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测试题(二)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doc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80分)1.(“这次会议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实现了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这次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2.下面图示中,哪个字母所代表的时期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B.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C.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一国两制”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求同存异,和平共处5.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③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④有一定的继承性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6. 导致下图中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7.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满怀激情地谱写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A.当地山川峻美,风景秀丽宜人B.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C.同属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D.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8.名字往往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下列搭配有误的是()A.1951年——张援朝B.1953年——杨跃进C.1967年——王文革D.1980年——刘开放9.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
时至今日,深圳、浦东仍然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典型代表,这得益于()A.改革开放B.自力更生C.科教兴国D.区域自治10.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篇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允许实行公私合营B.推行公司制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废除国有制11.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单元测试(人教版八年级下)

(闭卷考试,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下表中,每题2分,共20小题,共40分)1、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五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决策是…………………………()①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实行改革开放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经过1978年思想理论界的讨论,人们认识到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A、实践B、伟人的论断C、过去的经验D、党的决定4、下列党的会议中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相似的是…()A、中共一大B、中共八大C、遵义会议D、七届二中全会5、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人们对其加强了认识的是……………………()A、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D、强化工农联盟领导地位的必要性6、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是为了………………………………()A、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的需要B、调整国家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必要途径C、推动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D、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需要7、下列关于农村由人民公社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党中央借鉴国外模式,然后在国内试点,逐步在全国推行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决议,并迅速在全国推行C、安徽小岗村农民自发进行尝试,得到中央的肯定和指导,在全国逐步推行D、国家为了能使农村尽快致富和实现现代化而开辟的一条新途径8、国家设立经济特区的主要目的是……………………………………………()①吸收侨资、外资②为实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设想③为创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奇迹④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⑤加快现代化建设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④⑤9、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这一“伟大转折”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B、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D、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10、“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单元测试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材料中所说的邓“改变组织方式”指的是A.深入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2.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公布了征集年流行语,如“下海、农民工、上网、炒股、汉堡、科学发展观、雄起——”给这些流行语确定一个最适合的主题,应该是()A.改革开放中国特色 B.加入世贸市场经济 C.对外交流大国崛起 D.西部开发解放思想3.“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导致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当地(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进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逐步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A.遵义会议 B.新中国成立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经济特区的建立5.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的主要贡献是( )A.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 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提高了国际地位C.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6.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没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
那次会议是党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会议内容不包括()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C.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决定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7.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推行顺序正确的是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放区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②①③8.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比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B.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方针C.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D.两次会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在实践中得到了坚持9.2013年10月,第十三届全国“村长”论坛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召开,参加论坛的各地农村干部深入学习了中国农民的创造精神。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单元综合测试2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测试题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C.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D.实行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过渡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文革”结束后,我国思想理论展开了关于_______的讨论()A.真理标准问题 B.平反冤假错案问题C.“文革”的评价问题 D.“两个凡是”问题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加快现代化建设,党和政府决定实行的方针是()A.健全党的民主制度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D.实事求是5.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经历了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应是()①土地改革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农业合作化④人民公社化A.①③④② B.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6.人们以“一夜城”来形容其发展变化快的城市是()A.珠海 B.汕头 C.深圳 D.厦门7.我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扩展方向大致是()A.由陆地向海洋扩展 B.由沿海向内地扩展C.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由东向西扩展8.下列哪个经济特区与其他三个不在不一个省()A.珠海 B.厦门 C.深圳 D.汕头9.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路子是正确的,依据是()A.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B.由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决定的C.特区取得的巨大成就 D.外国的高度评价10.“大包干,大包干,直来下去不拐弯。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首歌谣()A.批评了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 B.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赞扬了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D.否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1.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出现了四种对外开放的形式,最早出现的是()A.开放城市 B.经济开发区 C.经济特区 D.内地开放12.苏联、中国两国都对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有益的探索,其中中国的突出贡献是()A.建立工农联盟 B.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发展商品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3.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1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所规定的中心是()A.经济建设 B.四项基本原则 C.改革开放 D.团结各族人民15.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A.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B.坚持走群众路线C.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下列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请回答:(1)上面这首歌歌颂的是谁?怎样评价他?(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测试及答案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测试一、选择题1、(2010·河南10题)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③“一国两制”的构想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2010·河南11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1988年设立的海南省属于这一格局中的()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3、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从沿海到沿江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的打开了。
”我国对外开放开始于()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内地的开放4、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如不成,我们全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这份契约签订的背景是()A人民公社化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部分地区已经实行C我国的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D农村解决了温饱,正在向小康迈进5、下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
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6、饮食文化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
”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出现有关的是()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运动③改革开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A沿海 B内地 C城市 D农村8、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①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③走农业合作化道路④实行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9、(2010·江西)江西省永丰县潭城乡龙州村某农户墙上刷有一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标语。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测试题2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新中国成立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际上形成了以_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 )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江泽民3、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和政府决定实行的方针政策是: (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实行对内改革③实行对外开放④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4、1982年,我国颁布了第_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二B、三C、四D、五5、著名史学家胡绳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 )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七届二中全会6、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做出的战略决策是(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④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以下有关表述不准确的是:( )A、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到1982年初基本结束B、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到1982年底基本结束C、平反后的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重新走上工作岗位D、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先从_开始( )A、农村B、城市C、沿海地区D、内地9、“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对_政策衷心拥护的生动写照。
( ) A、土地改革B、人民公社C、联产承包D、减轻农民负担10、在一座城市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 ) A、上海B、深圳C、珠海D、厦门1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①集体经济②个体经济③私营经济④外资经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2、1980年我国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①上海②深圳③汕头④厦门⑤天津⑥海南⑦珠海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⑤⑥⑦D、②③④⑦13、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其重点是:()A、户籍改革B、加强城市建设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国有企业的改革14、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哪三个方面进行?()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④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5、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试题附答案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试题附参考答案选择题:1.提出“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的是()A.邓小平B.叶剑英C.胡耀邦D.陈云2.1977~1978年,中国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导致“徘徊”的主要原因是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平反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D.老一辈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历史功绩是①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②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③提出了拨乱反正、平反昭雪的决定④为实现建国后党的伟大转折奠定思想基础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4.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
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A.要集中不要民主 B.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C.社会生活中有无法律并不重要 D.需要靠道德的力量来维持5.下列哪些历史事件对思想解放产生了重大影响()①百家争鸣②新文化运动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真理标准问题讨论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新”字的含义是()①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④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⑤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①④⑤7.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
这三次巨变指的是()①辛亥革命②五四运动③抗战胜利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⑤改革开放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④⑤D.③④⑤8.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测试题参考答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测试题参考答案:21. ①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准备。
(2分)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分)③农村。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
(5分)④因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积极性提高了。
⑤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
(2分)22. ①(6分)毛泽东: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创立毛泽东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等;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探索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等②(3分)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设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政策。
③(2分)邓小平南巡讲话。
这个事件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④(4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邓小平理论(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⑤(5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改革开放;改革开放。
《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抗美援朝;《雷锋之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等中取一例。
⑥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的强国之路。
23.(18分)⑴(2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⑵①(1分)开放、发展的中国或开放崛起的中国②1980年我国设立了第一批经济特区,其中属于广东省的是 D、C、B;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是 C;今年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建立24周年,这个经济特区是 E (填出字母3分)。
③(1分)D.④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2 分)⑤(4分)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引进了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测试题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现代史上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五四运动2.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事件,一次是建国前的遵义会议,另一次是建国以来,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三大”3.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作出这一伟大决策的会议是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八大”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4.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颁布的法律文件有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一届人大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③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5. 20世纪80年代初,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哪三个方面进行?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④对所有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A.解放社会生产力 B.增强农村和城市经济活力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7.“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两次“分田”指的是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右图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变化情况。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开展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9..在农村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实行乡镇管理体制C.多种经济成份并举D.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0.1993年底,工厂要和港商合资成立股份公司,这一事件是A.资本主义公私合营B. 国有企业的破坏C.外资独资商业的改革D.国有企业的改革11.20世记80 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
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A.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家廷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杜化1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目是A.冲破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的束缚 B.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C.利用外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D.发展社会生产力13.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
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14.著名的《时代周刊》封面刊登了我国领导人邓小平同志的照片,你认为原因是什么A.邓小平同志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B.邓小平同志参加了开国大典C.邓小平同志带领我国走上了富强 D.邓小平同志抵制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5.对邓小平提出建设社会主义要“走自己的路”理解不正确的是A.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不借鉴它国经验D.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16.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年,动摇不得。
特区姓“社”不姓“资”。
②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③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发展才是硬道理。
④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7.“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的老人在1979 年“画了一个圈”是指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上海浦东C.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收复香港18.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设置的,作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经济新飞跃,在沿海开放城市中,已发展成为国际化金融中心的是A.山东半岛开放区 B.珠江三角洲C.上海浦东新区 D.广东沿海开放区19.一个外国旅游团到我国广东省旅游观光,要求参观在该省设置的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
不应去哪个城市 A.深圳市 B.珠海市 C.汕头市 D.厦门市20.一批外国友人要到被称为“中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的“一夜城”,他们要参观的城市是A.上海B.深圳 C.厦门 D.广州21.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大历史贡献是A.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B.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D.确立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光辉旗帜并写入党章2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深化了改革开放C.巩固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 D.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3.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②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③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⑤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A.①④②③⑤B.⑤②①③④C.③⑤①②④D.⑤①②③④24.歌曲《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Array放扶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中的“旗帜“是指:A.邓小平理论 B.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 D.科学发展观二、非选择题部分:25. 材料一:“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邓小平文选材料二:如右图:材料三: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①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邓小平的思想主张?②材料二所示的文章在思想理论界引发了一场什么讨论?这场讨论具有什么作用?③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意义?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以及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你认为中共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原因是什么?26. 材料一:安徽省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表材料二:如右图材料三:1985年6月,邓小平同志说:“深圳经济特区是个试验,路子走得是否对,还要看一看。
……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我们都采用。
……”1985年8月又说:“至于吸收外国资金,这是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补充,不用担心它会冲击社会主义制度。
……因为从政治上讲,我们的国家机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有能力保障社会主义制度。
从经济上讲,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工业、农业、商业和其他方面已经建立了相当坚实的基础。
” 请回答:①材料一中,凤阳县农业生产发生了怎样变化?三年走了三大步的原因是什么?此后我国在城市重点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其核心内容和目标是什么?②材料二是我国对外开放示意图,在图上填出我国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最大的经济特区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
并根据图归纳我国对外开放的措施有哪些?由此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的?③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④结合材料三,分析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对外开放会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27.材料一:“一切要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不能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而是要艰苦奋斗,一心一意搞建设,发展生产力。
”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种贴近现实的当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应运而生……在它的指导……中国人民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材料三;如图①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说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的时间和标志?并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路线是什么?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针和指导思想是什么?③下面是现实的当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确立过程,请依所学将其正确连线1978年中共十三大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82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87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92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为南方谈话指导地位,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进一步解放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深远影响。
1997年中共十四大党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④你如何认识材料二中的“现实的当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⑤试用一句话评价材料三的人物。
28.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大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①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历史文献?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②材料二中的“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③材料三体现了农村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这产生了什么影响?④对比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材料题:二、非选择题部分:25.①解放思想。
②讨论:关于真理问题标准的讨论。
作用: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原因: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