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合集下载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2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2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一、个案档案:杨洋,男,2007年11月11日出生,父母在外开店,由祖父母监护。

二、问题概述:杨洋非常好动,经常在活动室里随意跑动,也极度任性,想要什么必须满足,稍不满意就用脏话骂人,而且还常对班里的小朋友频频发起攻击:如抓人脸,捶人肚子,踩人脚,嘴里还不停地嘀咕:“把他打个西巴烂,摔死他……”有时一天,他就能发起了十多次攻击性行为,涉及七八名幼儿。

班里的孩子都不愿意和他玩,家长也对他的怨言很多,经常找老师给自己的孩子调座位,让离杨洋远点。

三、资料收集:通过入户走访,杨洋的爷爷告诉我们,他们一家四代单传,杨洋的父母自杨洋9个月时便给孩子断奶外出打工,杨洋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父母只有在过年时才回家,平时只是偶尔打电话或寄财物,为了弥补孩子从小父母不在身边的遗憾和隔代亲的缘故,从小杨洋的爷爷奶奶对这个孙子就是“含在嘴里怕化,顶在头上怕吓”,对杨洋真可以说是百依百顺,虽说家里条件比较艰苦,但无论孩子的什么要求他们都会无原则的满足。

四、个案分析:1.亲情的缺失:杨洋的父母在外务工多年,很少与孩子相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虽说有爷爷奶奶的爱护和照顾,但父母长期的不闻不问,让年幼的杨洋还是觉得自己和同龄孩子相比,似乎少了什么,于是陪伴他的除了孤独之外,可能更多的就是“胡作非为”了。

2.祖辈的溺爱:从前面的资料可以看出,杨洋的一脉单传使他从一出生对爷爷来说就具有特别的意义,再加上父母的长期在外,更使得爷爷奶奶对他无原则的一味溺爱、娇宠,孩子还小,他们还没有具体的是非观念,爷爷奶奶长期的姑息纵容造就了孩子任性、蛮横、不讲道理的性格。

比如有一次在幼儿园吃完水果后其他幼儿都把桌子上的水果皮仍到了垃圾桶里,只有杨洋前面还有一大堆。

老师提醒他应把水果皮扔掉,他就是不肯扔掉,还在一边瞪眼。

就因为这样,他没有奖到五角星。

放学爷爷来接他时,他说:“爷爷,帮我买好多好多五角星。

”爷爷就要求老师帮他也贴一颗,却没有询问孩子没有奖到五角星的原因。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2)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2)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2)
目录
• 留守儿童现状及问题 • 精选案例一:四川某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实践 • 精选案例二:河南某初中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实
践 • 对比分析两个案例异同点 • 留守儿童教育策略探讨与建议
01
留守儿童现状及问题
Chapter
留守儿童定义与分布
定义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 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 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 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 同关注和努力,学校、家庭、政府和 社会各方面应形成合力。
加强心理辅导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关键 环节,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和 心理素质。
个性化教育计划是留守儿童教育的重 要措施,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 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
家校合作是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 重要途径,应积极加强家校之间的沟 通和联系。
心理辅导策略制定和实施过程
学校组织专业心理教师团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测评,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需 求。
根据测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计划,包括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课程 等多种形式。
在实施过程中,心理教师积极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引导他们表达内心感受,学习 情绪调节和应对压力的方法。
实践效果评价及反馈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 乏,留守儿童难以获得优 质的教育资源和辅导。
心理健康问题突
孤独感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 关爱,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遗弃
感。
自卑心理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不在身边 等原因,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心 理。
情绪问题
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 长。
03
精选案例二:河南某初中留守 儿童心理辅导实践

关于留守儿童的个案分析

关于留守儿童的个案分析

关于留守儿童的个案分析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关于留守儿童姚小刚的个案分析清水县原泉小学丁艳花2014年6月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姚小刚,男, 11 岁,清水县原泉小学三(3)班学生。

该生家庭经济富裕,成绩较好。

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平时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

三年级上学期,母亲也外出打工,将该生托给爷爷奶奶照顾。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骄傲自大:在学习上,该生从不虚心接受同学的意见,常以自我为中心,稍取得点进步便沾沾自喜,以电话的方式向父母炫耀。

2.性情懒惰:该生作业马虎,不爱参加劳动,连班级的小扫除,也常请其他同学代劳。

3.性格好强:该生性格比较好强,在班上决不允许被任何同学欺负。

4.生活铺张浪费:该生在学校比较挑食,饭菜只要有一点不合口味,便全部倒掉。

平时零花钱比较多,小吃、文具全都是比较高档的。

二、问题分析: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姚小刚和他的家人。

我发现姚小刚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不重视姚小刚父母考虑的几乎都是如何赚钱,摆脱家庭收入的困境,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并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而留在家里的爷爷奶奶在承担繁重的农业活动之余,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该生的行为、生活,特别是学习,他们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

父母不在,老人疼爱,亲友疏于管教,难以形成教育合力,严重削弱了教育力量,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缺少约束和管教,放任自流,许多不良行为得不到矫正,时间一长便形成恶习。

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2.爷爷奶奶对姚小刚过分溺爱、事事迁就,缺少严格的监督。

连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袜子、整理房间等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均被她奶奶包办。

听他奶奶说,这孩子性格倔强,听不得半点重话。

有一次爷爷说他几句,他连饭也没有吃。

由于不是自己的孩子,爷爷奶奶平时也不好严加管教。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一、个案情况:姓名:罗蕊馨年龄:12岁性别:女现监护人:爷爷、奶奶基本情况:通过家访了解到罗蕊馨同学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该生在爷爷奶奶的陪伴成长。

由于他的父母在她三岁离婚,母亲再婚,父亲外出务工基本不回家,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加之监护人(爷爷、奶奶)年纪大,特别爷爷瘫痪在床上,家庭经济来源靠奶奶打零工维持,没有时间管该学生,所以该生欠良好的习惯——经过我的走访调查和几个月细心地观察、分析,发现在罗蕊馨同学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经常有厌学的情绪出现该生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过分依赖,也就是说欠自觉性与主动性。

另外上课老打不起精神,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

而平时的作业不想做、懒得做,特别是周末作业,就会故意将作业放在家里不按时批改,或者说忘记做了或者说没听清楚作业做什么等等以此为借口。

实际上是怕动笔、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加上没有人约束,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

最后造成了成绩不理想,有自卑心理,平时少言寡语,因为不爱运动,该生身体越来越胖,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自卑心理严重,与同学交往困难该生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课堂上几乎从不发言,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他会的问题,也不敢回答,自卑心理严重。

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跟同学相处困难,所以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还是在其他地方,你会发现始终都是她自己一个人,身边没有其他同学。

3、不良的行为层出不穷该生不太爱劳动,乱花钱,吃零食,爱玩手机,喜欢打游戏,在一年级时爱“拿”同学东西。

当有人检举出她的不良的行为时她老以仇恨的目光以待,紧握着两个拳头,还老找借口或话题回绝。

蛮横无理的不良举止举不胜举。

二、问题分析:我通过多次家访、与本人交谈、长时间细心观察、与同伴的交流等多种方式,不断深入了解罗蕊馨和他的家人,最后我得出她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1、隔代监护出现的过度溺爱,爷爷奶奶觉得孩子从小没有父母陪伴,可念,爷爷奶奶对罗蕊馨十分溺爱,大事、小事都迁就随愿,不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教育,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她做,甚至连整理书包、装吃的等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都包办了。

留守儿童个案目标

留守儿童个案目标

留守儿童个案目标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儿童。

这一群体面临着诸多心理、情感和教育上的挑战。

针对留守儿童的个案,制定合适的目标至关重要,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融入社会。

首先,留守儿童个案的目标之一是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的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应对困难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目标之一。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学会正确的情绪表达和应对方式,提升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其次,留守儿童个案的目标还包括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由于缺乏家庭监督和指导,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容易出现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因此,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主动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同时,通过家庭作业辅导、课外兴趣培养等方式,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另外,留守儿童个案的目标还应包括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长期缺乏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往往在社交和情感方面存在较大的障碍,容易表现出孤僻、内向等问题。

因此,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同时,通过情感培育和情感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学会正确表达情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提升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商水平。

综上所述,针对留守儿童个案,制定合适的目标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提升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等目标的实现,不仅有助于留守儿童更好地适应成长环境,也有助于他们顺利融入社会,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前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在广大农村地区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的典型的弱势群体。

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他们在学习与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习情况不佳、行为习惯不良、人格发展不健全等,我们对们学校的留守儿童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之一指导教师:陈健全毛贵茂一、个案情况:姓名:李佳航年龄:13岁性别:男民族:藏族班级:2014级三班现监护人:爷爷、奶奶基本情况:通过家访了解到李佳航同学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该生在爷爷奶奶的陪伴成长。

由于他的父母都外出务工,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加之监护人(爷爷、奶奶)年纪大,体弱多病,该生欠良好的习惯——经过我的走访调查和几个月细心地观察、分析,发现在李佳航同学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经常有厌学的情绪出现该生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过分依赖,也就是说欠自觉性与主动性。

另外上课老打不起精神,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

而平时的作业不想做、懒得做,特别是当作业过多时,就会故意将作业放在家里不按时批改或者是只做一部分,其他的说忘记做了或者说没听清楚作业做什么等等以此为借口。

实际上是怕动笔、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加上没有人约束,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

最后造成了成绩不理想,有自卑心理,平时少言寡语,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自卑心理严重,与同学交往困难该生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课堂上几乎从不发言,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他会的问题,也不敢回答,自卑心理严重。

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跟同学相处困难,所以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还是在其他地方,你会发现始终都是他自己一个人,身边没有其他同学。

3、不良的行为层出不穷该生是住校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不太爱劳动,乱花钱,吃零食,说脏话,打同伴,“拿”同学东西。

留守儿童个案服务简报

留守儿童个案服务简报

留守儿童个案服务简报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身心健康、教育、安全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个案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和支持。

二、个案背景小明,一个12岁的留守儿童,来自一个偏远的农村地区。

他的父母为了生计前往城市打工,留下小明和他的祖父母生活。

小明在村里的学校上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承担更多的学习费用。

三、服务过程1. 初次接触:我们通过学校了解到小明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成绩,决定对他进行个案服务。

我们与小明和他的祖父母进行了第一次面谈,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学习需求。

2. 制定计划:根据小明的实际情况,我们为他制定了一份学习计划,包括提供学习资料、辅导课程和心理咨询服务。

同时,我们还联系了小明的父母,让他们了解小明的情况并尽可能提供支持。

3. 实施计划:我们按照计划为小明提供了学习资料和辅导课程,并安排了心理咨询师为他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与小明和他的祖父母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变化。

4. 评估效果:经过一个月的服务,小明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他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同时,他也学会了如何与祖父母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这次个案服务,我们深刻认识到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我们建议:1. 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2.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3. 鼓励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五、结语留守儿童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个案服务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和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和支持。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
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
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
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
才。
个案三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学校:高坝中心小学 姓名:刘俊熙
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 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个案四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学校:高坝中心小学 姓名:吴会会
性别:女
年龄:十一岁

班级:四年级一班
学生
二、个案分析
她是一位乖巧、听话的优秀学生。由于先天因素,她长得十分瘦
弱,皮肤白白的,穿着比较干净漂亮,梳着细细的小辫。她的身材比较
当成宝贝一样看待,哎,她爸爸、妈妈离婚后,她好像变了个人似的,
不爱与我们说话了,整天默默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孩子心思太
重了,她的逆反心理太强,动不动就发脾气。要不就不吃饭,或者不去
读书。她爸爸忙于生意也很少回家,偶而打电话回来,她也不愿意接电
话。”就在我们家访时,吴会会在一旁默默无声地写作业,写完以后,
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其母亲是一个文化素质较低,只上了小学二年级,
对儿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 惯也越来越多,其母亲也感觉对儿子无所适从,也有愿与老师沟通。由 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 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 习成绩不断滑落。粗心马虎,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 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个案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呈逐年上升趋势,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他们在学习与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习情况不佳、行为习惯不良、人格发展不健全等,作为一线的老师,我想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把更多的关注投向留守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所以我对我班上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姓名:张鹏鹏性别:男年龄:9岁二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性格内向。

不能和同学打成一片,同学不和他玩。

总是沉默寡言,集体活动时,总喜欢一个人坐在位置上发呆
2、学习缺乏主动性。

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3、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懒惰不爱多动脑,不爱思考问题学习习惯不好。

4、卫生习惯不好,个人卫生不好。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早年去世,跟随奶奶生活,仅上二年级,奶奶对孙子疏于管教。

三、调查访谈结果
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他父亲常年外出打工。

其母亲在张鹏鹏6岁时因病去世,张鹏鹏一直跟随奶奶生活,因
为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对孙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孩子回家不写作业,也不太管,随着孙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其父亲也感觉对儿子无所适从,也有愿与老师沟通。

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作业靠老师督促才会交。

学习习惯也不好,粗心马虎,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

越来越差,也缺少了自信并产生自卑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张鹏鹏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缺少母爱,又被奶奶所溺爱,在平时的习惯和行为上很少管教,过于放纵,导致他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平时的活动中,由于自身个人卫生不是太好,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玩,让他很孤独,慢慢的形成了内向的性格。

在班级里,由于知识掌握不牢。

也就极易产生了自卑心理。

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加之部分学科的老师对他采取训斥等过激的态度等,使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基于以上情况,我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并起到一定的效果。

1、用“爱心”换起信任。

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在家
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学生还小,对父母的依赖更强烈,然而,父母的依赖没有了,学生的心灵得承受多大的压力呀!为了让张鹏鹏对我有依赖感,我时常在下课的时候问他是否听懂了,学习上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课余时间对他问寒问暖。

生病时我把他带到药店,给他治病,让他那颗孤独的心得到安慰。

渐渐地他把我当成了朋友。

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快乐。

在学校里,我采取暗示其他的小朋友邀请张鹏鹏一起做游戏,当发现他偶尔接受同学的邀请并高兴的参加活动时,马上给予表扬鼓励。

慢慢的张鹏鹏融入到了班集体中,对于张鹏鹏的进步,我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配合鼓励学生请小伙伴到家中做客,这样学生的好朋友逐渐的多起来,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回答问题时张鹏鹏的声音也变得更响亮了。

3、家校合作,共同努力。

留守儿童父母应摆正工作与学生的关系,认清童年经历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及亲子关系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习一些必要的家教知识。

父母平时在外地应多与学生联系,尽量多创造条件与学生在一起,尤其要注重“亲子沟通”的质量。

在沟通、交流中,应培养学生一定的是非观念,让学生明白父母虽然不能常伴身边,但不是不爱他们,而是对他们更深沉的爱,是为了给他们将来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才去打工的。

父母还应告诉学生外出打工的辛苦,教育学生从小要像父母一样不怕吃苦,并为有这样爱自己的父母而自豪。

这些道理的讲解,对于越小的学生越要结合父母的实际行动,例如:可让学生去实地参观、感受一下父母的工作;
通过邮寄书、玩具、新衣、贺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两个月的了解及教育,张鹏鹏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

现在,张鹏鹏对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在上课认真听讲,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门功课,成绩逐步提高。

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

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身心健康的少年儿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