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案

合集下载

化学实验教案溶液的酸碱性判定实验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化学实验教案溶液的酸碱性判定实验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化学实验教案溶液的酸碱性判定实验操作安全注意事项化学实验教案:溶液的酸碱性判定实验操作安全注意事项为了保证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防止事故的发生,我们在进行溶液的酸碱性判定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实验器材的检查:检查玻璃仪器是否有破损、裂纹等,防止在操作过程中发生器皿破裂导致液体溅溢。

2.个人防护:佩戴实验服、实验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操作过程中与有害物质接触。

3.实验室通风: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在实验室内积聚的可能。

二、实验中的安全操作1.实验室内禁止进食、饮水和吸烟,以免误食实验液体和有害气体,或者引发火灾。

2.实验室内要保持整洁,放置实验室用品的位置应该合理,以免影响实验操作或者引发意外事故。

3.使用实验仪器时,要轻柔操作,避免猛烈晃动或过度力度,防止器材破裂。

4.正确使用实验试剂:按照实验要求使用正确的试剂,避免误用或混用试剂导致意外发生。

5.注意酸碱溶液的浓度和量:在加入酸碱溶液时,要注意控制溶液的量,避免溶液喷溅到皮肤或眼睛造成损伤。

6.避免实验液体的接触:实验操作过程中,避免将酸碱溶液接触到皮肤,如不慎接触到实验液体,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7.实验废液处理:实验结束后,正确处理废液,避免废液的乱倒或者任意倾倒,以防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实验后的注意事项1.实验结束后,将实验仪器清洗干净并妥善保管。

2.实验室内要维持整洁,确保桌面、仪器和试剂存放位置整理有序。

3.检查实验室电源、燃气等是否关闭,确保实验室的用电用气安全。

在进行溶液的酸碱性判定实验时,以上安全事项是必须要遵守的,以确保实验的安全进行。

同时,如果实验中发生了任何事故或不测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或老师报告。

通过遵守这些操作安全事项,我们能够保护自己的安全,并且顺利完成溶液的酸碱性判定实验,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教案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教案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概念2.了解pH值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3.掌握酸碱指示剂的使用4.了解酸碱反应的性质和特点5.掌握中和反应的原理和方法二、教学内容酸和碱是常见的化学概念,它们通常表现为化学反应中的几个要素:酸的特征性质,碱的特征性质和中和反应等等。

溶液的酸碱性概念是在这些化学反应所涉及的概念基础上建立的。

本课程将介绍几个核心概念:(1) 酸性溶液的特征性质酸性溶液通常具有些特征性质,常见的有酸味、导电性、铁的离子生成、与碳酸盐反应等。

酸性溶液通常是含有氢离子(H+)的,这使得它们能够与碱反应而将其中和。

酸度强度通常会用pH值来表示,其定义方式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讨论。

(3) pH值和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pH值表示酸性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

它是一个对数比例尺度,其定义方式如下:pH = -log[H+]。

其中[H+]代表氢离子的浓度,单位为mol/L。

当pH值等于7时,称为中性溶液,pH值小于7时为酸性溶液,大于7时为碱性溶液。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它是一个中心概念,与后面的章节紧密相关。

酸碱指示剂是一类有机物,能够在水溶液中根据pH值的不同而改变颜色。

通常用于检测溶液的酸碱性质,其使用方式包括直接观察颜色变化和测定颜色变化的时间差等。

(1) 通用指示剂通用指示剂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它是一种混合物,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有机化合物。

通用指示剂的颜色随pH值变化而变化,可以从黄色变为绿色,再变为蓝色。

通用指示剂在中性pH 7.0左右时呈现绿色,当溶液变酸时会向黄色转变,当溶液变碱时会向蓝色转变。

(2) 茜素红茜素红是一种常见的指示剂,适用于检测弱酸和强酸的酸度强度。

当溶液pH值低于2.0时,它会变成红色,当pH值高于7.0时,它会变成黄色。

酸和碱能够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包括酸碱反应、盐酸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酸碱反应以中和反应为主,其性质和特点如下:(1) 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案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案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案篇一:《溶液的酸碱性与pH》教学设计鲁科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高二第3章第1节溶液的酸碱性与pH ―――――广州市第一中学林婉贞 2013.9.27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

(2)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H+]、[OH-]及pH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教材,学会读表,自主学习(2) 通过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通过回顾旧知识,推导新知识。

(3)培养极短时间内整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课堂上各种各样的信息,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积极回答问题,说出自己的见解(4)培养学生养成动手实验前想清楚实验方案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合作交流的愉悦感(2)自主学习的成就感二、教学重难点:水的离子积,溶液酸碱性和溶液pH值的关系三、教学设计思路:紧扣教材、依学生水平进行顺向思维教学,在回顾旧知识,掌握新知识过程中,不断回顾水的电离平衡,强调逻辑思维,以达成了三维目标。

四、教学实录123五、同课异构的评价记录两位老师的目标设计不一样,组织不一样。

林婉贞的课:①紧扣教材、依学生水平进行顺向思维教学,在新旧知识之间不断渗透水的电离平衡移动解决问题,强调建构逻辑思维。

行云流水,有矛盾,有碰撞,达成了三维目标。

②教学设计成熟,指导学生会学,不断提醒学生使用教材去生成知识,有层次有递进,思考深度到了。

③设计问题能调动学生思维,课堂气氛和协自然。

杜明成的课:①学科专业水平高,希望通过实验产生认知冲突,解决三个问题,但三个问题同时抛出,让学生无所适从。

②设计想跳出教材,逆向思维展开教学,高定位设计教学线路,但过于拔高,逆向知识线逻辑关系不明显,学生反应不断递减。

③教学重点放在pH的计算,如果放在第3课时来上就很合适。

六、教学反思作为一名老教师,用多了教材,就想跳出教材,这容易跳出学生。

只要深刻思考学生情况、把握教材重点,才能上出高质量的课,出彩不只是创新,更重要是落实。

化学《溶液的酸碱性》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溶液的酸碱性》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7.3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充分发挥学生
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激励每个学
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潜能发挥与个性发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 学会利用pH 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 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 能通过实验现象对某些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酸碱指示剂、pH 试纸的使用,体会实验的乐趣,获得成功的愉悦;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
2. 用pH 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
四、教学过程。

高中化学备课教案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高中化学备课教案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高中化学备课教案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中化学教师备课,重点解析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相关知识。

通过此教案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溶液的酸碱性及其与pH值的关系,掌握溶液酸碱性的测试方法,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酸、碱和中性溶液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pH值的含义、计算方法以及其对溶液酸碱性的表示。

3. 学习测试溶液酸碱性的试剂和方法。

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中和反应、酸碱中毒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酸碱溶液的特征及其测试方法;pH值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 难点:酸碱性测试方法的实际操作;pH值的解释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辅资料、试剂及实验仪器。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内容,了解酸碱及pH值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介绍溶液的酸碱性问题,引发学生对酸碱及pH值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30分钟)2.1 酸、碱及中性溶液的特征与定义;2.2 pH值的含义、计算方法及常见溶液的pH值范围;2.3 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3. 实验操作(40分钟)3.1 实验一:使用pH试纸测试不同溶液的酸碱性,并记录pH值;3.2 实验二:使用酸碱指示剂测试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观察颜色变化。

4. 实验分析与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一些问题,如:4.1 pH值越大表示酸性强还是碱性强?4.2 在中和反应中,溶液的酸碱性如何变化?5. 拓展应用(2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讨论酸碱中毒的原因、表现以及应急处理方法。

6. 总结与小结(10分钟)简要概述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学习成果及价值。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相关知识。

实验操作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然而,本教案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如加入更多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能力。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七单元基础实验7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七单元基础实验7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a.讲解溶液的酸碱性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酸碱性溶液的特点。
b.示范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的使用方法,并讲解其原理。
c.通过互动提问,巩固学生对酸碱性判断方法的理解。
d.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会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设计意图:通过讲授新知,让学生掌握溶液酸碱性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实验操作打下基础。
3.实践操作,加深理解: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溶液酸碱性知识的理解。
a.实验前,强调安全与规范,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安全地操作。
b.实验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巧。
c.实验后,组织学生分享实验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知识拓展,提升能力:结合酸碱性知识,拓展介绍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b.提问学生:“为什么这些溶液会有酸碱性?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c.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溶液的酸碱性。
2.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动机。
(二)讲授新知
1.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互动等形式,让学生掌握溶液酸碱性的相关知识。
2.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并能准确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3.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难点
1.酸碱性判断方法的灵活运用。
2.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的正确使用。
3.酸碱中和反应实质的理解。
4.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与规范。
(三)教学设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现象的欲望。

课堂教案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

课堂教案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

课堂教案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课堂教案:溶液的酸碱性和 pH 值教案概述: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的酸碱性以及 pH 值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学生将深入了解酸碱性与 pH 值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酸碱性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掌握 pH 值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

3. 能够使用 pH 值对溶液进行酸碱性判断和分类。

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酸性溶液、碱性溶液、中性溶液、pH 试纸、酸度计。

2. 实验材料:溶液酸碱性测试记录表、pH 值测量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Introduction):引入酸碱性的概念,以日常生活中酸碱物质的例子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Presentation):1. 酸碱性的定义和特性: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解释酸碱性的概念以及酸碱物质的性质。

2. pH 值的概念和意义:介绍 pH 值的定义和测定方法,以及 pH 值在酸碱性判断中的重要作用。

三、实验探究(Experiment):1. 实验一:使用 pH 试纸进行酸碱性测试。

- 实验步骤:- 准备不同的溶液样品。

- 将 pH 试纸沾湿后放入溶液中,观察变色。

- 根据颜色变化判断酸碱性。

- 实验记录:学生填写溶液酸碱性测试记录表。

2. 实验二:使用酸度计测量溶液的 pH 值。

- 实验步骤:- 打开酸度计,并校准。

- 将溶液样品注入酸度计中,记录 pH 值。

- 实验记录:学生填写 pH 值测量表格。

四、分析与讨论(Analysis and Discussion):1. 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pH 试纸与酸度计测量法的优缺点。

2. 指导学生分析不同溶液的酸碱性及 pH 值,了解不同溶液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五、展示与应用(Presentation and Application):1. 讲解实际案例:分析日常生活中与酸碱性及pH 值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介绍酸、碱、盐的定义,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
2.讲解酸碱指示剂(如石蕊、酚酞等)的性质及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酸碱指示剂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变化。
3.阐述pH值的概念,介绍pH试纸和pH计的使用方法,并进行演示实验。
4.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通过动画、图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中和反应的过程。
-分组实验,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3.创设互动式课堂,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使用图示、动画等教学资源,形象直观地展示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
-设计问题链,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酸和碱混合会发生什么反应?”“中和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性现象,如柠檬汁的酸味、肥皂水的碱性等,引导学生思考酸碱性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柠檬汁会感到酸吗?”“肥皂水是如何去除油污的呢?”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酸碱性溶液的兴趣。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溶液的酸碱性,了解酸碱性溶液的判断方法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性现象,如柠檬汁的酸味、肥皂水的碱性等,引起学生对酸碱性溶液的探究兴趣;
-设计思考性问题,如“为什么柠檬汁会感到酸?”“肥皂水是如何去除油污的?”引导学生思考酸碱性与生活现象的联系。
2.利用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酸碱指示剂实验和pH值测定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酸碱性溶液的判断方法;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溶液的酸碱性[目标要求] 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c、c的关系。

2.了解pH的定义及简单的计算。

一、溶液的酸碱性.一种溶液显酸性、中性还是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和c的相对大小。

在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积为常数。

只要知道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就可以计算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并据此判断酸碱性。

例如室温下测得某溶液中的c为1.0×10-5mol•L -1,根据kw=c•c=1.0×10-14mol2•L-2可求得该酸溶液中c=1.0×10-9mol•L-1。

2.酸性溶液:c>c,c越大,酸性越强;中性溶液:c=c;碱性溶液:c<c,c越大,碱性越强。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溶液pH的定义由于用c及c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有时数值非常小,使用很不方便。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用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pH与氢离子浓度的关系式为pH=-lg_c。

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在25℃时,纯水中c=c=10-7mol•L-1,所以在25℃时,pH=7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溶液显中性。

pH>7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显碱性,且pH越大,溶液中c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

pH<7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显酸性,且pH越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

2.强酸与强酸混合溶液pH的计算强酸与强酸混合液的pH强酸Ⅰ:c1,V1――→电离n1=c1•V1,强酸Ⅱ:c2,V2――→电离n2=c2•V2,⇒V混=V1+V2n混=c1•V1+c2•V2⇒c混=c1H+•V1+c2H+•V2V1+V2⇒pH。

强碱与强碱混合液的pH强碱Ⅰ:c1,V1――→电离n1=c1•V1强碱Ⅱ:c2,V2――→电离n2=c2•V2⇒V混=V1+V2n混=c1•V1+c2•V2⇒c混=c1oH-•V1+c2oH-•V2V1+V2,再求c=kwcoH-⇒pH。

三、溶液pH的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一般是弱有机酸或弱有机碱,它们的颜色变化是在一定的pH范围内发生的,因此可以用这些指示剂粗略测出pH范围,但不能准确测定pH。

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颜色变化如下表: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变色范围pH3.1~4.45~88.2~10.0溶液颜色红、橙、黄红、紫、蓝无色、粉红、红2.pH试纸粗略地测定溶液的pH可用pH试纸。

pH试纸的使用方法是: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的中部,变色稳定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确定溶液的pH。

3.pH计通过仪器pH计来精确测定溶液的pH。

知识点一溶液的酸碱性.下列溶液肯定呈酸性的是A.含H+的溶液B.能使酚酞显无色的溶液c.pH<7的溶液D.c<c的溶液答案 D解析任何水溶液中均含H+和oH-,故A错。

酚酞显无色的溶液,其pH<8,该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呈中性或碱性,B错。

以纯水在100℃为例,kw=1.0×10-12mol2•L-2,c=1×10-6mol•L-1,pH=6,但溶液为中性,故pH<7的溶液可能是酸性,也可能呈中性或碱性。

2.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有多种方法。

下列溶液中,一定呈碱性的是A.能够使甲基橙呈现黄色的溶液B.溶液的pH>7c.溶液中:c<cD.溶液中:c>1×10-7mol•L-1答案 c解析溶液酸碱性最本质的判断标准是看H+和oH-浓度的相对大小,只有当c>c时,溶液才呈酸性;当c=c时,溶液呈中性;当c<c时,溶液呈碱性。

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即pH<3.1时呈现红色,3.1<pH<4.4时呈现橙色,pH>4.4时呈现黄色。

所以,使甲基橙呈现黄色的溶液不一定显碱性。

溶液的pH与温度有关,常温下pH>7的溶液一定显碱性,但在不是常温的情况下就不一定了。

3.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A.pH=7的溶液B.c=c的溶液c.由强酸、强碱以等物质的量反应所得到的溶液D.非电解质溶于水所得到的溶液答案 B知识点二pH值计算4.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1×10-11mol•L-1,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A.4B.7c.8D.11答案 D解析由题意知由水电离产生的c=1×10-11mol•L-1<1×10-7mol•L-1,抑制了水的电离,可能是酸,也可能是碱,若是酸,c=1×10-3mol•L-1,pH=3,若是碱,c=1×10-3mol•L -1,pH=11。

5.25℃时,若pH=a的10体积某强酸溶液与pH=b的1体积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该强酸的pH与强碱的pH之间应满足的关系A.a+b=14B.a+b=13c.a+b=15D.a+b=7答案 c解析酸中n=10-a×10,碱中n=10-1410-b×1=10-14+b,根据混合后溶液呈中性,故n=n,即10-a×10=10-14+b,所以a+b=15。

知识点三pH的测定方法6.下列试纸中,在测溶液的性质时,预先不能用蒸馏水润湿的是A.石蕊试纸B.醋酸铅试纸c.kI淀粉试纸D.pH试纸答案 D解析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性时是定量测定,加水润湿后会导致溶液的浓度降低,使测得的pH产生偏差,所以不能润湿。

7.有一学生甲在实验室测某溶液的pH,实验时,他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检测。

学生乙对学生甲的操作的评价为:操作错误,测定结果一定有误差。

学生丙对学生甲的操作的评价为:操作错误,但测定结果不一定有误差。

你支持________同学的观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若用此法分别测定c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误差较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实验所需的物品,你________区分0.1mol•L-1的硫酸和0.01mol•L-1的硫酸。

若能,简述操作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紫色石蕊试液②酚酞试液③甲基橙试液④蒸馏水⑤Bacl2溶液⑥pH试纸答案丙当溶液呈中性时,则不产生误差;否则将产生误差盐酸在稀释过程中,醋酸继续电离产生H+,使得溶液中c较盐酸溶液中c大,误差较小能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溶液点在两张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其pH,pH较大的为0.01mol•L-1的硫酸解析本题考查pH试纸的使用,pH试纸使用不能用蒸馏水润湿,若润湿相当于对待测液稀释。

对于不同性质的溶液造成的影响不同:若溶液为中性,则测得结果无误差;若为酸性,测得结果偏大;若为碱性,测得结果偏小。

练基础落实1.用pH试纸测定某无色溶液的pH时,规范的操作是A.将pH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B.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c.用干燥的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D.在试管内放入少量溶液,煮沸,把pH试纸放在管口,观察颜色,跟标准比色卡比较答案 c2.常温下,pH=11的X、y两种碱溶液各1mL,分别稀释至100mL,其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y两种碱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B.稀释后,X溶液的碱性比y溶液的碱性强c.分别完全中和X、y这两种碱溶液时,消耗同浓度盐酸的体积V>VD.若9<a<11,则X、y都是弱碱答案 D3.在常温下,将pH=8的NaoH溶液与pH=10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最接近于A.8.3B.8.7c.9D.9.7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混合溶液pH的计算。

有关稀溶液混合,总体积近似等于两种溶液体积之和。

强碱溶液混合,应按c计算:c混=/2=5.05×10-5mol•L-1,c混=kw/c≈2×10-10mol•L-1,pH=9.7。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无论是纯水,还是酸性、碱性或中性稀溶液,在常温下,其c×c=1×10-14mol2•L-2B.c等于1×10-7mol•L-1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c.0.2mol•L-1cH3cooH溶液中的c是0.1mol•L-1cH3cooH溶液中的c的2倍D.任何浓度的溶液都可以用pH来表示其酸性的强弱答案 A解析kw=c•c,且kw只与温度有关,所以,在常温下,纯水,酸性、碱性或中性稀溶液,其kw=1×10-14mol2•L-2;在温度不确定时,中性溶液里的c不一定等于1×10-7mol•L-1;0.2mol•L-1cH3cooH溶液中的cH3cooH电离程度比0.1mol•L-1cH3cooH溶液中的cH3cooH电离程度小,所以,0.2mol•L-1cH3cooH溶液中的c小于0.1mol•L-1cH3cooH溶液中的c的2倍;当c或c大于1mol•L-1时,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就不简便了,所以,当c或c大于1mol•L-1时,一般不用pH 表示溶液的酸碱性,而是直接用c或c来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