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手法

二、链接课本,总结规律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词。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 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 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 人说?
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 们重阳节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好像遗憾的不 是他,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反 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诗歌鉴赏
虚实结合
学习目标
①掌握诗歌虚实结合手法的分析技巧; ②归纳总结清晰规范的答题思路。
知识回顾
《梦游天姥吟留别》 《念奴娇·赤壁怀古》 《雨霖铃》《扬州慢》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杜甫的《月夜》
1.神仙鬼怪的虚幻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 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诗歌中的“虚”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诗歌中的“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 诗歌中的“虚”: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 的联想。
2.小战热身 找出下列诗词中的虚和实:
神仙鬼怪的虚幻世界
和梦境。诗人往往借
想象的或者未来之境。这类虚
《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 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 黑暗。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1)定义(虚实的内涵)总体说明: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
分类说明:所谓“虚”,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例2:《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例3: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让人回味。
例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例5:《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2)“虚”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析】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例2:李白《蜀道难》:【析】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例3:李商隐《锦瑟》:【析】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让后学者畅想不已,被喻为古代“朦胧诗”。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PPT课件(原文)

——李白《越中览古》
明手法:虚实结合 阐运用:虚写凯旋威武、繁盛热闹的往
事,实写王城故址鹧鸪乱飞的 眼前之景。 析效果:(虚景实景相反相成)虚实 对比,表达了今昔盛衰无常 之感。
4.小试牛刀 ①(2005年全国卷Ⅱ)
①(2005年全国卷Ⅱ)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人设想了五种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景象并以此为誓言,是虚写。
严格地说,写过去、写未来、写对方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作者用瑰丽的诗句详细描写了天界的神秘与美丽,衬托出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不屈志节,
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
析效果:虚实结合,相辅相成,突出表现了诗人孤寂之感,思家之情。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 (虚景实景相反相成)虚实对比,表达了今昔盛衰无常之感。
“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 指出下列诗歌哪些是“实”,哪些是“虚”
2.仙境为虚
“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作者用瑰丽的诗句详细描写了天界的 神秘与美丽,衬托出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 恶,表达了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的不屈志节,是虚实结合手法的典型表现。
——(宋)饶节《偶成》
【答题要点】①前三句实写:松阴之下柴门
锁着一院绿苔,成双成对的蝴蝶不停地飞舞, 还有两腿拖着重重花粉飞来的蜜蜂,这些都是 眼前之景。②后一句是虚写:前山繁花似锦的 世界,这是想象之景。③虚实相生,交织成一 个幽僻而又充满春意与生机的画面,流露出作 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古诗词鉴赏--虚实结合

欲向东溪醉,狂眠一放歌。
判断“虚实”的依据是什么
• 1. 眼前为实,梦中为虚 • 2. 当下为实,回忆为虚 • 3. 现状为实,想象为虚
关键词:梦 关键词:忆 关键词:想、念、欲、应
• 整句想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歌鉴赏中的
• 宋·马远《寒江独钓图》
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清·笪重光
诗在有字句处, 诗之妙在无字句处。
——李渔《中国画论·神韵》
随堂练—感受“虚实结合”的妙处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 实写:“我”和“童子”的对话 虚写:我问的内容,隐者超然洒脱的形象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10广东卷)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 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 答: 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 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 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 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 深深的无奈之情。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 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 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 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 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
(2024年)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说课稿课件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虚实结 合来表达主题和情感的。
讨论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同时倾听他人的观点, 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2024/3/26
25
分享各自对于所选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理解和感受
分享内容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对于所选诗歌中虚实结合手 法的理解和感受。
15
04
鉴赏诗歌中虚实结合方法 探讨
2024/3/26
16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意图
抓住实写词句,理解诗歌表面意义
通过仔细阅读诗歌,找出其中实写的词句,如具体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理解诗歌的
表面意义。
抓住虚写词句,体会诗歌深层内涵
在理解表面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诗歌中的虚写词句,如象征、隐喻、夸张等手法 ,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和作者的真正意图。
2024/3/26
结合虚实词句,全面把握诗歌主旨
将实写和虚写的词句结合起来,相互印证、补充,全面把握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 图。
17
关注背景信息,深入挖掘内涵
1 2
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为深入理解诗歌打下基础。
关注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背景
结合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背景,挖掘诗歌中所反 映的社会现象、时代精神、民族心理等内容。
2024/3/26
用具体事物象征抽象意义
诗人常常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或情感。
象征与比喻的结合
诗人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常常结合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 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象征手法的多样性
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意象的象征、色彩 的象征、音响的象征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内涵 更加丰富深远。
鉴赏诗歌虚实结合的手法

•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 杨万里 •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 北去南来自在飞。 •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 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 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 以做到,虚写国家南北分离。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 北自由飞翔,虚写人民不能自由来往, • 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分离的痛苦与无奈以及 对国家统一强烈渴望。
• 1.古诗中虚景主要指梦中之景、亲历之事、历 史之事和未来之景四类。 • 虚实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 • 详写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 写景为实,抒情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当前为实,追忆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 己方为实,对方为虚;客观为实,想象为虚
• 2.按虚景与实景的关系,虚实结合手法可分为 虚实对比和虚实衬托。 (1)虚实对比是虚景和实景相反相成形成强 烈对比,从而突出主旨。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常 运用虚实对比手法。如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 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着重虚写越 王勾践卧薪尝胆破吴后富贵威武、繁盛热闹的往 事,结句实写只剩下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 飞去的眼前之景,虚实对比,表达了今昔盛衰无 常之感。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
• 概念: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 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 感觉捕捉到的部分。所谓“虚“是指主观意 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诗人 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 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 • 效果:虚实结合①可以使诗意蕴藉含蓄,② 又可以大大丰富诗的内涵,开拓诗的意境。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虚实结合

参考答案:
(1)本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2)虚景是昔日越王胜利班师回朝、战士衣锦还乡 的热闹宏大的场面;实景是宫殿中现在只有鹧鸪在飞的 凄凉衰败的画面。 (3)昔日热闹宏大的场面和如今凄凉衰败图景对比 鲜明强烈,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虚实结合题型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情感含蓄、委婉、蕴藉
2小结 (1)虚实结合的作用:
a丰富诗歌内容、拓展诗歌意境 b使用诗歌内容、情感对比鲜明 c表达情感含蓄、委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蕴藉
③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回忆:已逝之景之境虚
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联想:由此及彼,
虚
⑤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从对方的角度写
实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虚
4小结
诗中的虚写有哪几种类型?
①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③回忆:已逝之景之境 ④联想:由此及彼,从对方的角度写
二、初步体验
1明确概念
诗中的实: 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诗歌的虚: 看不见摸不着,虚象。是诗人主观意识中 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2小战热身
找出下列诗词中的虚和实
①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
人兮列如麻。
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虚
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虚
诗歌鉴赏:虚实结合手法

诗歌鉴赏辅导:虚实结合手法1、什么是“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实结合是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
古诗的“虚”,指未来的、已逝的、抽象的、主观的、对方的;“实”指的是眼见的、具体的、已知的、客观的、当前的。
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现实为实,梦幻为虚。
2、虚实结合手法一般有几种(1)虚实对比,突出主题。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
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巷口繁华富庶、热闹非凡,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
虚实对比突出表现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2)虚实相衬,烘托主题。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实写赤壁雄伟壮阔的景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下片联想(虚写)三国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一史实,把雄奇的江山胜景与雄姿英发的英雄结合起来,虚实相生,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3、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有何作用丰富诗歌内容,拓展诗歌意境,突出诗歌主题(作者情感)4、虚实结合手法如何分析解题思路: 阐述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然后分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丰富了诗歌内容,拓展了诗歌意境,突出了诗歌怎样主题(或作者怎样情感】。
)。
6、举例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 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妻子西窗剪烛的恩爱场景。
虚与实结合,以虚写实,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挚思念。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实写,写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巴山的孤寂;后两句是虚写,写的是诗人想像有一天与妻子相聚,一定会共剪烛花,谈论今日自己独在巴山的感受。
诗人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表现了自己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实结合
•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古》中的虚景是指“越王勾践破吴归,义 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虚写凯旋威武、繁盛热闹 的往事;实写王城故址鹧鸪乱飞的眼前之景。由这一虚一实两 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今昔盛衰无常的感慨。
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犹在,但此时并不在眼 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 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 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 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 c、设想的未来之境。 •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 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 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今霄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里设想别后景物:一舟离岸, 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 残月高挂柳梢。
答题方式
词中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歌。 • • • • 表述方式: 实写什么,虚写什么(哪些是实境、虚境); 虚景与实景相对比,表达了诗人某种感慨。 虚景与实景融合(虚实相生),互相映衬, 渲染出某种情感(烘托出某种气氛)。
梦江南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 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 d. 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如“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 年。
指出下列诗歌哪些是“实”,哪些是“虚” 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虚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虚 3.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实 4.念去去千时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虚 5.飞流直下三千尺, 实 疑是银河落九天。 虚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 7.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虚 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实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虚 9.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实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虚 10.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虚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下面词中是怎样虚实结合的?
江 城 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①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 相逢的情景,属虚写。②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 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 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 深之苦。最后三句从字面来看是写亡妻;“年年断 肠”,实际上是词人自己念念不忘亡妻。
• 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可以大大丰富诗中 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 • 如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
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 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 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 阙写虚,通过 “行人”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 愁苦之象,来写愁思。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 尽致。
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前两句写实景,写诗中深夜景象,烛花已落, 屏画已暗;后三句由实转虚,写梦境,梦江南梅 熟,梦夜雨吹笛,梦驿边人语。
[应用体验] (2015· 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月 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 空山静,高悬列宿 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 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 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 月圆。④列宿:众星。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③ ④
[自主尝试] 答题)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
①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 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释运 用)②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 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析作用)
•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四类: •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 反衬现实。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 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 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 b、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 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