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p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ppt课件

03
04
虚实结合在诗歌意境营 造中的作用
24
典型案例分析:杜甫《 月夜忆舍弟》、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2024/1/28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
01
观察自然、关注细节、体验情感
如何创造美
02
发挥想象、运用语言、表现个性
美的实践与分享
03
鼓励学生创作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并互相交流分享
01
02
03
唐诗中的虚实转换
唐诗中常常通过对景描写 、情感抒发等手法,实现 虚实之间的自然转换。
2024/1/28
宋词中的虚实结合
宋词注重表现内心感受, 通过对梦境、回忆的描绘 ,将虚与实巧妙地结合在 一起。
技巧与特点
唐诗宋词中虚实转换的技 巧包括比喻、拟人、夸张 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 意象的组合和变换。
诗歌鉴赏之虚课实件结合公开课ppt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虚实结合基本概念与特点 • 古代诗歌中虚实结合范例 • 现代诗歌中虚实结合实践探索 • 跨文化视角下虚实结合比较研究 • 创作实践与互动环节 •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2
01
虚实结合基本概念与特点
2024/1/28
3
虚实结合定义及作用
2024/1/28
7
《诗经》中虚实相映
虚写手法
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创造意境, 表达情感。
实写手法
虚实结合
《诗经》中常常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既有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又有 对理想境界的虚构和想象,形成独特 的艺术效果。
通过描绘具体场景、人物行为等,展 现现实生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件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件

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现代诗歌中虚实结合案例
01 戴望舒《雨巷》
诗中通过实写雨巷、油纸伞等意象,虚写一个丁 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 物的追求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
02 卞之琳《断章》
诗人通过实写桥上的风景和看风景的人,虚写别 人眼中的自己和装饰了别人的梦,表达了世间万 物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哲理思考。
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
实写指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描述,如景 物、人物、事件等;虚写则指通过想 象、联想等手法对抽象情感、哲理等 的间接表现。
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分辨实写与虚 写的部分,体会其相互映衬、相得益 彰的艺术效果。
02
虚实结合在诗歌中运用实例
古代诗歌中虚实结合案例
01 02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歌具有节奏韵律美、意境深远、语言凝练等特 02 点,常通过象征、暗示等手法表达深层含义。
诗歌分类多样,包括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 03 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鉴赏方法论述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生平、思想 及创作背景,有助于 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意象分析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体会其象征意义和情 感色彩,进而领悟诗
词汇选择在虚实结合中重要性
精准用词
在虚实结合的诗歌中,要选用准确、 生动的词汇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创新性词汇
在虚实结合的诗歌中,可以尝试运用 一些创新性的词汇,以增强诗歌的独 特性和新颖性。
丰富词汇
通过运用丰富的词汇,可以更好地描 绘诗歌中的虚实结合场景,使读者产 生更加深刻的感受。
培养良好的诗歌鉴赏习惯与兴趣
鼓励学生将诗歌鉴赏融入日常生活中,如定期阅读诗歌、参加诗歌朗诵会等,培养其良 好的鉴赏习惯与兴趣。

(2024年)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说课稿课件

(2024年)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说课稿课件
讨论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虚实结 合来表达主题和情感的。
讨论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同时倾听他人的观点, 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2024/3/26
25
分享各自对于所选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理解和感受
分享内容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对于所选诗歌中虚实结合手 法的理解和感受。
15
04
鉴赏诗歌中虚实结合方法 探讨
2024/3/26
16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意图
抓住实写词句,理解诗歌表面意义
通过仔细阅读诗歌,找出其中实写的词句,如具体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理解诗歌的
表面意义。
抓住虚写词句,体会诗歌深层内涵
在理解表面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诗歌中的虚写词句,如象征、隐喻、夸张等手法 ,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和作者的真正意图。
2024/3/26
结合虚实词句,全面把握诗歌主旨
将实写和虚写的词句结合起来,相互印证、补充,全面把握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 图。
17
关注背景信息,深入挖掘内涵
1 2
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为深入理解诗歌打下基础。
关注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背景
结合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背景,挖掘诗歌中所反 映的社会现象、时代精神、民族心理等内容。
2024/3/26
用具体事物象征抽象意义
诗人常常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或情感。
象征与比喻的结合
诗人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常常结合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 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象征手法的多样性
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意象的象征、色彩 的象征、音响的象征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内涵 更加丰富深远。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之虚实结合 课件(共22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之虚实结合  课件(共22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安徽卷]本诗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6分) 答:①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②虚写桂花开放,实 写月光清辉;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一、判断虚实结合的手法 二、解决虚实结合的题目
(四)答题模板:
1.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2.虚写了……实写了…… 3.表达了诗人……
一、判断虚实结合的手法 二、解决虚实结合的题目
目标层级图
虚实结合
判断 虚实结合的手法
解决 虚实结合的题目
(一)真题演练:
月 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②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 天杜甫流离夔州时所作。②未缺:指月圆。
(一)真题演练:
[安徽卷]本诗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6分)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一、判断虚实结合的手法 二、解决虚实结合的题目
(一)真题演练:
答题步骤:
①点手法 ②析手法 ③评作用
1.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2.虚写桂花开放,实写月光清辉;
3.表达了诗人
?。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判断虚实结合的手法 二、解决虚实结合的题目
(二)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判断虚实结合的手法
(二)虚写:对联想和想象的描写。
3.神话传说:神、龙(2次) 例: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
——张孝祥《隐净山中大雨》(上海卷)
一、判断虚实结合的手法
(三)课堂操练
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虚实结合)
——王维《晓行巴峡》(北京卷)
一、判断虚实结合的手法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高考语文复习虚实结合手法课件23张pptx(2024)

高考语文复习虚实结合手法课件23张pptx(2024)
04
10
03
现代文阅读中的虚实结 合
2024/1/29
11
散文中,将抽象 的情感、哲理等转化为具体的形 象、画面,增强散文的意境和感 染力。
实写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 场景的细致描绘,营造出散文的 真实感和生动性。
虚实相生
在散文中,虚与实相互依存、相 互映衬,共同营造出散文独特的 审美效果。
17
作文升格训练
选材用材
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典型素 材,并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进 行艺术加工。
语言表达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 文章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审题立意
训练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确立 深刻、新颖的立意。
2024/1/29
谋篇布局
训练学生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新 的角度审视问题,提出独特的 见解和观点。
2024/1/29
虚实结合包括化虚为实与化实为虚两种。化 虚为实,将虚幻的事物写得真实可感,化无 为有,化抽象为具体,造成一种如见其物、 如临其境的实境,让读者在回味中感知诗的 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化实为虚,把客观 实在的事物描述成虚幻的景物,以寄托诗人
的某种情思,抒发诗人的某种情怀。
4
虚实结合的意义
16
材料选择的虚实相生
实的方面
选择具有典型性、真实性的材料,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虚的方面
运用寓言、故事、象征等手法,使材料具有隐喻性和多义性,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
2024/1/29
虚实相生
在选择材料时,既要注重材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又要善于运用寓言、故事等手法,使 文章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富有诗意和哲理。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 之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二.具体表现
1.当前为实 过去为虚
诗歌中,诗人在描写当前景况时,常插入 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通 过今昔对比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当前景象 为实,已逝景象为虚。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知识目标: 1.明确诗歌中虚写和实写的概念; 2.掌握诗歌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运用虚实结合相关知识,精准鉴赏,
“春风十里”是虚景,写昔日扬州 城的繁荣景象;而“尽荠麦青青”是实 景,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这一 虚一实、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 昔盛今衰的感慨。
《诗歌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课件 (共35张)ppt精品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2.当前为实 将来为虚
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 之境,诗人以它来对当前之景当前之情 进行对比或烘托,来抒发心中的情怀, 这也是一种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件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件

增强诗歌艺术感染力
虚实结合使诗歌形象更加鲜明
通过虚写和实写的相互映衬,诗歌中的人物、景物等形象更加立体、生动,给读者留下 深刻印象。
虚实结合增强诗歌情感表达
虚写部分往往能够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而实写部分则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 描绘,二者相结合,使诗歌情感表达更加丰富、深刻。
虚实结合提升诗歌意境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 件

CONTENCT

• 虚实结合基本概念与特点 • 古代诗歌中虚实结合案例分析 • 现代诗歌中虚实结合创新实践 • 虚实结合在诗歌鉴赏中意义与价值 • 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指导 • 学生互动环节与课堂总结
01
虚实结合基本概念与特点
虚实结合定义及作用
虚实结合是指诗歌中通过虚写和实写相互补充、相互 映衬的表现手法。
虚写部分可以营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而实写部分则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二 者相互交织,使诗歌意境更加深远、广阔。
拓展读者审美想象空间
虚实结合激发读者想象力
虚写部分往往具有模糊性、多义性等特点,能够激发读者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产生更多 的联想和想象。
虚实结合拓展诗歌内涵 虚写部分可以表达诗人的主观情感和思想,而实写部分则 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绘,二者相结合,使诗歌内涵更加 丰富、多元。
虚实结合增强诗歌审美价值
虚写部分可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如朦胧美、空 灵美等,而实写部分则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二者相 互补充,使诗歌审美价值更加突出。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虚实结合体现中华文 化精髓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 特征之一,体现了中华文化追求 和谐、注重意境的审美传统。
理解。

2022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写与实写 课件(20张PPT)

2022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写与实写 课件(20张PPT)

一般来说,虚写主要有三种:
❖ 1、已逝之境。就是对过去的回忆或者对古代 的设想。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 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 2、未来之境。就是对未来的猜测或者设想。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 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 3、想象与联想之境。一般以神仙鬼怪的世界 以及梦境居多。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 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又如白居易的《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在这首诗中,诗人意在表现门外的雪大之实,但是诗人没有直接去
描绘大雪纷飞之貌,也没有描写积雪覆盖之景,而是处处从虚处落笔,
由寒冷的床褥、窗外的明亮、雪压折竹的声音来衬托大雪之大,尤其是
末句从声音的角度入手,反而让雪大雪厚的景象如在目前。常言道“眼
二、虚中有实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描绘想象中的仙境(虚),
如“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等等,但其实作者对这些虚境的描写是为了反映当
时的黑暗现实(实),诗人将仙境的美好与现实的黑暗构成了对比,从
而突出了作者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

(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 的。 如《雨霖铃》《月夜》《踏莎行》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
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
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 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 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 结合起来。
2020/4/16
虚实结合在古诗词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虚实的重要作用,清朝唐彪在《 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 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 ,故虚实常宜相济也。”
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 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 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2020/4/16
• 这种曲折有致、出乎常情的写法, 更能表达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之情。所以说两首诗有异曲同工 之妙。
➢有评语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 ”
2020/4/16
再次是借助修辞化虚为实
• 诗词中当一些抽象的内容难以表 达的时候,诗人常常不是空洞地 抒情,而是借助修辞,特别是比 喻手法化虚为实,使表达的情感 易于捕捉。
诗歌鉴赏5
虚实结合
2020/4/16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

有据为实,假托为虚; 客观为实,主观为虚;

具体为实,抽象为虚;

显者为实,隐者为虚;

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当前为实,未来为虚;
已知为实,未知为虚。
2020/4/16
什么是古诗词的虚与实?
1. 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 1. 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
问:有人说诗的三四句有着震撼人心的 力量,请赏析。
2020/4/16
• “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 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 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 ,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 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 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 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
2020/4/16
• 词中的“雕栏玉砌”、“朱颜”是 词人对故国的追思,“雕栏玉砌” 也许还在,红颜也已迟暮。但这些 都不是眼前的实景,所以是虚写。 “只是”二字以惋惜的口吻传达出 国亡家破、物是人非的无限悔恨与 怅惘。
2020/4/16
• 6置议论的虚实。
写诗强调形象思维,但也不排斥抽象思 维,即诗中的议论。这议论不是泛泛而 谈,它要求有哲理性,有形象性,有强 烈的感情色彩。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 运用虚笔。
在一些抒情诗中,作者常常突 破时空的限制,通过想像将对 方的言行摄入诗中,增强诗词 的情趣,扩大诗词的意境,将 所抒发的情感加以深化。
2020/4/16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2020/4/1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020/4/16
诗词中虚实结合常见的几种形式
1. 首先是借助想像虚拟意境 2. 其次是从对方起笔生情 3. 再次是借助修辞化虚为实 4. 借助梦境的描写化虚为实 5. 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 6. 置议论的虚实 7. 不置议论的虚实
2020/4/16
首先是借助想像虚拟意境。
想像是虚写的常用方法之一,它 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却又可以突 破时空的限制,能扩大诗词的容 量。
2020/4/16
•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的第一层,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它 如同用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画作背景,衬以高高的 芙蓉楼,奔腾的大江,如织的冷雨,接天连江,友 人、高楼、整个吴地都笼罩在潇潇冷雨中,为即将 的离别平添几分悲凉气氛。“楚山孤”既是写实景 ,也是诗人孤寂心情的写照。
2020/4/16
有人评论:后主李煜将“愁”变成水,秦 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去的物,李清照 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而写《西厢 记》的董解元却把“愁”从船上卸下,又 驼到马背上去了。至此,也不怪李清 照在《声声慢》词末,绝望地悲鸣, 无助的呻吟,撕心裂肺,催人泪下地 再写“愁”
2020/4/16
2020/4/16
5、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
已逝之景,或是作者经历过的,或 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作者把这 些景物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 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 人内心的情怀。
2020/4/16
•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 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 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2. 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 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
3. 实,指具体描绘; 4. 虚,指抽象的议论。 5. 4. 实,指眼底景象; 6. 虚,指意中景物。
2020/4/16
眼见为实,心想为虚; 已然为实,未然为虚; 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2020/4/16
虚实结合定义
象的感情。然而在古代诗词中诗人 们却把这“愁”化抽象为形象、化 无形为有形,让愁有了数量、有了 重量、有了长度,让我们可感、可 见、可闻。
4借助梦境的描写化虚为实
当诗人的情感在现实生活难以 尽情抒发时,常转变角度,借 助梦境来深化情感,使所抒之 情更进一步。
2020/4/16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2020/4/16
例:阅读刘禹锡的《浪淘沙》回答问题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问:诗的后两句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 来描写黄河?
2020/4/16
答: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 合优美的传说,把黄 河汹涌澎湃写得更具 体、 生动、形象。
2020/4/16
其次是从对方起笔生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 煜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 观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李清照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 ----- 董解元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 得起 -----王实甫
2020/4/16
• “愁”是一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
作者:(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2020/4/16
•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 通过想像远在鄜州的妻子思念自
己来增强思乡之情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
一人”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山东兄 弟、家乡亲人,而是想像着家乡 的亲人如何思念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