝)西魏公元535----556年共22年元宝炬(文帝)北齐公元550----577年共28年高洋(文宣帝)北周公元557----581年共25年宇文觉(孝闵帝)隋公元581----618年共37年杨坚(隋文帝)唐公元618----907年共290年李渊(唐高祖)武周公元684----705年共21年武曌(武后)渤海公元689----公元926年共237年大祚荣(渤海王) 南诏公元738----902年共165年皮罗阁(南诏王)五代公元907----960年共54年后梁公元907----923年共17年朱温(后梁太祖)后唐公元923----936年共14年李存勖(后唐庄宗)后晋公元936----946年共11年石敬瑭(后晋高祖) 后汉公元947----950年共4年刘知远(后汉高祖) 后周公元951----960年共10年郭威(后周太祖) 十国公元892----979年共87年吴公元892----937年共45年杨行密南唐公元937----975年共38年李升吴越公元893----978年共85年钱镠楚公元896----951年共55年马殷闽公元909----945年共36年王审知南汉(越) 公元917----971年共54年刘龑前蜀公元903----925年共23年王建后蜀公元933----965年共22年孟知祥荆南(南平) 公元924----963年共39年高季兴北汉公元951----979年共28年刘崇宋公元960----1279年共320年北宋公元960----1127年共168年赵匡胤(宋太祖)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152年赵构(宋高宗)契丹.辽公元907----1211年共305年契丹公元907----947年共41年耶律阿保机(辽太祖)辽公元947----1125年共178年耶律阮(辽世宗)西辽公元1124----1211年共88年耶律大石金公元1115----1234年共120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西夏公元1038----1227年共189年李元昊(西夏王)大理公元937----1253年共316年段思平(大理王)蒙古.元公元1206----1636年共430年蒙古公元1206----1271年共6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元太祖)元公元1271----1368年共98年孛儿只斤忽必烈(元世祖) 北元公元1371----1636年共236年孛儿只斤妥懽贴睦尔(元顺帝)明公元1368----1644年共276年朱元璋(明太祖)后金.清公元1616----1911年共295年后金公元1616----1644年共28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太祖)清公元1644----1911年共267年爱新觉罗福临(清世祖)。

11.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11.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历史现象分析】
赵宋王朝为什么只是能实现有限意义上的统一,而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却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统一,其中原因何在?
这主要是由两政权所处的不同时代及两政权统治者不同的内外政策和精神状态决定的。
首先,从他们所处的时代来看,两宋时期统一全国的时机根本不成熟,各种条件均不具备,而蒙古政权崛起时统一的时机已成熟了,表现在: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二是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三是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促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主要有:①北方战祸多,南方相对安定。②北民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政权统治者大多比较重视经济发展。④都城南迁,政治重心南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开发。⑤海外贸易优于北方。
二是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解除地方节度使权力,由知州管理地方政事,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中央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中央。这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地巩固统一防止分裂,但另一方面却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的低下,而中央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造成冗官。
三是弱枝强干,守内虚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加强中央军队,削弱地方武装力量。这固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②从其精神状态上看,赵宋王朝的统治集团总体上腐朽的,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而蒙古政权的统治集团则上下齐心,团结一致,充满着自强不息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
【试题解析】
1、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实质上就是少数民族的

中国历史朝代顺口溜解释

中国历史朝代顺口溜解释

中国历史朝代顺口溜解释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中国24个朝代先后顺序是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南宋、辽国、金国、西夏、北宋、元朝、明朝、清朝。

其他口诀:1、黄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晋,晋后南北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2、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

秦后西东汉,三国西东晋。

两晋南北朝,隋唐大一统。

五代和十国,宋辽与夏金。

元明清三代,中国疆土定。

3、黄夏商周春战秦,汉后三国接两晋。

南北二朝隋唐五,宋元明清依次轮。

4、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5、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6、五帝夏商两周秦,西汉东汉三国晋。

凉燕赵,夏汉秦,北继胡,南承晋。

隋唐两宋夏辽金,蒙元明清中华民。

中国历代王朝兴亡四字歌:中华民族,历史悠长。

三皇五帝,传位禅让。

夏建王朝,始立家邦。

汤伐夏桀,灭夏建商。

武王伐纣,西周胜强。

幽王贪色,身死国丧。

平王迁都,东周洛阳。

春秋五霸,齐桓宋襄。

晋文秦穆,还有楚庄。

战国七雄,彼此逞强。

秦楚齐燕,韩赵与梁。

嬴政统一,自称始皇。

反秦暴政,陈胜吴广。

楚汉相争,胜者刘邦。

刘建西汉,长安称帝。

王莽篡汉,改朝更制。

绿林赤眉,农民起义。

刘秀兴兵,反莽杀敌。

重建东汉,洛阳登基。

黄巾军起,分崩离析。

魏蜀与吴,三国鼎立。

司马代魏,西晋是立。

五胡乱晋,掳走怀帝。

睿都金陵,东晋续继。

宋齐梁陈,南方更替。

北十六国,五胡分治。

继有北魏,北周北齐。

南朝北朝,隔江对峙。

北周杨坚,取代周帝。

自立隋朝,南北统一。

灭隋建唐,高祖李渊。

一代女皇,武氏则天。

安史之乱,黄巢造反。

朱温灭唐,建梁都汴。

五代十国,分裂重现。

南北十国,各自苟延。

秦汉后面是什么朝代

秦汉后面是什么朝代

秦汉后面是什么朝代秦汉以后的朝代顺序是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辽朝、西夏、金朝、元朝、明朝、清朝。

一、三国: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

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

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

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

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

至此,三家归晋。

二、西晋:西晋(265年—317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首都洛阳。

从晋武帝建国开始,传四帝,国祚51年,与后来的东晋合称晋朝。

三国末年,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两个儿子都是曹魏的重臣。

在死后,他的儿子在265年取代曹魏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权,改国号为金,定都洛阳。

金朝280年孙吴灭亡,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中国。

313年,金帝迁都长安,316年,长安失陷,西晋灭亡。

次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三、东晋: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

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东晋是士绅政治,与北方五湖十六国并存。

这个历史时期也被称为东晋十六国。

东晋时曾一度四分五裂。

东晋,之前的孙吴,之后的宋、齐、梁、陈,统称六朝。

Xi二年(420年),梁武帝废景帝,建立刘宋王朝。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第一章: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1.1 教学目标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特点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1.2 教学内容五代十国时期的的历史背景介绍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特点分析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介绍1.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教师通过PPT展示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五代十国时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第二章:辽朝时期的文化2.1 教学目标了解辽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辽朝时期的文化特点了解辽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2.2 教学内容辽朝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辽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分析2.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辽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教师通过PPT展示辽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辽朝时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第三章:宋朝时期的文化3.1 教学目标了解宋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宋朝时期的文化特点了解宋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3.2 教学内容宋朝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宋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分析宋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介绍3.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宋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教师通过PPT展示宋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宋朝时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第四章:西夏时期的文化4.1 教学目标了解西夏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西夏时期的文化特点4.2 教学内容西夏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西夏时期的文化特点分析西夏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介绍4.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夏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教师通过PPT展示西夏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西夏时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第五章:金朝时期的文化5.1 教学目标了解金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金朝时期的文化特点了解金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5.2 教学内容金朝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金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分析金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介绍5.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金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教师通过PPT展示金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金朝时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第六章:元朝时期的文化6.1 教学目标理解元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元朝时期的文化特点认识元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6.2 教学内容元朝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元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分析元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介绍6.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元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教师通过PPT展示元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元朝时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第七章: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发展7.1 教学目标了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发展历程掌握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理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7.2 教学内容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发展概述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介绍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分析7.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发展历程和成就教师通过PPT展示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科技对社会发展的理解第八章: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艺术成就8.1 教学目标掌握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艺术特点了解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理解艺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8.2 教学内容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艺术特点介绍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分析艺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8.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掌握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艺术特点和代表性艺术家教师通过PPT展示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艺术对社会发展的理解第九章: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生活9.1 教学目标了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掌握这一时期的社会习俗和风情理解社会生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9.2 教学内容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介绍这一时期的社会习俗和风情描述社会生活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分析9.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和习俗教师通过PPT展示这一时期的社会风情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社重点和难点解析:1. 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特点: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复杂,政权更迭频繁,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性特点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