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虚实结合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虚实结合(最新)

古代诗歌鉴赏虚实结合(最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知识小结:
诗歌中的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 实境。
诗歌中的虚: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已逝之景、之境。 3、设想的未来之景。 4、从对方的角度来写为虚。(对
写法)
虚实结合在古诗词中的重要作用?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出题模式:
分析技巧型
命题方式:
请从“虚与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简要分析。 请指出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
阐述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是虚写→ 写的是什么→分析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主要 是:使……形象更丰满;使……感情表达得更 充沛,更淋漓尽致;激发读者的想象,丰富了
古代诗歌鉴赏 之虚实结合
知识目标:
1、掌握诗歌中虚写和实写的概念; 2、掌握诗歌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1、正确运用诗歌表达中的“虚实结合” 的鉴赏术语规范答题。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 的能力。
指出下列诗歌哪些是“实”,哪些是“虚”?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 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 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 何人说!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有人激赏这首诗说:短短四句,凄美之极,令 人怅惘不已。请从虚实相生这一角度,说说这首 诗是怎样把读者带人凄美意境的。
【参考答案】“去年今日”是虚景, “今年今日”是实景。虚景“人面桃花 相映红”,十全十美;实景空余“桃花 依旧笑春风”,怅惘顿生。以虚衬实, 把读者带人无限凄美的意境中去。

古诗词虚实结合中“虚”的判断标志

古诗词虚实结合中“虚”的判断标志

古诗词虚实结合中“虚”的判断标志中国古诗词的艺术规律却是一门纵贯数千年,横涉千万家的博大精深的学问。

诗词中重要的写作手法---虚实结合尤其使用得广泛且不易被学诗者把握,这里就浅谈一下“虚实结合”手法中“虚”的判断标志。

一、表示假设----纵使、纵有、应、须、遥知等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道“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把现实和梦幻混合起来。

“纵使相逢”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应不识”的“应”把其中的无奈、悲痛表现了出来,而这种设想的标志“纵使”和“应”就是下面梦境(虚)开始的标志。

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写诗人此时的孤寂,是实;后两句中通过“想得”和“应”两词描绘了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讨论着自己这个远行的人,以此来表现“思家”。

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写我和家人听闻蜀中大地收复蓟北后,想象着要“放歌”“纵酒”来共庆失土的收复,还要与年少的儿女作伴一起回故乡,结束自己流离失所的生活。

所有这些都是诗人回家的畅想,事实还没发生,或者还没来得及发生,而所有这些景象都是从“须”这个字引发出来的。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实写“山舞银蛇,远驰蜡型”,后面用“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一个“须”字引发了下面的联想,是虚写的标志。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重阳节奇登高,插茱萸是作者遥想之事,此处的“遥知”便是下面“虚”景的标志。

初高中语文教材中,借助假设设想,寄托绵绵情思的有很多篇,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等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二、表示比喻------如、似、像等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提到“比兴是虚句活句,赋是实句”认为有比兴实句可以变为虚句或活句,无比兴虚句则变为死句。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虚写与实写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虚写与实写

古诗鉴赏:虚写与实写一、诗歌中虚与实实与虚本来都是美术上的术语。

“实”本来是指图画中细致丰富的地方,而“虚”本来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

【清】笪重光《画筌》:“无画处皆成妙境。

”什么是诗歌中的“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

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等。

一般来说,虚写主要有三种:1、已逝之境。

就是对过去的回忆或者对古代的设想。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2、未来之境。

就是对未来的猜测或者设想。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3、想象与联想之境。

一般以神仙鬼怪的世界以及梦境居多。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二、虚写与实写常考的四种手法:1、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写、实中有虚、虚中有实)2、化实为虚3、化虚为实4、对写法三、“虚”与“实”的关系(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扬州慢》《梦游天姥吟留别》《念奴娇·赤壁怀古》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的美好与现实的黑暗构成了对比,从而突出了作者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

(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

如《雨霖铃》《月夜》《踏莎行》《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高考古诗复习——虚实结合

高考古诗复习——虚实结合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 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 还酹江月 (已逝之景之境)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白苎新袍入嫩凉”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 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 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 好祝愿。
五、布置作业(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
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 欧阳修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日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 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 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作者结束这 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 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 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⑻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泪痕: 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已然为实,未然为虚。
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链接课本,总结规律。 那“虚”在诗歌中又有哪几 种常见的形式呢,大家能结 合具体的诗歌谈谈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列缺
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 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 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 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神仙鬼怪的世界、梦境)忽魂 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 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 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初中课内文言文中用了虚实结合的诗句

初中课内文言文中用了虚实结合的诗句

初中课内文言文中用了虚实结合的诗句
1.《木兰诗》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里运用了
互文的修辞手法,即“东市西市南市北市买骏马、鞍鞯、辔头、长鞭”,以表现木兰为从军准备的繁忙和有序。

2.《观沧海》中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其中“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波澜壮阔,
是实写;“山岛竦峙”则表现了山岛的巍峨耸立,是虚写。

虚实结合,共同构成了壮美的海景。

3.《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里,作
者用“积水空明”来形容月光的清澈透明,是虚写;而“藻、荇交横”则是对竹柏影子的形象描绘,是实写。

虚实结合,既表现了月光的皎洁,又突出了竹柏的优美姿态。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鉴赏讲究浸润,讲究体验,讲究对文字的敏感、对语言的感悟、对意蕴的体悟。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诗词鉴赏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希望大家喜欢。

古诗词鉴赏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1.虚幻世界和梦境。

例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2.想象和回忆。

例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通。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属虚写,表明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

后两句属实写,具体描写了满西湖荷叶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和谐的搭配着。

《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又如陆龟蒙的《吴宫怀古》”香径长洲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一诗中,诗人将昔日吴王荒淫腐朽的事实和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浓缩在一句诗里,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批判的态度。

3.设想之境。

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此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阕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高考语文备考之诗词鉴赏——虚实结合

高考语文备考之诗词鉴赏——虚实结合

01 虚与实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为实,未知为虚。

02 什么是古诗词的虚与实?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

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

实,指具体描绘;虚,指抽象的议论。

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

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虚实结合定义: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03诗歌中的虚实相生之法:虚实与情景的关系(-)景物为实,情感为虚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思为景物、化虚为实。

而读者那么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句化情思为景物。

欣赏时要抓住景物特征,融入所营造的气氛,体会其情感。

(—)正面为实,侧面为虚侧面描写能化实为虚,以虚写实,从而造成含蓄蕴藉的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看似写天门山,实那么写水;“碧水东流至此回”,看似写水,实那么写山。

这首诗也正是诗人李白的象征,李白是水,他无坚不摧、一往无前;李白是山,巍然屹立、坚强不屈。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以“静”反衬琵琶声之美蛙声十里出山泉踏花归去马蹄香间关莺语花底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三)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四)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无限之境是在有限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

宋代诗人梅尧臣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乃是作诗功夫之至。

“不尽之意”那么为无限。

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那么不高,烟霞锁其腰那么高矣。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 表达技巧专题--描写手法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 表达技巧专题--描写手法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表达技巧专题--描写手法描写手法【虚实结合】含义: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作用:①让读者从虚中想象实,从实中体会虚,激发想象,增强吸引力;②丰富诗歌内容,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增强表现力。

例句赏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前两联写实。

诗人初闻蜀中大地“收蓟北”,禁不住“涕泪满衣裳”。

他回头看看与自己一同饱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她们哪里还有愁云?遂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

后两联写虚。

我们“放歌”、“纵酒”共庆失土的收复;我们焕发青春,与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别流离失所的生活。

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

虚实结合,大大拓展了诗歌外延,表现了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喜极心情和急欲赶路返乡的强烈愿望,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动静结合】含义: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同时做动态和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作用:①突出事物特征,将对象表现得活泼有致;②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意境;③凸显语言表达的艺术性,使句子灵活多变,富于诗意;④烘托作者的某种心境和情绪。

例句赏析: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动静结合,相互映衬。

诗中末句对大鱼跃出的“动”态描写,更衬托出前三句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的“静”态美,一静一动,富有诗意。

抒发了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正侧结合】含义:正侧结合是古代诗文中写人、写物常用的一种手法。

“正“指的是正面描写,“侧”指的是侧面描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 7. 忆从太学诸生列,我尚弱龄君秀发 8. 风和吹岸柳,雪尽见庭莎。
欲向东溪醉,狂眠一放歌。
判断“虚实”的依据是什么
• 1. 眼前为实,梦中为虚 • 2. 当下为实,回忆为虚 • 3. 现状为实,想象为虚
关键词:梦 关键词:忆 关键词:想、念、欲、应
• 整句想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歌鉴赏中的
• 宋·马远《寒江独钓图》
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清·笪重光
诗在有字句处, 诗之妙在无字句处。
——李渔《中国画论·神韵》
随堂练—感受“虚实结合”的妙处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 实写:“我”和“童子”的对话 虚写:我问的内容,隐者超然洒脱的形象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10广东卷)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 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 答: 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 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 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 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 深深的无奈之情。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 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 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 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 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
——郑板桥
• “醒来残月横窗”是实写,词人梦后初醒,梦 中人已不在,眼前只剩下“残月横窗”的景象。 “梦中细语商量”和“梦醒残月横窗”的对比 突出了分别后词人的孤独之感,寄寓离别之思。
什么是“虚实”
•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 • 客观为实,主观为虚; • 具体为实,隐者为虚; • 当前为实,未来为虚;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 写结合起来,以拓展诗歌的意境,给人无穷 的情思,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作者入深山寻找隐者,便问一个儿童。“隐 者”的形象没有任何实际描写,但却能让读者想 象到一个出入深山老林,闲云野鹤的高逸形象。
昆明池应制诗---“诗意”的PK
法驾乘春转,神池象汉回。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双星移旧石,孤月隐残灰。 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战鹢逢时去,恩鱼望幸来。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山花缇绮绕,堤柳幔城开。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
思逸横汾唱,欢留宴镐杯。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
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沈佺期
——宋之问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 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
判断“虚”“实”—课内回顾
1.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4.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判断“虚”“实”—课外拓展
5.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 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杨柳岸、晓风残月”情境模拟
杨柳:欲“留”人,人不在 晓风:破晓时分,晨风凄冷 残月:残而不全,映照分别
比较赏析
别来几日,又如今时节。一阵晓风铃语咽。梦醒衾 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铁。
梦中细语商量,醒来残月横窗。待倩嫦娥瞧去,两 人那个凄凉。
——梁启超《清平乐》
试比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和“醒来 残月横窗”。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虚写, 词人想象自己今宵酒醒后,将是一个人面对 “杨柳” “晓风”“残月”的景象。“杨柳” 寓意留人,“晓风”突出寒冷,“残月”寓意 人间分别,渲染了离别的凄冷氛围,读来倍感 凄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