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歌谣

合集下载

元宵佳节的传统民间歌谣

元宵佳节的传统民间歌谣

元宵佳节的传统民间歌谣元宵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人们都会欢聚一堂,庆祝这个喜庆的节日。

除了欣赏灯笼和元宵的美丽,传统的民间歌谣也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流传至今的元宵佳节的传统民间歌谣。

1.汤圆歌汤圆,汤圆,元宵吃汤圆。

包上糖馅或是豆沙,甜甜蜜蜜更可口。

元宵庆佳节,全家团圆乐陶陶。

汤圆形状圆又圆,祈福好运长盈盈。

2.花灯歌灯笼扬起高,家家户户挂。

红灯串串连,五彩缤纷亮。

龙凤呈祥寓意吉,猪年春节财运旺。

花灯高高乐翻天,欢声笑语浩如烟。

3.打花灯打花灯,迎新年,五彩缤纷照亮天。

喜庆的节日来了又一年,古老传统越来越久远。

灯笼高,烛光亮,月光下舞动璀璨灯。

孩童高举花灯打,好运接踵而来到。

4.猜灯谜猜灯谜,闹元宵,灯谜藏玄机。

纸上谜题难猜度,题目简单排列成。

聪明智慧来东猜,大家齐心带笑颜。

猜中了灯谜笑到夜,贴对红灯谜更称心。

5.元宵节元宵高,花灯好,灯谜猜猜看。

吃汤圆,说祝愿,祈福口中念。

舞龙灯,舞狮灯,灯光下热闹的年。

欢声笑语随灯光,元宵节气啦满天。

6.共贺元宵团团圆圆庆元宵,人人欢笑齐同好。

共贺元宵佳节日,家家户户欢心荡。

饱食大餐吃元宵,甜甜馅料美口腹。

快乐幸福享盛宴,佳节共度无限好。

元宵佳节的传统民间歌谣,流传至今,富有浓厚的节日氛围。

通过歌谣的传唱,人们在欢庆元宵节的同时,也体会到团聚、喜庆和美好的祝愿。

无论是吃汤圆、猜灯谜,还是打花灯和欣赏花灯,民间歌谣都为元宵佳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氛围。

让我们在这个元宵佳节中,一起唱响这些传统的民间歌谣,感受到节日的喜悦和温馨。

闽南童谣顺口溜

闽南童谣顺口溜

闽南童谣顺口溜闽南童谣是闽南地区流传的一种民间歌谣,顺口溜则是常见于童谣中的一种形式,特点是韵律和押韵比较明显。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闽南童谣顺口溜,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第一首童谣:洲仔花草多,花草很漂亮。

冬天寒风吹,花草冻得跑。

风停花活现,四季花相继。

这首童谣以洲仔花草为主题,描述了闽南地区的四季变化。

主要通过花草的生长和四季的交替,展示了洲仔花草的美丽和四季的变化。

第二首童谣:瓜仔瓜仔大如石,摸上去像打老鼠。

切开来是甜的啊,不如它家的汤圆。

这首童谣以瓜果为主题,描述了瓜果的外貌和味道。

通过比较瓜果和汤圆的美味,表达了对瓜果的喜爱。

第三首童谣:风筝飞上天,红红的心上面。

红尾巴刷刷刷,蓝线信号响。

这首童谣以风筝为主题,描绘了风筝在蓝天中飞翔的场景。

通过描述风筝的外貌和尾巴激动的摇曳,传达了风筝在空中的美丽和自由。

第四首童谣:房前种花花开好,西瓜秧儿瓜花放。

瓜熟果儿人采摘,开花结果人人夸。

这首童谣以农田为主题,描绘了农民栽种西瓜的场景。

通过描述西瓜的生长过程和农民的采摘收成,表达了对农田劳动的赞美和对丰收的庆祝。

第五首童谣:摘柚子好辛苦,果肉黄黄皮又绿。

舀出来一团团,甘甜味苦嘴里塞。

这首童谣以柚子为主题,描述了摘柚子的辛苦和柚子的味道。

通过描述柚子的颜色和味道,表达了对柚子的喜爱和对劳动的尊重。

以上是我为大家介绍的一些常见的闽南童谣顺口溜。

这些童谣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明快的韵律展示了闽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生活场景。

希望通过这些童谣能够让大家更加了解和熟悉闽南地区的文化传统。

第二辑(民间歌谣)

第二辑(民间歌谣)

第二辑民间歌谣劳动歌车水歌(一)你不来了我就来,两下不唱黄了台。

黄了小唱还有口,黄了龙车水不来。

小小车轴横捺担,车不上水来把眼翻。

吃起饭来抢大碗,喝起酒来似水淹。

小小车轴两头尖,中间打个铁箍圈。

两头凿下八个眼,十六个榔头颠倒颠。

李伟搜集车水歌(二)脚踏着水车唱水歌,水龙喷水漫田头。

田埂上飞来双燕子,眼前的秧田绿油油。

边上汉子是亲哥,飞快的脚下水如油。

欢腾的水流能解旱,小妹妹送茶乐悠悠。

徐载球搜集姐姐天天来膏油小小车轴黑漆油,架到姐姐屋山头。

小郎天天来车水,姐姐天天来膏油。

娘骂女儿死丫头,人家车水你膏甚油?小郎听了挤眉笑:大妈不要骂丫头。

等到秋后年成好,一杯还你两杯油。

李伟搜集家家户户忙春耕清明时节雨纷纷,家家户户忙春耕。

二十岁小伙前头跑,十八岁大姐后面跟。

杨福照搜集放牛高高山上去放牛,平场大地打小球。

茅草丫沟去饮水,滑头桩上扣牯牛。

杨福照搜集男女老少忙植保春分到,春光好,田头上,闹吵吵。

工农商学齐上阵,男女老少忙植保。

桑榆树,桃李杏,宝塔松,紫葡萄。

龙爪杏与撒金柏,雪松长得小山高。

紫罗兰,金丝荷,玉簪花,美人蕉。

虞美人靠西施菊,富贵花对吉祥草。

朱宏文搜集下了田来挨住排下了田来挨住排,上趟排到下趟来。

上趟排的梁山伯,下趟排的祝英台。

铜城张以英演唱汪昌祚搜集小小田埂两头高小小田埂两头高,中间点起火来烧。

青虫蚂蚱烧完了,你不下田哪块跑。

铜城张以英演唱汪昌祚搜集下了田来水又深下了田来水又深,蚂蝗锔的脚后跟。

三拔两拔拨不掉,苦坏我们种田人。

铜城张以英演唱汪昌祚搜集栽秧栽到大暑天栽秧栽到大暑天,人困马委怕下田。

身子像有千斤重,脚下打飘如踩棉。

老天爷,手破脚烂夜无眠。

汪昌祚搜集叫你包子吃起来你有种的下田来,姐将小哥靠在怀。

一趟黄秧不到头,叫你包子①吃起来。

①栽秧快者将慢者包在秧田里出不来。

汪昌祚搜集水放多了不好栽礼用多了人不怪,油放多了菜不坏。

秧棵多了稻不长,水放多了不好栽。

汪昌祚搜集退步原来是向前手拿青秧下水田,脚踩黄泥背朝天。

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

1.纺花车纺花车,十字连,铁打锭子蜡打弦,起五更,打黄昏,累得腰疼胳膊酸。

纺成线,拐子缠,先浆后经机上安,没有睡过囫囵觉,整天忙得不失闲。

今也织,明也织,指望挣俩零花钱。

卖了布,一到家,一下围个圈圈圆。

老头要钱称烟叶,媳妇要钱撕鞋面,儿子要钱去赶集,闺女要钱抽扎线,孙子抱腿不依她,闹着要买糖人玩。

这个要,那个刮,狗撕羊皮光嗒嗒。

老婆气得掉眼泪,抓住自己扇耳巴。

2.纺花歌一更纺花月儿高,我给儿子把心操。

儿子还说我不行,越思越想越心焦。

嗡嗡嗡......二更纺花月正南,我给儿子置庄田。

儿子还说不稀罕,越思越想越作难。

嗡嗡嗡......三更纺花月偏西,我给儿子娶了妻。

娶妻不如儿的意,越思越想越生气。

嗡嗡嗡......四更纺花汗珠多,浑身累得直哆嗦。

儿子说我不干活,越思越想气死我。

嗡嗡嗡......五更纺花明了天,老娘瘫倒纺车前。

判官引路到城垣,阎王面前泪涟涟。

冤冤冤......3.织布歌桑木弓,羊皮弦,枣木锤,旋得圆。

弹一声,嘚儿噔,弹的花,虚腾腾。

花条条,蓬蓬松,纺的线,细宁宁。

拐子拐,浆子冲,落成圆,地上经,印子印,称子称,上织机,双脚蹬,织的布,极净净,染的布,蓝莹莹,浆的布,展展平。

剪子过去齐整整。

钢针别,绒线绷,做成袍子能过冬,男人穿着去赶集,穿在身上支棱棱。

4.洞房撒床歌轻易不进新人房,新人请我来撒床,掀开门帘抬头看,新人端坐象牙床。

床头一对绣花枕,绣着水仙和鸳鸯。

还有一床红绫被,一双绣鞋床底藏。

叫秋菊,和海棠,端来条盘我撒床。

头把撒到床上边,张生莺莺配姻缘。

二一把,撒得满,白头偕老到百年。

三一把,撒得高,早生贵子怀中抱。

四一把,撒两边,金童玉女两头拴。

五一把,五子登高科,陪王伴驾在朝阁。

六一把,撒当中,生一闺女做正宫。

七一把,撒外边,生一小子中状元。

八一把,撒得长,生个孩子会叫娘。

九一把,猛一撒,福气带到婆子家。

十一把,一把核桃一把枣,大孩扯着小孩跑。

四角当中都撒到,新人低头抿嘴笑。

核桃枣,都撒完,撒得腰疼胳膊酸,他嫂子,咋谢俺,你咋脸红不开言?你不开口把我谢,我会跟你不算完,拉你脚脖转几圈,看你开言不开言。

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1)落雨大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出街着花鞋,花鞋花袜花腰带,珍珠蝴蝶两边排.排排都有十二粒,粒粒都係解放牌.2)排排坐排排坐,吃果果,猫衣担凳比姑婆坐,坐烂个屎忽,唔好赖我,赖番隔离个二叔婆3)捉大贼点指兵兵,点指贼贼,点着谁人做大兵,点着谁人做大贼.4)跳橡筋董存瑞,十八岁,为国牺牲炸堡垒,炸到堡垒咯咯脆,全国人民流眼泪.5)月光光月光光,照地堂,虾崽你乖乖瞓落床听朝阿妈要捕鱼虾啰,阿爷看牛要上山坡哦哦哦......阿崽你快高长大啰帮手阿爷去看牛羊哦哦哦......月光光,照地堂,虾崽你乖乖瞓落床听朝阿妈要捕鱼虾啰! 阿嫲织网要织到天光哦哦哦......虾崽你快高长大啰撑艇撒网就更在行哦哦哦......6)点虫虫点虫虫,虫虫飞,飞到荔枝基,荔枝熟,摘满屋,屋满红,陪住个细蚊公.7)氹氹转氹氹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叫我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鸡仔大,摞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8)猜呈沉呈沉剪,呈沉包,呈沉糯米叉烧包.老鼠唔食香口胶,要食豆沙包.9)骑牛牛骑牛牛,牛牛走,牛牛响前咪回头,若然回头就打箩柚.10)掟砖头掟砖头,斗大够,一掟掟到西门口,溅起浪花抛浪头.11)劈友劈友,劈友,快啲走,走得快,好世界,走得磨,无鼻哥.12)咕碌咕碌纸皮纸皮打纸皮,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咕碌咕碌一,咕碌咕碌二,咕碌咕碌三,准备开炮打敌人!13)拍大骳拍大骳,唱山歌,人人话我无老婆,嘀起心肝娶返个,有钱娶个娇娇女,无钱娶个豆皮婆,豆皮婆,食饭食得多,屙屎屙两箩,屙尿冲大海,屙屁打铜锣.14)暧姑乖嗳姑乖,嗳姑乖,嗳大阿姑乖要嫁后街.后街有啲乜嘢卖, 有啲鲜鱼鲜肉卖重有鲜花戴,戴唔哂,落床头畀老鼠拉,拉去边,拉去大新街.15)鸡公仔鸡公仔,尾弯弯,做人新抱甚艰难! 早早起身都话晏,眼泪唔乾入下间,下间有个冬瓜仔,问安人老爷煮定蒸,安人又话煮,老爷又话蒸,蒸蒸煮煮唔中安人老爷意,大把拉盐又话淡,手甲挑盐又话鹹,三朝打烂三条夹木棍,四朝跪烂四条裙!咁好花裙畀你跪烂,咁好石头畀你跪崩!横又难,直又难,不如舍命落阴间!人话阴间条路好,我话阴间条路好艰难!16)大食懒大食懒,起身晏;洗冷水,食冷饭.17)收买佬收买烂铜烂铁,收买旧报纸,收买烂铜烂铁,收买旧报纸旧报纸呀堆满屋,旧仔呀摆满厅,旧衬衫呀塞满房,问阿妈呀点算好旧也好新也好.旧与新都可变宝.卖了它即可变钱.若要钱搵收卖佬收卖佬天天上路,没理风吹兼雨打,一买一收一世乐,旧也好呀新也好卖了旧报纸买噹噹糖,卖了旧仔买甘草榄,收买佬天天上路,旧也好他都当宝18)阿公公阿公仔,须扒扒,你饮酒,我饮茶,茶苦唔好食,酒醉唔好饮,我们快去外面玩泥沙.20)斩料,斩料,斩嚿大叉烧.油鸡卤味样样都要,斩嚿大叉烧,哗!21)打开蚊帐打开蚊帐,有只蚊,有只蚊,快啲罗个拍来,快啲攞个拍来,拍晕佢、拍晕佢.22)一只竹仔易折弯,几只竹仔欲折难,孤掌莫欺倚.团结方可有力量. 大众合作不分散,千钧一发亦当闲,群策群力无猜忌,一期都好顺利,好.23)大西瓜、多好啊,个个都像吃,大家分、切开它,味道顶呱呱,唔小心、吞左啦, 圆圆几粒啊哎呀呀,问妈妈、点算啊,头顶长西瓜!妈妈、笑住话,******从春天、到冬天,时时有西瓜.。

第七节 民间歌谣

第七节 民间歌谣

第七节民间歌谣民间歌谣是人民的一种口头创作,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鄄城文化底蕴厚重,且是艺术摇篮之乡,民间流传着很多有艺术价值的歌谣,堪称民间艺术的珍品。

一、时政歌谣石仓峣峣泣孤城,倡和室威使者风。

君明臣忠传天下,万民歌颂孙伯灵。

(孙伯灵者,孙膑也。

他平乱招将,传为佳话)古道沟,真是神。

地生全来天落银,四面八方都不妆,神沟两岸看春秋。

(马陵一战,齐军大捷,凯旋而归,孙膑与田忌大将军至冷家庄。

令士兵所控的长十余里、宽数十丈的一条大沟。

)其一:月厌河水向东流,渔家儿女驾扁舟;水上荷花红艳艳,水里鱼儿成群游。

其二:孙家花园月厌滨,四季风景最宜人;蜂戏蝶舞百鸟鸣,不由想起孙老人。

(孙老人者,孙膑也)以上,是对伟人的赞扬,也有对统治阶级的揭露与讽刺,如:盖楼的住土房:盖楼的,住土房,织绸的,没衣裳。

种田的,吃菜糠,炸肉的,光闻香。

卖花席的睡土炕,抬花轿的死路旁。

日本鬼子喝凉水日本鬼,喝凉水,打了罐子掉井底儿。

坐火车,摔断腿,坐海轮,沉海底儿。

坐飞机,摔个死儿,来到中国换炮子儿。

二、生活歌谣懒老婆紧打鼓,慢打锣,听我说那懒老婆。

不摸针,不摸线,起床太阳升高杆。

不梳头,不洗脸,抱着孩子换门串。

东家走,西家转,看看人家吃啥饭。

看见人家好吃的,口水流出三尺半。

回家去,想做饭,没有米,又没面。

锅台上,蚂蚁窝,案板上,鸡屎堆。

脏水缸里蛤蟆叫,锅底门前鸡下蛋。

家里烟火长不动,吃饭就往集上赶。

烧饼肉盒吃个饱,一腚蹲到戏台前。

嗑瓜子,她嫌慢,吃花生,带皮咽。

吐不出,难下咽,张嘴伸脖白瞪眼。

丈夫一见着了忙,请来华佗不给看。

一肚子苦水向黄河石榴开花红似火,抬头看见娘家哥。

一度苦水无处倒,哭哭啼啼把话学。

自从出嫁把门过,日子苦得没法说。

丈夫吃嘴不干活,一天到晚光赌博。

奴家好心把她劝,他一天三遍打骂我。

白天叫我去下地,晚上还得去推磨。

推磨推到三更天,棉花车子等着我。

公婆好比两尊神,一步不到拐棍磕。

(整理)民间歌谣精选--生活歌谣

(整理)民间歌谣精选--生活歌谣

《民间歌谣精选》民歌民谣是宝贵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歌谣精选》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劳动歌、仪礼歌、时政歌(叙事歌)、生活歌、情歌与儿歌,是中国民歌民谣的大全与精选,为爱好者提供收藏、为研究者及大学毕业论文撰写提供资料。

《民间歌谣精选》之生活歌谣唱唱山歌散散心唱唱山歌散散心,你当我是快活人?吃了上顿没下顿,黄莲树下来操琴。

吃鱼要吃大鱼鳞【秧歌五句半】吃鱼要吃大鱼鳞,莫吃小鱼戳嘴唇。

撩郎要撩光棍汉,莫撩有妇有妻人,小妹子,一生一世名要紧。

东家的稀饭真过劲东家稀饭真“过劲”,半天涝不到白米星。

上头照见人,底下淹死人,喝得肚子圆滚滚。

锄头还没有扛上肩,一泡尿撒的光光净,狗日的再进你家门!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七九冰冻开,八九燕归来,九九八十一,家里盛饭外头吃,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数完天九数地九,地九数完麦到手。

姑娘生来本性穷姑娘生来本性穷,找个公婆象人熊。

当了三天抱女子,挨了九回吹火筒。

说实话天上下雨打炸雷,家后挖窟就有贼;瞎闺女找个瞎女婿,一辈子谁也不认识谁。

十八姐儿九岁郎十八姐儿九岁郎,夜夜要我抱上床。

不是看到公婆面,一脚把他踢下床。

他做儿子我做娘。

小女婿十八大姐三岁郎,夜夜睡觉抱上床。

睡到半夜要吃奶,劈头盖脸几巴掌:“俺是你媳妇不是你娘!”十七岁女儿三岁郎十七岁女儿三岁郎,天天晚上抱三趟;不是公婆在前头,两脚把你蹬下床。

十八岁大姐周岁郎十八岁大姐周岁的郎,把尿把屎抱上床,半夜三更要喝奶,楼住婆娘喊亲娘十八岁大姐周岁的郎,怀抱小郎泪汪汪,等到郎大姐已老,等到花开叶又黄。

姐儿有个周岁郎姐儿有个周岁郎,每晚睡觉抱上床。

半夜哭着要吃奶,劈嘴给他几巴掌。

我是你妻不是你娘!小大姐害怕嫁错郎耕田的害怕黄板墒,栽秧的害怕鸡窝塘,挑担子害怕走错路,小大姐害怕嫁错郎。

小男人姐在河边洗茼蒿,眼泪鼻涕顺水漂,有红有白的好姐姐,配个小男人拳头高。

三尺麻布做件大褂子,碗大个头篷磕到腰,番瓜棵里去乘凉,鸭蛋壳里去洗澡。

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
一、你我他,胖子妈,白雪公主嫁给他。

二、点兵点将,点到哪家是我大兵大江。

三、点只煤炭,梅国花碳,鸡冠鸭水,鸭冠退堂,还有一碗冷稀饭,一个喝一口,喝完就开走。

四、炒菜炒菜切切切,包饺子包饺子捏捏捏,横三刀,竖三刀……(扑过去挠痒痒)
五、我叫阿里巴巴,身高一米七八,可怜可怜我吧,叫我一声爸爸。

六、丢,丢,丢手绢,轻轻地丢在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七、赛赛,乒乓球比赛,阿姨叫我买菜,买了一把烂菜,阿姨打我,阿姨骂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歌谣
民间短篇诗歌。

包括抒情性的民歌与民谣。

歌﹑谣分称﹐最早见于《诗经‧园有桃》:“心之懮矣﹐我歌且谣。

”关于歌与谣的不同﹐主要有两种解释:“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毛诗故训传》)﹔“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韩诗章句》)。

一般说来﹐歌因为配乐和受曲谱制约﹐歌词有与之相适应的句法章法结构﹐节奏一般比较徐缓。

谣不配乐﹐没有固定曲调﹐取吟诵方式﹐章句格式比较自由﹐节奏一般比较紧促。

古人对歌与谣﹐也常联用﹐统称为“歌谣”﹐简称“民间歌谣”为“民歌”。

民歌起源
民歌起源于人类维持生存的物质活动﹐特别是生产劳动。

它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口头创作形式。

初期民歌创作﹐往往与音乐密不可分。

有的还与舞蹈﹑音乐三位一体。

后来的民歌﹐仍然与音乐有密切关系﹐如歌词的重叠﹑衬字等﹐都是因为歌唱的关系而形成的特点。

民间歌谣的定义和特点
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属于民间文学中可以歌唱和吟诵的韵文部分。

它具有特殊的节奏、音韵、章句的曲调等形式特征,并以短小或比较短小的篇幅和抒情的性质与史诗、民间叙事诗、民间说唱等其它民间韵文样式相区别。

(钟敬文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
民歌分类
民歌种类繁多﹐因分类标准不一﹐有各种不同的分类。

从内容出发﹐结合某些特殊功能﹐大致分为﹕劳动歌﹑仪礼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五类。

又因服务对象的不同﹐又有儿歌一类。

劳动歌
有狭义﹑广义之分。

狭义的专指号子﹐以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和直接促进劳动的功用为其基本特征。

广义的包括在劳动中唱的歌﹐如草原牧歌﹑采茶歌等。

后一类歌﹐有些也配合劳动动作而歌唱﹐一般对劳动也能起一定的鼓舞和调节情绪的作用﹐但无明显的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

广义的劳动歌﹐有时也可归入生活歌中。

仪礼歌
伴随民间祈年庆节﹑贺喜禳灾﹑祭祖吊丧等仪式及日常迎亲送友等习俗活动而吟诵演唱。

大致有诀术歌﹑仪式歌﹑习俗歌三类。

诀术歌﹐是被认为具有法术作用的民间歌诀与咒语﹐如“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哭夜郎﹐过路君子吟三遍﹐一觉睡到大天光”之类。

仪式歌﹐是与节令庆祝﹑其他祭祀等仪式相结合而诵唱的歌﹐主要内容为祭神求福﹑祈保丰收等。

如祭灶王爷求福﹑祭龙王爷求雨所唱的歌。

习俗歌﹐用于婚娶﹑生子﹑祝寿﹑送葬﹑造房等红白喜事和迎宾待客的场合﹐如撒帐歌﹑哭嫁歌﹑盖房歌﹑敬酒歌等。

这是仪礼歌中数量居多﹑迷信色彩较少﹑文学价值较高的部分。

时政歌
主要内容是反映人民群众对某些政治事件﹑人物的认识和态度的。

有相当高的文献价值。

中国古代的时政歌谣﹐不少以童谣形式出现﹐其书面记录﹐较多见于各朝史书的《五行志》中。

时政歌谣大致可分三类﹕
①揭露讽刺统治者的歌谣﹐这类作品数量最多﹔
②赞扬廉洁﹑爱国官吏的歌谣﹔
③历代农民起义的歌谣﹐这类歌谣﹐体现农民的觉醒最充分﹐政治色彩最浓。

生活歌
反映人民一般的社会家庭生活和日常劳动生活的各方面﹐尤以表现农民和妇女生活的为多。

关于农民生活的歌﹐反映了广大农民在旧社会所过的非人生活﹐揭露地主残酷剥削和贪婪吝啬的本质。

流传相当普遍的《十二月长工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长工与地主的尖锐矛盾。

妇女生活歌﹐大部分出自民间妇女之口。

女性从一出生即受歧视的童年﹐到像货物一样被买卖的出嫁﹔从备受虐待摧残的小媳妇生涯﹐到熬成婆后仍无幸福可言的毕生悲惨遭遇﹐在妇女生活歌中都有所反映。

在大量的苦情歌中﹐又常蕴含著对美满生活的憧憬。

在资本主义兴起后的近代歌谣中﹐常迸发出反抗的时代强音。

情歌
据有些学者的看法﹐大概最早产生于对偶婚与对偶婚从夫居的一夫一妻制的交替时期﹐是民间歌谣中数量最多﹐也更加脍炙人口的一种﹐在历代劳动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的爱情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倾诉互相爱恋之情和表明选择爱人标准的﹐如《丝线牵桥妹敢过》﹑《金银不是如意郎》。

②抒发离别﹑想念之情的﹐如《把你画在眼睛上》﹑《和来捏作一个人》。

③表达誓不分离的坚贞爱情的﹐如《情愿挨打不丢郎》﹑《出了衙门手牵手》。

④告诫和批评的怨情歌﹐如:“要学苋菜红到老﹐莫学花椒黑了心”﹑《小妹郎多乱了心》。

⑤为数甚多的“家花不如野花香”之类的偷情歌﹐虽含某些不健康的思想情感﹐但往往也表现了被剥夺正常爱情生活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儿歌
中国“五四”以后才普遍使用。

古代称为“孺子歌”﹑“小儿谣”等。

儿歌有狭义广义之分。

狭义的专指由儿童自己创作以及由大人教唱但内容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和理解能力的歌。

广义的还包括由妈妈奶奶等教唱﹑反映旧社会大人特别是妇女生活情感的﹑但由儿童传唱开来的歌。

具有时政歌谣性质的所谓“童谣”﹐一般非真正的儿歌。

儿歌按其功用﹐大致可分为三类﹕游戏儿歌﹑教诲儿歌﹑训练语言能力的绕口令等。

儿歌的特点:一是,在语言形式上适合儿童说话发音的习惯,都用短句,尤其多用三字句,易上口。

二是,内容适合儿童思维特点,单纯、浅显而形象,有些富于魔幻色彩,适合儿童心理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