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 虚实结合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虚实结合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虚实结合一、虚实结合的概念。
在古诗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概念。
所谓“实”呢,就是诗人描写的那些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像眼前看到的景色、人物的行为动作之类的。
比如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都是实实在在能看到的东西,这就是实写。
而“虚”就比较有趣啦,它可以是想象出来的东西,像对未来的憧憬、对过去的回忆,或者是梦幻中的情景。
就像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这个“梦”就是虚的,是一种幻想中的情景。
也可以是一些抽象的情感、概念等,把它们当作一种“虚”的存在来描写。
二、虚实结合的作用。
1. 丰富内容。
虚实结合就像给古诗加了个“扩充包”。
只写实的话,内容有时候会显得比较单调。
比如说写送别,要是光写眼前的长亭、古道、友人的背影这些实景,虽然也能表达送别之情,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要是加上虚写,像想象友人此去的路途艰辛,或者回忆两人曾经的美好时光,那诗的内容一下子就丰富起来了。
就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前面可能是实写喝酒送别,这后面想象自己酒醒后的情景,就把那种离别后的孤独、凄凉的感觉更深刻地表现出来了,而且让整首词的内容更饱满。
2. 营造意境。
3. 深化主题。
三、虚实结合的例子赏析。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这首诗里,“旅馆寒灯独不眠”是实写,诗人在旅馆里,对着寒灯睡不着觉,这是眼前真实的场景。
而“故乡今夜思千里”就是虚写啦,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是说故乡在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这种从对方角度来写思念的虚写手法很巧妙。
通过这种虚实结合,把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既含蓄又深刻。
如果没有这虚写的一笔,诗就只是一个孤独旅客的自怨自艾,有了这虚写,就好像把故乡和自己的思念连接起来了,让思乡之情弥漫在两地之间,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运用虚实结合的诗句古诗

用虚实结合的诗句古诗
用虚实结合的诗句古诗如下:
1、《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水口行舟》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3、《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5、《含山店梦觉作》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古诗词鉴赏--虚实结合

欲向东溪醉,狂眠一放歌。
判断“虚实”的依据是什么
• 1. 眼前为实,梦中为虚 • 2. 当下为实,回忆为虚 • 3. 现状为实,想象为虚
关键词:梦 关键词:忆 关键词:想、念、欲、应
• 整句想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歌鉴赏中的
• 宋·马远《寒江独钓图》
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清·笪重光
诗在有字句处, 诗之妙在无字句处。
——李渔《中国画论·神韵》
随堂练—感受“虚实结合”的妙处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 实写:“我”和“童子”的对话 虚写:我问的内容,隐者超然洒脱的形象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10广东卷)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 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 答: 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 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 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 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 深深的无奈之情。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 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 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 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 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
古诗虚实结合手法

古诗虚实结合手法
古诗中的虚实结合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巧妙运用虚幻和现实元素,使诗歌更具意境和深远的内涵。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古诗中虚实结合的手法:
1. 对景抒情
例子:《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首诗中,月光是真实存在的,而“地上霜”则是通过虚构赋予了诗歌更加凄美的意象。
2. 春风化雨
例子:《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诗人以“香雾云鬟湿”和“清辉玉臂寒”来描绘春天的美好,通过虚实结合,使意境更加鲜活。
3. 写景抒情
例子:《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夜色、画屏、流萤,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元素,但通过古人的想象和抒发感情,创造了一幅独特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4. 虚实相生
例子:《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更上一层楼”来表达诗人对追求进取、不断超越的向往,这里的楼可以看作是实实在在的建筑,也可以理解为精神境界的提升,形成虚实相生的意境。
5. 借景抒怀
例子:《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通过“白云深处有人家”以及“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两句,诗人借景抒发了对山水景色的感怀,将现实景物与自己的情感巧妙结合。
古诗中的虚实结合手法常常能够让诗歌更加富有情感、意境和艺术性。
这种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古代诗人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独特理解。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虚写与实写

古诗鉴赏:虚写与实写一、诗歌中虚与实实与虚本来都是美术上的术语。
“实”本来是指图画中细致丰富的地方,而“虚”本来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
【清】笪重光《画筌》:“无画处皆成妙境。
”什么是诗歌中的“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
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等。
一般来说,虚写主要有三种:1、已逝之境。
就是对过去的回忆或者对古代的设想。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2、未来之境。
就是对未来的猜测或者设想。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3、想象与联想之境。
一般以神仙鬼怪的世界以及梦境居多。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二、虚写与实写常考的四种手法:1、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写、实中有虚、虚中有实)2、化实为虚3、化虚为实4、对写法三、“虚”与“实”的关系(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扬州慢》《梦游天姥吟留别》《念奴娇·赤壁怀古》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的美好与现实的黑暗构成了对比,从而突出了作者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
(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
如《雨霖铃》《月夜》《踏莎行》《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虚实结合的诗词

虚实结合的诗词
虚实结合是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以下是一些虚实结合的诗词:
1.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中,前两联虚写仙人乘黄鹤归去的传说,后两联实写登楼所见的景象,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首诗中,前两联实写诗人年老体弱、孤独多病的现状,后两联虚写自己梦中骑马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的情景,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3.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中,前两联实写诗人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后两联虚写将来与妻子共剪烛花、谈论巴山夜雨的情景,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初中古诗鉴赏虚实结合教案

初中古诗鉴赏虚实结合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虚实结合的手法在古诗中的运用。
2. 学会分析古诗中虚实结合的作用和效果。
3. 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虚实结合的定义和作用。
2. 分析古诗中虚实结合的例子。
3. 练习自己对古诗进行虚实结合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让学生思考古诗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2. 提问:什么是虚实结合?它在古诗中有什么作用?二、讲解虚实结合(15分钟)1. 讲解虚实结合的定义:虚实结合是指在古诗中,诗人通过对现实事物的描绘和对想象、象征等手法的运用,使诗意更加丰富、深刻。
2. 讲解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结合可以使古诗的意境更加深远,形象更加生动,情感更加丰富。
三、分析古诗中的虚实结合(15分钟)1. 示例分析《登鹳雀楼》:诗人通过对鹳雀楼的描绘,引出对远方景象的想象,形成了虚实结合的效果。
2. 学生自主分析《望庐山瀑布》:诗人通过对瀑布的描绘,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瀑布的壮观和自己的豪情。
四、练习虚实结合的分析(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分析其中虚实结合的手法。
2. 各组汇报分析结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总结虚实结合在古诗中的重要作用。
2. 拓展学生对虚实结合手法的了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虚实结合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分析古诗中虚实结合的能力。
3. 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教学资源:1. 相关古诗文本。
2. 分析虚实结合的参考资料。
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 鼓励学生 multiple perspectives,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古诗中的虚实结合例子

古诗中的虚实结合例子1. 嘿,你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啊,“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实写眼前所见之景,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就是虚写嘛,把瀑布想象成银河从天上落下,多有意思啊!2. 咱再说说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实在的感受,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不就是他想象兄弟们过节的情景嘛,这虚实结合得绝了吧!3. 哎呀,杜甫的《春望》也有啊,“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可是真实的景象,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对家书的渴望不就是一种心理上的虚写嘛,你说妙不妙?4. 王昌龄的《从军行》也值得一提,“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是实实在在的边塞风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就带有战士们决心的虚写成分了呀,这组合多棒!5. 还有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多真实啊,“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就是他想象家里人对他的思念,这虚实结合真有味道!6. 苏轼的《水调歌头》也不得不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实景,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就是他奇妙的想象啦,是不是特别吸引人?7. 柳永的《雨霖铃》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可是亲眼所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不就是虚写喝酒醒来后的情景嘛,太有感觉啦!8. 辛弃疾的《破阵子》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是真实的军中生活,而“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就是他心中的壮志豪情呀,这虚实结合多带劲!9. 李煜的《虞美人》也有啊,“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是现实的感慨,“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虚写对过去的回忆,能不让人沉浸其中吗?我觉得古诗中的虚实结合真的是太神奇了,让诗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魅力,能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和感悟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景与实景的关系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1、二者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中心 • 欧阳修《踏莎行》: •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 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 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2、二者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突出中心
拓展: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词分上下两片,各分两层。上片先写入 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 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 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 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 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最后三句从字面来看 是写亡妻;“年年断肠”,实际上是词人自 己念念不忘亡妻。
•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 做到,虚写国家南北分离, • 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人民不能自由 来往, • 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分离的痛苦与无奈以及对 国家统一的强烈渴望。
答题步骤
• 1、指出实景、虚景 • 2、点手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以 虚衬实 • 3、效果:a.前后对比,突出主旨、情感
总结:
要分清诗歌中的虚和实,注意规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 香,江风骤雨, • 后两句虚写,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 方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 与愁苦的情景, • 虚实相生,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 怅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不舍和牵挂 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 欧阳修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 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 驿使,满眼骊山。
•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云:“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 • 2、已逝之景之境。 •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 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 柳永《雨霖铃》中云:“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3、设想的未来之境。 •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 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 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
• 何为诗歌中的 “实”与“虚”?
• “实” 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 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 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
• “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 中,引发人的联想。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 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 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注释】(1)开元;天宝,说天宝只是为了音律上的考 虑。(2)驿使;送荔枝的驿站官差。 请从虚实角度分析下片最后三句。 实写眼前所见的游人过往车马扬起的红尘,满眼佳 木葱茏的骊山。 虚写当年杨贵妃缢死马嵬的悲剧,交待驿使传送荔 枝这一劳民之举。 虚实对比,含蓄点出统治者淫侈享乐、乱政误国的 历史教训,借古讽今,希望当今统治者能从中吸取教训。
• b.互相映衬,烘托渲染情绪
• 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0年江苏卷) • 送魏二 • 王昌龄 •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 实写: • 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风骤雨 • 虚写: • 遥远的潇湘 凄清的猿啼 • 效果: • 烘托 氛围 • 表达 情感
• 虚实结合: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 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 样的情感。虚实结合可以大大丰富诗 中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
• 二、实战演练: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江西高考) •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 杨万里 •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 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 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