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SARS的研究报道-论文
SARS传播的数学模型及对经济的影响数学建模全国赛优秀论文

.2003CMCMSARS传播的数学模型及对经济的影响(轩辕杰整理)指导老师:覃思义彦麟小华纽SARS传播的数学模型及对经济的影响摘要本文针对SARS的传播以及对经济的影响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
首先,对附件1提供的早期模型,认为“传染概率”的说法欠妥,传染期限L的确定缺乏医学上的支持,使模型的说服力降低。
模型中借鉴的参数来预测的疫情走势,不失为一种方法,但在不同地区因政策,地域的不同,病毒的传播和控制呈现不同的特点,使不同城市之间的可比性降低。
故借鉴法存在一定的适用围,且不能对首发城市进行预测。
对于第二问,在分析常用传染病模型的局限性后,文中把患者所处的状态明确划分为潜伏阶段、发病阶段和隔离阶段,根据各阶段的转化关系建立了第一个数学模型。
考虑到发病和被隔离等事件发生的随机性,本文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适当改进,建立了随机模拟模型。
通过对5月10日以前数据的拟合,并经过500次模拟,对的疫情进行了预测:7月上旬将基本解除疫情,累计病例约2800多人。
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得很好。
另外,改变有关参数,发现提前5天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将使疫情解除的时间提前约10天,累计人数降至1958人;若延迟5天采取措施,疫情将推迟11天,累计人数达4487人。
根据这些预测,文中对卫生部门采取控制措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对第三个问题,本文研究SARS 对入境旅游人数的影响,建立了数学模型。
通过数据拟合的方法确定日增长病例数对旅游人数的影响,预测9~12月份入境旅游人数分别为24.02,36.06,33.04,25.85万人。
与往年同期相比,9月降低了23.5个百分点,10月以后影响逐步减小,经济进入恢复时期。
对于第四个问题,给报刊写了一篇通俗短文,说明了建立传染病数学模型的重要性。
最后在模型的评价中,对该模型优于原附件1模型的方面作了说明,特别说明了建立一个真正能预测和为预防、控制提供可靠、足够的信息的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和困难之处。
传染病模型和sars的传播数学建模姜启源

传染病模型和sars的传播数学建模姜启源
传染病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用于描述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过程。
传染病传播的数学建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的传播机制,评估和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指导疾病的控制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2002年至2003年期间爆发的一种严重急性呼吸道疾病,由一种名为SARS冠状病毒引起。
姜启源等研究人员在SARS爆发期间进行了一些数学建模研究,以对疾病的传播进行评估和预测。
姜启源等人基于传染病数学建模的经典理论和方法,开展了SARS传播的数学建模研究。
他们考虑了人际传播和环境传播两种传播方式,并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
通过模型分析和数值模拟,他们可以估计SARS的传播速度、传播距离和传染性等参数,并通过对不同控制措施的模拟推断出最有效的控制策略。
研究结果显示,人际传播是SARS的主要传播途径,而环境传播的影响较小。
他们还发现,SARS传播速度受到接触感染率和感染者的平均潜伏期的影响。
他们的研究为SARS的疫情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并对其他传染病的传播数学建模研究提供了参考。
总的来说,姜启源等人的研究为我们对传染病的传播和控制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疫情的预测和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这些研究对于应对类似疫情的
发生和传播至关重要。
SARS病毒研究概述

SARS冠状病毒研究概述[摘要]: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SARS冠状病毒在分类学、形态学以分子遗传机制进行一个总体的介绍,第二部分是针对SARS的治疗以及抗SARS病毒新药的研究思路来进行阐述的。
关键词:SARS 冠状病毒治疗新药研究思路自2002的11月中旬以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首先出现在中国的广东省,接着在中国香港、台湾、加拿大、新加坡、美国和欧洲相继出现,以至演变为一场席卷全球的风暴。
这场风暴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同时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人们和SARS打起了一场看不到硝烟的战争。
在1980年,科学家用了两年的时间发现AIDS的病原是HIV,在2003年,WHO成立了一个由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13个实验室组成的合作研究网络,在两个星期后正式宣布一种以前未知的冠状病毒,为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的病原体,并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继SARS病毒分离成功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成功之后,科学家们对SARS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SARS 冠状病毒的基因组进行诠释,SARS的诊断和SARS病毒疫苗的研制,寻找抗SARS的药物。
下面对研究情况进行概述。
1.SARS病毒概述1.1SARS病毒的分类学地位SARS 冠状病毒(SARS-Cov),属于巢状病毒目(Order:Nidovirales),冠病毒科(Family: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Genus:Coronavirus)。
根据其基因组结构分类,它属于单链正义RNA 病毒,病毒基因组约为30Kb,是所有RNA病毒中最大的基因组。
在SARS病毒以前,人类共发现了大约15种不同的冠状病毒。
这些已知的冠状病毒,根据血清学证据和种属发生学规律,分为3 个Group。
其中Group1来自牛等动物,Group2包括猪、老鼠等哺乳动物冠状病毒,Group3仅有鸟感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
SARS的相关认识

关于非典型肺炎(SRAS)的认识赵波2016级中西结合临床专硕2002年11月16 日,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发现首例病因不明的非典型性肺炎,此后发生了一起家庭聚集性非典疫情。
2003年1 月 2 日,广东省卫生厅接到某地医院内科发生一起肺炎局部暴发的报告,经专家现场调查,初步认为是一起不明原因的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局部暴发。
该月中旬,广东省中山市出现医院和家庭聚集性非典型肺炎病例。
2月起,广东省广州出现多家医院、家庭非典型肺炎疫情暴发和一定数量的散发病例。
2月11日,中国卫生部向WHO报告非典的流行状况,同时,广东省卫生厅向媒体公布:从2002 年11月16日至2003年2月9日下午,广东省发现305例非典病列。
2003年2~3月期间,与广东紧邻的香港,以及越南、加拿大也报告发现了类似病例。
倾刻,全球政界首脑和卫生部门专家为之震惊。
2003年3月12日,WHO发布全球性警报,并将此病称为重症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国内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中国卫生部将之定为甲种传染病。
2003年4~5月,中国北京市暴发SARS流行,此后相继有中国大陆部分省区、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暴发流行“非典”,世界范围内北美、欧洲亦出现区域性SARS。
这场“瘟疫”的全球流行,不仅极大地威胁着人民健康,而且由此病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如2003年北京市SARS疫情的突现使整个城市的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卫生资源凸显匮乏,公共卫生体系受到巨大挑战,旅游等第三产业受到重创,当年5月份,北京市经济增速下降1.8个百分点。
特别是由于人们对SARS尚未充分认识,治疗中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且SARS直接治疗费用十分高昂,以北京市为例,整个城市用于抗“非典”的费用估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
据估计,SARS在全世界已造成33多亿美元的损失。
1.病原体的结构2003年4月16日,WHO正式宣布造成本次SARS流行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家族中的一个变种,并将此病毒正式命为SARS冠状病毒。
非典调研报告

非典调研报告非典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非典型性肺炎(SARS)是2002年至2003年全球爆发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由冠状病毒引起。
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约8000人感染,近800人死亡。
非典在当时的爆发引起了全球关注,也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调研目的本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非典疫情的爆发原因和防控措施,为今后类似疫情的应对提供经验教训。
三、调研方法本调研采用了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采访疾病防控机构、医院和疾病防控专家,获取相关信息。
四、调研结果1.非典爆发的原因:非典的起源可能是来自中国广东省的一种蝙蝠病毒,经过中间宿主(像猫这样的动物)传播到人类。
不当的食用和处理野味可能是导致疫情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2.非典的传播途径:非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密切接触、空气传播和污染物接触传播。
3.非典的症状:非典的症状包括发热、呼吸困难、咳嗽、体重下降等。
4.非典的防控措施:非典的防控措施包括早期病例识别和隔离、积极的公共卫生干预、加强监测和报告、个人防护等。
五、调研结论非典疫情的爆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病毒的性质、人与动物接触、卫生条件和国际合作等。
未来,我们应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建议1.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应积极分享疫情信息和研究成果,共同应对传染病威胁。
2.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提高卫生设施和人员的水平。
3.加强公众教育:通过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7.参考文献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ummary of probable SARS cases with onset of illness from 1 November 2002 to 7 August 2003[EB/OL].2003.2. 顾百文, 李及之, 冯晋肺炎传染源的流行病学调查[J]. 传染病信息, 2003(4).3. 李兵. 非典(SARS)流行病学调查 [J]. 中国卫生教育, 2003(11).。
SARS——甘肃政法学院

0 /1 0传播的数学模型分析
王
摘
汝
发
兰州 ) $ # # ) # +
甘肃政法学院 *
同时根据各参数对疫情的影响 2 提出了应对 0 /1 0的若干对策 3 关键词 ! 0 /1 0疫情 4 微分方程 4 图形解析 4 相轨线法
要! 以微分方程为理论基础2 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预测了 0 从而得到了病人与健康者之间的函数关系3 /1 0的 发 展 趋 势 2
? J < H ; * & +
P< * # + C< 2= * # + C= CA K< 2 * ? * # + C# + # # #
& R 式很难求解 2 我们采用相轨线法给出定性分析 Q * & + 3 由* 式得 & + !
2 -B ! 5 W 2 ) -9 -Z 9 #-% 8[ 6 7 ’ 2 Z9-B ) -9 8Z 9 ! 5 W 2 -B ! 5 W
.
2
2 再令 Z 又因为 W 所以 \ *( " *9 " 9 -B ! 5 W #\
2 ) -2 9 2 ) -9 -\ . . ( 从而 6 # 6 7 7 ] ^ 6 (\ 2 ) -9 8\ 9 2 ) ( ’ *’ 2 ) -2 9 . ;-% 8[ 6 7 ’ 9 2 ) 9 -‘ 又因为 ) 所以 .6 #-% 8[ _9 " 7 ’ 9 ‘ 9 # ) -% 5 ’ 5 9 8[ 9 . 8a 当’ 时 #( " #) #9 -0 ( ( ) 所以 0 . ( 解得 4 # 6 7 [ 9 9 -0 ( 9 故 ) 1 3 # 1 b 3 ’ 0 ( -% 5 ’ 5 9 . 8 a 9 -0 ( 对1 式进行分析 4 受到 比 例 系 数 %和 ’ 的限制& 在疫 b 3 1 3 ) ’ 情 从 开 始 到 爆 发 阶 段" 健 康 人 数 减 小& 当 疫 情 被 控 制 的 时 候" 即被传染病人可能被严格隔离" 病愈不再传染或死亡时" 被感 染人数越来越少 & N 小结 从上述两个模型和疫情不难知道 " H IJ H的传播与人口总 数K 交通环境K 人口密度K 病人与正常人的比例K 交叉感染的程 医疗水平K 卫生保健水平以及政府重视程度等诸方面有着 度K 极为密切的关系 4 人口总数 9越大 " 被传染人数 c 越快 & E 人口总数 4 交通环境 交通越拥挤 人口流动大 传染速度快 & G 4 " " 在同一地区" 人口密度越大" 人与人接触越 d 人口密度4 频 繁" 病 毒 越 容 易 传 播" 所 以 要 疏 散 人 群" 比如禁止大型集会 等& 也就是被感染者人数越大 " 传染 e 病人与正常人的比例 4 速度越快 " 所以我们要提高 !值 " 以便减少被传染人数 & 人与人之间免不了要接触 " 接触就可能被感 f 交叉感染 4 染" 所以应避免频繁的人与人接触 & 不同地区医疗水平不同 " 对疾病的控制情况 g 医疗水平 4 就不同 " 所以传染情况也不同 & 住在城镇和住在农村的人医疗条件有 h 卫生保健水平4 差异 " 所以传染情况不同 & 政府对传染性疾病的重视程度 " 直接关 i 政府重视程度 4 系到疾病的蔓延快慢程度 & 世纪第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传染病 " 给 . H IJ H是 2 我们的国家" 我们的民族带来了很大灾难" 它的蔓延不仅给我 国的宏观经济和各行各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而且夺去了很 多 人 的 生 命& 在与 H 作 斗 争 的 过 程 中 我 们 只有一个信 " IJ H 那就是在党的领导下" 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与 H 念" IJ H抗 争 到底 & 参 考 文 献
非典感悟论文

非典感悟论文1. 引言2003年,中国经历了一场严重的非典疫情。
这场疫情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使得人们对公共卫生和防控措施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本篇论文将从个人的经历出发,总结非典期间的感悟,并探讨对未来公共卫生事件的启示。
2. 非典时期的个人经历作为当时的高中生,我亲身经历了非典时期的不安和恐慌。
学校停课,商场和娱乐场所关闭,人们不敢出门,生活变得异常困扰。
虽然在当时对疫情的了解不多,但我逐渐明白了个人的健康与公众的健康息息相关。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的感悟逐渐形成。
3. 公共卫生意识的重要性非典疫情的爆发使得人们对公共卫生问题开始关注。
不仅仅是医护人员,普通民众也开始通过各种媒体关注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控方法。
宣传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到,公共卫生意识开始形成。
4. 网络和媒体在公共卫生宣传中的作用非典疫情时期,网络和媒体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政府和专业机构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传递信息,提醒大家防范疫情。
同时,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成为了民众获取实时信息和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
网络和媒体在这场疫情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 非典疫情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除了对个人健康的威胁,非典疫情还给社会和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封锁城市和减少人员流动导致了消费的下降和生产的停滞,许多行业陷入困境。
非典疫情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思考。
6. 非典期间的自我保护措施和经验在非典期间,人们学会了强调个人卫生和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成为了大家的日常习惯。
这些经验对今后的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7. 非典疫情对防疫体系的改进非典疫情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的一些薄弱环节。
在此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公共卫生系统的建设和防疫能力的提升。
此次非典疫情成为了公共卫生社会治理的催化剂,推动了我国防疫体系的不断提升。
8. 对未来公共卫生事件的启示和展望非典疫情使得全球都对公共卫生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SARS病毒最新研究,nature最新翻译版

一种能利用ACE2受体的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的分离和鉴定2002-3年,由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CoV)引发的流行病,是当代史中最值得注意的公共卫生事件。
不断发生的中东呼吸道综合症(MERS)疫情表明,这组病毒仍然是一个关键的威胁,而且它们的分布比先前所认识的更广泛。
虽然蝙蝠已被证明为这两种病毒的天然宿主,但试图从蝙蝠分离SARS-CoV的祖先病毒,一直没有获得成功。
在中国、欧洲和非洲,现在报告了不同的SARS样冠状病毒(SL-CoVs),但是,其中没有一个被认为是SARS-CoV的直接祖先,因为它们的系统发生与SARS-CoV不一致,而且,它们的剌突蛋白(S蛋白)没有利用SARS-CoV的细胞受体分子的能力,即人类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ACE2)。
这里,我们报告了两个来自中国云南中华菊头蝠(菊头蝠科)的新发现的蝙蝠冠状病毒:RsSHC014和Rs3367。
这两个病毒与SARS-CoV的关系,远比任何以往鉴定的蝙蝠冠状病毒更为密切,尤其是在剌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域(RBD)。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报告首次记录了用蝙蝠排泄物从非洲绿猴肾细胞株系E6细胞中,分离到一类活的SARS Like-CoV(蝙蝠SL-CoV-W1V1),它具有典型的冠状病毒形态学特征,该病毒与Rs3367具有99.9%的序列同源性,为了进入细胞该种病毒能利用人、果子狸和中华菊头蝠的ACE2。
初步的体外试验表明,W1V1具有广泛的动物种类嗜性。
迄今为止,我们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中华菊头蝠是SARS-Cov天然储存宿主最强有力的证据,以及一些蝙蝠SL-CoVs直接感染人体细胞可能不需要中间宿主。
我们还高度重视将病原菌的发现定位于高风险野生动物群中新出现的热点病原菌,这也是发现并防止流行病发生的重要方法。
图1 依据RBD区域S蛋白氨基酸序列构建的进化树以及蝙蝠SL-covs Rs3367和RsSHC104的亲本区域 a,利用Clustal W软件比对发现SARS-covs的S蛋白氨基酸残基的第310-520位与蝙蝠SL-covs同源区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