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合集下载

5.2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5.2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基本民族政策,也是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 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依据宪法和自治法,自主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 事务。 ①在哪里设置?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国家统一领导
②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 ③如何实现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依法
④自治职权
民 族 团 结 宝 鼎
2001年7月, 胡锦涛率中 央代表团出 席西藏和平 解放50周年 大会并向西 藏自治区赠 送民族团结 宝鼎。
全国人大少数民族代表情况统计
届数 项目
一 二 三 四 五 届 届 届 届 届
122 6 178 122 6 179 304 0 372 288 5 270 3497
内部事务(不是完全自治))
2、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重
要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①由历史特点所决定的(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由现实情况所决定的( “大杂居、小聚 居”。)
实行自治以来的意义(成就)
1、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 团结和共同繁荣。 2、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主权利,使 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人。 3、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本节课由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和民族区域自治两个框题组成 。
2、请自主阅读教材58--62页,完成
导学案课前预习中的任务。
1、阅读课本58--59页,谈一谈:通过分析 中央人民政府向西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 结宝鼎”、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都有少 数民族代表参加、百路村各民族友好相处 等材料,谈一谈你对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 系是如何理解的?
六 届
七 届
八 届

第5课第2框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第5课第2框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材料二: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都有少数民族 代表参加,十一届人大代表中有411名少数民 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3.76%。在第九届全 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少数民族占21%; 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少数民族占9.6%;在 政府中,国务院领导成员和部长有3人为少数 民族;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主席、州长、县 长或旗长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材料二: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快速增 长,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06年,民族 地区(指5个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3个 多民族省份)生产总值达到20519亿元,与 2002年的10518亿元相比,增长了63.5%, 年均增长13.2%;民族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 达到10832元,比2002年增加了5415元。 想一想:上述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的什么优越性?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爱我中华.mp3
材料一:2008年9月22日 下午,宁夏博物馆宝鼎广场彩 旗招展,鼓乐喧天。由胡锦涛 总书记亲笔题写鼎名的“民族 团结宝鼎”赠鼎仪式在这里隆重 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纪委书记、中央代表团团 长贺国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党 委书记陈建国一起拉动大红绸 布,为中央人民政府赠送宁夏 回族自治区的宝鼎揭幕。
自学探究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原因是什么?
2.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有哪些特点? 3.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优越性是什么?
在我国,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形成了以汉 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的局面,但是在一个民 族聚居区内,也往往杂居或聚居其他人口较少的 民族。在我国,一个民族完全居住在一个地区的 情况极少;一个地区只居住一个民族的情况是没 有的,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 局面。汉族作为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遍布全国。 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且主要居住在边疆地区,但 是在内地县级以上行政区域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 布状况。 请思考:上述材料能说明什么?

初中道德与法治《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1)》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1)》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第五课第2 框《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能力目标:提高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技能,提高与其他民族交往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知道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新型民族关系。

各民族只有平等、团结、合作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学难点】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这个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而且政策性较强,学生理解这些问题会有一定的难度。

第一步:课前预习探新知【预习问题】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族人民结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是什么?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分布特点?5、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6、民族区域自治有何优越性?7、在维护民族团结上青少年应怎么做?活动要求:1.按照要求自主预习,认真完成预习问题。

2.组长统筹本组的预习情况,鼓励同学积极回答问题。

活动要求:1.课上小组内核对预习问题答案。

2.教师给予点评。

【教学过程】第二步:课内探究深挖掘一、视频导入:《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 周年》趣味问答:民族知识大比拼二、探究引领共同进步探究一:李明的西藏之旅(一)李明也观看了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晚会,萌发了去西部旅游的想法。

放暑假了,父母同意了李明的建议。

李明上网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方便出行。

他查阅了很多资料,感慨万分。

帖一:选举产生的十八大代表,少数民族党员代表数量增加。

当选代表中,少数民族党员代表249 名,占11%;43 个少数民族有代表,比十七大时增加了1 个民族。

帖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 多年来,在国家的扶持、各兄弟省市的支援和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面貌焕然一新;GDP 超过4203 亿元,比50 多年前增加80 多倍;公路通车里程14.7 万公里;全疆共有各级各类学校近8000 所,2012 年上半年,新疆非石油工业增势强劲,增加值达到608 亿元,增长18.2%,增速位居全国第一位。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第五课人民当家作主《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内容标准三4.6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1、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2、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正确地认识和看待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与其他民族的同学交往的能力。

3、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已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懂得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内容分析本项目设置了两个层次: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

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努力实现共同繁荣,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引导学生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拥护国家的民族政策,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我国已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它所涉及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而且政策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安排了四个环节:情景导入自主感悟——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回归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学习、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在合作互动中实施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与策略运用多媒体教学,采取讨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力求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真实的材料,联系社会热点话题,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及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学生调查了解、搜集反映各民族风俗习惯及其风土人情的资料,搜集为维护民族团结做贡献的感人事例。

第五课第二框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第五课第二框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导学案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能力: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培养运用科学的观点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政治生活、经济是生活的各种现象的能力,提高与其他民族的同学交往的能力。

知识: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已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懂得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课前预习案1.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2.怎样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的发展?3.建国50年来我们国家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是什么?4.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何重要意义?6.我们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维护民族团结?课内探究案1.歌曲《爱我中华》中有这样一段歌词“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1)材料说明了什么?(2)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2.西藏从只拥有一个简陋的造纸厂到如今拥有一批现代化企业,从刀耕火种到农机具的发展,从能带走的只是身影,能留下的只是自己的脚印,到现在农民收入千元以上,这变化是巨大的。

50多年来,中央对西藏的投资和补贴累计500亿元,这些无不体现着祖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互助。

(1)西藏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怎样的民族关系?(2)请写出我国对待民族关系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3)西藏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当堂检测1.在庆祝建国60华诞之际,天安门广场新添了一道壮美的图景:56根民族团结柱矗立在广场东西两侧,高矮粗细并无二致,颜色质地毫无差别。

这一“图景”主要表明A.我国56个民族没有任何差别 B.我国56个民族一律平等C.我国56个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D.我国56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2. 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

第5课第2节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第5课第2节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互 动探 究
板块一: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少数民族人大代表
东部向西部捐款
“民族团结柱”每根高达13.6米,重26吨。“民族团结柱
的设计创意就是56个民族的人民是共和国的脊梁,共同支撑着 共和国的伟业。
合作探究
通过这几张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56个民族在 建国后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我国各族人民平等相待,团结和睦,共同
共同发展。同学们要为今后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贡
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矗立的的每一根“民族团结柱”都 代表着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雕刻着该族民族 的名称及在京的图案和文字。“民族团结柱”的设计安
装充分体现了( B )
A.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 B.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C.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D.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发展水平相同
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
系,少数不法分子企图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是不得人心的, 是注定要失败的。
1.新型的民族关系
独 具 特 色 的 民 族 区 域 自 治
平等 团结 共同 繁荣
民族自 治地方 享有自 治权
2.我国的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
发展不平衡 3.我国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共同发 展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力地 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
2、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 暴力事件。当暴徒疯狂肆虐无辜百姓生命时,家住在解放南
路街道双庆巷社区的哈米根·艾买提老人,打开自家房门,
救助了18名无处可逃的群众。老人说:“不管是汉族还是维 吾尔族,大家都是一家人,都应该好好过日子。” 对于哈米根老人的行为及言语,你有什么感受? 答案: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我国各族

5.2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5.2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学生:理解3.14和7.5事件的实质。了解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原因与意义。进一步体会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学生:阅读课本材料。积极举手回答。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小组代表发言。深刻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及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1两段材料。学生对这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回答合理,就要予以肯定的评价。但最重要引导学生明确这一做法主要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享有自治权。
教后反思
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据统计,1965年至2004年,中央对西藏地方财政补助收入累计达968.72亿元,其中1994年至2004年达785.26亿元。对口支持西藏的中央部委、省市区、中央企业先后派出援藏干部2892人,支持自治区建设项目1698个,,投入资金64亿多元。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持西藏,为西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西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作为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如何理解和做到上述规定的要求?
参考答案:1.B 2.A 3.B 4.B 5.(1)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之一,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青少年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2)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发现影响民族团结的言行要说服和抵制,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第五课(课时2)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教学任务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维护来自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
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能力
提高与其他民族同学交往的能力。
知识
道我国各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全国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我们国家长期稳定和繁荣

第五课第二节独具特色民族区域自治

第五课第二节独具特色民族区域自治

《独具特色民族区域自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政治制度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教材以真实的案例开篇引领学生去思考、感悟;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教材选取了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的开发和建设引领学生认识民族自治地方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教材介绍了我国在少数名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以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能力:1、提高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技能。

2、提高与其他民族交往的能力。

知识: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2、知道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3、知道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是我们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

4 、懂得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学情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个概念学生是比较生疏的,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民族区域自治离我们生活很遥远,虽然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如: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等了解的很多,但是要做到更好的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文化的认同感,并且做到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与各民族有好往来,必须对民族关系、民族政策进一步了解,从而认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更好的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重要性。

民族平等、团结合作才能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用毛泽东的一句名言:“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

”教学难点: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这个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而且政策性较强,学生理解这些问题会有一定的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在即,许多考生都在向理想的 大学冲刺,按照国家的政策,少数民族 考生可降分录取(最多可以降80分)。 思考:国家为什么在大学招生时要 对少数民族实行照顾政策?
一、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我国各民族平等相待,团结和睦, 共同发展,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但历史形成和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 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差别, 却依然存在,而且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
全国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 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是我国长期稳定和 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
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才能具有强大动力; 只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团结奋斗, 才能具有坚实基础; 抓住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 个主题,就抓住了新形势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切实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就能在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开创民族工作的新 局面。
第五课 人民当家作主
二、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
2、西部大开发战略
(1)列举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2)实施西部大开发原因(P59①②) (3)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P59框题)
3、怎样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P59⑴⑵⑶] 4、民族平等、团结合作是我们事业胜利的基本
保证。 5、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
6、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P61一 ①②]
①历史依据 ②现实条件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7、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变化题: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P61一 ABC]
A.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行 B.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C.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1、什么是民族 区域自治? 2、自治机关是 指什么? 3、自治地方有 哪几级?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三级
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 省一级 5个
设立区市的市级 30个
县一级
119个
注:民族乡(1200多个)不属于民族自 治地方,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二、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
3、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 聚居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依 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根据本 地区的实际情况,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 族内部事务。
维吾尔族
朝鲜族
彝族
回族
苗族
藏族
在我们伟大祖国________ 960多万 平方千米的土地上,
居住着____个民族,其中人数最多的就是 56
汉族 ,其他的_____ 55 个民族由于________ ________ 人口较少,所 以我们习惯上称之为少数民族。_________ 中华民族 是居 住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 国情之一。
思考:这些材料体现了什么内容?
新华网北京9月27日电(记者魏武、傅双琪)国务院新闻办27日发表 的《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说,历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人数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总人数的比例,均 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规定:在同一少数民族人口不到当地总人口15%时,少数民族每一代表 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适当少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人口特别少的民族至少也应有一名代表。 白皮书数字显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61名委 员中,有少数民族人士25名,占15.53%。
结合教材P59页材料,思 考:国家为什么要实行西部大 开发战略?
1、有利于实现东中西部资源优势互补, 扩大国内市场; 2、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 发展,促进共同繁荣; 3、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4、有利于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 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 的基本保证。 --毛泽东
材料一体现了各民族在政治上实现了平等 材料二体现了各民族都有平等发展经济的权利 材料三体现了各民族都有平等发展文化的权利 这些材料共同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 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2002年末人 口3.67亿人,占全国的28.8%。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 元,占全国的16.8%。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 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 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 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200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建设穿越“世界 屋脊”的青藏铁路!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6月29日全线开工。
图为西藏6000多名群众兴高采烈地参加 在拉萨举行的青藏铁路开工典礼
青藏铁路开工铺轨
二、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
4、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巨大的 优越性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妥善解决了国家统一 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 全,又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人。 实践证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力 地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材料一:在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15名,占全国人大代表总数的 13.19%,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参政议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 员长中,少数民族占20%,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少数民族干部占12.5%。
材料二:《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二十五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 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 材料三:《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 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背面图案:布达拉宫,汉、 蒙、维、藏、壮五种文字
背面图案:人民大会堂,汉、蒙 维、藏、壮五种文字;
二、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
1、适应“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 分布特点,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 行民族区域自治。
2、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 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阅读教材P61,思考以下问题:
8、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优越性?
[P62一 ①②③] 9、青少年应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P62二)
经济平等、文化平等
我国民族自治地区发展情况
民族自治地区 粮食产量(万吨) 工农业总产值(亿) 1949年 1581.5 36.6 1998年 7150 8523.5
文盲率(%)
95
27
西部概况
为增进民族之间的团 结和友谊,我们应该怎么 做?
我们要坚决反对和克服大民族主义, 特别是大汉族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和克 服地方民族主义。
二、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
5、青少年要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做伤害 民族感情的事;各民族同学平等相处,以 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 发展。
2000-2016年,西部大开发累计新开工重点工程300项,投资总额达63515 亿元。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1.42%,高于全国 9.64%的年均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长最快的10年。
一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一改滞后的局面,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1.9%,主要的 宏观经济指标十年间都翻了一番以上。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像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这些 标志性的工程相继建成。铁路、公路通车里程分别是10年前的1.5倍和2.8倍,电力 的装机是10年前的5倍。 三是生态建设规模空前,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西部地区退耕还林的面积是2.4亿 亩,退牧还草的面积是6.8亿亩,西部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从10年前的10.32%,提高 到现在的17.05%,提高了6.7个百分点。 四是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展。这10年间中央在西部地区先后组织了50多项专向性 的社会事业建设项目,总投资达到上千亿元,西部地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社会保障和就业水平大大提高。 五是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城乡居民的收入分别是10年前的2.7倍和2.3倍, 十年前西部地区有5700万贫困人口,现在下降到了2370万,减少近60%。同时西 部地区的东、中、西不同地区之间互动合作的关系向广度和深度进展,西部地区对 内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的形成。广大干部群众开拓创新的意识不断的增强,西部人 民的精神风貌昂扬向上。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五 十多年来,经济得到巨大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成立)
图为新疆人民大会堂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成立)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成立)
大武口区园林化 城市初具规模
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
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以来发 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藏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
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和长江经济带发展,2016年国家新开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30项,投资总 规模为7438亿元,重点投向西部地区铁路、公路、大型水利枢纽和能源等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30项新开工重点工程分别是:(1)贵阳至南宁 铁路,(2)重庆枢纽东环线,(3)川南城际铁路内江至自贡至泸州段, (4)重庆城口(陕渝界)至开县公路,(5)四川九寨沟至绵阳、仁寿至 屏山新市公路,(6)云南昌宁至保山、景洪至打洛公路,(7)陕西宝鸡 至平坎、平利至镇坪、绥德至延川公路,(8)京藏高速石嘴山至中宁段改 扩建工程,(9)包头至茂名高速公路包头至东胜段改扩建工程,(10) 新疆G7乌鲁木齐至大黄山、G30乌鲁木齐至奎屯改扩建工程,
西 部 大 开 发 标 志 性 工 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