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用典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用典 课件25张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用典 课件25张
结尾两句化用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句: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之意,略加变化,给人以有余不尽之感。 绿水,或曾映照过如花的人面,如今, 流水依然在眼前,而人面不知何处,唯 有相思之情,跟随流水,悠悠东去而已。
清平乐·红笺小字 宋·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古诗鉴赏——用典
一、理解概念
用典,也叫“用事” ,指 在诗歌的语言中直接或间接地 援用前人诗文名 句、神话传说、 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 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
二、用典类型
用典
1.明用 2.暗用 3.侧用 4.反用
1、明用
1.明用。直接引用典故原事,诗人感情和所用 典故思路一致。 例如:曹操《短歌行》结尾有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 归 心”之句。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原诗用周公姬旦 辅佐年幼成王一事, 说周公“一饭三吐哺, 犹恐失天下之士。 ” 曹操用此典,表达了招贤纳士、 礼遇天下人 才的诚心。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鸿雁在云鱼在水:在古代传说中,鸿雁和 鲤鱼都能传递书信。
B、“鸿雁”“鱼”暗化鱼雁传书的典故,
写出主人公借助寄送书信来表达感情,但仍惆怅满怀。化用
出嘉峪关感赋四首 其四 清代:林则徐
一骑才过即闭关,中原回首泪痕潸。 弃繻人去谁能识,投笔功成老亦还。 夺得胭脂颜色淡,唱残杨柳鬓毛斑。 我来别有征途感,不为衰龄盼赐环。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请对本诗中用典的手法进行鉴赏分析。
【答题示例】 本诗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 首联诗 人通过引用唐代名将郭震 向武则天呈《宝剑篇》并最 终深得武则天赏识,实现报国之志的典故,表现 诗人 对自己落拓不得志的遭遇的悲慨。 诗歌尾联用唐代马 周游长安、 宿新丰 酒店时,遭到店主冷淡,但最终 被唐太宗授予监察御史的故事,来对比自己 的不得志。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完整版)ppt课件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完整版)ppt课件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 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首联和颈联正面写环境的艰苦和战士们作战的艰
辛。颔联和尾联用典。“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
起了曲子“折杨柳”,引发了对家人的思念;尾联
“斩楼兰”言简意赅,表达了战士们报效国家英勇杀
精选课件
42
3、借代,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
⑴用相关事物代所要表达的人或物。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代富豪之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飞将”代李广,实指唐朝名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风骚”代文学成就。
精选课件
43
3、借代,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
固定代称: 战争、战乱——烽火、烽烟、狼烟、干戈等。 书信——鸿雁、尺素、尺牍等。 船——扁舟、兰舟、画舫、樯、帆、棹、楫等。 太阳——东曦、金乌等。 月亮——蟾蜍、蟾宫、玉兔、嫦娥、婵娟、银阙、 珠宫、银盆、玉轮、冰轮、玉环、玉盘、清辉、 桂树等。
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 (杜甫)——化用《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 来,遗我双鲤鱼。”
精选课件
34
例: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李贺箜篌引》)——“江娥”、 “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精选课件
35
①明引:
放言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 ①以景显“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

诗歌鉴赏ppt课件

诗歌鉴赏ppt课件
婉约柔美:该词语言婉约柔美,意境优美,展现了女词人的细 腻情感和柔美风格。
通过描绘春夜的景象,将情感与自然相互融合,达到情景交融 的效果。
《沁园春·雪》鉴赏
创作背景 毛泽东创作于1936年2月,表达 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革命事 业的信心。
寓情于景 通过描绘雪景来抒发情感,将革 命豪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寓于 自然之中。
提升文化素养
诗歌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鉴赏可以让学生提高文化 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心。
拓展思维视野
诗歌具有跨时空、跨文化的特点,通过鉴赏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诗歌创作,拓展思维视野和认知范围。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韵律鉴赏
总结词
欣赏韵律之美
VS
详细描述
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音韵,探讨诗人 如何运用这些元素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 表现力。
PART 04
经典诗歌鉴赏
《静夜思》鉴赏
创作背景
唐代诗人李白创作了这首描绘 夜景的短诗,表达了远方的游
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
该诗以月夜为背景,表达了游 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体现了 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内心的孤 寂。
艺术特色
清新明快:该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 优美,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情景交融
通过描绘春天早晨的景象,将情感与 自然相互融合,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
《江城子·密州出猎》鉴赏
创作背景
主题思想
宋代词人苏轼创作了这首豪放词的代表作 ,表达了作者对狩猎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 的热爱。
该词以密州出猎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狩 猎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体现了作 者的豪放情怀和激昂斗志。

诗歌鉴赏之用典PPT课件

诗歌鉴赏之用典PPT课件
上片两句过去,两句今天;下片句句今天,又关合过去。
3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 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 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 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 遗曲。
②[挥手]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③[流水] 《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 山,钟子期曰:‘善哉,峨蛾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④[余响]《列子·汤问》:“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
2
⑤[霜钟]语出《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
5
台城
台借城六古代讽竟今奢(华喻,今结、绮临伤春今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分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 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 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 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 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 天山,身老沧洲!
暗用班超的语言以自比,意欲建功立业,但结果是“梦 断”,像当年苏秦一样,一无所成,而“黑貂之裘敝”,落 泊潦倒。
心在天山虽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重点仍是呼应上 片“万里”“梁州”,朝廷采取屈辱投降政策而壮士不能报 国的深意暗含其中。
借用典故抒情 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

古诗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PPT课件

古诗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PPT课件

虚实结合
想象为虚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昌龄的《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虚实结合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2005全国卷2)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007重庆卷)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7、夸张
(2005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点击】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 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 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虚: ①不得进门的遗憾;
景中有情 ②怦然心动的愉悦; ③满园春色的想象;
景中有理 ④“美好的东西总是关锁不住的”的哲思。 景中有人 ⑤其园主人隐士乎?
(2006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用典抒情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用典抒情课件
•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上阕前五句以来往行人的口吻,描述了奠枕楼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宏伟气势。
• B.登楼远眺,神州东南和西北都呈现出祥瑞之气,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安定的赞美。
• C.借用李德裕在滁州建怀嵩楼而最终回到故乡的典故,暗示自己的心境,含蓄深沉。
• D.这首词思路层次分明,步步深入,风格豪放,表现出作者胸有天下的襟怀气度。
记载:向秀与嵇康友善,嵇康因不满司马氏代魏而被杀。后来向秀
经过嵇康的故居,听到邻人吹笛,不胜感慨,于是作了一篇《思旧
赋》。后句引用了一个《述异记》中的传说:晋人王质入山砍柴,
遇到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一局棋末终,手中斧柄已腐烂
了。回到乡里,世上已过百年,同年代的人都已死去。本来山上碰
见的是两位仙人。诗人引用这两个故事,一方面表示对已故的旧友
柳宗元等人的深切怀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被贬二十三年归来后,
看到事物变迁,内心所产生的隔世之感。
• 4.前人诗文
• 典故按来源可分为事典和语典。事典就是上文提到的引用历史 故事、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等,语典就是在诗词中引用前人所写的 诗文。如曹操的《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 吟至今。”这节诗的前两句直接援引《诗经·郑风·子衿》中“青青子 衿,悠悠我心,纵不我往,子宁不嗣音”中的前两句,表达了曹操 对贤才的思慕和礼遇之情。
• 辛弃疾在词中多次用典,“立刻琵琶关塞黑” 引用了昭君出塞的 史实。“更长门、翠辇辞金阙”引用了陈皇后失宠,被贬居长门宫, 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的史事。“看燕燕,送归妾”用了庄姜送戴 妫归陈的史事。“将军百战身名裂”引用李陵典故。汉武帝时名将李 陵,身经百战,后因寡不敌众,势穷无援而降,导致身败名裂。辛 弃疾在词中还引用荆轲的典故,荆轲奉燕太子丹之命出使秦国,临 去时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易水萧萧西风冷” 这句词文正是从中化用而来。五个悲剧故事,倾诉了人间生离死别 的无限痛苦,暗讽南宋朝廷对敌妥协,寄寓自己壮志难酬的愁苦。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像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表达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2、对比或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一联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乐。以“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是进一层: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

古代诗歌鉴赏用典 p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用典 ppt课件
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 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 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帅晋军北伐, 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是说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 以至惨败。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 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在 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分析:用典,借屈原和白居易两位古人,来 表达自己谪官的愁思,正道直行的信念和内 心不被理解的苦闷。
《人月圆》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 时的鼓声。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从注释上不难看出全词多处用典。词人借古讽 今,批判了当时的掌权者韩侂(tuō)胄冒险 北伐、妄图侥幸取胜的错误,同时也表达了自 己想建功报国而不能施展才略的悲愤心情。这 个主旨,主要是通过四个影射现实的历史故事 表现出来的,即刘裕、刘义隆、北魏太武帝拓 跋焘和廉颇的故事。这首词是对当时统治者的 批评,因为不方便正面直说,所以用典就是最 好的办法。
用典根据诗人态度又 可分为:
明用和暗用、正用和 反用
明用:直接引用典故原事,诗人情感 和典故思路一致
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的 孙仲谋、刘寄奴、刘义隆、廉颇等典故均属明 用,这些都是直接点出人或事来明明白白地用。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周瑜的事例,直接点 出人和事。曹操《短歌行》结尾有“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句。“周 公吐哺,天下归心”,原诗用周公姬旦辅佐年 幼成王一事,说周公“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 下之士。”曹操用此典,表达了招贤纳士、礼 遇天下人才的诚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时”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的诗句“旧时王谢 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写江山易主,人事已非, 燕子纵然归来也无物可寻了,表达作者的亡国之悲。
“江州”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诗句“座中泣下谁 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 何必曾相识。”抒发漂泊之感,悲伤之意。
例三:借用神话传说 李凭箜篌
高考例题:2005年江苏卷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问题: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 的故事?
答案:“为拂绿琴埃”.
运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典故。
用典定义:
引古事来比今事以抒发情怀的 手法,通常称为“用典”。
去用前朝事 来说今人愁 欲说却不尽 故向古人求
用典作用: 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
语言精炼,内容丰富;情思隽永、含 蓄深刻。
不仅可以起到“寓万于一”“以少胜 多”“言简意丰”的效果,而且可以使 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更为曲折含蓄,耐人 寻味,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表达技巧
表表 修 构 达现 辞 思 方手 手 技 式法 法 巧
对比

象征

比兴

烘托

用典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联想和想象 ……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用典
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 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 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 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中画线诗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
运用了用典、衬托、想象的表现手 法。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 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指经世济时 的宏图大略。
常见典故示例:
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 鬓已先斑。”长城:指能守边的将领。
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 殷勤为探看。”青鸟:“青莺”“青鸟” 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酒的代称 。
借用湘妃泣竹、神女、女娲补天、 月中吴刚等神话,运用衬托手法 (连这些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都被感 动),高度赞扬了李凭演奏箜篌的 卓越技巧。
理解用典需要把握两点:解题思路
一是典故本身的意义,(彼时彼境彼情) 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图。(此时此境此情) 注意:此时此境此情:既包括大的社会背
景,也包括诗人个人的处境和上下文语境
(1)诗中“泣长沙”采取了怎样的写法?抒 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案:“泣长沙”是用典的写法。 用西汉贾谊(又称贾长沙)的典故,
表明自己在流放中面对着令人喜悦的美 景,触目伤情,流露出无可奈何的叹息。
(王勃《滕王阁序》“屈贾谊于长沙,非 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例二:化用诗句 人月圆
吴激(南宋)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 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 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词人化用了哪些诗句?抒发怎样的 心情?
答案:
“犹唱”句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以南朝指北宋,谓北宋之灭 亡已成千古伤心事了,今遇故宋女子犹唱旧时歌曲, 今人感慨系之。
问:谈谈这首诗中作者的感情。
答案: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诗人睹物伤情, 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迷津欲有问”句用 孔子问津典故抒发自己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想法。当 时诗人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 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 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可以 说,夹杂着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
练习1、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 记。曾记。人在武陵微武醉陵。
问1:这首词写的事物是什么?
问2:谈谈这首诗表达“武 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 的《桃花源记》。所以可知这首词写的 事物是桃花。
2答: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红红”, 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 致,超拔于春天众芳之上。作者正是以 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 且这桃花乃属桃源之花,更有凌越世俗 之意,表现词人自己的高洁怀抱。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 至田家”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
知识积累:了解常见典故意义
投笔:指弃文从武。用班超投笔从戎典。 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
功立业。 化碧:形容刚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苌弘化碧。 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
致。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字、望帝。渲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 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封胥狼,居赢胥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 狸祠佛下狸,祠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 老矣廉,颇尚老能矣饭,否尚?能饭否
典故反用: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常见典故示例:
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 关山五十州。”诗中吴钩指宝剑。
柳宗元《唐饶歌·鼓吹曲》:“臣请执长 缨,智勇伏囚拘。”长缨,有投军报国, 请命出征之意。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烂柯:长久的远离家乡(世事变迁)之意。
下面这首词运用了什么典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染哀怨悲凉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望帝啼鹃。
用典方式:
明用:在引用历史故事时,明 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
暗用:比明用隐蔽,因为没有 明白地指出是什么,所以难以一眼 看出。
正用:正用历史故事的意义。 反用:反用历史故事的意义
从典故内容上分:
借用历史故事 化用前人诗句 借用神话传说
例一:借用历史故事
经梧州 宋之问 南国无霜霰,连年见物华。 青林暗换叶,红蕊续开花。 春去闻山鸟,秋来见海槎。 流芳虽可悦(,c会há)自泣泣长长沙沙。 问:(1)诗中“泣长沙”采取了怎样的写 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练习2: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迷津欲有问:用《论语 ·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 (渡口)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 入世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 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平 海:滔滔江水与海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