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发布流程

产品发布流程

产品发布流程

新产品测试流程图

新产品内部测试工作程序 1 目的 内部测试是公司为分析、评价、验证新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其作用是通过对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对产品的性能指标、环境适应性以及产品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找出其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原则上未经测试课测试的产品和程序不能出厂。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新产品的内部测试工作。 3 职责 新产品内部测试工作由测试课承担并负责实施。 4 工作程序 内部测试工作流程图见附图 4.1提出测试任务 测试申请由产品经理或研发提出,需填写《产品内部测试申请表》(见表1)。测试课按测试申请表完成测试任务,测试申请表勾选的技术资料需一并提供。 4.2 提供测试项目 产品经理或研发提供测试项目和测试要求及指标,研发需提供自测报告。 4.3 测试方案设计 根据产品开发目标、目的和指标,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企业产品标准(技术条件)及其他有关背景资料,进行测试方案设计,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大项: a) 明确测试目的 b)确定测试项目及要求 c) 安排测试顺序 d) 确定测试条件 e)确定测试方法及参数测试方法 f)确定测试设备和试验测试仪器 g) 确定数据处理方法

4.4实施测试 按测试计划进行测试,若与计划项目有变化则在报告中说明。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应详细做好测试记录。 4.5 测试数据的分析处理 测试完成后,测试人员应给出测试结论。 4.6测试结论试验报告的编写 按测试报告模板编写测试报告。 4.6.1 测试结论 测试结论是将样机内部测试数据与测试规格对照后所得出的合格与否结论,测试结论应明确地表明样机各项指标达标项和未达标项并将指标不合格项逐条列出。包括: a) 反映产品外观、结构等质量状况的测试结果 b) 反映产品性能指标等内在质量测试结果 c) 产品在极限的情况下的适应性和自我保护性能 4.7测试报告审批 测试报告需经测试课人员确认,测试课课长审核,然后给到产品经理审批,依据样机内部测试情况,做出样机是否通过内部测试决定,并发布测试报告。 4.8注意事项 4.8.1 以验证产品的设计质量为目标,从公司现有条件及经济性、实用性考虑选取测试项目。 4.8.2 采用的测试条件尽可能模拟现场使用条件,现场试验可以是用户使用的实际情况反映,也可以在生产装配现场进行。 4.8.3 选择的测试数量要得到保证。 4.8.4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对测试方案和计划作周密而实际的安排,对测试工具与测试仪器也应有一定的精确度要求。 4.8.5可靠性试验原则上选择功能试验和环境试验合格后的产品进行,样机进行可靠性试验后,应对失效或接近失效的元器件进行更换,并经检验才能对样机处理。 4.8.6 测试课在测试过程中缺少测试仪器和资料的由测试申请人提供。 附图内部测试工作流程图

1.产品发布流程

产品发布流程 1 流程说明 本流程用于规范产品内部发布的流程,明确相关文档的规范。主要面向市场部门、运营支撑部门发布公司新产品计划,以便各部门提前获知并熟悉产品,提前做好上市的相关准备。 2产品发布流程 2.1流程 2.2流程描述 一、制定产品概要说明书 产品经理根据产品解决方案或者外部明确的产品需求编制产品概要说明书。 产品概要说明书必须明确如下内容: ?产品目标(预期销售量目标、采购成本目标等) ?产品市场定位及价格定位 ?产品功能描述及参数描述(包括软硬件) ?产品实现策略(自主开发/OEM/ODM),可提供建议的备选合作商

?期望的产品完成时间(研发完成时间、样机完成时间、试产与量产完成时间)详细参考附件一《产品概要说明书》 如果涉及到新方案开发,则规划部联合采购部等部门确定获得SDK和开发样机/开发板的渠道,并将时间计划提供给技术部。 二、技术部——制定开发计划 技术部经理根据品规划部提供的《产品概要说明书》(如果涉及新方案,提供sdk和开发版提供时间计划),制定详细的开发计划。开发计划包括如下内容: ?各子功能开发时间计划表及资源配置。 ?可能存在的难点或者风险点描述,明确其影响程度,评估风险点对工期的可能影响及影响程度。 ?明确测试计划及测试用例。 如果涉及到无法满足预期时间计划时,技术部经理需要与产品经理沟通确定,并重新修订开发计划表,者由产品经理确定开发优先级,分阶段完成,并由技术部经理最终确认给出开发时间计划表。 参考《产品开发计划表》 三、采购物流部——硬件生产采购计划 采购物流部负责制定采购计划,包括商务计划、模具开发计划、硬件试产量产计划等。 生产部制定《采购生产计划表》 四、产品规划部——编制产品开发计划 产品规划部根据技术部和采购物流部的反馈,统一汇总制定产品开发计划表,用于产品发布和产品的后续开发计划跟踪。 五、产品规划部——召开内部产品发布会 产品规划部与总经理确认后,召开内部产品发布会,参与部门包括:产品规划部、技术部、采购物流部、生产部、市场部、销售部,各分公司根据需要参与情况通过会议系统参加。3附件 附件一《产品概要说明书》 附件二《产品开发计划表》 附件三《采购生产计划表》

互联网顶尖文案

1,分解产品属性 互联网初创公司无不把产品分割成一个个独立属性。小米先是给我们普及了CPU、GPU等,到了小米4,竟然开始给我们普及材料学知识—“小米4,奥体304不锈钢,8次CNC冲压成型”。

就连跟雷军取经的凡客陈年也不甘示弱,在衬衫的发布会上普及化学知识—如何让衬衫不皱,在纤维素大分子间增加横向共价交联。 (没错,下面不是化学老师的PPT,而是陈年产品发布会的PPT)

为什么互联网文案需要分解产品属性? 因为这有助于它们弥补和大品牌的劣势。 消费者选购产品时有两种模式—低认知模式(不花什么精力去思考)和高认知模式(花费很多精力去了解和思考)。 大部分时候,消费者处于“低认知模式”,他们懒得详细了解并比较产品,更多的是简单地通过与产品本身无关的外部因素来判断—“这个大品牌,不会坑我,就买这个!”“这个德国产的,质量肯定比国产好,就买这个!”在这种情况下,小品牌是打不过大品牌的,因为消费者直接通过“品牌”来推测产品质量,而不是详细比较产品本身。 怎么办呢?

应该把消费者变到“高认知模式”,让他们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来比较产品本身,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品牌和产地来判断。 而“分解产品属性”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让消费者由一个“模糊的大概印象”到“精确地了解”。 所以雷布斯在2011年产品发布会上,就开始巧妙地用这关键一张图来分解产品属性: 这就是为什么大品牌的广告往往强调一个整体的印象(“再一次,改变一切”“极致设计”等),而小品牌往往会详细地分解产品属性,让消费者进入“高认知模式”。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招聘,假设一个清华的和一个武大的去应聘,HR只有10秒钟来判断要谁,那么武大的毫无机会—10秒钟只能对比“品牌”了;但是如果HR有1小时时间来判断要谁,那么就是胜负未定,看个人能力了。2,指出利益:从对方出发 文案进行“分解产品属性”还不够,你需要把利益点说出来—这样的属性具体可以给对方带来什么。 比如上面的转租房间广告,右边的说出了具体的“利益”,显得更加吸引人。

产品测试流程

产品质量控制测试 测试主要职责 测试的目标是: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总结经验,起到保证软、硬件设计达到设计要 求的作用。 测试组负责根据硬件开发组提供的硬件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法文档完成样品测试。 根据软件开发组提供的软件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法文档完成整个平台系统测试工作。交付相关 软、硬件平台测试文档资料。 当产品最终完成但还没有引入市场时,实施产品测试可以识别竞争对手的实力和弱势,同时 还可以确定产品在目标市场中的位置。一旦产品推出上市,进行产品测试通常有两目的。首 先,作为质量控制手段,维持产品生命;其次,如果产品有做进一步改进的潜力的话,应该对改进产品进行测试。产品测试是成功营销不可或缺的部分。来源于最终顾客的产品测试数 据能够增加市场成功的可能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定义 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这就是说,质量控制是为了通 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 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在企业领域,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现场管理,它与有否合同无关,是指为达到和保持质量而进 行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的活动。质量检验从属于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 要活动。 控制要点 (1) 质量控制范围包括对专业作业技术过程和质量管理过程 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在质量形成的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所进行的一系列专业技术作业过程和质量管理过程的控制。对硬件类产品来说,专业技术过程是指产品实现所需的设计、工艺、制 造、检验等;质量管理过程是指管理职责、资源、测量分析、改进以及各种评审活动等。对服务类产 品而言,专业技术作业过程是指具体的服务过程。 (2) 质量控制的关键是使所有质量过程和活动始终处于完全受控状态 事先应对受控状态作出安排,并在实施中进行监视和测量,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恢复 受控状态,把过程输出的波动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3) 质量控制的基础是过程控制无论制造过程还是管理过程,都需要严格按照程序和规范进行。控制 好每个过程, 特别是关键过程是达到质量要求的保障。 产品测试包括实际生产产品以及让消费者使用它,是最终用户或目标市场对产品 (或服

软件发布流程

软件发布流程1目的 为了规范软件产品的版本发布过程,提高软件发布的可控性。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软件产品的发布。 3角色与职责 4软件发布流程 公司软件产品发布的流程如下: 1.1发布准备 软件开发完成,开发人员完成自测,并确定发布日期。 自测应当完成对以下内容的确认: 1)原有BUG是否彻底解决; 2)增加的功能,修改的功能; 3)新增功能是否达到需求及设计要求; 4)所做的改变带来的影响; 1.2提交测试 软件负责人提出测试申请,并明确以下内容: 1)软件版本号; 2)新增或修改了哪些功能;

3)修复了哪些BUG; 4)更改后的影响分析及测试建议; 1.3执行测试 测试负责人接收测试申请后,启动软件测试,完成后反馈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包含以下内容: 1)原有BUG的解决情况; 2)BUG的新增情况; 3)测试用例执行情况; 1.4发布评审 软件经过全面测试后,由质量部SQA负责审核并判断软件是否达到发布要求。 发布评审中对软件缺陷的要求是:致命、严重级别缺陷为0,一般级别缺陷解决率为95%,轻微级别缺陷解决率为90%。 说明: 缺陷级别划分为四级:致命、严重、一般、轻微。 1.5源码、文档入库 软件负责人安排将软件源代码及文档入库。 源码包括软件所有源代码;文档包括需求、设计、测试文档,安装手册、使用手册等。 1.6程序打包 软件负责人安排将程序打包,标记源码、文档版本tag等。 1.7编写发布说明 软件负责人安排编写产品发布说明(或者release note)。 Readme的内容应该包括 1)产品版本说明; 2)产品概要介绍; 3)本次发布包含的文件包、文档说明; 4)本次发布包含或者新增的功能特性说明; 5)遗留问题及影响说明; 6)版权声明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新品发布会会议流程

新品发布会会议流程 会前准备: (1)会前每个分公司应提前核实邀约顾客数量报于具体负责人处,负责人根据邀约数量预定定餐量,如有回民顾客,预定回民餐。 (2)会前每个分公司应明确发车点并报于负责人处,负责人应根据各个分公司情况合理有效用车。 会议当天准备: 1. 车上互动 (1)顾客上下车之前,员工需面带微笑,提醒顾客小心。对于年龄大的顾客应主动搀扶。 (2)员工可在车上做一些互动游戏,如知识竞答,歌唱比赛等活跃气氛,增加亲切感,还 可对新顾客做公司简介的讲解,以增强顾客对公司的信任度。为以后的销售工作奠定基础。 2. 顾客游园:到达指定地点后,员工应根据时间情况带领顾客游园,如对会议场所较熟悉员工可主动讲解。谨防顾客私自游园,以免丢失。 会议开始前准备: 1. 顾客用餐:建议每桌人数在10-12 人之间,根据到会人员情况分组有序进行,回民顾客单独用餐。为方便管理,可在每个餐桌上放标明顺序的用餐牌,按分公司依次排列。。 2. 迎宾:在客人即将到来时,员工应站在来宾入口处两侧,列队相迎,所有人员要求站姿标准,正确,在来宾进门时所有人员列队相迎,带队人员喊:“叔叔阿姨好!”其他人员齐声喊:“欢迎光临!”同时掌声欢迎!(掌声应热烈!)。 3. 准备茶水在顾客即将到来之前准备茶水,茶水不要装的太满,应以七分满为宜,水不要太烫,以免客人被烫伤。 4. 发送国旗:在顾客找到自己位置后员工每隔一人发送中国和美国国旗各一支,以配合会议现场互动。 5. 列队站齐:当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时,所有员工应自动站立在会场两侧(站姿依会场站立标准定),不允许交头接耳,随意走动,直至会议结束(炒货前)会场布置: 1. 舞台背景布:中美国旗、长城、自由女神像、推出洁家; 2. 中美两国大吊旗分别在舞台背景布的左右面。 3. 主题横幅:庆祝中脉洁家室内空气净化器实现国产化 4. 会场侧方、后方背景布; 左:安全呼吸远离疾病右:空气好、呼吸畅、身体棒后:好空气好身体 5. 会场外横幅:热烈欢迎中脉科技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王尤山先生 6. 横幅:热烈庆祝中脉洁家室内空气环保仪荣获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净化推荐产品本场活动专用宣传品 1. 洁家专用邀请函:700 份 2. 中美两国手持型小国旗各500 面 3.产品易拉宝位置:会场左右两侧,左、右各10 个 4.吊旗位置:会场四周,气球位置:舞台后侧,供抽奖时使用 5.恐吓”报纸600 张、“产品”报纸600 张、宣传单页800份(依到场人数而定) 6.笔记本电脑1 台(会务放投影用) 7.气球若干、充气筒10 个、吹哨10 个(健康快车送货时用) 8.鲜花8 束(歌唱演员、王总、吴工、苏主任讲话时用)

产品版本发布流程规范v.

软件发布管理流程规范 内部文档 XXX股份有限公司 修改历史

目录 1目的............................................................... 2范围............................................................... 3涉及的人员......................................................... 产品经理 研发人员 测试人员 项目人员 4产品版本发布流程................................................... 产品版本正常发布..................................................... 发布流程 发布流程描述 产品版本临时发布..................................................... 发布流程 发布流程描述 产品版本紧急发布..................................................... 发布流程 发布流程描述 5产品版本获取.......................................................

目的 根据公司已有内部习惯、总结过去产品发布经验,特制订本发布流程管理规范,达到明确岗位职责、减少交叉沟通、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范围 适用于公司全部产品软件发布版本发布。 涉及的人员 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是公司所有软件的管理人员,负责软件的设计和对外发布。 研发人员 研发人员是软件的研发者,负责软件的研发和完善。 测试人员 测试人员是软件的质量管理人员,负责软件的质量管理和缺陷管理。 项目人员 项目人员是具体项目的项目经理,负责当前项目的整体实施协调工作。 产品版本发布流程 产品版本发布主要分为正常发布、临时发布、紧急发布三种情况。 正常发布:指产品发布有一定的计划安排,产品研发和测试具有充足的 时间。 临时发布:指产品发布是临时安排的,产品研发和测试具有1天至5天 的时间,需要按照项目节点定时间计划,快速迭代。 紧急发布:指产品发布是紧急安排的,需要快速开展开发工作。 产品版本发布主要涉及产品部、研发部、测试部和项目部,各部门的责任人为: 产品部:产品部具体的产品经理 研发部:研发部具体的研发人员

新产品测试流程

新产品测试流程 目的:为了规范新产品的生产运作流程,加强工艺指导和量产时基准资料的完善,使产品投产后,所有问题点都能得到提前预防和控制,把缺失扼杀在萌芽。 范围:适用于公司新产品和客户来样新产品正式投产前的打样运作 责任部门:设计、业务、生产、品质、采购,物料 程序说明: 一、设计部负责产品的开发,样品的确定和工程图的绘制 二、设计负责样品测试,打样异常改善跟踪,产品前期失效模式的预测分析,预防规范,样品 加工方案的规范。加工要求基准资料的制订,工艺流程的完善制订,各项生产治具的制作指令和说明及各改善资料的存档及管理,图纸及基准资料的收发管事。 三、业务:接到客户订单(限第1批次)开具生产通知单给设计,要求准备相关基准资料和生 产前相关准备动作。 四、生产,负责对产品打样运作的配合和安排动作,及样品生产通知单的开具。 五、品质,负责对产品打样时品质的配合和跟踪,及产品打样中各项改善动作的了解和确认。 (和工艺一起进行了解,共同参与) 六、采购:负责对新产品打样物料的采购。 七、物料,负责对打样物料的发放和配合动作。

程序图: 1、产品开发 2、样品确定(客户采样来图的确认) 3、绘制工程图纸 1、审图 a 、简单加工要求(详询附带流程说明) b 、复杂工艺、工序预测加工难度 2、先期失效模式的预测分析和各部门技术人员讨论预防方案,最终确定失效预 防,出资料发放各相关部门进行生产先期预防(失效模试与预防报告) 3、由工艺部确定打样方案(包括产品加工顺序、打样数量、方式、要求、流通 规范、包装方式)(打样指令单) 4、相关治具的制作说明和指令要求。(治具指令单) 5、发放打样图纸和相关资料给生产进行打样动作 6、对打样物料外购料的采购申请(采购申请单) 1、正式打样生产时开具生产通知单给工艺部进行跟踪动作(生产通知单) 2、配合工艺进行打样动作,根据打样指令进行生产 1、依样品指令单由设计部进行跟踪测试并出示报告或依据客人(costco ,ALDI )要 求新产品送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测试并由第三方通知测试结果。 2、生产中发现的缺失评估、改善及改善后追塑量产时由品质跟踪(异常改善及 品质追朔报告) 3、打样制程异常总结(技术人员参与讨论解决方案) 4、新产品异常评估、改善存档,并分发各部门进行后续预防和了解(异常评估改 善档案) 1、产品打样时的品质参与,以了解过程,便于生产时的后续控制 2、对打样时的异常进行生产后的跟踪,由工艺提供异常改善内容 1、保存打样样品,装配样品,由工艺主持作产品介绍。 2、制订工艺指导书,内容包括(加工要求、流通要求、装配及性能要求、包装方 式(新产品工艺指导书) 3、图纸的纠正完善和工艺流程的确定 4、产品结构件清单的制订(产品配件表) 5、各基准资料及图纸的发放(基准资料收发记录表) 1、客户来单时,开具生产通知单给工艺,要求准备生产前相关基准资料 1、第一批次首板由品质、工艺共确认,开具生产通知单给工艺(生产通知单) 2、生产品质制程发现图纸异常及时反馈到工艺

产品测试流程规范

产品测试流程规范 文档历史记录 *变化状态:C――创建,A——增加,M——修改,D——删除 目录 1目的 (2) 2适用范围 (3) 3相关定义 (3) 4工作内容 (3)

4.1产品开发过程 (3) 4.2产品策划阶段 (3) 4.3方案阶段 (4) 4.4设计阶段 (4) 4.5工程验证(EV)阶段 (4) 4.6设计验证(DV)阶段 (4) 4.7量产验证(PV)阶段 (5) 4.8生命周期管理阶段 (5) 5相关文件 (6) 6流程图 (7) 1目的 通过对研发产品测试过程作进行规范管理,防止错误发生,以确保研发质量以及测试过程的顺利进行,减少客户投诉,提高工作效率。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研发产品的测试工作。 3相关定义 1)EVT: Engineer Verification Test,工程样品验证测试。主要验证原理的可行性。偏向于功 能、参数测试。 2)DVT: Design Verification Test,设计样品验证测试。主要验证设计的实现程度。测试性 能、参数及安全。 3)PVT: Process Verification Test,批量样品验证测试。主要验证设计的可制造性、整机功 能测试。 4)PRD: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产品需求文档。 5)EPS:Engineering Product Specification,产品概要设计。 4工作内容 4.1产品开发过程 产品开发过程包括产品策划、产品方案、产品设计、工程验证(EV)阶段、设计验证(DV)阶段、量试验证(PV)阶段,产品管理阶段还包括产品发布及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参见《新产品开发控制程序》4.1) 4.2产品策划阶段 产品开发阶段,利用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成立跨部门项目小组,系统工程师开始进入项目组。(参见《新产品开发控制程序》4.2) TR1:产品概念技术评审点。

阿里产品发布关键词设置技巧

现在开始演示给大家看,以我们照明行业为例 首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建立自己的关键词词库(这点非常重要,在发布产品之前要收集你们行业的所有相关的关键词) 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1)Alibaba首页搜索法:首先打开阿里巴巴首页在搜索栏输入你们行业的关键词,例如我输入我们照明行业的 LED Bar 点击View All会出现很多相关的关键词 运用上述同样的方法,用不同的关键词去搜索,你会得到很多你们行业的关键词。 2)阿里后台数据管家和行业视角 3)Google关键词工具,我想这个大家都很熟悉,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4)金山词霸等工具,键入中文名称,将显示出来的英文名称有选择的加入到您的产品关键词中。 5)换位思考,如果您是买家,您会用什么产品关键词搜索相关的产品。行业内有没有什么特定的产品名称,称谓,缩写等,不要放过任何重要的词汇! 另外就是联想,比如shopping cart 购物车的产品可以加入supermarket的关键词。 6)利用客户的网站/行业老大的网站找关键词,打开其网页,点击源文件,(此种方法可以很有效的找出国外的客户在你们这个行业习惯用哪些关键词)。这里以我公司网站为例,打开网站,在网页上可以看到页面,点击页面出现查看源文件,里面我在网站上发布的很多你本行业的关键词,而客户网站的关键词也是他们国家在这个行业习惯用的关键词

7)运用客户发过来询盘的关键词,先把每封客户发过来的询盘的关键词整理到关键词词库,然后再发布,这种方法可以更直接有效的收到目标客户发过来的询盘 通过这七种方法你的关键词词库会有很多你们行业的关键词,也欢迎更多的朋友分享你们搜索关键词的方法。 1)现在关键词整理完后,我们开始发布产品 发布产品的时候,类目的选择非常重要,同一个关键词,需要把你们这个行业相关的类目都要发布,这样无论客户搜索哪个类目都能够找到你。作为外贸新人,你前6个月需要大量的发布产品,不论是在阿里巴巴上还是在其他的B2B 上面,只有你产品信息的覆盖率足够强大,客户搜索到你的机率才越大。 现在以我们行业的一个关键词LED Bar为例发布产品,在发布之前需要在后台搜索类目(为什么呢,后台出现的第一个类目,就是阿里巴巴首页搜索该关键词出现的默认类目,如果用该关键词发布的是其他的类目,即使你发布的信息质量再好,你也排不上去。) 有很多朋友对这里不是很理解,我解释一下,发布默认的类目主要是针对橱窗产品,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橱窗产品都排在首页,充分利用好橱窗产品,普通产品的话与你们行业相关的类目都要发布。 你们用可以用我这个关键词去首页搜索,排在阿里直通车出价后第一名就是我们公司,打开产品看出现的类目是否是这个类目。你们也可以自己去测试发布 2)选好类目后,现在我们开始填写信息 系统给出的产品属性和自定义属性的信息必须全部填写完整,这是排名的硬性规则,细心的朋友们会看大我在产品型号和自定义属性的某一栏会自然的添加我需要发布这个产品的关键词(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网站SEO优化的原理,当一个关键词在该网页出现的密度越高,那么系统会更容易抓取你的信息考前,当然你不能够盲目的添加,否则系统会认为你作弊,自然就排不上去了。我们要自然的把这些关键词插入进去)

产品发布标准

文件更新控制 编号更新状态更新内容更新人审核人更新日期更新状态备注:创建:C;增加:A; 删除:D;

1.范围 为了对产品版本发布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和控制,使产品发布有据可依,有效管控产品发布风险,使版本升级更有价值,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特制定本程序文件。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发布以及版本发布评审控制。 2.引用文件 GB/T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1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JB9001B-2009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JB1405A-2006 装备质量管理术语 3.产品发布要求 ?Specific,产品发布准则必须明确,不空泛; ?Measurable,产品发布准则必须是可度量的,非主观定性的; ?Attainable,产品发布准则必须是可实现的; ?Relevant,产品发布准则必须和产品息息相关,与客户要求、业务目标相关联; ?Trackable,产品发布准则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可以进行监控; 4.产品发布准则 4.1.缺陷要求 质量是一系列复杂和多维度的产品特点的集合。发布一个不成熟且存在很多缺陷的产品会导致很高的运行成本、用户的失望、很差的产品评价、过高的维护成本、产品退货甚至法律纠纷。作为质量的指标之一,需要对版本发布时的已知缺陷的数量和类型进行评估: 1)产品版本发布时核心功能的BUG得到有效解决; 2)产品发布时,不存在影响系统运行的BUG; 3)产品发布前,BUG的修复过程没有引入额外的缺陷; 4)产品新版本发布时,旧版本反馈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5)版本发布时解决BUG数量需要超过产品开发测试过程中所发现BUG数量的60%

软件项目上线发布流程

布比项目上线部署发布流程 V1.0 2017/9/14

1、目的 规范公司项目和产品的上线流程,建立和完善产品的版本控制,保证软件产品质量。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项目和产品 3、发布人员 开发环境由开发人员内部负责(包括维护和管理开发分支和git代码库)测试环境由测试人员负责 预热环境由运维人员负责 正式环境由运维人员负责 *数据库操作均由DBA统一负责(或运维人员) 4、发布流程 在已开发完毕的各系统正式部署生产环境前要严格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上线前检查。 一、提交测试 a)开发人员在功能开发完毕后首先配置开发环境,并将系统部署至 开发环境。在开发环境经过自测通过后提交测试代码,并开始撰 写上线方案。(上线方案须包括新增的外部应用程序安装,应用程 序部署顺序及应用关联性、是否关闭其他应用服务,数据库脚本, 制定合理的上线时间,涉及的服务影响范围以及上线失败的回滚 步骤。)并提交相关技术负责人审核,在审核过后邮件给相关测试 人员。 b)测试人员根据模块功能文档并制定测试方案,测试用例,特别注

意临界点测试方案。 c)测试人员通过自动化部署平台根据提供的分支号依照上线方案 进行自动化部署,涉及数据库操作可提请DBA操作。 d)记录各种数据测试结果及测试问题,并交由相关开发人员进行二 次迭代处理,该点须交付测试结果报告。 e)内测完毕后交由相关业务及需求人员进行集成测试,并请测试人 员记录测试结果及问题,交由相关开发人员进行再次迭代。该点须交付测试方案测试结果报告。 二、预热发布 a)测试人员在测试环境测试并跟踪修改bug达到上线标准(没有 A、B级bug,C 级bug达到要求)时。开始部署预热环境, 测试人员对现有功能在预热环境上进行验收测试(重新执行 case)。紧急Bug修改走补丁/hotfix流程。不影响功能的bug 留到下次版本解决,确认达到上线标准。 b)如达到上线标准,测试人员发起邮件通知相关开发人员、产品人 员,准备正式上线发布流程。 三、正式上线 a)在测试人员确认项目具备上线条件下,正式上线前,开发负责人 须发起部署大会,召集相关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产品人员、运维人员讨论此次部署事项(介绍项目的相应负责人员,数据库脚本执行,部署顺序,应用程序关联,部署时间点,部署回滚方案,包括数据库回滚和应用程序回滚),最后生成会议纪要并发送邮 件。

产品发布会流程步骤

产品发布会流程步骤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产品发布会流程步骤》的内容,具体内容:没有新闻的新闻发布会。有些企业似乎有开发布会的嗜好,很多时候,企业并没有重大的新闻,但为了保持一定的影响力,证明自己的存在,也要时不时地开个发布会。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希望你们喜欢!...没有新闻的新闻发布会。有些企业似乎有开发布会的嗜好,很多时候,企业并没有重大的新闻,但为了保持一定的影响力,证明自己的存在,也要时不时地开个发布会。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希望你们喜欢! 新闻发布会的标题选择 新闻发布会一般针对对企业意义重大,媒体感兴趣的事件举办。每个新闻发布会都会有一个名字,这个名字会打在关于新闻发布会的一切表现形式上,包括请柬、会议资料、会场布置、纪念品等。在选择新闻发布会的标题时,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使用新闻发布会的字样。我国对新闻发布会是有严格申报、审批程序的,对企业而言,并没有必要如此烦琐,所以直接把发布会的名字定义为"**信息发布会"或"**媒体沟通会"即可。 2、最好在发布会的标题中说明发布会的主旨内容。如:"某某企业2005新品发布信息发布会"。 3、通常情况下,需要打出会议举办的时间、地点和主办单位。这个可以在发布会主标题下以字体稍小的方式出现。 4、有时,可以为发布会选择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标题。这时,一般可

以采取主题加副题的方式。副题说明发布会的内容,主题表现企业想要表达的主要含义。如:海阔天空五星电器收购青岛雅泰信息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的时间选择 新闻发布的时间通常也是决定新闻何时播出或刊出的时间。 因为多数平面媒体刊出新闻的时间是在获得信息的第二天,因此要把发布会的时间尽可能安排在周一、二、三的下午为宜,会议时间保证在1小时左右,这样可以相对保证发布会的现场效果和会后见报效果。 发布会应该尽量不选择在上午较早或晚上。部分主办者出于礼貌的考虑,有的希望可以与记者在发布会后共进午餐或晚餐,这并不可取。如果不是历时较长的邀请记者进行体验式的新闻发布会,一般不需要做类似的安排。 有一些以晚宴酒会形式举行的重大事件发布,也会邀请记者出席。但应把新闻发布的内容安排在最初的阶段,至少保证记者的采访工作可以比较早的结束,确保媒体次日发稿。 在时间选择上还要避开重要的政治事件和社会事件,媒体对这些事件的大篇幅报道任务,会冲淡企业新闻发布会的传播效果。 新闻发布会的地点安排 场地可以选择户外(事件发生的现场,便于摄影记者拍照),也可以选择在室内。根据发布会规模的大小,室内发布会可以直接安排在企业的办公场所或者选择酒店。酒店有不同的星级,从企业形象的角度来说,重要的发布会宜选择五星级或四星级酒店。 酒店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定位,选择酒店的风格要注意与发布会的内

新品发布会的流程安排

新品发布会的流程安排 一、新品发布会会议议程安排 1、14:00-14:30 特邀嘉宾、来宾、媒体签到(赠送礼物) 2、14:00-14:30 引导特邀嘉宾、来宾、媒体就座(进场背景音乐) 3、14:30-15:OO 播放企业宜传片 4、15:00-15:05 主持人宣布新品发布会开始并介绍公司领导特邀嘉宾、来宾与媒体 5、15.05:15:10 主办公司总经理致辞欢迎 6、16:45-17:30 记者来宾提问,市场营销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研究所领导和公司领导作答; 来宾自由讨论。 7、17:30 会议结束,安排来宾退场,指引转至用餐区,请媒体记者稍侯 8、17:30-17:45 研究所领导和市场营销负责人和媒体详细交流 9、17:45 与媒体交流结束,安排媒体退场,指引转至用餐区 10、17:45-20:00 共进晚餐

(以上时间及流程安排仅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二、场地布置布展 1、酒店正门大堂内,接待人员佩带单位绶带迎宾,设标明新品发布会场,就餐签到地点的指示牌。 2、宾客接待台,设接待人员两名,登记来宾和发放会议标准资料袋和参会证企画册,并配二名礼仪向导。 3、酒店门口和会仪厅门口各摆放X展架多个。 4、巨型唢绘做主会场背景墙,采访区背景墙舞台一旁区域为产品展架区、新闻采访区,演讲台正面贴中吴L0G0,上面摆笔记本电脑、麦克风、鲜花。 5、会场演讲台两侧摆放花篮各两个,走廊前台两旁X 展架。 6、主席台放嘉宾名片座,桌上摆茶杯和纯净水,文件夹DM封尾页,贵宾名签。 7、企业宣传片或纪录片以及产品宣传幻灯片等视听材料。 8、调试好音响设备,指定好录像人员。 三、参会应邀人员

产品测试流程

产品质量控制_测试 一、测试主要职责 测试的目标是: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总结经验,起到保证软、硬件设计达到设计要求的作用。 测试组负责根据硬件开发组提供的硬件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法文档完成样品测试。 根据软件开发组提供的软件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法文档完成整个平台系统测试工作。交付相关软、硬件平台测试文档资料。 当产品最终完成但还没有引入市场时,实施产品测试可以识别竞争对手的实力和弱势,同时还可以确定产品在目标市场中的位置。一旦产品推出上市,进行产品测试通常有两目的。首先,作为质量控制手段,维持产品生命;其次,如果产品有做进一步改进的潜力的话,应该对改进产品进行测试。产品测试是成功营销不可或缺的部分。来源于最终顾客的产品测试数据能够增加市场成功的可能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二、定义 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这就是说,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在企业领域,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现场管理,它与有否合同无关,是指为达到和保持质量而进行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的活动。质量检验从属于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活动。 控制要点 (1)质量控制范围包括对专业作业技术过程和质量管理过程 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在质量形成的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所进行的一系列专业技术作业过程和质量管理过程的控制。对硬件类产品来说,专业技术过程是指产品实现所需的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等;质量管理过程是指管理职责、资源、测量分析、改进以及各种评审活动等。对服务类产品而言,专业技术作业过程是指具体的服务过程。 (2)质量控制的关键是使所有质量过程和活动始终处于完全受控状态 事先应对受控状态作出安排,并在实施中进行监视和测量,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恢复受控状态,把过程输出的波动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3)质量控制的基础是过程控制

产品测试流程

拟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目的 本流程旨在有效地规范产品测试过程,提高测试的有效性和文档管理质量,明确测试工作各阶段的任务、步骤、关键评审点和与开发流程的关系及接口,充分体现开发与测试的并行,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开发成本,保证测试过程的规范性和继承性,快速、有效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更好地为产品开发服务。 2范围 本流程适用于研发系统研究、开发的所有产品,包括单板和产品新版本的开发、产品软/硬件系统升级。开发单板、产品新版本或产品软/硬件系统升级时,根据版本开发的复杂程度和涉及的方面,在制定测试计划时对本程序规定的测试步骤进行选用。 3流程提要 3. 1测试组根据产品规格与总体技术方案拟制系统测试计划,准备和协调测试资源,安排测试进度,明确测 试内容和要求,出具《系统测试计划》,作为软/硬件测试的基础。 3. 2测试组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硬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总体方案》、《硬件总体设计 方案》拟制软、硬件测试计划。评审通过后,开始进行系统测试设计,即对《系统测试计划》补充具体、可行的系统测试用例库。 3. 3测试组根据《软件详细设计》的内容和《软件测试计划》的要求,开始软件测试工具的准备、软件单元 测试和软件集成测试,并提交相应的测试报告;根据《单板总体设计》的内容和《硬件测试计划》的要 求,开始硬件测试工具的开发及单板软/硬件测试、单板 综合测试和硬件集成测试,并提交相应的报告。 3. 4软、硬件集成测试完成后,测试组根据系统测试设计后的《系统测试计划(详细)》进行系统测试测 试,完成后提交相应的《系统测试报告》。在系统测试过程中,当全部性能指标、主要功能的测试,以及部分兼容性、可靠性的测试完成后,会有产品工程室组织进行内部鉴定,出具《内部鉴定结论报告》,随后由产品研发与行销管理委员会组织,依据《内部鉴定结论报告》和其它相关文件,对产品进行试产决策评审。试产决策评审通过后,系统测试继续进行。 3. 5当系统测试全部结束后,由产品工程师再次组织进行内部鉴定,出具《内部鉴定详细报告》,并对试产准备 阶段产生的各类文档进行评审后,决定是否启动试产加工。 3. 6对试产加工出来的产品同时开始环境实验、EM测试和一致性测试,提交相应的报告。 3. 7准备量产决策评审所需的资料,与《试产报告》、《开实验局总结报告》一起,进入量产决

软件产品发布流程

严格按照软件产品发布流程发布软件版本是建立和完善软件产品版本控制,保证软件产品质量的关键过程 之一。 参与软件产品发布的人员主要是测试负责人和BM(Build Master)。 公司软件产品发布的规程如下: 1、发布准备。发布之前,所有程序freezed由测试人员进行确认测试;检查qcs系统内登记的所有bug都已经被fixed,或者遗留的bug不影响系统的使用,如果有严重bug未解决(级别为must fixed)不能发布;程序打包前做冒烟测试。 2、测试负责人编写release产品质量报告进行质量分析和总结。 3、源码、文档入库。源码包括数据库创建脚本(含静态数据)、编译构建脚本和所有源代码;文档包括需求、设计、测试文档,安装手册、使用手册、二次开发手册、产品介绍(ppt)、使用demo等。 4、BM进行程序打包;标记源码、文档版本tag。 5、BM填写发布基线通知并通知相关人员;BM经理对发布基线进行审计。 6、在qcs系统上新建产品发布计划,填写配置项,执行发布计划(发布产品)。 7、上传程序包、使用文档至download站点。 8、编写发布说明readme.txt(或者release note)。Readme的内容应该包括产品版本说明;产品概要介绍;本次发布包含的文件包、文档说明;本次发布包含或者新增的功能特性说明;遗留问题及影响说明;版权声明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9、正式发布通知。通知开发、测试、市场、销售各相关部门并附上产品发布说明和产品介绍。

10、后续工作。产品发布后,在使用过程中可能还会发现一些bug。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这些bug将在下一版本发布时解决;如果bug严重影响使用,必须打patch或者按照流程重新发布。 11、临时发布。软件产品未正式发布前,可能需要一个临时版本供开发人员或者用户应急使用,这时候需要临时发布一个版本。这个版本只包括基本的程序包和必要的使用说明。临时发布需要通知相关开发、测试人员;BM需要为源码、文档打tag标记。 软件产品发布后,即建立了一条发布基线。所有用户安装及二次开发必须在此基线上进行,开发人员不能直接从cvs或vss上check 代码编译交付用户使用或者进行二次开发。

产品测试流程

拟制:审核:日期: 批准:审核:日期: 1目的 本流程旨在有效地规范产品测试过程,提高测试的有效性和文档管理质量,明确测试工作各阶段的任务、步骤、关键评审点和与开发流程的关系及接口,充分体现开发与测试的并行,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开发成本,保证测试过程的规范性和继承性,快速、有效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更好地为产品开发服务。 2范围 本流程适用于研发系统研究、开发的所有产品,包括单板和产品新版本的开发、产品软/硬件系统升级。开发单板、产品新版本或产品软/硬件系统升级时,根据版本开发的复杂程度和涉及的方面,在制定测试计划时对本程序规定的测试步骤进行选用。 3流程提要 3. 1测试组根据产品规格与总体技术方案拟制系统测试计划,准备和协调测试资源,安排测试进度,明确测 试内容和要求,出具《系统测试计划》,作为软/硬件测试的基础。 3. 2测试组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硬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总体方案》、《硬件总体设计 方案》拟制软、硬件测试计划。评审通过后,开始进行系统测试设计,即对《系统测试计划》补充具体、可行的系统测试用例库。 3. 3测试组根据《软件详细设计》的内容和《软件测试计划》的要求,开始软件测试工具的准备、软件单元 测试和软件集成测试,并提交相应的测试报告;根据《单板总体设计》的内容和《硬件测试计划》的要 求,开始硬件测试工具的开发及单板软/硬件测试、单板 综合测试和硬件集成测试,并提交相应的报告。 3. 4软、硬件集成测试完成后,测试组根据系统测试设计后的《系统测试计划(详细)》进行系统测试测 试,完成后提交相应的《系统测试报告》。在系统测试过程中,当全部性能指标、主要功能的测试,以及部分兼容性、可靠性的测试完成后,会有产品工程室组织进行内部鉴定,出具《内部鉴定结论报告》,随后由产品研发与行销管理委员会组织,依据《内部鉴定结论报告》和其它相关文件,对产品进行试产决策评审。试产决策评审通过后,系统测试继续进行。 3 . 5当系统测试全部结束后,由产品工程师再次组织进行内部鉴定,出具《内部鉴定详细报告》,并对试产准备 阶段产生的各类文档进行评审后,决定是否启动试产加工。 -可编辑修改-

华为公司产品测试流程的演变

华为公司产品测试流程的演变 在研发项目管理中,成本、进度、质量是项目控制的铁三角,其中研发项目质量的控制包括产品测试、评审、质量保证(QA),如果涉及到硬件,还得包括FMEA和新物料认证,产品测试是目前国内很多公司研发部门头疼的环节,如何通过测试保证产品质量,如何通过测试降低产品发布的风险,如何通过测试降低因设计而造成的维护成本…..这些问题都在困扰着大部分的中国研发管理者,如何通过有效的测试手段在较短的时间里找出所有了产品缺陷,是许多企业负责人或研发总监面临的困惑。 那么,面临这种情况,究竟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问题?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如是说:7万多人的研发队伍,还能有序地开展工作,这是我们1998年跟IBM开始的产品开发变革的贡献,我们叫IPD(集成产品开发)。我们从1998年开始到现在不断在优化研发流程,不断在优化组织,不断在提升研发能力,从来没有停过…… 从一个创意到走向产品,整个的管理体系、流程、工具、能力提升,这个过程华为没有停止过。现在不管有多少人,别说7万人,再加7万人,我们管理也没有问题,能够有序地运作,确保把产品做出来,而丐做出来的产品是稳定的、达到质量要求,这是我们这么多年管理体系和研发流程优化的结果。 测试是产品开发过程中必不少的环节,在华为的研发人员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员是测试人员,华为的测试体系在国内算是起步较早,大概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1. 青铜器时代: 手工作坊式测试,1996年研发测试团队成立,用手工作坊方式的研发过程和测试

2. 铁器时代: IPD和CMM阶段。1998年华为与IBM合作,开始引进IPD流程。 1999年左右引入CMM理念,产生IPD-CMMI流程 3. 火器时代: PTM阶段。2004年在IPD基础上开发PTM流程,自动化测试规模开展。2006~2007年左右PTM趋于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