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说说西安的方言土语

合集下载

陕西方言十大经典语录

陕西方言十大经典语录

陕西方言十大经典语录
1. “额滴神呀!”——你看那事儿把人惊讶的,就跟看见外星人一样,不得来一句“额滴神呀”!
2. “撩咋咧!”——这饭做得撩咋咧,好吃得很么!
3. “么麻达!”——“你能帮我个忙不?”“么麻达!”
4. “克里马擦!”——赶紧克里马擦收拾,咱一会儿就出发!
5. “咥美咧!”——这一碗面咥美咧,太过瘾咧!
6. “言传!”——你赶紧言传,别磨叽!
7. “日塌咧!”——哎呀,这事儿办日塌咧!
8. “瓷马二楞!”——你看他那瓷马二楞的样子,真搞笑!
9. “毕咧!”——这下可毕咧,全搞砸咧!
10. “木乱滴很!”——这娃把人能木乱死,太调皮咧!
我觉得陕西方言特别有意思,这些经典语录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让人一听就感觉特别亲切。

经典陕西话盘点

经典陕西话盘点

经典陕西话盘点
陕西话是中国普通话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于陕西省及其周边地区,其中包含宝鸡话、汉中话、陕南话、关中话等。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陕西话,供大家参考。

1. “麻烦你走开一会儿,我要把你看的东西给收拾了。

”——意思是“请您暂时离开,我要整理一下您的物品。


2. “咱们派个使劲儿的吧。

”——意思是“我们派个厉害的人去试试。


3. “你瞅啥呢,瞅你咋地?”——意思是“你在看什么?有什么事吗?”
4. “咋了,不爽就揍我啊?”——意思是“有什么不爽的说出来,不用憋在心里。


5. “咳了好久了,不知道哪儿不对劲。

”——意思是“咳嗽很久了,不知道是哪儿出了问题。


6. “你在忙啥啊,有空儿咱俩能不能趁着这个紧到压缩不出空气的时间聊会儿天?”——意思是“你在忙什么?有时间咱们能不能借机聊一下天?”
7. “你别装了,你那是普通话的发音。

”——意思是“别假装说陕西话了,你说的是普通话。


8. “赶紧给我滚!踩着七彩云朵走!”——意思是“快点离开!走得迅速如同踩着七彩云朵飞行一般!”。

经典陕西话盘点

经典陕西话盘点

经典陕西话盘点
陕西话是中国方言中的一支,也是中国五大方言之一。

陕西话的特点是发音粗犷,声调平坦,语言直白幽默,讲究朴实,给人以亲切的感觉。

以下是经典陕西话的盘点:
1. 老天爷闭着眼睛,蒜蓉拌豆腐,不放辣椒也不放盐,两下子就把你蒸熟了。

2. 赶集的时候,卖糖葫芦的老板娘气喘吁吁地跟你说:“一块钱一个,两块钱两个,三块钱三个,再多不卖!”
3. 陕西人喜欢用“闹哄哄”来形容人多热闹的场合,如“昨天杨家村集市上人那么多,真是闹哄哄的。


4. 陕西人用“咧”来表示动作的进行,如“吃咧”、“喝咧”、“学咧”。

5. 陕西人讲话时,喜欢用一些口语和俚语,如“撩乱子”(调戏女孩子)、“搁着那儿嗲”(摆着一副娇媚的样子)等。

6. 陕西人的饮食文化很有特色,有“肉夹馍”、“凉皮”、“葫芦头”、“羊肉泡馍”等美食,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味道。

7. 陕西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兴庆宫等许多著名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8. 陕西人的音乐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有“陕北秧歌”、“洛阳夜曲”、“秦腔”、“梆子”等多种表现形式。

9. 陕西人的民俗文化也十分丰富,有“闹元宵”、“过年坐庄”、“七月半”等多种传统节日和习俗。

10. 陕西人的性格比较豁达,讲究实事求是,重视人情味,让人感觉亲切和融洽。

陕西土话—西安方言词语(一)

陕西土话—西安方言词语(一)

陕西土话—西安方言词语(一)头叫(sa)钱叫(ga)美叫(chao)看叫(sao)啥叫唦(sa)说叫谝好叫嫽坏叫黠(ha)下叫吓(ha)大叫乇(tuo)小叫碎不叫嫑拿叫拤(qia)抢叫叼跳叫(bie)粗叫壮嫌叫偾(fen)热叫焪寒叫滲鸟叫雀(qiao)呆叫瓷傻叫(gua)苯叫懑犟叫戆(gang)倔叫噌凶叫崴或横大雨叫白(bei)雨太阳叫日(er)头额头叫奔楼眼睛叫眼窝玩具叫耍(fa)活棉鞋叫窝窝馒头叫蒸馍烧饼叫饦饦土坯叫胡畦(qi)衣裳叫架甲或挂挂廋子叫干猴老乡叫乡党说话叫言(nian)传昨天叫夜个去年叫年司个儿还行叫邦尖儿夹菜叫抄菜吃饭叫咥(die)饭或咬(niao)咂完成叫停当帮忙叫搭手把握叫括摸寻找叫学摸收拾叫打辄(zhe)细心叫细厢慢性叫暮囊舒服叫(chan)活自在叫倭也挠痒叫胳搂怕痒叫害咬(niao)抓紧叫紧狭小叫窄掐跺脚叫弹脚蹲下叫挌蹴站住叫(nou)住跟上叫厮干一起叫一搭儿使劲叫鼓劲漂亮叫忒色行了叫罢咧弯了叫跷咧绕路叫院路哆嗦叫颤颤二胡叫弦弦哪里叫嗄(a)哒那里叫唔儿或唔哒不行叫没向不和叫不卯不服叫不摔(fai) 难看叫伤眼眼谗叫搡眼粗心叫毛糙人蛮叫生生利索叫麻利麻烦叫麻眼站开叫趔开走开叫搧远滚蛋叫诘(jie)哇磨蹭叫跐偎差点儿叫西乎儿讨厌叫撩乱啰嗦叫迁翻心烦叫缪(mu)乱折腾叫返乱烦乱劲大叫泼翻闹人叫闹活训人叫墩嗒吝啬叫啬皮讽刺叫人挖苦叫咳臊吵架叫绊嘴关系好叫坚钢生硬叫干板儿哄人叫编凯子胡说叫胡粘(ran)虚张声势叫扎势嚣张霸道叫骄豪非尊非理叫骚轻为人轻佻叫花搅纠缠叫搅缠打入叫挕(die)人挨打叫佴(nai)打滑稽叫凇(guang song) 坏蛋叫黠(song)讹人叫挴(mei)人骂人叫日絕惹事叫招祸蛮干叫生整或硬整没问题叫没麻哒没眼色叫没眉眼和不来叫搁不来不理会叫不招识够不着叫亘(gen)不着有办法叫有窍道有钱有货叫攒万东西多叫万货稠光脚板叫精脚片刀具锋利叫鏒(can)活逗急了叫惹懆咧完蛋了叫毕失咧弄坏了叫悖毁咧或失塌咧瞎胡来叫胡饰诡巴结人叫舔子奸诈人叫子客胡搅蛮缠叫混蔫子不通情理叫麻米儿或坎头子,乱七八糟叫尕拉马七……。

陕西方言经典句子

陕西方言经典句子

陕西方言经典句子陕西方言是中国方言中的一个分支,它在陕西省和周边地区广泛使用。

陕西方言具有独特的韵味,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些陕西方言中的经典句子,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种独特的语言魅力。

1. "咋回事儿?"(什么事情?)。

这是陕西方言中常见的问候方式,用来询问对方发生了什么事情。

"咋"是陕西方言中的口语化表达,代表"怎么"的意思,"回事儿"则是陕西方言中常用的词组,表示"事情"。

2. "嘎巴儿"(好吃)。

陕西人对美食有着特别的热爱,他们喜欢用"嘎巴儿"来形容美味可口的食物。

这个词在陕西方言中是非常常见的,也是陕西人对美食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

3. "嘞个去"(真的)。

这是陕西方言中的一种感叹词,用来表示强调的语气。

当陕西人说"嘞个去"的时候,通常是在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或者情绪。

4. "咧个嘴"(笑)。

"咧"在陕西方言中是"露出"的意思,"嘴"则是指嘴巴。

所以"咧个嘴"就是指露出笑容,表示笑的意思。

5. "咋地了"(怎么了)。

这是陕西方言中常用的一句问候语,用来询问对方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情况。

"咋地"是"怎么"的意思,"了"则是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

6. "瞅啥呢"(看什么呢)。

陕西方言中的"瞅"是"看"的意思,"啥"是"什么"的意思,"呢"是疑问语气。

这句话常常用来询问对方在看什么,也是陕西方言中的常用口头禅之一。

西安方言经典句子

西安方言经典句子

西安方言经典句子
1. 干啥吃!(表示不相信对方所说的话)
2. 拽啥呢!(表示对方做作、装腔作势)
3. 这么大的事都不告诉我,是盗憨嘛!(表示对对方的不满)
4. 这是哪凉快哪呆着去!(表示对对方的厌恶)
5. 哈切!(表示惊讶、吃惊)
6. 咋啦嘛?(表示询问对方有什么事情)
7. 嘚瑟个啥呢!(表示对对方过分炫耀、自大)
8. 真害着呐!(表示吃惊、不可思议)
9. 某(mào)儿个某!(嘲讽对方)
10. 出溜!(表示让对方出去、走开)
11. 老饿了!(表示非常饿)
12. 你咔嚓个啥呀!(表示对对方的不屑)
13. 你真贫!(表示对对方无聊、低俗的言行不满)
14. 唉呀呀呀!(表示疼痛或失望)
15. 封主子!(表示称呼对方,通常用于亲密关系之间)
16. 才一点儿毛!(表示对对方的不满或嫌弃)
17. 不许意!(表示拒绝、不答应)
18. 想把人气出心啊!(表示对对方的怨恨、憋闷)
19. 别动土方!(表示不许对方干扰、插手)
20. 萌萌哒!(表示对可爱的事物或对方的赞美)。

西安的方言有什么特点?

西安的方言有什么特点?

西安的方言有什么特点?说说西安方言西安方言是关中方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上,关中地区曾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关中话也是官方语言,即标准普通话,古人称之为“雅言”。

周王朝对于标准语言的推广极其重视,即便在春秋战国的动荡时期,这种“雅言”在全国仍然居主导地位。

而源远流长的西安方言正是“雅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安方言的形成有着诸多因素。

首先,它是我们祖先千百年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晶;其次,历史上战争等因素造成了人口大迁徙,而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对西安方言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去过外地谋生的西安人和到西安来谋生的外地人,对西安方言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在方言的形成与传播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她们从一地嫁到另一地,不但带来了各自的生活习惯,也带来了当地的方言、文化,这些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个家庭,进而波及四周。

但是,由于女性“嫁出嫁入”的不稳定性,因而,在方言的发音方面,她们不及男性标准。

西安方言的发音非常特殊,它与同是关中方言的西府、东府以及西安周边区县的发音有着很大的区别。

尤其是“猪、出、中、水”等字的发音。

西府人读作“zhǐ、chǐ、zhěng、shèi ”,东府人以及西安周边区县的人读作“zǔ、cǔ、zǒng、cuì”。

在纯正的西安方言中,这几个字的发音在汉语拼音中根本就没法儿拼出来。

而西安方言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千季不分京子切”,即把“天、地、钉、铁”分别读成“千、季、京、切”,这也是判断是否为西安方言的一个标准。

西安人在许多时候把汉语拼音中的声母“zh、ch 、s h”读作“z、c、s”,把“d、t”念作“j、q”,把“w、r”读作“v”,这是西安方言的又一特点。

除了发音和音调特点以外,还有不少习惯用语。

最具代表性的是口语中没有“我们、你们、他们”这三个最重要的复数人称代词,而是根据当时的情况以“俺的、你的、他的”或“咱的、你的、呜一伙”等代替;形容词中不常说“好、粗、直”等字,而是喜欢说“美或嫽、壮、端”;介词中的“和、与、同、从、自”等字只用一个“跟”字代替,而“朝、往、向”等字则只用一个“迈”字。

陕西方言经典句子

陕西方言经典句子

陕西方言经典句子陕西方言是中国方言中的一种,因为陕西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所以陕西方言也是多种多样。

陕西方言有着独特的魅力,其丰富的表达方式和生动的描述手法让人印象深刻。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些陕西方言中的经典句子吧!1. "嘘嘘,咱们三八去逛逛吧!" 这句话中,“嘘嘘”是陕西方言中表示“快点”的意思,“三八”在陕西方言中是指“闲逛、游玩”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是“快点,我们一起去逛逛吧!”这句话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出行的愉快心情,让人感受到陕西人的热情和豪爽。

2. "你这个货,真是个吃货啊!" 这句话中,“货”在陕西方言中是对人的称呼,“吃货”是指“爱吃的人”的意思。

这句话用幽默的方式调侃对方爱吃的习惯,展现了陕西人直率幽默的性格。

3. "唉呀,这个活儿真是费劲啊!" 这句话中,“活儿”在陕西方言中是指“事情、工作”的意思。

整句话表达了对工作的辛苦和劳累,让人感受到陕西人对生活的真实态度。

4. "咦,这个东西真是费劲,啥时候才能搞定啊?" 这句话中,“咦”是表示惊讶的语气词,“费劲”是指“麻烦、困难”的意思。

整句话表达了对事情的不解和期待,展现了陕西人对生活的乐观和坚韧。

5. "哎呀,这个孩子真是个调皮鬼!" 这句话中,“调皮鬼”在陕西方言中是指“顽皮的孩子”的意思。

这句话用亲切的语气形容孩子调皮的行为,展现了陕西人对家庭生活的温馨和幸福。

陕西方言中的经典句子,不仅展现了陕西人豪爽直率的性格,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

这些句子不仅在陕西地区广泛流传,也深受人们喜爱和传颂。

希望通过这些经典句子,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陕西方言的魅力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说说西安的方言土语
【摘要】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相传汉字为文字初补祖仓颉所创造。

仓颉是陕西宝鸡人,出生于五帝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了。

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这些方言中我们既可以窥视到古老的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贪略到今天溢于言表的真情实感。

由于陕西地理特点是东西狭、南北长,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容涵义不同。

本文通过西安方言土语的一些用法来谈谈西安的地域文化;
【关键字】西安方言地域文化
一、导语
这几年,影视作品中大量使用陕西方言,让各地人民群众领略“汉唐普通话”的魅力。

从《美丽的大脚》里面的赵面粉到《天下无贼》中的二当家的,从各个电视台轮流放映不清场的《12·1大案》到前些日子热播的《武林外传》,陕西方言好像无处不在。

于是呢,我们就通过西安的方言土语来看看西安地域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西安方言土语的一些用法
听过《武林外传》中佟掌柜说西安话的人都觉得西安话不十分好听。

确切说,佟掌柜的陕西话是比较柔的西安话,语音语调听起来还蛮舒服的。

真正的陕西话土的掉渣,“天(读淺)地(读鸡)钉(读京)子铁(读且)”,估计只有真正的西安人才能读出原味儿来。

感谢我们陕西的导演张艺谋在他的新片《三枪拍案惊奇》中又让陕西话
火了一把:“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喊起来像秦腔,听起来荡气回肠。

下面来看看西安话的一些分类用法:1、形容类:用人的某一器官形容:1)眼:好看叫顺眼,讨厌叫训眼,麻烦叫麻眼,难看叫伤眼,不讨人爱叫白眼,勾心斗角叫玩心眼,脾气暴躁叫毛眼,死不认帐叫瞪白眼,束手无策叫干瞪眼,事情乱叫没眉眼,另眼看叫翻白眼,盼人究叫害红眼,向上看叫势利眼,有点子有办法叫有板眼,心胸窄气量小叫小心眼。

2)手:熟练叫老物,帮忙叫搭手,紧俏叫抢手,出售叫脱物,小偷小摸叫三只手,谨慎肯干叫挖抓手。

3)脚:上坡叫爬脚,下坡叫力脚。

走路叫拐脚,岔路叫撇脚,不穿鞋袜叫精脚,能干重活叫力脚。

4)气:发怒叫着气,遇到坏事叫晦气,自大叫傲气,痴呆叫二气,排场叫阔气,刻薄叫贪气,挨整叫受气,胡搅叫邪气,扭捏叫妖气,努力向上叫争气,老人康健叫福气,小孩聪明叫志气,心灵手巧叫灵气,痴头笨脑叫木气,办事漂亮叫美气,遇到好事叫运气,死人叫断气,慷慨大方叫爽气,穿戴时髦叫洋气,正直无私叫硬气。

2、用十二属相形容人:
贼得跟老鼠一样,犟得跟牛犊一样,凶得跟老虎一样,跑得跟兔子一样,大得跟飞龙一样,毒得跟蛇蝎一样,欢得跟马驹一样,绵得跟羊娃一样,灵得跟猴子一样,红得跟鸡冠一样,笨得跟猪脑一样,轻得跟狗尾一样。

3、用地理名词形容:
1)山:骄傲自满叫张山,耍半吊子叫争山,爱吹大话叫撂山,行动轻浮叫飘山。

2)水:掏腰包出钱叫出水,谋取非法所得叫捞油水,太罗嗦叫浆水,找不见叫落水。

4、二字的用法:对懒汉无赖通常用:二溜子、二混子、二痞子、二赖子、二毛子等;对一些精神或思维不正常的人通常用:二蛋子、二楞子、二杆子、二糊子、二不拉子、二货子、二荐子、二尚子、二八卦子等。

5、用定语的形容:活泼好动的人猴的,心眼很多的人鬼的,穿戴时兴的人飘的,思想迟钝的人闷的,干活偷懒的人滑的,甩膀大干的人实的,逢迎献媚的人轻的,不听忠告的人瓷的,意气风发的人兴的,风面卖乖的人滑的,有本事的人能的,汉有耐的人肉的,爱逞能的人奔的,长的太聪明的人蛮的。

6、用名词形容:太或太太,称心如意叫谄得太,不讲道理叫蛮得太,穿戴时髦叫洋得在,做事狂妄叫张得太,官运享通叫红得太,巴结献媚叫轻得太,多才多艺叫能得太,聪明令俐叫精得太,调皮捣蛋叫瞎得太,寡言无语叫瓷得太。

还有重叠加重语气用法: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得太太、我这蒜苗嫩得太。

7、在人字前加形容词:跟人能合得来的人燎人,偷摸拐骗的人瞎(哈)人,八面玲珑四方讨好的人滑人,待人冷冰脑子迟钝的人痴人,脾气古怪忽冷忽热的人怪人,明知死胡同偏要硬闯的人犟人,一学就会干啥像哈的人能人。

8、乡党方言来历
这得从古代的民户编制说起。

“乡”和“党”,都是我国古代有民户编制。

据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记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

”换句话来说,五百户为党,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

“乡”“党”二字连用,指乡里也就是同乡人。

随着时代的推移,乡、党这样和农村行政区域单位不再使用,但“乡党”这一称呼却延用了下来。

三、总结
西安的方言是绝对文绉绉的。

你可以听其音,考其字义。

在西安话中,说话叫“言传”,如“你咋不言传?西安人管被人埋汰(这是东北话)叫做“腌臜”,如:“你不是腌臜人嘛!”此处“腌臜”形容词动化,古汉语的用法。

还有,西安人管吃饭叫“咥饭”,此“咥”就是古汉语吃的意思。

西安的名吃“肉夹馍”曾让很多外地人一头雾水,明明是馍(西安人称饼为馍)夹肉嘛!其实,这又是古汉语的被动语式,今译为:肉夹于馍。

少了个“于”哈。

西安话对思维迟缓,行动缓慢的人称:木讷。

如:“你木讷啥呢”“木讷的很!”还有还有,西安人管心地很坏的后母叫“姚婆子”,据考证始于舜的姚姓后母心狠手辣。

西安方言还有许多外来语言的交流和补充。

很多年前一个学日语的朋友说:西安话的“得是”(是不是),日语里也有此发音的,在日语中“得是”和西安话意思差不多。

这是走出去的方言。

当然还有很多外来词也在西安运用,比如“克里马擦”(快的意思)等等。

参考文献
1、
2、
3、中国知网
4、/subject/discussion/10247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