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虚实结合与用典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2013湖 北卷
这首词多处用虚笔,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
1、怀念过去:当年同榜及第,跨马游街,赴宴赏花, 春风得意、前程似锦。 过去的得志与现在的失意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词 人对过去春风得意的岁月的怀念与留恋,对自己宦海 浮沉、如今遭受贬谪的境遇的郁闷与悲叹。 2、想象朋友要去赴任的阆州之偏远、蛮荒,
七、物象为实 想象为虚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 隐者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想像 得出隐者的情况: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 濯足于山涧小溪之旁,闲云野鹤,优者游者。
这种诗歌中的空白艺术,也是一种虚实结 合的手法,诗歌里出现的物象为实,在物 象启示下所产生的想象为虚。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弱柳扶晓风, 残月挂枝头。这是虚写,为面前的恋人分别平添了 一层惜别伤感之情。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后两句是作者希望将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听着 秋雨思念亲人的情景向妻子讲述,深切的思念之情 境内) 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4分)
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 ,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 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物象为实 想象为虚
三、己方为实 对方为虚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画 面,思乡之情,不言而喻。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 却想像家人于冬至节之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
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
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
典诗歌历来追求“虚”与“实”的完美结合。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可见虚实结合得好可以使诗意蕴藉含蓄,有“飞动之趣”。
又可以大大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欣赏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使其获得充盈的审美趣味。
虚实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就方法而言,有详写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写景为实,抒情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当前为实,追忆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客观为实,想象为虚等等。
本文拟就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作初步的探讨。
1、详写为实,简略为虚。
详写可以细致入微,如在目前,略写则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诗中,实写作者与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却省略掉了,采用虚写。
隐者是什么样子,采药去了哪里,多久回来都没有介绍。
但山峰高峻,云海茫茫,童子天真纯朴,隐者仙风道骨,诗人寻访隐者时平和的心情与闲雅的态度,则是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来补充的。
诗歌通过虚写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读诗时我们通过补充(即想象)能得到美妙的审美愉悦和享受。
2、具体为实,抽象为虚。
抽象的情况大致可分为哲理和志向二端。
①哲理为虚:在诗歌中,抽象的哲理往往通过具体的事物形象表现出来。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中,作者登楼所见的具体形象为实,抽象的说理为虚。
前二句写登楼所见万里之广阔景象,使人视界为之一开,精神为之一振,是实写。
诗歌中难理解的表现手法解读--虚实结合 衬托 比兴 白描 渲染 烘托 象征 间接抒情

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解析[虚实结合衬托比兴白描渲染烘托象征间接抒情]【虚实结合】古诗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一、古诗中的“虚”“实”运用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之景为虚以《雨霖铃》为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虚”。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
2、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故属虚写。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以《虞美人》为例: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一句,写愁绪。
愁绪本是很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
又如《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两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
这是化实为虚。
4、侧面为实,正面为虚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
这一句子以温馨景象,反衬人的孤独、凄凉的心境。
5、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结合,可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衬托】一、基础部分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也叫映衬。
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以此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
1、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能——虚实结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能——虚实结合导入:咱们在做诗歌鉴赏题时,常常碰着这样的问题:结合诗的内容,分析它的表达技能。
然后答案中有时就会出现这样的字样: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应,虚景和实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路,而咱们往往因写不出或写不完全而被扣分。
今天咱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虚与实”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虚实结合何为诗歌中的“实”与“虚”?“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取得,是真实具体的描画;“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当中,引发人的联想。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a、神仙鬼魅世界和梦境。
李白描画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诗人往往借助这种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非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很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b、已逝之景之境。
这种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可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假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c、假想的未来之境。
这种虚境是尚未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诗歌中的“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硕的地方。
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别离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诗歌表现手法之虚实结合例析[高中语文]
![诗歌表现手法之虚实结合例析[高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cfbec969eae009591bec57.png)
③虚实相生,交织成一个幽僻而又充满春意与生机的画面,流露出 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4.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
容具体说明。
答: ①主要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②前两句实写,表达自己远离家人,身居客舍的孤寂凄然之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
月。
再现火烧赤壁这一史实,集中笔 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诗
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
业无成的感慨。不是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练习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偶成
(宋)饶节
松下柴门闭绿苔,只有蝴蝶双飞来。
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
请从“虚实”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①前三句实写:松荫之下柴门锁着一院绿苔,成双成对的蝴蝶不停 地飞舞,还有两腿拖着重重花粉飞来的蜜蜂,这些都是眼前之景。
②最后一句是虚写:前山繁花似锦的世界,这是想象之景。
③虚实相生,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悲凉的 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不舍和牵挂之情。
描绘出一幅萧条凄凉的秋郊夕照图,是实写。 ②《归园田居·其一》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描绘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是实写。
2、所谓“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
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它是抽象的,主观的。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
感;后两句虚写,想象故乡亲人思念着千里之外的我。 ③虚实相生,以虚写实,把深挚的思乡情思抒写的更加婉曲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词人用比喻的手法,化虚为实,以实写虚, 把“愁”(虚)物化为一江东流的春水(实), 多而不绝的愁绪被形象地表达出来。
六、写景为实 抒情为虚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形式上是写景, 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 是抒情。
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弱柳扶晓风, 残月挂枝头。这是虚写,为面前的恋人分别平添了 一层惜别伤感之情。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后两句是作者希望将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听着 秋雨思念亲人的情景向妻子讲述,深切的思念之情 溢于言表。
三、己方为实 对方为虚
三、己方为实 对方为虚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画面,思乡之情,不言而喻。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 却想像家人于冬至节之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
人 这种写法,设想的对方不能是景,只能是 。
想象将来之景
2013 P63
临江仙 欧阳修
湖北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卷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这首词多处用虚笔,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
2013 P63
临江仙 欧阳修
湖北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四、客观为实 主观为虚
严格地说,写过去、写未来、写对方都是主观之景, 这里为了阐释的方便,我们用“主观之景”来特指诗词 中所描绘的梦境、仙境、誓愿等等。(想象)
诗词中的虚实结合解析

诗词中的虚实结合解析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的虚实结合一直是其独特魅力的源泉。
虚实结合所呈现的是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精妙的艺术构思。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诗词中虚实结合的解析。
诗词中的虚实结合体现在诗人对于现实事物的处理方式上。
诗人以虚幻、抽象的语言为诗歌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静夜思》中,李白以“床前明月光”开篇,虚实的对照营造出了诗人的心情以及环境的静谧。
虽然这只是虚构出的一幅画面,但却道出了人们对于月亮的思念之情和夜晚的宁静之感。
虚实结合更多地表现在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诠释上。
在《登鹳雀楼》中,王之涣以丰富的比喻和描绘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
他借鹳雀楼的高度将自己的意境推向极致,通过楼高处的视角表达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虽然这样的虚幻描绘并不在现实中存在,但却更加准确地将诗人的情感抒发出来。
虚实结合还体现在诗词中对于美的追求上。
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八月湖水涨,涨则能洗凉汗;惟有杨枝甚瘦,说不尽凉心安。
”虽然这个场景是杜牧虚构的,但通过诗人对凉爽的渴望的描绘,令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错觉,并感受到了夜晚的宜人与凉爽。
虚实结合在诗词中有时候也可以体现为现实事物和感悟的融合。
宋代陆游的《秋夕》以“银烛秋光冷画屏”开篇,在描述花草的美景时,融入对人生的思考:“共君今夜意,不是人间富贵人”。
虽然这些词句所描绘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景象,但通过诗人的感悟和审美,给读者带来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总的来说,诗词中的虚实结合是诗人高度艺术创作的结果,使诗词不再局限于描述现实,而是展现了更丰富、抽象和深远的内涵。
通过虚实结合,诗人能够以独特的语言和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审美和哲学思考。
虽然其中的虚幻之处可能与现实有所脱离,但正是这种虚幻让诗词更富有诗意,更加深入人心。
深入挖掘诗词中的虚实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境界。
诗歌鉴赏:虚实结合手法

诗歌鉴赏辅导:虚实结合手法1、什么是“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实结合是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
古诗的“虚”,指未来的、已逝的、抽象的、主观的、对方的;“实”指的是眼见的、具体的、已知的、客观的、当前的。
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现实为实,梦幻为虚。
2、虚实结合手法一般有几种(1)虚实对比,突出主题。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
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巷口繁华富庶、热闹非凡,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
虚实对比突出表现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2)虚实相衬,烘托主题。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实写赤壁雄伟壮阔的景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下片联想(虚写)三国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一史实,把雄奇的江山胜景与雄姿英发的英雄结合起来,虚实相生,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3、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有何作用丰富诗歌内容,拓展诗歌意境,突出诗歌主题(作者情感)4、虚实结合手法如何分析解题思路: 阐述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然后分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丰富了诗歌内容,拓展了诗歌意境,突出了诗歌怎样主题(或作者怎样情感】。
)。
6、举例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 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妻子西窗剪烛的恩爱场景。
虚与实结合,以虚写实,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挚思念。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实写,写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巴山的孤寂;后两句是虚写,写的是诗人想像有一天与妻子相聚,一定会共剪烛花,谈论今日自己独在巴山的感受。
诗人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表现了自己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日寻李九庄 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①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①永和:东晋穆帝年号 全词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从虚实角度简要分析。
明确: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实写,写 杨林东渡头景象以及舟行溪中的愉快感受;后两句虚写, 是作者对故人居处生出的美好想象。全诗虚实结合,丰 富了诗歌内容,强烈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江南深切的思念 之情。
王昌龄《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虚实相辅相承,激发想 象,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强化了离别的眷恋不舍 之情
虚写 《越中览古》 实写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虚实形成对比,激发 读者的想象,表现昔 盛今衰的感慨。
例: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实写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虚写
3、想象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 的,它表现的情感将一起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实: 虚:
何为诗歌中的“实”与“虚”?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 象、实景、实境。它可以通过视 觉、听觉、嗅觉等具体感受得到, 是真实具体的描绘。
实写
虚写
王昌龄《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虚写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虚实相辅相承,使读者在 同一首诗中看到相同时间、 不同空间的两幅画面,激 发了想象,丰富了诗歌内 容,强化作者的思乡感情。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实写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虚写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 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例:李煜《虞美人》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虚写
春花秋月何时了
请从虚实的角度对本诗作简要赏析。
明确:该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一二句写诗人因怀 人而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是实写;三四两句想 象自己所怀之人听到外面松子掉落的声音,应该也是没 有入眠,是虚写。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对 友人的强烈的思念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 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③,车如流 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全词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从虚实角度简要分析。
明确: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阙是实写,写 作者作为亡国之君悲愤交加、郁愁难解的心情;下阙是 虚写,在梦境中又重现了昔日南唐春季游上苑时的欢乐 情景。全诗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内容,表现了词人亡 国的强烈悲恨之情。
虚实结合的作用:
1、二者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
突出情感、主旨。
2、二者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突出情感、主旨
激发想象 丰富内容 拓展意境 强化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江苏卷)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明确: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实写,后 两句虚写,全诗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内容,强烈地表 达了主人公对江南深切的思念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解】: ①、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 ②、属:正值。 ③、幽人:悠闲的人,指丘员外。
明确: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式(步骤一),前 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风骤雨;后两句虚 写,设想对方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 与愁苦的情景(步骤二),二者相互结合,拓展了诗 歌意境,强化了对友人的牵挂与不舍之情(步骤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二)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虚”则是不存在于眼前的、通过 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景象。实源自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 现在的 眼前的
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神鬼 梦境 过去 未来
实写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 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明确:全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是实写,是诗人 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后两句是虚写,是诗人想象别后 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 的情景;诗人借助想象,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 人时的(留恋、孤寂和感伤)之情。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①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①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 (即“毗陵”,唐时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 船相送。②阴虫,指蟋蟀。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古典诗词艺术技巧之 ----虚实结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实写和虚写的特点,能准 确辨识并鉴赏分析。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诗歌中“虚”与 “实”的完美结合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实写和虚写的内容及
作用。
学习难点:学习虚实结合的分析方法和答题思路,
形成完整答案。
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写“思家”?试简要分析
明确: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步骤一)。前两 句是实写,冬至之日,写诗人独自在客店里,抱膝灯 前,只有影子和他相伴,表现其孤寂、思家之情;三 四句是虚写,想象着家人或许也像我一样深夜坐着, 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之人,想象家里人也在想我(步骤 二)。全诗虚实结合,激发读者的想象,强化表达了 作者对家人深切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虚写
实写 周邦彦 《苏幕遮·燎沉香》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虚写
实写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实写
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虚写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实写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 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在却不 在眼前。
例:柳永《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实写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写
1、指明手法:准确指出运用了哪些 手法
2、举例说明: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哪 是实景,哪是虚景
3、表达效果:表情达意+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①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 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注】①兰烬:烛火的灰烬。 全词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从虚实角度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