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病原学检测及临床特点
小儿支气管肺炎病原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小儿支气管肺炎病原学及临床特点分析作者:周旋彭康遇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29期【摘要】目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病原学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180例,观察他们临床表现,入院后进行胸片检查,采取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应用ELISA方法监测血清病毒,测定血清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可使用凝集法。
结果:经过观察分析得出,临床上支气管肺炎的患儿发生咳嗽的概率(62.22%)明显高于发热(16.11%)、气促(13.33%)、恶心(8.33%),支气管肺炎患儿中因细菌感染的概率(61.11%)明显高于病毒感染(27.78%)、肺炎支原体(7.22%)、肺炎衣原体(3.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病原学;临床特点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9-0058-02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好发于春、冬季节[1]。
近年来,患支气管肺炎的儿童占住院儿童总人数的24.5%~56.2%,婴幼儿肺炎住院数为学龄儿童的39.5倍。
一些先天性心脏病、佝偻病、低出生体重、营养不良的儿童极易发生此病。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病原因主要以细菌和病毒感染为主,我国为发展中国家,病原微生物以细菌为主[2]。
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且为不规则发热,较频繁的咳嗽,在发热和咳嗽后患儿会出现气促以及程度不等的全身症状[3]。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为了更好地诊断、治疗疾病,降低儿童发病率、致死率,笔者选取本院180例支气管肺炎的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2月-2013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80例,其中男95例,女85例,年龄0~12岁,平均(6.4±1.0)岁。
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有50例,腺病毒肺炎40例,肺炎链球菌肺炎53例,支原体肺炎37例。
小婴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研究

物送细菌 培养 , 同时采用胶体 金免疫斑点 法测定血清病 毒特异性 I 采用 凝集法测定 血清肺炎支原 体 、 炎衣原体特 异 g M, 肺
性 IM。 结果 小 婴儿肺 炎常以鼻塞 、 奶减少 、 g 吃 喉头痰 响 、 气促为 首发症状 ; 原检测 阳性者 1 2 ( 20 )细菌培 养 病 7 例 9 .% ,
染 的 9 .%。2 例血 培养结果 均阴性 。 02 1
24 转 归 .
21 0 0年 1月 2 l 年 6月笔 者所在 医院儿科共收 治支气 01 管肺 炎患 儿 6 2例 , 2 1 以 9d~ 3个月 的小婴 儿为研 究对 象 , 共 1 7例 , 中 男 1 5例 ( 15 )女 7 8 其 1 6 .% , 2例 ( 85 ) 男 女 比例 3 .% , 16 :1诊 断标 准按 文献 【】 . , 1。所有 病例进 行胸 片检 查及血 气
阳性 18 ( 8 % ) 3 2 例 6. , 位为 大肠 埃希菌 、 5 前 葡萄球 菌 、 炎克雷伯杆 菌。血 清病 毒特异性抗 体检测 阳性 12 ( 4 % ) 肺 0 例 5. , 5 以呼吸道 合胞病毒 居多 。肺 炎支原体特 异性抗体 阳性 8 43 ) 炎衣原体 特异性抗 体 阳性 l ( . ) 例( . , % 肺 例 05 。混合感 染 %
6 8例 ( 6 % ) 3 . 。未检 出病 原 1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论 小婴儿肺 炎临床表现极 不典 型 , 4 5例 8 0 。 细菌仍 是第一位病 因 , 以革 兰氏 阴性杆
菌 居首 , 且耐药菌株 增多 。其较 多发生混合感 染 , 且病情较重 。
【 关键 词 卜J婴儿 ; 气管肺 炎 ; 、 支 病原 学
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与实验室检测

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与实验室检测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
及时准确的诊断支气管肺炎对于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和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一、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支气管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支气管肺炎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主要标准:1. 主要症状: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2. 体征:体温升高、呼吸快速、肺部听诊可发现湿啰音或哮鸣音。
3.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扫描显示肺部炎症病变,如实变、浸润阴影等。
4. 病原学证据:通过病原学检测方法,确认病原体的存在。
此外,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和医院感染的可能性,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病原学检测结果、血常规和炎症标志物水平等。
二、实验室检测方法1. 病原学检测:支气管肺炎的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或真菌。
目前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包括病原体培养和分离、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a) 病原体培养和分离:将痰液、血液或体液标本放入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可分离出致病菌,并进行进一步的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治疗。
b) PCR技术:通过扩增特定病原体的基因片段,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病原体的存在,对于病原体的快速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c) 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或抗原来确认感染的病原体。
2. 血常规与炎症标志物:支气管肺炎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血细胞计数和炎症标志物的改变。
a) 血细胞计数:支气管肺炎常伴有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等。
b) 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等,其升高与支气管肺炎的炎症程度密切相关。
3. 其他辅助检查:如胸部X线或CT扫描、肺功能检查等有助于评估炎症的程度和肺部功能的损害情况。
总结:支气管肺炎的诊断需要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并辅以实验室检测方法,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因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支气管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

支气管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支气管肺炎是一种比较常见且严重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
它往往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主要侵袭肺部和支气管。
为了更好地了解支气管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和分析。
一、疾病发病率分析支气管肺炎的疾病发病率是衡量其流行程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大样本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得到有效的数据,并进一步分析其发病规律。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将发病率按照性别、年龄、季节等因素进行细分,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支气管肺炎的流行。
二、病原体分析支气管肺炎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通过对患者的痰液、血液或呼吸道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可以确定感染的具体病原体种类,并分析其在不同人群中的感染率。
这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开发新的疫苗具有重要意义。
三、传播途径分析支气管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等。
研究不同环境中支气管肺炎病原体的存在和生存能力,探究其具体传播途径和传播机理,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此外,对于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调查也是非常关键的。
四、危险因素分析支气管肺炎的发生与许多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老龄化、基础疾病、吸烟、环境污染等。
通过对发病个体和非发病个体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筛选出影响支气管肺炎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五、预防控制策略分析支气管肺炎的预防和控制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任务。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预防控制策略。
这包括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个人卫生意识,加强环境清洁工作,推广并广泛接种相关疫苗等。
六、疫苗研发和应用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是控制支气管肺炎流行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对病原体的分析,可以选择合适的免疫原进行疫苗的研发。
此外,也需要对已经上市的疫苗进行临床观察和效果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七、国际合作支气管肺炎是全球性的疾病,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应对。
国际合作可以促进经验分享和技术交流,推动支气管肺炎的研究和防控工作。
了解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分类与诊断标准

了解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分类与诊断标准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呼吸道系统中的支气管和肺部。
为了能够正确诊断和治疗支气管肺炎,了解其临床分类和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一、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分类根据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病程和病原体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支气管肺炎类型,主要是指在社区环境中获得的感染。
病原体可能是常见的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临床表现包括咳嗽、发热、咳痰等。
2.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这种类型的支气管肺炎是指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通常发生在入院48小时后。
病原体可能与社区获得性肺炎不同,常见的病原体包括耐药细菌等。
3. 院内肺炎(Nosocomial pneumonia):这种类型的支气管肺炎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医院获得性肺炎和其他医疗相关感染。
4. 特殊类型肺炎: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支气管肺炎,如化脓性肺炎、肺脓肿等。
这些类型的肺炎通常是由特定的病原体引起,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二、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为了准确诊断支气管肺炎,通常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测等几个方面的指标。
1. 临床表现:支气管肺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胸痛等。
严重的病例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全身不适等症状。
2.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扫描是诊断支气管肺炎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
在影像学检查中,可以观察到肺部浸润影、斑片状阴影等特征,有助于确定肺炎的位置和范围。
3. 病原学检测:通过痰液、血液或其他呼吸道样本的病原学检测,可以确定肺炎的病原体。
病原学检测包括细菌培养、病毒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等。
4. 临床评分:为了辅助支气管肺炎的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医生通常会采用一些临床评分系统,如CURB-65评分、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等。
支气管肺炎的病例报告与疾病流行趋势分析

支气管肺炎的病例报告与疾病流行趋势分析摘要:本研究通过对一组支气管肺炎病例进行报告和分析,探讨该疾病的流行趋势。
我们收集了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检查结果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显示,支气管肺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感染源主要是呼吸道病原体。
本研究提供了有关支气管肺炎的详细信息,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1. 患者临床资料我们共收集了100例支气管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病例包括性别、年龄、症状、体征、病史等内容。
其中,男性患者占70%,女性患者占30%。
年龄分布在1个月至80岁不等。
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等。
体征方面,肺部啰音和呼吸困难是常见的表现。
2. 病理检查结果进行了支气管肺炎患者的病理检查,主要包括痰液常规检查、血液生化指标、病原学检测等。
痰液常规检查显示,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原体。
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包括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等。
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支气管炎病毒和肺炎链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
3. 流行病学调查我们对支气管肺炎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以深入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高发人群。
调查结果显示,支气管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
高发人群包括老年人、婴儿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此外,季节变化也会影响疫情的流行。
冬季是支气管肺炎高发季节。
4. 疾病流行趋势分析通过对支气管肺炎的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我们发现该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中,婴儿和老年人是高发人群。
此外,不同地区的发病率也存在差异,城市地区比农村地区高。
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支气管肺炎病例的报告和分析,揭示了该疾病的临床特征和流行趋势。
我们发现支气管肺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婴儿和老年人是高发人群。
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策略应包括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提高免疫力、加强公共卫生宣传等措施。
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支气管肺炎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支气管肺炎胸片与临床间的关系

支气管肺炎胸片与临床间的关系【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肺炎患儿胸片与临床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住院的14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胸片与临床资料。
结果:(1)男、女间胸片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2)胸片阳性率中除婴儿组和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间均有差异(P0.05)。
2.3 胸片阳性84例中,左下肺阳性26例(阳性率30.95%),右下肺阳性49例(阳性率58.33%),经组间比较,P0.05),其余各组间均有差异(P<0.05)。
合并婴儿组和幼儿组为婴幼儿组,合并学龄前组和学龄组为年长儿组,经组间比较,χ2=11.9,P<0.0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2.5 34例大量湿啰音中胸片阳性27例(79.41%),76例中等量湿啰音中胸片阳性41例(53.95%),28例少量湿啰音中胸片阳性9例(32.14%)。
χ2=14.14,P<0.01,各组间均有差异。
2.6 入院当天或入院后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和(或)中性粒细胞升高者89例,占61.38%,其中104例婴幼儿中升高者56例(53.85%),41例年长儿中升高者33例(80.49%)。
χ2=8.8,P<0.0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每年约有400万以上死于肺炎,我国约有30万。
肺炎是我国城市和农村儿童第一位死亡原因[2]。
肺炎在儿科以支气管肺炎最常见,支气管肺炎按病理形态改变分为一般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支气管肺炎,前者多以细菌感染所致,后者以病毒感染为主。
间质性支气管肺炎是细支气管炎、细支气管周围炎及肺间质炎的改变,在胸片上表现多不显著。
有资料显示肺炎中单纯病毒感染率达54%,已成为肺炎的主要病原菌[3]。
徐红贞等[4]报道杭州地区病毒性肺炎以婴幼儿时期最为多见,3岁以内由病毒所致者达34.9%,而3岁以上者仅为2.0%。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2021年1月第7卷第1期No.7 roll up No. 1 Issue, January, 2021智慧健康Smart Healthcare 31健康科学-健康论著研究D01:10.19335/ki.2096-1219.2021.01.011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刘向杰(河北省兴隆县医院,河北承德067300)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抽选于2019年1月至 2020年1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1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纳入研究组,再抽选同一时段入院接受治疗的176 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纳入对照组。
探讨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在秋冬季节集中发病,所有 患儿均伴有程度不一的高热、阵发性持续咳嗽、肺部湿罗音等临床症状。
存在补体C 3、C 4浓度含量减少患儿 占比75.00% ( 135/180)。
两组患儿的发病季节、是否存在流行接触史、白细胞计数(W B C )、抗生素使用时 间统计学分析对比有明显差异性(尸<0.05)。
经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发病季节、是否存在流行接触史、 W BC 、抗生素使用时间是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尸<0.05)。
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主要表现 具有特异性,表现为高热、阵发性持续咳嗷等症状,在秋冬季节集中发病,且存在流行接触史、U T C 下降,应 及时发现与干预,对缓解症状,促使病情恢复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危险因素;细菌性肺炎本文引用格式:刘向杰.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J ].智慧健 康,2021,7(1):31-33.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children and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inf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80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0 were select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176 children with bacterial pneumonia admitted to hospital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children. Results In autumn and winter, all the children were accompanied by different degrees of high fever, paroxysmal persistent cough, lung wet rales and other clinical symptoms. Children with reduced levels C 3% C4 complement 75.00%(135/180).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cidence season, prevalence contact history, leukocyte count (WBC) and antibiotic use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result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onset season, the history of epidemic exposure and the tipie of WBC 、 antibiotic use were the risk factor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children (P<0.05). Conclusion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children are specific, such as high fever, paroxysmal persistent cough and so on. Epidemic contact history, WBC decline, should be timely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to alleviate symptoms,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disease has a positive effect.KEY WORDS: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childre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Risk factors; Bacterial pneumoniaAnalysis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of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ChildrenLIU Xiang-jie(Xinglong Hospital, Chengde, Hebei 067300)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普遍多见的呼吸道 感染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一般 资料 选择 2 0 . 0 5年我院儿科住院诊断均 符 合肺炎 诊断标 准 的患 儿 9 5例 , 中男 4 5例 , 1 其 8 女 40例 。 < 3 6个月 4 3例 , 月 至 1岁 16例 , 3岁 6个 9 一 3 2 , 6岁 27例 , 6岁 8 。发 病时间 1d至 2 4例 一 4 > 7例
9 5例 患 儿 1
2 I 呼吸 道 病 原 四 项 抗 体 阳 性 率 结 果 .
腺病毒 I 阳性 3 1 ( 16 , g M 8 例 4 . %) 副流感病 毒阳性 2 8 例 (. %) 呼吸道合胞 病毒 阳性 13例 (2 3 ) 肺 31 , 1 1 .% , 炎支原体 阳性 9 例 ( 04 ) 各病原 菌间进行 比较 , 5 1, % ,
维普资讯
・
l9 2 6・
Gu n d n e i lJ u n l A g 2 0 V 1 8 No a g o g M dc o r a u . 0 7, 0.2 , .8 a
9 支气 管 肺 炎 患儿 病 原 学 检测 及 临床特 点 1 5例
个月。
12 方法 .
所有患者人院时或第 2 天抽取静脉血 2m , l
分离血清 , 应用 E IA法检 测血清 四种 特异性 I LS g A抗
体( 腺病毒 、 呼吸道 合胞 病毒 、 炎支 原体 、 流 感病 肺 副 毒) 试剂盒 由深圳市 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 司提供 的体 ,
外诊断用 S R O LS l s 检测试剂盒 。 E IN E IA c s c ai 13 统计学方法 .
1 资 料 与 方 法
嗽 6 9例 , 0 肺部 哕音 3 1 。胸片 阳性( 2例 小斑片影 )3 36 例 ,R C P阳性 3 4 ,C 8 例 P T阳性 49例。WB 2 . 8 C> 00× 1。 1 0 12例 , C>1. WB 00×1。 0 0 50例 , C< . WB 4 0×1。 0 6 例, 1 正常 6 例。见表 2 1 。
差 异 有 显著 性 ( 0 0 ) P< . 5 。对 1 3岁 组 和 4~ — 6岁组
是 抗生素 的不合 理使用或滥 用 , 使得原来 较为敏感 的
细 菌被抑制 , 不敏感的病原相对活跃 , 尤其是病毒性感
染 有较大 的上升 趋势 。我科 自2 0 年 起开始 采用血 01
清免疫呼吸道病 原体 4项检 测 , 有效 的提高 了支气 管
验。 2 结 果
3 讨 论
A J 支气管肺炎 的临床诊 断较易 , 其病原 学的 ,L 但 诊断却是一个 日渐被重视的和被关注的问题 。由于受
到 经济和实 验室的条件 限制 以及标本 采集条件要求 ,
用 S S 15统计 软件 , P S1. 采用 ’ 检 C
以往在治疗 支气管肺炎时 , 以往 多使用 广谱抗生素联 合 治疗 , 造成 了治疗 周期 的延长和不必要 的用药 , 特别
【 关键词】 支气管肺 炎 致病原
腺病毒
流行 病学
表1 1 ~3岁组和 4~6岁组肺炎病原体分布 例( ) %
呼吸疾病是d J 常见 四病之一 , ,L 发病率较高 , 占我 国小 儿各类疾病的首位 …。支气管肺炎在临床上为 常 见病 、 多发病 , 随着抗 生素 的广 泛使用 , 致病原 也发 其 生 了一些变化 , 病毒感染 的肺炎 病例逐 年增 多 , 由 于抗 生素的滥用 , 病毒感染 的肺炎在儿科 呼吸道疾 病
片影 , 临床经过 良好 , 少出现低 氧血症及喘 息。结论 较
龄前儿童。
腺病毒 检测 阳性率 4 . % , 6岁为 高发 年龄 组 , 16 4~ 与
腺 病毒是 支气 管肺 炎惠儿 的主要 致病原 , 主要发 生在 学
1 —3岁组 比较差异有显 著性 。腺病毒感染病例 临床表现 以不同程度发热 , 肺部 出现 细湿口音 , 罗 x线胸 片显示 小斑
毒感染 有下 降趋势 , 与相 关报道我 国以细菌感染 为主
22 各致 病 原 感 染肺 炎 的 临床 特 点 . 发热 5 9 。 5 例 咳
滥用抗生素 , 约 了医疗 资源。本研究 结果显 示 腺病 节 毒 检出率 较高 。有文 献报 道在 诸 多 的呼 吸道 病原体 病原 , 而肺炎支原体 、 吸道合 胞病 呼
肺 炎的病 原学 的诊断 ,0 3年 开展 了 P T检 测 , 20 C 避免
进行 阳性率 比较 , 见表 1 各病毒 1 3岁组和 4—6岁 , ~ 组进行组间 比较 , 中副 流感 病毒 1 3岁组 和 4~ 其 — 6 岁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00 ) 其他 病原 4— P> .5 , 6岁 组 阳性率均高 ( 0 0 ) P< .5 。
的发病率中 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们 回顾分析 2 0 05
年有完整资料 的 9 5 1 例住院患儿下 呼吸道感染病例 的 呼吸道病原 四项特 异性 I g A抗体 定量检 测结 果 , 合 结 阳性患J I 床资料进行分析 , 讨 20 L¥ l 探 0 5年我科 收治小 儿肺炎患儿病原体及流行病学特点 。现报告如下 。
包忠 宪 颜永 萍 冼雄 辉
广东省深圳 市第 六人 民医院儿科 ( 102 5 85 )
【 要】 目的 了解 支气管肺炎患儿病 原学检测及 临床特 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95 支气管肺 炎惠儿病 摘 1例
原体感染的流行病 学特点 , 中 1— 其 3岁 32例 , 6岁 27例 。应用 E IA法检测血 清4种特异性 IM抗 体( 4 4— 4 LS g 腺 病毒 、 呼吸道合 胞病毒 、 炎支原体 、 肺 副流感病毒 )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