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文档-建立生生不息的文化价值体系-精品文档
全面解析国家文化建设的构成

全面解析国家文化建设的构成引言国家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民族的精神风貌。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全面解析国家文化建设的构成,以期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国家文化建设的构成1. 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全体国民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
我国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同时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创造新的文化形态和内容。
3. 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包括出版、影视、动漫、网络、旅游等多个领域。
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增长。
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旨在为全体公民提供全面、便利、优质的文化服务。
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5. 文化交流与合作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
6. 文化教育与普及文化教育与普及是国家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通过教育、媒体等多种途径,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7. 文化管理与政策文化管理与政策是国家文化建设的保障。
政府应制定合理的文化政策,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保障公民文化权益。
结论国家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通过全面解析国家文化建设的构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文化建设的重点和方向,为我国的文化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2篇)

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一、工作概述____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积极推动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二、工作成果1. 建设规划编制:在____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得到了全面修订和完善,明确了建设目标、任务和措施。
通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规划编制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有力指导了后续的具体工作。
2. 机构建设完善:各级政府加大力度,支持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建设。
新建了一批全民阅读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水平。
同时,加强了文化设施的设备更新和维护管理,确保设施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3. 资金投入增加:各级政府逐步增加了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
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
4. 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了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岗位竞聘等方式,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同时,引进了一批有丰富经验和创新意识的文化管理人才,为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5. 文化产品丰富:通过加大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多样。
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图书,艺术团体演出了许多高水平的文化演出,博物馆举办了多个精彩的展览活动,让人民群众在生活中享受到了更多的文化熏染和精神滋养。
6. 科技支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借助科技手段,推动了数字文化和智慧文化的发展。
通过建设公共文化信息系统,提高了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利用效率。
同时,通过智能化设备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让人民群众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三、存在问题在____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解决和改进。
2022语文第一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练案一理解概念含义筛选文中信息含解析

练案一理解概念含义,筛选文中信息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材料一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中国北京开幕。
会议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共商亚洲文明发展之道,共话亚洲合作共赢大计,达成广泛共识并发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节选如下:我们看到,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同时,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
应对这些挑战,既需要经济的力量、科技的力量,也离不开文化的力量、文明的力量.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乃至世界各国文明加强平等对话、交流互鉴、共同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新平台.我们认为,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包容互鉴,在历史的启迪和现实的昭示中,以多样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和谐共生超越文明冲突,以交融共享超越文明隔阂,以繁荣共进超越文明固化,共同谱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华章。
(摘选自《人民日报》)材料二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
要想实现这几句话,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
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
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股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2024年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二篇)

2024年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范文一、背景分析2024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阶段。
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综合国力、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因此,制定一个科学而具体的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将对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目标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总体目标2024年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推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提高文化服务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主要任务1. 提升文化创造力和传播力(1)加强文化精品创作,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作品。
(2)加强文化产业创意打造,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
(3)加大对文化传媒领域的支持,提高传媒影响力和传播力。
(4)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鼓励文化创意企业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推动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
2. 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繁荣(1)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提高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
(2)鼓励文化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3)加强版权保护,维护艺术家和创作者的权益。
(4)推进文化产业国际化,加强文化产业对外交流合作。
3. 强化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1)改革优化文化教育体系,加强基础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整合。
(2)加大对文化教育资源的投入,提升文化教育质量。
(3)培养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
(4)加强文化与教育、科技、产业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4. 提高文化服务水平和文化消费能力(1)建设一批有特色、高品质的文化设施,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
(2)推动文化服务广度和深度的拓展,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3)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服务业,提高文化服务的市场化水平。
(4)推动文化消费形态的多样化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选择。
四、保障措施1. 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形成统筹规划、部门协同的文化建设工作机制。
《文化建设》课件

04
文化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文化冲突与融合
总结词
文化冲突与融合是文化建设中 不可避免的问题,需要采取有
效的措施来应对。
文化差异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 化差异是导致文化冲突的主要 原因之一。
文化认同
在文化融合过程中,需要尊重 和保护各种文化的独特性和差 异性,建立共同的文化认同。
详细描述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如讲座、沙龙、工作坊等,向员工普及企业文化 理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提升员工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营造文化氛围
总结词
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详细描述
通过内部宣传、活动组织、环境布置等方式,营造出积极向上、和谐共融的文化氛围,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 熏陶和影响。
开展文化活动
《文化建设》ppt课件
目录
• 文化建设的意义 • 文化建设的方法 • 文化建设的实践 • 文化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 总结与展望
01
文化建设的意义化建设,企业可以形成一 套被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和行 为准则,使员工更加团结一致,
提高企业凝聚力。
强化团队合作
文化建设有助于培养员工的团队合 作精神,促进跨部门、跨岗位的沟 通与协作,形成高效的工作氛围。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不断地投入和努力。在实践中,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文 化活动、制定文化制度、树立企业形象等方式来推进文化建设。同时,企业还需要注重员工的参与和 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文化建设的方式和内容,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需求。
展望企业未来的文化建设方向与趋势
总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企业文化建设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升级。未来,企业的文化建设将更加注重人性化、多 元化和数字化等方面的发展。
文化学概论新编——完全整理版

名词解释(4′5题)1、文献法P99: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档案文书、手稿以及其他记载中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文化学研究的方法。
2、文化符号P177:指代某种事物或表达某种意义的标记或符号。
它既用来指代任意一种与时间和空间相分离的不在场的时间还可以表达某种特殊的象征意义。
3、文化软实力P337: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发展和文化积累所形成的的现实作用力,包括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创新力和感召力等。
4、田野调查法P90:即实地考察法,是到研究对象所在的社区,通过参与观察的方式获取资料进行文化研究的方法,它是文化人类学家最为重视的一种研究方法。
5、文化冲突P228: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群体由于文化模式中存在较大差异,产生了文化认同上的障碍,继而导致文化间的交锋、紧张与对抗。
6、文化安全P313:指一个主权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免于遭受来自内部或外部文化因素的侵蚀、破坏或颠覆,从而很好地保持自身的文化价值传统,并在自愿自主的基础上吸纳和借鉴一切有益的人类文化精神成果并不断创新发展。
7、涵化P22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群体由于持续接触,造成一方或双方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变迁。
涵化分为强制性涵化和非强制性涵化。
8、全球化P56:全球化是当今时代正在进行的客观历史进程,它以经济全球化为主流,以信息化网络化为手段,对当代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一方面产生现实层面的实践问题,另一方面引发理论领域新问题的探讨与研究。
9、文化自觉P318: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名,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10、环境决定论P167:探讨人地关系的一种早期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体质特征、心理素质、民族特性、社会组织等诸多方面,极大地受到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条件的支配。
11、文化创新P61:指由连续的文化累积和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吸收而导致的一种文化创造。
12、文化模式P222:即一种文化形成的一贯的、稳定的特征和经验,既有心理与价值的层面,同时也有行为和制度的层面,在其文化结构和文化功能上均有着特定的规范。
新编文档-三生教育课程与教学-精品文档

3、简单应用:将学习过的材料 用于新的具体情境中去解决一些简单 问题;
三生教育课题研究开题培训
4、综合应用: (1)对综合问题中各组成部分的辨认 (2)对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 (3)识别组合这些部分的原理、法则 并能综合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
三生教育课题研究开题培训
5、创见 (1)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提出独到 的见解或解题方法 ; (2)按自己的观点对学习过程的材料 进行整理分类 ; (3)自己设计方案,解答一些实际 问题 。
三生教育课题研究开题培训
4、动作评价 (1)对动作作用的估计; (2)对组合动作或某种装置进行设 计、计划; (3)结果的解释、推论及评价。
三生教育课题研究开题培训
5、新动作的创造 (1)新情景下对动作的设计和实现; (2)新情景下对结果的解释、整理。
三生教育课题研究开题培训
三、情感领域学习水平分类 1、接受 (1)在适当的环境中注意对象的存在; (2)给予机会时有意地注意对象; (3)集中注意教师的讲解或演示。
三生教育课题研究开题培训
(四)教育信息化对“三生教育” 课程的构建
三生教育课题研究开题培训
(一)信息化对课程理念的构建
1、信息化创设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新基石 2、信息化创设了学生创新性发展的新空间
三生教育课题研究开题培训
(二)信息化对课程内容的构建
1、信息较量中突现核心价值巨大精神力量 2、网络文化中规范道德行为刻不容缓 3、健全人格品质是网络生活中人才质量提 升的基础涵养;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走渗入、创建、 提升、统整的新路;
三生教育课题研究开题培训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 “三生教育”教学研究
三生教育课题研究开题培训
生态文化的形成、价值及其体系架构的建设

V 1 6 N . o . o2 2
延安职 业技 术学 院学 报
J u a fYa a c t n l& Te h ia n t ue o r lo n’n Vo ai a n o c n c lIsi t t
21 0 2年 4月
Ap i 201 r l 2
生态文化 的形成、 价值及其 体系架 构的建设
武延 娜 。 艳 李
( . 大 学马克 思主 义学 院, 西 延安 7 60 ;. 1延安 陕 10 0 2长安 大 学政 治 与行政 学院 , 西 西安 7 0 6 ) 陕 10 4
【 要】 摘 文化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的体现。 生态文化与社会文化 , 人文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 , 它焉在人类拯救工业
【 稿 日 】 02 0— 6 收 期 2 1- 3 0
【 者简 介】 作 武延 娜 (9 9 ) 女 , 西延 安人 , 安 大学马 克 思主 义学 院 2 1 1 8一 , 陕 延 0 0级马 克 思主 义基本 原理 专业在 读硕 士, 究 研 方向: 马克 思主 义理论 与“ 三农 ” 问题 ; 李艳 (9 7 ) 女 , 西西安 人 , 18一 , 陕 长安 大学政 治与行 政 学 院 2 1 0 0级行 政 管理 专业在
思 维方 式 是一个 民族 审 视 、 考 、 识 和理 解 他们 生 思 认
文 明时代 生 态危 机 的现代环 境运 动 中形成 的。生态文 化传 载着重要 的 价值 , 力于人 、 致 社会 和 自然 的协 调发 展 。从 思想
认识 , 管理机 制 , 育 体 系及人 才 队伍 的培养 与建设 等方 面 阐明 了生 态文化体 系架构 建设 。 教 【 关键词】 生态 文化 ; 价值 ; ; 人 自然 [ 中图分 类号】 G12 1 【 文献标 识码】 A 【 编号]6 4 6 9 (0 2 0 - 0 6 0 文章 1 7 - 1 82 1 )2 0间及 人类 社 会本 身 的矛 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