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其实很简单》第7、8章读书感悟

合集下载

《教育其实很简单》读书心得

《教育其实很简单》读书心得

《教育其实很简单》读书心得黄宗奎读书心得“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

”读书已是我的生活态度,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读书不太喜欢写读后感,因为,一本好书我会反复的读,而每一次品味都会给我不一样的感悟。

书是人类灵魂的产物,在书籍里可以和千年之前的伟人、思想家交流思想。

在智慧碰撞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

我个人觉得我是一个人格比较复杂的人。

因为,影响我思想和性格的是四种完全不同的书:《论语》、《孔子家语》等儒家传统中庸思想在我心底树立了一个君子的形象;《史记》《吕氏春秋》里面一个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也给我深深的触动;《菜根谭》《围炉夜话》《增广贤文》让我领略日人情世故;《世说新语》《绝版魏晋》《竹林七贤》让我襟怀洒脱??第二篇:素读教育之读书心得 800字读书心得——读陈琴老师《经典即人生》有感假期里读了陈琴、华一欣著的《经典即人生》,里面讲到了“素读”的读书方法,颇有收获。

关于素读,在我粗浅的记忆里,就是诵读经典加广泛阅读。

“素读”其实是一种读书方法,就是不追求对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只是反复有声的朗读,直到把诵读的内容背诵得滚瓜烂熟为止,是一种很朴素的读法。

但是,真正要展开来谈素读,我发现我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翻开书来。

因为素读还涉及读什么,怎么读,怎么开展的问题。

关于这个,陈琴老师在书里的讲话,已很精练,我自己需要一遍一遍地去反复咀嚼。

首先,素读要求我们要选择经典作品来阅读。

经典作品为什么要用“素读”的方法呢?这跟经典作品的特质有关系。

我们一生中邂逅的文字不胜其数,然而,能对我们有影响的书籍必是经典作品。

经典作品是我们精神世界的种子,只有把种子深植心田才会有生根发芽茁壮的可能,否则,再好的经典“种子”都只能是燕过无痕、行云流水般逝去,不可能有被我们重新发现的机会。

因此,经典作品只有经过“素读”,装进我们的记忆深处、成为我们想忘都不能忘的内容才有功效,一般的读,作用不大。

其次,素读是对师生都适用的方法。

读《教育其实很简单》心得

读《教育其实很简单》心得

思想引领教育——读《教育其实很简单》心得沂江乡学校杨桂平通过这段时间对赵丰平校长的《教育其实很简单》一书认真学习,深刻反思自己三十年来的从教经历和对教育的认识,触动很大,使自己对一直以来的教育理解有了质的升华,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把孩子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

”也正是这一腔真爱、一份宽容造就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而体现到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自由呼吸的教育”我认为主要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下面我就谈谈几点读后的感受。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教育是困难的事业,复杂的工程。

教育工作千头万绪,任何一个层面的改革都会有思想、观念、行动方面的重重阻碍。

但正如赵丰平校长所认为的那样,只要教育是合规律的,教育就是简单的;只要教育是用心去做的,教育就是简单的;只要教育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教育就是简单的。

一、提升人性,教师情怀。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是关于人为什么读书的。

“爸爸,为什么要上学呢?”儿子上学不久问爸爸。

爸爸说:“儿子,你知道吗?一颗小树长1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当柴烧。

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

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干不了别的。

如果上6六年学,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

如果上9年学,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

如果上12年学,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

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

”儿子:“知道了。

”爸爸说:“放羊、种地、当保安,丢人不丢人?”儿子:“丢人。

”爸爸说:“儿子,不丢人。

他们不偷不抢,干活赚钱,养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点也不丢人。

教育其实很简单7、 8章读书感悟

教育其实很简单7、 8章读书感悟

《教育其实很简单》七、八章读书感悟
初二政治白桂波教育,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不可以太随便。

为什么呢?因为它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未来,而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又关系到每一个家庭和国家、民族的未来。

而教育有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综合影响,这些外在的教育最终又是为了孩子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为公民社会作贡献。

家校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优化教育环境,有利于强化社区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还使学生在学校内外获得更大的成功。

因为家长的职业、兴趣、阅历、技能和方法都各不相同,可以优先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那么,家校合作需要家庭和学校有着共同的育人目标,必须以孩子为出发点,更好地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当然这一目标是开放的,在达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不断会有新的目标生成。

其次,家庭和学校应该是两种地位平等的不同与人力量,各自都有着自己的职责。

特别是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家长不能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老师和学校的事,不闻不问,等到出了事情又全部怪罪于学校。

第三,家庭和学校需要不断地交流和沟通,相互支持利帮助。

相信这样做,就可以避免五加二等于零既家庭教育消解学校教育效果的现象发生。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让“祖国的未来”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也无妨!。

《教育其实很简单》读后感

《教育其实很简单》读后感

新学期工作后,有些许不适应,总是感慨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多的问题。

后来看了赵丰平校长的《教育其实很简单》后,才恍然:不是学生出了问题,而是自己出了问题。

在我们认为学生怎么这样差劲,感叹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时,就已经对学生产生了歧视。

歧视不仅造成了对学生身心的伤害,也漠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老师用鄙视、冷漠和隔离的眼光看待他们时,他们所认识到的社会就是冷漠和不公平的。

长此以往,积压的负能量所产生的伤害只有两个对象:要么是自己,要么是他人。

《教育其实很简单》一书中说了一句我们都懂得的道理:人想收获什么,就必须种植什么,如果在教学中种下了偏见和冷漠的种子,当这些消极的能量爆发出来的时候,受伤的还是生活在其中的人。

咱们的学生,说是高中生,其实,他们还像一颗颗幼苗,而我们老师就像幼苗上绑着的两根结实的木棍,在学生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在孩子迷茫、不能明辨是非的时候,帮助他、鼓励他、教会他如何战胜困难、如何判断对错,使学生能够顺利而健康的成长起来。

有的时候我们真的把教育孩子搞得太隆重、太复杂,总为学生纠结着。

我是用包容的教育,还是用严厉的教育,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如何将教育变得简单呢?赵丰平校长告诉我“以智慧心导其知,以慈悲心辅其行,以平常心处其事”。

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可循,任何问题都有其应对的方法和策略,只要掌握了其中的奥妙,就会觉得教育好学生或者,让学生学习好一点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有人说教育是爱的教育,我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忍的教育,教师是百忍成钢。

无论遇到什么样问题的学生,先忍之,后教之,这是教育的智慧,这也是教育的慈悲。

《教育其实很简单》一书中说“时代呼唤智慧型的校长”,我认为时代也呼唤智慧型的老师,有思想,有能力,有胸怀,有个性的智慧型老师。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共2篇).doc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共2篇).doc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共2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由的***投稿精心推荐,我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下面由作者为你提供《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的写法。

当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时,我心中不禁自嘲了下:这么直白地肯定语文的简单,一定不适合对于我这种菜鸟级教师的。

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我试着翻开了书本的扉页……说实话,教书快一年了,我不能也没有能力保证我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上得精彩而高效,甚至常常为自己的诸多付出与投入换来并非等价的回报而感到苦闷,回想起那些不快,至今还能在心里泛起阵阵涟漪。

但读完这本书,我确实受益匪浅,可以说,豁然开朗。

(一)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推进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积累。

书中说到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杨巧云老师教学语文的成功经验,她只抓了两件事:一是读书,大量地读课外书;二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竟然写出了“全区3000名小学生统考,前17位都是她班的学生”的`好成绩。

冯其庸先生、教育专家高林生他们的文学造诣都得益于多读。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于永正老师说的“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有书必读,就像牛一样,是草就吃。

”语文能力是长期读书积淀而成的,只要我们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只要抓住‘读写’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能把语文教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

”通读他的这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我读出了两个字——积累,即让我们的孩子在各种各样的书中获得积累。

(二)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教师自身具备解读教材能力。

我很认可窦桂梅老师提到的“教师需要文本细读”的说法。

如果语文老师对文本不细细触摸,对文字不慢慢咀嚼,长此以往,语文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就会丧失殆尽。

这就是文本细读的作用。

教师既要沉入文本,又要跳出文本,用全新的眼光去审视文本,挖掘新的意义。

就拿《卖火柴的小女孩》来说,首先要做的时候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然后再将课文与原译文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进行质疑与确认,再开始反复地进行细致研读。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书心得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书心得

读《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有感从未认为有任何工作是简单而又轻松的,自从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后,在别人眼里轻松又简单的工作更是让我压力重重,总是感叹:‚教语文实在是太难了!‛有幸读了《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这本书,让我对教语文到底是难还是简单有了新的看法。

在张学青老师的‚诗歌教学,我们需要做些什么‛一节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经常诵读诗歌的儿童,他的耳中装满了活泼的生命旋律;他的眼里装满了鸟鸣蝶舞、云开花笑的真趣;他的心中,必然拥有更多的天真、单纯、爱与神圣。

他观察周围的世界,他看待自己的生活时,都会罩上一层美丽的光晕,保有这样的‘赤子之心’,也意味着生命底色的健康、美丽。

‛读到这句话时让我心潮起伏,我希望我的学生是单纯的、天真的,是心中充满爱与神圣的,无疑,承载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诗词歌赋是孩子们最佳的营养剂,可一册语文书中仅有的几首古诗、诗歌让我对这营养剂的贫乏感到担忧,孩子们能背诵诗句却不能理解其意,不至于要求孩子们定要深究其意,但若连古诗、诗歌所赋予的那种韵律美都无法体会,便觉失去了学习古诗、诗歌的意义。

我们需要努力使一首诗对孩子当下的生命直接起作用,让孩子的生命因此而变得激昂、充实、沉静或者丰富。

正如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茵小学的常丽华老师在班上孩子过生日时,会精心选择适合孩子天性的诗歌进行生日送诗活动,更是将诗融化到了孩子的生命中。

她的《美丽一万倍》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想,有一些美是我可以带给学生的。

在《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一节中让我明确了到底该教给孩子们的到底是什么。

香港老师在大陆上《毕加索与和平鸽》一课让大陆老师都纳闷:他不是在上《毕加索与和平鸽》,而是在教学生画流程图。

通过这个课例,我们可以很清楚的认识到什么叫教语文,什么是教课文。

教课文,就是把课文的内容当做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教语文,是指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你首先要明确你要教给学生的是什么。

《教育其实很简单》读后感

《教育其实很简单》读后感

真心真意做教育-------读丰平《教育其实很简单》有感四家子中学富丰平这个名字,闻名已久了。

后来有幸去昌乐二中参观考察,又聆听了先生的讲座,当时总的感觉是敬服。

但总是时间短暂,对271教育模式,对先生的教育思想,总有点水月镜花之憾。

最近细细品读先生的大作《教育其实很简单》,又翻阅了当时的参观笔记,颇有茅塞顿开之感。

我觉得,先生的教育理论的核心,就是一个“真”字。

早在20世纪初,行知先生就倡导和践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真教育思想。

作为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行知先生以他的“仁爱之心、至爱之情、博爱之胸”向世人诠释了他对学生、对学校、对教育的“真心、真爱、真情、真教”的真教育精神,成为我国教育史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品读着《教育其实很简单》一书,品味着先生朴素深刻的话语,回想着参观时印象深刻的一幕幕,我悟到了几个真实感受。

一真:学生真的“不”学课本、没有课后作业在昌乐二中这所8000人的特大校区,笔者看到与其他很多学校不一样的现象:在许多学校,学生害怕走进学校,愁眉苦脸,目光呆滞,不自信,学习很痛苦等等。

而在这里,看不到学生背着沉甸甸的书包,每个学生脸上都露出笑容,都洋溢着自信、;每个学生的眼睛里放光;每个学生的步伐都铿锵有力;校园到处都有学生在做各种体育运动。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笔者通过与学生座谈后得知:这个学校的学生不死学课本,而是研究课本、开发课本;不做课外作业,学生的作业必须在课堂完成,课外必须海量阅读和进行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体育运动等。

笔者通过与深入研究《教育其实很简单》一书,发现先生把“帮助每一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教师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是人生导师”、“高考不是考分数,是考人品”、“让每一个人都唱着歌跳着舞去考试”等等当作“名言”。

他还说,“教育教学的质量体现在一个人的品质上,包括他的价值判断、思维品质、意志品质、记忆品质、自我管理品质、激情斗志和公民素养等方面。

《教育其实很简单》读后感份

《教育其实很简单》读后感份

《教育其实很简单》读后感(一)份《教育其实很简单》读后感 1《教育其实很简单》这本书是赵校长思想的精华,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书,边思考,边反思自己的工作。

作为一个一线的教师,必须承认教育是需要智慧的,有智慧的教育就是有“爱”的教育,教育的智慧就是爱的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

反思自己最近的工作,我发现开学已经接近三个月,感觉自己和孩子们相处的一直还算不错,可是就在前两个周我突然发现十六班好像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当然这个变化并不是我希望看到的——自主管理能力严重滑坡,整体班风非常消沉。

具体有如下表现:自习纪律大不如以前。

这主要是因为纪检部的同学不再认真负责,只是坐在讲台上做个样子,小组长对组内__情况也基本上不管不问。

第五周的晚自习被__自习纪律乱,这是开学以来的第一次,当时非常着急就在班内发了一通脾气,但第二天晚自习得时候仍然不能保持安静。

很多次都是我前脚出门后脚就开始说话。

班内承包的一些具体事务基本无人问津。

原先的讲台一整天都是一尘不染的,但最近几周讲桌面上总是堆放着一堆堆的废学案、粉笔头,布满了灰尘,也没人收拾。

韵律操激情不足。

开始做韵律操后,我让十三班和十六班面对面的做,我本来想一般这种情况下两个班一定会向两只斗鸡一样比个高下,但是我非常沉痛的发现,十三班像一只雄赳赳气昂昂的斗鸡,而十六班就像一只瘟鸡,完全提不起神来。

并且还有一件事情让我的打击非常大,就是上一周结束的好教师评选中,我在十六班只得了四票,我应该是所有首席导师里面最凄惨的。

我知道有问题一定就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些问题很有可能是因为我在一些方面的疏忽,如果继续这样听之任之,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可能是极为不利的,想到这里我就找到各__、小组长和他们进行了谈话,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原因,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只是很紧张并不敢说什么,我跟他们说并不是要批评他们,而是要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帮助班集体进步,后来__个组长说,他们感觉我跟他们不亲了,感觉我好像不是很喜欢十六班,老是偏心与十三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其实很简单》第7、8章读书感悟
第7章读书感悟自主管理是为公民社会做准备
赵校长在书中说:在学校开展公民素质教育,是和社会大背景中社会公德是一致的,旨在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校园道德风尚,创造和谐温情的共同生活环境,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由于当前教育体制和教育价值观的限制,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过分地追求分数而忘了培养一些生活的技能。

在学校从教一年来,我们到处可见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

还有很多孩子根本无法认识自己,犯了错总是在别人身上找问题,永远都不会知错、认错、改错。

如此种种,我觉得都是因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的出现偏差。

我们说教育是一种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

学生在学校所受的教育,主要完成早期社会化的任务,为其成年后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打下基础。

“271”的管理理念是学生的自主管理。

我个人理解的自主管理包括哪些呢?首先,课堂自主管理。

包括当堂自主完成探究案,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积极“逛超市”寻找自己想获取的知识。

其次是早读晚自习自主管理。

每天在自己的成长日记上记录今天该完成的事情,早读晚自习老师不用靠班,所有学习任务都自己根据计划逐一完成。

再者是生活自主管理。

学校实行寄宿,学生在校的一切生活自理。

计划两个周的生活费,自主整理床铺,自己洗衣服等等。

在学校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其实让孩子没离开家庭的庇护,学会生活,学会负责,学会自主选择,学会与他人交往,学会与社会交往......这样的积累,难道不是为公民社会做准备么?
第8章读书感悟考试成绩是教育的副产品
考试成绩像个紧箍咒,不管学校层次、办学水平如何,凭自己的本事都摘不掉它。

对啊!我们生活在应试的大背景下,单方面的摘掉成绩,只能将自己变为异类。

赵校长觉得,教育不能只为成绩,成绩应该是教育的副产品。

一年教学下来,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个理念的正确性。

我觉得教育应该先教会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对自己负责了,他就会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成长是自己的事,因此不用家长怎样督促,老师怎样教导,他自己就会好好学习。

对他人负责,他就会明白作为一个孩子,他是家庭的未来,应该为了这个使命而好好学习。

对社会来说,他肩上的责任更是重。

这样有责任心的孩子,你还怕他的成绩不好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