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CT读片最新版本

合集下载

正常胸部CT读片及异常征像

正常胸部CT读片及异常征像
血管扩张、狭窄或阻塞等异常,CT 图像上表现为血管形态改变或密度 不均。
03
常见疾病征像
肺炎
总结词
肺炎在CT上通常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实变,密度增高,边缘模糊,并伴有支气管充气征。
详细描述
肺炎是由于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肺部炎症。在CT上,肺炎的典型表现 为肺叶或肺段实变,即肺部的一部分变得致密,失去正常肺组织的纹理。实变的区域边缘模糊, 有时可看到支气管充气征,即支气管扩张的现象。
04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流程观察胸部CT图像首先观察胸部CT图像,注意肺部、胸 膜、胸壁、纵隔等部位的异常表现。
对比前后影像
综合分析
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征以 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 出初步诊断。
将当前CT图像与之前的影像进行对比, 观察病变是否发生变化。
鉴别诊断
感染性疾病
如肺炎、肺结核等,需要 与肺部肿瘤进行鉴别。
忽视其他检查结果
在诊断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其他检查结果,如血常规、痰培养等, 这些结果可能对诊断具有提示作用。
05
病例分析
病例一:肺炎CT表现
总结词
肺炎的CT表现通常包括肺部纹理增粗、斑片状或大片状密度增高影,以及胸腔积 液等。
详细描述
肺炎是由于肺部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其CT表现多种多样,取决于感染的病原 体和严重程度。常见的肺炎CT表现为肺部纹理增粗、斑片状或大片状密度增高影 ,有时还伴有胸腔积液。这些征象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胸腔积液
胸腔内液体聚集,CT图像 上表现为胸腔内低密度影。
胸膜肿块
胸膜上的结节或团块状病 变,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 是恶性的。
纵隔异常
纵隔肿块
纵隔内生长的肿瘤或淋巴结肿大, CT图像上表现为纵隔内团块状病 变。

胸部正常ct读片 SS

胸部正常ct读片  SS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一、胸部CT扫描方法
3. 高分辨率CT HRCT是指较常规CT具有更清晰 的空间和密度分辨力的CT扫描技术,可以显示正常的 小叶间隔、小叶中心小动脉和细支气管的形态,主要 用于弥漫性肺间质病变、支气管扩张及孤立小病灶的 诊断。一般的做法是在常规CT扫描的基础上,只对感 兴趣区的小范围进行HRCT扫描,主要用来观察肺内病 变,不用造影剂增强。
支气管狭窄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四、图象的后处理技术
3. CT内窥镜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四、图象的后处理技术
4. CT血管造影 CT扫描结束后划定兴趣区,删除 骨骼等高密度组织,留下靶血管的高密度影像,然后 进行单支或多支血管重建。
支气管树(bronchial tree)
主支气管(一级),肺叶支气管 (二级) ,肺段支气管(三级) 等逐级分支形成的树支状结构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三、CT值、窗宽和窗位
2. CT值的范围称为窗宽,窗宽的中心称为窗位。 现代CT机的窗宽范围设定在l~3095 HU之间,窗位范 围设定在-1000~+3095 HU。窗宽越大,组织间的灰 度差越大,对比度越小,适于分辨密度差别较大的结 构,如肺;而窄的窗宽缩小图像的灰度差,增加对比 度,适于观察纵隔的结构。设定窗位的原则是以被观 察组织的CT值为中心选取,窗位影响图像的亮度。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四、图象的后处理技术
1. 多平面重建 在断面扫描基础上,对某些标线指 定的组织进行不同方位的重组,以得到包括冠状、矢 状、斜位、曲线等任意解剖方位的二维图像。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四、图象的后处理技术
2. CT三维重建 是在X、Y轴的二维图像上对Z轴进 行投影转换和负影显示处理。在兴趣区内标记所要成 像的器官及层面,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立体重建。

胸部CT读片70435

胸部CT读片70435

35
常见肺部疾病CT表现
a
36
a
37
较大范围 肋间变小,膈升高,纵隔移位。临
近肺组织代偿性充气膨胀
a
38
a
39
a
40
a
41
肿块 >3cm 结节 <=3cm
a
42
空洞与空腔
空洞 为病理组织内形成的中空, 洞壁为病理组织。
空腔 为肺内固有腔隙的异常扩大, 壁为正常组织,一般1mm左右。
a
7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二、层厚及间隔
CT扫描需要确定扫描时球管发出的X线束的宽度, 称为层厚。扫描所取层厚越大,所显示病变的影像受 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越大,因为CT断面影像是通过计 算该层面全部像素的平均CT值确认的。 胸部CT扫描, 常规采用8~10 mm层厚及8~10 mm间隔,肺门区采用 5 mm层厚及5 mm间隔扫描。
a
9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三、CT值、窗宽和窗位
2. CT值的范围称为窗宽,窗宽的中心称为窗位。
现代CT机的窗宽范围设定在l~3095 HU之间,窗位范
围设定在-1000~+3095 HU。窗宽越大,组织间的灰
度差越大,对比度越小,适于分辨密度差别较大的结
构,如肺;而窄的窗宽缩小图像的灰度差,增加对比
a
26
a
27
1、胸锁关节层面:
a
28
2、主动脉弓上层面:
a
29
管分叉层面
a
31
5、肺动脉干与右肺动脉层面
升主动脉 上腔静脉 右肺动脉
肺动脉干 左主支气管
a
32
6、左心房层面:
a
33

正常胸部CT读片

正常胸部CT读片

肺的分段-段支气管(左肺)
上叶 B1+2:尖后段 B3:前段 B4:舌叶上段 B5:舌叶下段
下叶 B6:背段 B7+8:前内基底段 B9:外基底段 B10:后基底段
以段支气管来读CT片 -肺脏
肺的分段-支气管肺段(左肺)
上叶 S1+2:尖后段 S3:前段 S4:舌叶上段 S5:舌叶下段
胸部 CT 连续横断面正常解剖
1
1+2
胸 部 正 常 解
胸锁关节层面
锁骨胸骨端
右颈总A
左头臂V 右头臂V 左颈总A
右锁骨下A
气管
左锁骨下A 食管
胸 部 正 常 解 剖
3 尖段支气管 1
3 尖后段 支气管 1+2 2
胸 部 正 常 解
胸骨柄层面 主动脉弓上层面
胸骨柄
左头臂V
结合解剖谈正常胸部CT读片
支气管树
支气管树(bronchial tree)
主支气管(一级),肺叶支气管 (二级) ,肺段支气管(三级) 等逐级分支形成的树支状结构
肺的分段-段支气管(右肺)
上叶 B1:尖段 B2:后段 B3:前段 中叶 B4:外段 B5:内段 下叶 B6:背段 B7:内基底段 B8:前基底段 B9:外基底段 B10:后基底段
下叶 S6:背段 S7+8:前内基底段 S9:外基底段 S10:后基底段
肺的分段-支气管肺段(右肺)
上叶 S1:尖段 S2:后段 S3:前段 中叶 S4:外段 S5:内段 下叶 S6:背段 S7:内基底段 S8:前基底段 S9:外基底段 S10:后基底段
以支气管肺段来读CT片 -肺脏
人体标本的横断层
下叶支气管层面
右心房

胸部ct阅片课件

胸部ct阅片课件
上纵隔淋巴结: 最上纵隔 上气管旁 血管前和气管后 下气管旁 主动脉淋巴结: 5. 主动脉下〔包括奇静脉淋巴结〕 6. 主动脉旁
下纵隔淋巴结: 7. 隆突下 8. 食道旁 9. 肺韧带 N1淋巴结: 10. 肺门 11. 叶间 12. 叶 13. 段 14. 亚段
*
第1组:最上纵隔淋巴结,位于左头臂静脉上缘水平线以上
Pulmonary ligament
图28-9、11R组淋巴结
位于两侧肺韧带附近〔包括两 下肺静脉周围〕的淋巴结-为 右/左肺韧带组〔9R/L组〕 位于两侧肺叶支气管之间的淋 巴结-为右/左叶间组〔11R/L组〕
图26-7、10R组淋巴结
位于纵隔胸膜外肺门区 〔包括右侧中间支气管 旁〕的淋巴结-为右/左 肺门组〔10R/L组〕
胸部CT阅片 ——肺段、经典层面和淋巴结
胸部CT的读片顺序
先看肺窗、再看纵隔窗〔从外到内〕 看大轮廓,看胸廓是否对称 看气道〔占位、阻塞、外压〕及两侧肺野〔阴影、占位、肺气肿〕 再看纵隔窗,看大血管,看淋巴结,看胸腔积液、胸膜增厚
HRCT的推荐读片顺序
Additional findings: pleural fluid, lymphadenopathy, traction bronchiectasis
Sub-aortic Para-aortic
4R/L、5、6组淋巴结
图22-4R、6组淋巴结
位于主动脉弓上缘以下,升 主动脉、主动脉弓前方及两 侧的淋巴结-为升主动脉旁组 〔6组〕
图25-7组淋巴结
位于隆突下3cm范围以 内的淋巴结-为隆突下组 〔7组 〕
7区.隆突下淋巴结,位于气管隆突下,与肺 内下叶支气管、动脉无关。在右侧向下延伸 至中间段支气管,左侧延伸至下叶上界。 8区.食管旁淋巴结 位于隆突下延伸至横膈。

胸部CT影像示意图

胸部CT影像示意图

"嵴角出现能看中舌背" :嵴角指有中叶支 气管与下叶支气管肺舌叶及两肺下叶背段
“基底干出现就看余下肺”:两下叶支气 管分出基底段时能观察中叶,舌叶及两肺 下叶各基底段,所以觉得此句应改为“基 底干出现就看中舌余下
上叶: S1:尖段 S2:后段 S3:前段
胸部CT影像示意图
CT口诀:肺的分段
独眼能看双上肺,左下还留一点背。
对眼能看前后背,双眼能看前和背。
嵴角出现能看中舌背,基底干出现就看中 舌余下。
尖后前外内舌背-上中下叶 内前外后基底段-下叶 胸锁关节主动脉-上叶 气管分叉肺动脉-中叶+下叶背段 心房心室中下叶-(4、5、6、7、8、10-
心房4、5、7、8、9、10-心室)
“独眼能看双上肺,左下还留一点背”: 指气管层面,能显示两上肺,在偏下方层 面,能看到左肺下叶背段
“对眼能看前后背”:在支气管分叉层面 (T4以下)能看到两肺上叶前、后段及两 肺下叶背段 "
"双眼能看前和背": 双眼与对眼都是指左 右主支气管,“对眼”指左右主支气管距 离近,"两眼"是气管分叉下方层面及肺动 脉层面,左右支气管距离较远,此时断面 图像上只能显示上叶前段和下叶背段
中叶: S4:外段 S5:内段
下叶: S6:背段 S7:内基底段

S8:前基底段 S9:外基底段 S10:后基底段
S1+2:尖后段
S3:前段 S4:舌叶上段 S5:舌叶下段
S6:背段 S7+8:前内基底
S9:外基底段 S10:后基底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肺动脉干与右肺动脉层面
升主动脉 上腔静脉 右肺动脉
肺动脉干 左主支气管
.
6、左心房层面:
.
7、四腔心层面:
右心室 右心房
奇静脉
左心室 左心房
.
8、心室层面:
.
常见肺部疾病CT表现
.
.
较大范围 肋间变小,膈升高,纵隔移位。临
近肺组织代偿性充气膨胀
.
.
.
.
肿块 >3cm 结节 <=3cm
气管与支气管树
.
胸部CT肺段大体定位小口诀
独眼能看双上肺,左下还留一点背。 对眼能看前后背,双眼能看前和背。 嵴角出现能看中、舌、背, 基底干出现就看余下. 肺。
指气管中上段层面,能 显示两上肺;在气管偏 下方层面,能看到左肺 下叶背段
.
在支气管分叉层面 (T4以下)能看 到两肺上叶前、后段 及两肺下叶背段
.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四、图象的后处理技术
1. 多平面重建 在断面扫描基础上,对某些标线指 定的组织进行不同方位的重组,以得到包括冠状、矢 状、斜位、曲线等任意解剖方位的二维图像。
.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2. CT三维重建 是在X、Y轴的二维图像上对Z轴进行投 影转换和负影显示处理。在兴趣区内标记所要成像的 器官及层面,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立体重建。
2. 造影增强 增强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病变组织与正 常组织及血管之间的密度差异,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分析病灶的性质,如纵隔内肿块性质的鉴别、肿大淋 巴结的检出、异位血管与动脉瘤的识别。
.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3. 高分辨率CT HRCT是指较常规CT具有更清晰的空 间和密度分辨力的CT扫描技术,可以显示正常的小叶 间隔、小叶中心小动脉和细支气管的形态,主要用于 弥漫性肺间质病变、支气管扩张及孤立小病灶的诊断。 一般的做法是在常规CT扫描的基础上,只对感兴趣区 的小范围进行HRCT扫描,主要用来观察肺内病变,不 用造影剂增强。
.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三、CT值、窗宽和窗位
1. CT值代表X线穿过组织被吸收后的衰减量。不 同组织的CT值各异,各自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空气 至骨路之间的X线衰减系数划分为2000~3095个单位, 以HU表示。以2000等分为例,骨骼CT值为+1000 HU, 空气为-1000 HU;软组织为 20~70 HU,水为 0 (±10 HU),脂肪-50~-100 HU以下。
.
.
.
一、正常胸部CT纵隔窗
胸部CT纵隔窗可通过以下几个层面来进行观察: • 胸锁关节层面 • 主动脉弓上层面 • 主动脉弓层面 • 气管分叉层面 • 肺动脉干层面 • 左心房层面 • 四腔心层面 • 心室层面。
.
.
1、胸锁关节层面:
.
2、主动脉弓上层面:
.
3、主动脉弓层面:
.
4、气管分叉层面
.
指距胸膜 面1厘米 以内与胸 壁平行的 弧形阴影。
.
肺间质异常 -蜂窝肺 间质纤维化晚
期表现
成团或成 束分布的 大小1cm 左右的多 囊样含气 结构。
.
指分布于小 叶间隔,支 气管血管束, 胸膜下间质 等部位的结 节灶。表现 为串珠状改 变。
.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三、CT值、窗宽和窗位
2. CT值的范围称为窗宽,窗宽的中心称为窗位。 现代CT机的窗宽范围设定在l~3095 HU之间,窗位范 围设定在-1000~+3095 HU。窗宽越大,组织间的灰 度差越大,对比度越小,适于分辨密度差别较大的结 构,如肺;而窄的窗宽缩小图像的灰度差,增加对比 度,适于观察纵隔的结构。设定窗位的原则是以被观 察组织的CT值为中心选取,窗位影响图像的亮度。
支气. 管狭窄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3. CT内窥镜
.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4. CT血管造影 CT扫描结束后划定兴趣区,删除骨骼 等高密度组织,留下靶血管的高密度影像,然后进行 单支或多支血管重建。
.
正常胸部CT
.
胸部CT
肺窗
纵隔窗
胸部CT检查主要包括肺窗及纵隔窗(又称为软组织窗)。肺窗用于观察气 道及肺脏影像;纵隔窗可显示纵隔的形态和结构,包括纵隔内淋巴结、纵 隔间隙及心脏大血管结构等,通常都需要两种窗位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二、层厚及间隔
CT扫描需要确定扫描时球管发出的X线束的宽度, 称为层厚。扫描所取层厚越大,所显示病变的影像受 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越大,因为CT断面影像是通过计 算该层面全部像素的平均CT值确认的。 胸部CT扫描, 常规采用8~10 mm层厚及8~10 mm间隔,肺门区采用 5 mm层厚及5 mm间隔扫描。
.
空洞与空腔
空洞 为病理组织内形成的中空, 洞壁为病理组织。
空腔 为肺内固有腔隙的异常扩大, 壁为正常组织,一般1mm左右。
.
厚壁 >=3mm 薄壁 <3mm
.
支气管扩张
.
肺大泡
与胸膜相连 的2厘米左 右的线状阴 影或成多角 相连的线状 影。
.
位于小叶中 心的血管或 支气管血管 束增大超过 3mm。
.
一、正常胸部CT肺窗
胸部CT肺窗主要根据斜裂、水平裂及段 支气管分布来分析及定位。
.
右上叶
左上叶
右中叶 右下叶
.
左下叶斜裂
肺的分叶、分段
尖后段
尖段
左上叶 前段
上舌段
右上叶 后段
下舌段
前段
左 肺
右 肺
右中叶
内段 外段
背段 内前基底段
左下叶
外基底段 后基底段
.
右下叶
背段 内基底段 前基底段 外基底段 后基底段
.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2) 螺旋CT平扫 胸部螺旋 CT是指在整个胸部扫 描过程中,球管不停顿地发出X射线,扫描床持续同步 前移的方法。患者在一次较长的憋气时间内可以完成 全胸部扫描;层面间 理论上没有间隔,避 免了呼吸不匀造成的 微细病变的丢失,有 利于肺内小结节病变 的检出。
.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胸部CT读片
.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 念
.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一、胸部CT扫描方法
1. 平扫 胸部的骨骼、软组织、空气、液体及脂肪 在CT图像上有良好的自然对比度,利用组织的自然密 度差可以对胸部的许多生理、病理改变作出诊断。
.
胸部CT扫描技术及基本概念
(1) 常规CT平扫 是指使用常规CT扫描技术,每相 邻两个横断层面间有停顿的扫描方法。任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